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愛樂身為北美五大交響樂團,更為世界歷史最悠久交響樂團之一。近百年來,紐約愛樂對亞洲交響樂發展影響卓著,2014將第七度訪台,為台灣樂迷再獻經典交響之聲!紐約愛樂不僅擁有珍貴豐厚的歷史遺緒,更不斷加入才華橫溢的時代音樂家,為紐約愛樂開創新局,持續為世界樂迷帶來完美交響之聲。此次將由廣受佳評的新任音樂總監艾倫.吉伯特領軍呈獻,吉伯特突破框架的領導風格,為紐約愛樂帶來全新音樂風貌,值得樂迷期待!
美國古典之最紐約愛樂為全球最悠久的交響樂團之一,更已成為古典樂壇極具影響力的全方位交響先驅。2/18開幕之夜,樂團將以最受歡迎的眾多紐約經典揭開序幕,包括伯恩斯坦音樂劇名作《西城故事》交響舞曲以及蓋希文爵士名作《一個美國人在巴黎》,都是以紐約作為出發點的代表名作,完美呈現紐約都會精神
伯恩斯坦因名作《西城故事》成為備受讚譽的古典巨星後,於1958受邀擔任紐約愛樂首位美國音樂總監,躍升為當時樂壇首位跨界明星指揮,並從此成為樂團重要精神代表。集音樂劇及電影精髓的《西城故事》交響舞曲,風格華麗且充滿無限熱情,令影迷及樂迷為之傾倒,更已成為各界爭相詮釋的經典,紐約愛樂歷任著名總監也多次詮釋,指揮大師馬殊就曾於1998年訪台演出時精采演出本曲。《西城故事》為伯恩斯坦創造巨星地位後,紐約愛樂在大師領導下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樂團,而樂團多年來為伯恩斯坦終生名作《西城故事》獻奏的完美致敬演出,更為大師創造不朽經典。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則為爵士大師蓋希文所譜經典,出身紐約市哈林區的蓋希文,以獨到風格忠實呈現紐約浪漫;本曲首演廣受歡迎後,更開拍為同名電影《花都舞影》。2008樂團首訪北韓時,馬捷爾也特地為樂迷獻上《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可見此曲對紐約愛樂的特殊地位與意義。《西城故事》及《一個美國人在巴黎》都由紐約愛樂於卡內基音樂廳世界首演,而開幕之夜另一值得期待的曲目蕭士塔高維奇《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的美國首演也由紐約愛樂於卡內基音樂廳演出,如今再度特地為台灣樂迷演奏這些樂團經典,別具深意。
此次將率領樂團來台的新任音樂總監艾倫.吉伯特,為紐約愛樂首位紐約本地出身總監,在紐愛的眾多創舉皆獲國際間樂評讚譽有加,更是當今古典樂壇最炙手可熱的指揮家之一。美日混血的吉伯特,可說是身處文化融爐紐愛的絕佳代表,而獨特的指揮風格,也為樂團帶來企盼已久的新氣象,自2009年上任至今,對紐愛的影響不亞於梅塔及馬殊等大師,2011年911十週年紀念音樂會的精彩指揮更已廣為佳傳。吉伯特雙親都曾任職於紐約愛樂,母親目前仍為樂團成員,本次也將隨團來台演出,十分難得。
蕭士塔高維奇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
全球首演: 1955/10/29 列寧格勒愛樂@列寧格勒音樂廳
美國首演: 1955/12/29 紐約愛樂@卡內基音樂廳
蕭士塔高維奇
http://www.qaf.org.tw/events/2012/beautiful_storm/about01.htm
關於 蕭士塔高維奇
灰暗的政治正確下,永遠不熄的人文光輝
迪米特里蕭士塔高維奇 Dmitri Shostakovich
主啊!請賜給我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之事;
主啊!請賜給我力量,來忍受可以忍受之事;
主啊!請賜給我智慧,以分辨上述兩者之差別。
蕭士塔高維奇‧祈禱文
迪米特里•迪米特里耶•蕭士塔高維奇(俄語:Дмитрий Дмитриевич Шостакович,1906年9月25日-1975年8月9日),蘇聯時期俄國作曲家。他的命運與創作伴隨著蘇聯專制詭譎的政治起起伏伏,曾兩度遭受蘇共的譴責與查禁,但也曾受頒「最高蘇維埃」的國家榮譽。然而他在音樂創作上的才華與表現,並不受這些紛擾的政治所影響;蕭士塔高維奇融合了後浪漫和新古典的風格,創作中亦加入現代樂派的不協調音色和創作手法;強烈的時代背景與國家色彩也時常出現在作品當中。儘管受到了諸多政治性的爭議,蕭士塔高維奇的音樂仍普遍受到歡迎和好評,即使是在冷戰對立的時代,他的影響仍深獲西方世界的肯定,被譽為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1906年生於聖彼得堡,畢業於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受過扎實專業的作曲、鋼琴、聲法及對位,等學習及訓練,原先打算以作曲家及鋼琴家的雙職身份發展,於1927年獲得華沙蕭邦國際鋼琴比賽榮譽獎。比賽過後,指揮家布魯諾•華爾特(Bruno Walter)對他的畢業作品《第1號交響曲》十分欣賞,之後蕭士塔高維奇便專心於發展他的作曲事業,開始進行一連串交響曲、協奏曲、以及歌劇的創作。
1920~1930年代俄國政治情勢丕變,沙皇被推翻共黨政府上台。蕭士塔高維奇受僱於列寧格勒工人青年劇場(聖彼德堡此時已改名為列寧格勒),前間他產出了大量各類型的作品。但政治的影響也在此時嚴重涉入了藝術當中,蘇聯當局開始以意識形態評判各項作品,當中影響最鉅就是他的第二齣歌劇作品《姆欽斯克縣的馬克白夫人》。該劇首演初期還是備受好評,共黨官方也對此作品予以肯定,不論國內外的演出都是座無虛席,並得到觀眾和評論家的許多讚賞。然而在1936年,史達林親自觀看了這齣歌劇後卻是大為光火,斥責這齣歌劇「低俗、粗鄙、有如原始人的行為」。結果造成蕭士塔高維奇連同這齣歌劇在內的許多作品都遭禁演。
基於各方壓力,蕭士塔高維奇在1937年為祝賀蘇聯共黨革命20周年,創作了他最著名、最常被演奏的作品《第5號交響曲-革命》,以作為對當局的回應,作品中大幅減少創新手法,以近乎保守的傳統創作方式寫成。對此首交響曲獲蘇聯官方大幅讚賞,反應十分正面,並逐步解禁他的作品發表。此時,蕭士塔高維奇也意識到要必須要在「創作自由」與「官方意識」兩者中找出平衡點。隨後,他獲得列寧格勒音樂學院教職的工作,有了較穩定的收入。但是在此之後,世間也開始對於蕭士塔高維奇本人及其作品的政治傾向產生爭議,人認為他是服從史達林體制的御用藝術家,也有人認為他是一位為音樂藝術堅持不屈的音樂家。如同《第5號交響曲》雖是慶賀官方活動所作;但後世仍有樂評家認為蕭士塔高維奇在該作品華麗頌揚的外表下,隱含了大量對當局的嘲諷與批判。
二次大戰爆發,德軍包圍列寧格勒,開啟歷時872天傷亡超過150萬人的「列寧格勒包圍戰」。蕭士塔高維奇身在戰火中,為表彰俄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創作了《第7號交響曲》,該曲同時也被命名為《列寧格勒交響曲》;戰爭期間他也創作許多反映戰爭的殘酷,或是鼓舞人民士氣的愛國色彩濃厚作品。戰爭結束後,官方喜好與政治取向卻還是嚴重的對蕭士塔高維奇造成影響;1946年,安德烈•日丹諾夫被任命為文化部長,開始對文化界進行大整治,並對多位俄國重要的作曲家展開批判,蕭士塔高維奇也是其中一人,同時期被評議的還有普羅高菲夫、卡巴列夫斯基等,再次造成蕭士塔高維奇多數作品被禁演,國家福利被收回,音樂學院的教職被中止,一直由他領導的蘇聯作曲家協會也被改由其他人接任,成為他音樂生涯中第二次遭到譴責。然而諷刺的是,1949年蕭士塔高維奇卻又被選為蘇聯訪美代表團的成員;同年,他創作清唱劇將史達林比喻為「偉大的園丁」。到1951年他則被獲選為「最高蘇維埃」的榮譽。
1953年史達林逝世,對於蕭士塔高維奇而言就像開啟了全新的人生,過去被褫奪的福利、工作慢慢恢復,作品亦可以重新演奏。其中他的《第10號交響曲》成為另一個新的代表作,並確立了以他命名所創造的「DSCH動機」。爾後,專心於音樂創作,陸續發表多首作品,並於1975年過世於莫斯科。蕭士塔高維奇的一生以及他的作品,反映了二十世紀初期的動盪時代,政治、戰爭所造成無可抹滅的影響,同時也讓我們見證了藝術家在面對外在環境的壓力的對抗、妥協、周旋、堅持,以及人文藝術在灰暗的時代,永不熄滅的光輝。
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俄國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奇一生共寫過兩首鋼琴協奏曲、兩首小提琴協奏曲、兩首大提琴協奏曲,較為知名的是他的兩首鋼琴協奏曲以及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從這些跨年代的作品中,可看出蕭士塔高維奇的音樂和他的生命歷程之間的關係。
對於生活於史達林統治時代的俄國人來說,政治干涉生活各個層面的情形,是家常便飯,對於藝術和文化更不放過,形成以政治領導藝術創作的情形。蕭士塔高維奇在五○年代晚期的這段期間,創造力豐富,俄國頭號作曲家的桂冠已經非他莫屬。然而,在此之前,蕭士塔高維奇卻經歷了種種政治壓迫和折磨。蕭士塔高維奇在這個時期的作品,則是「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99。 蕭士塔高維奇「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創作於1947年到1948年間。1948年是影響蕭士塔高維奇創作很重要的一年。這一年2月,在史達林的文化大臣日丹諾夫的主導下,召開作曲家大會,以蕭士塔高維奇為主的幾位重要音樂家,都遭到強烈批判。日丹諾夫高舉社會主義寫實主義的意識型態,批評這些俄國的當代作曲家作品晦澀、難懂、悲觀、未能正確反映現實等等,音樂家們被迫自我批判、認錯。在這樣的氣氛下,蕭士塔高維奇也必須低聲下氣,承認自己在創作上的「種種失敗」以及改進的決心。一連串鬥爭會議後,俄國音樂界一片低迷。蕭士塔高維奇在莫斯科和列寧格勒音樂院的教學工作都被迫中斷,也大大影響到他此後的創作。他在作曲的時候必須更小心了,一方面要符合當權者的期待,一方面又要忠於自己的革新藝術創作的理想。「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就是屬於後者。這首作品於1948年完成之後就收到抽屜裡面,一直要到1955年,才重見天日。
蕭士塔高維奇在俄國被斥為「墮落的中產階級」,但他的音樂在西方世界卻備受推崇。1955年,眾人期待已久的「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首演,盛況空前,由俄國指揮大師穆拉汶斯基指揮列寧格勒愛樂,擔任主奏小提琴的則是俄國鼎鼎大名的小提琴家歐伊斯特拉赫,也是蕭士塔高維奇兩首小提琴協奏曲的題獻者。蕭士塔高維奇「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共有四個樂章,循著慢、快、慢、快的表現,使樂章之間憂鬱和活潑並呈,小提琴技巧和情緒表現得以相繼發揮。陰森森、情緒難以捉摸的音樂,是蕭士塔高維奇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一樂章,夜曲。第二樂章是非常出色的詼諧曲,小提琴奏出簡明的主題,之後又加入了木琴、定音鼓等節奏樂器。第三樂章是帕薩加里亞舞曲的創作手法,由八段變奏組成,還有一段很長的無伴奏小提琴裝飾樂段,需要很高的技巧。第四樂章是由第三樂章不停止地銜接開始,是燦爛的快板。小提琴在一連串木管樂器的開場之後,開始華麗的裝飾,最後則是在激烈喧嘩的演奏中結束全曲。
蕭士塔高維奇「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在國外首演之後,回到政治氣候稍稍解凍的俄國,在列寧格勒演出,受到熱烈的迴響。演出結束,蕭士塔高維奇感覺自是五味雜陳。一向內斂的他開了一個很「克難」的慶功宴。他掩不住內心的喜悅,情緒過於激動,居然當場崩潰。蕭士塔高維奇以疲憊、無助的聲音請求大家離開。他說:「我覺得好累好累,現在只想睡個覺,你們走吧。」由此也許我們可知,一位藝術家對理想的堅持,是要付出相當的代價,以及沉重的精神壓力的。
Data Sourcing : 牛耳藝術 - MNA ( The Management of New Arts )
西城故事電影劇照
伯恩斯坦
伯恩斯坦
音樂總監艾倫吉伯特
音樂總監艾倫吉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