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5-26 01:09:10| 人氣10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腸道菌相失衡,近5成腸胃不適引慢性疲勞 台灣乳酸菌協會發布「腸胃健康與慢性疲勞影響調查」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腸道菌相失衡,近5腸胃不適慢性疲勞

台灣乳酸菌協會發布
「腸胃健康與慢性疲勞影響調查」
5/29腸胃健康日,呼籲護腸胃驅疲勞


 腸胃道對身體機能與健康影響甚鉅,除了已認知的消化機能外,腸道內菌相的變化與調節,還會影響全身各處的機能與運作,造成情緒不佳、免疫失調與慢性疲勞等問題。長年推動國人腸胃保健衛教工作的台灣乳酸菌協會,偕同高雄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教授-許秉毅醫師進行「腸胃健康與慢性疲勞影響調查[1]」,發現腸胃健康與慢性疲勞的確互有關聯:43.3%的受訪者同時受腸胃不適及慢性疲勞所苦,成為「腸亂疲勞族」,並從易導致此現象的不正常作息中,歸納出「腸疲四類型」。再度呼籲全民關注腸胃菌相,藉「好菌三首選」提供給大眾日常維持菌相平衡的參考,保腸保胃,遠離腸亂疲勞。

 

腸亂疲勞族,菌相失衡引慢性疲勞

「大家常認為疲勞只跟壓力與勞動有關,但其實腸道菌相若紊亂、長期處於失衡狀態,也可能引起身體不良連鎖反應,如慢性疲勞即是一例。」台灣乳酸菌協會榮譽理事蔡英傑教授指出,國外研究顯示慢性疲勞者之腸道菌相與健康人不同,而去年在《SpringerLink》發表之研究[2],更指出慢性疲勞與腸躁症等腸胃疾病間有顯著相關的新發現。

 此次調查依台灣人口年齡分布比例針對全台1,06825~49歲民眾進行採樣發現:受訪者中有82.5%表示腸胃不適,生活中受到便秘、消化不良、腸躁症等腸胃問題所擾。而高達43.3%的受訪者為「腸亂疲勞族」,同時出現腸胃不適及慢性疲勞徵狀。此外,若比較腸胃不適與腸胃健康者之慢性疲勞佔比,則前者比後者明顯多出29.4%[3],由此可見腸胃當機、慢性疲勞影響也隨之明顯。

 

 高雄榮總許秉毅醫師說明,大腦與腸道就像是一條雙向的高速公路,彼此藉由神經、代謝、免疫介質等傳達訊息,並維持平衡。如身體對飽足與飢餓及便秘與腹瀉的感知與調節。而腸道菌相更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如果胃腸菌相被破壞,即可能因此影響大腦和胃腸道的行為。國外研究也證實,若將無菌小鼠施以抗生素改變其腸道菌相平衡,因其缺乏正常腸道菌相協助因應,其情緒等心理狀態即出現變化[4]

 

腸亂疲勞生活特徵:少便、亂食、工時長

 針對腸亂疲勞族常見的腸胃問題,高雄榮總許秉毅醫師從各項腸胃不適症狀進一步分析表示,71的「腸躁症」受訪者,表示同時為慢性疲勞所困擾,是所有腸胃問題中慢性疲勞症狀發生比率最高的族群;而一般常見的「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及「便秘」等問題的受訪者,其慢性疲勞症狀發生比率則高於無腸胃問題的慢性疲勞者逾3成。透過分析受訪者的不正常作息,找出容易形成腸亂疲勞族的「腸疲四類型」,從中了解因腸道菌相混亂引起慢性疲勞的可能原因,並以其中腸亂疲勞比率相對顯著的職業,提醒勞苦的現代人透過補充好菌及調整不良飲食、生活型態,降低未來成為腸亂疲勞族的風險。

一、  少便型腸疲:

1周排便不到4次者有53.8%為腸亂疲勞族,因長期排便習慣不佳,當排便降至1周不到1次,腸亂疲勞比率即升高至75,形成適合壞菌生長之菌相,破壞腸道平衡。

代表職業金融專業人員,少便習慣者中達83.3%有腸亂疲勞。

 

二、   工時型腸疲:

每周工時逾40小時者中有61.3%的人為腸亂疲勞族。若工時逾60小時,其腸亂疲勞比率亦增加至67。推估因缺乏運動影響腸胃蠕動,或壓力大導致腸道菌相變化。

代表職業財會稅務人員,工時逾40小時者有75%有腸亂疲勞。

 

三、   亂食型腸疲:

飲食習慣不佳會直接影響腸道菌相,其中以「不定時吃飯者」的腸亂疲勞比率最高達62%;而「消夜愛好者」亦有61.9%為腸亂疲勞族,都會導致腸道內生理時鐘錯亂。

代表職業行銷企劃人員,未固定吃飯者與固定吃飯者,腸亂疲勞比率相差顯著,達63.6%;客服人員愛吃宵夜者,腸亂疲勞比率亦達81.8%

 

四、   綜合型腸疲:

腸胃道問題本身即為亟需處理的困擾之一,若有多個腸胃問題交互影響,則可能讓改善時程拉得更長、如惡化為疾病其治療也更不容易,腸道菌相即會長時間失衡。

代表職業人力資源人員,於便秘、消化不良、腹瀉、胃食道逆流、腸躁症等,皆為受訪職業中佔比前五高者,共有67.7%人資人員為腸亂疲勞族。

 

選對好菌助腸道,專家建議「補充好菌三首選」

蔡英傑教授表示,雖然睡眠、飲食、壓力等,都可能導致腸道菌相失衡,但礙於工作或生活需要,壓力與睡眠習慣常難以在短時間內改善,故飲食的選擇對忙碌的現代人便格外重要。要讓腸道菌相恢復平衡,必須要調整腸道內好、壞菌的比例,藉由飲食調整,例如日常餐食中搭配優酪乳補充好菌,即可減少腸道不良物質及發炎的機率。

 

 因此,台灣乳酸菌協會藉由5/29腸胃健康日之際,再次以「補充好菌三首選」提醒民眾在日常生活中,可藉由多攝取好菌,搭配運動及生活作息的調整,找回良好的腸道菌相,改善身體健康:


 1.選方法:增加膳食纖維攝取比例,營造好菌在體內保持活力與效用的環境,並適時補充好菌、調整菌相,例如以優酪乳作為每日1.52杯的乳製品選擇之一。

 2.選菌種:好菌進入體內會受到胃酸與膽酸的影響,應選擇較強健的菌種,如常見的雷特氏B菌等,可以通過胃酸、膽酸考驗,才能在腸道中發揮功效。

 3.選認證:好菌補充方式很多,建議可選擇有國家健康食品認證之產品,可多一份保障,讓國家幫忙把關。

 

 無論是否已出現慢性疲勞及腸胃不適症狀,蔡英傑教授建議都應以腸胃保健概念,持續維持腸道菌相平衡,才能逐步告別慢性疲勞之侵擾。 



[1] 此調查依台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鄭雅文老師研發之「職場疲勞量表」中的「個人疲勞量表」進行疲勞程度調查。其中「慢性疲勞組」,為依量表評量出「中度疲勞」及「嚴重疲勞」之總合,且疲勞持續時間逾6個月之受訪者。

[2]Fecal metagenomic profiles in subgroups of patients with 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chronic fatigue syndrome》,https://bit.ly/2owJVaj

[3] 腸胃不適者之慢性疲勞佔比為52.4%;腸胃健康者之慢性疲勞佔比則為23%,相差29.4%

[4] Brain Signalling and Coordination》,https://bit.ly/2k1ppJY



2018腸胃健康日記者會,專家呼籲補充好菌護腸道,遠離慢性疲勞



無論是否已出現慢性疲勞及腸胃不適症狀,蔡英傑教授建議都應以腸胃保健概念,持續維持腸道菌相平衡,才能逐步告別慢性疲勞之侵擾。








 

台長: Kilayko & Chungki
人氣(10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