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給記者採訪,但是還是寫篇經驗談和我的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對以後要申請的人有幫助。
[前言]
我從小就知道有一天我會離開台灣唸書,畢竟我是在美國出生,我的家族也大都在美國,我也沒有台灣的國籍,我一直覺得將來生活會是在美國。
但是因為高中聯考考得不錯,進了建中,本來要去台北美國學校念書的計劃於是取消,當初註冊費都繳了,學校老師也面談過了,不過選擇建中是本來就排定較高的順位。
後來高三又有考慮去美國唸大學,高一暑假、高二的寒假甚至都花在念SAT上,當初我和大痣一起補的習。但是實在考得不怎麼樣,最後總分1290的樣子,滿分1600。因為看起來繼續考聯考比較有優勢,於是又考進台大電機系。不論我這樣一路念上來選擇是否正確,至少我幫我爸媽省了很多錢。
我知道大學之後是真的一定要回美國念研究所了,所以大學期間我找過很多學長姊和老師同學談申請的經驗,於是對申請美國研究所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
不斷地向學長姐、老師、朋友、同學們打聽申請的流程與方法,聽過了許許多多的金玉良言之後,對於申請,我有了方向和計畫。問別人申請學校的經驗,對於我的申請有絕對的幫助。(特別感謝莊昆祐學長、孫啟光老師、賴飛羆老師、王毓駒學長、Gin-Chung Jimmy Wang學長、Jonathan Mungai、Tony Fai等等等等太多人了,我忘記提起的話請原諒。)
[對申請的了解]
我的認知是這樣的,學校拿到申請書之後依照今年要收的名額,先篩由GPA、GRE、TOEFL成績選到適當的人數,在從這些人中做選擇(舉例來說,或許今年要收100個人就先篩到剩下200個左右再從中挑選)。
接著細看這些人的SOP、推薦信、工作經驗、研究成果等等申請資料,由一批教授做committee,依照今年各組所需要的人,開會選擇要收的學生,因為是各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大都是新進的教授負責。
所有申請的東西都很重要,因為都會列入學校錄取的考量,但是沒有一項可以保證被錄取。
GPA 4.0固然好,但是全世界會有多少的4.0搶者競爭可想而知,況且印度阿三爛學校4.0和韓國漢城大學4.0要怎麼區分呢,同樣台大畢業一個人專修甜課一個人專修有挑戰性的課,孰強孰弱、誰好誰壞怎麼由GPA來區分呢。所以GPA重要但是錄取與否絕對不是僅僅由GPA決定,不要一開始就被篩掉就有希望。GRE、TOEFL也是一樣。每一年因為申請的競爭程度不同,沒有辦法確定幾分是安全,所以越高自然是越好,但是這樣不保證可以錄取。
Committee接著看的東西就是SOP、推薦信、工作經驗、研究成果為主了。SOP要寫好,裡面要有未來希望的發展方向還有值得提的成就,電機系來講,想唸的組就是在這裡面要寫清楚了。推荐信也是教授注重的東西,不過他們也知道外國的推荐信大都只有參考價值,像我們很多老師根本是要自己寫好拿去給他簽名,但是一封好的推荐信會有很大的幫助。工作經驗、研究成果自然是越多越好,paper出得多、出得好就證明了你的研究能力,有很大的加分效果。
我的成績並不出色,GPA不過3.68,系上排名40%(80/200),不過或許我會因為美國公民的身分占到一些優勢,因為美國人和外國人是分開收的,外國人收的較少申請的較多競爭比較激烈。但是相對來說我的GRE成績或許就比較危險了,好學校錄取者(電機系)平均大概英文550分、數學770分,但我的英文只拿了470分。
工作經驗還算不錯,做過短期的研究、短期的工程師。Paper則有一篇中文的,是在孫啟光教授的實驗室做專題的成果拿給海洋大學的黃將修教授寫的。
[考GRE TOEFL]
TOEFL,The 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顧名思義這個考試是設計給外國人考英文,由於我從小住在德州到六歲,加上每一年暑假都會回去學點英文,這個考試對我來說相當簡單,高三的時候就靠著托福考了643英文免修。(舊制滿分677)不過因為托福成績只留兩年,我又得再考一次,這次是290分作文5.5(新制滿分300分並加考作文6.0),大學四年似乎沒有什麼進步。
這個考試,如同ETS的所有考試,熟練很重要,對我來說TOEFL最大的挑戰卻是聽力的部份要專心,聽力的題目其實相當無趣,尤其是長篇,很容易恍神,所以我考試時特別集中注意力。TOEFL還是個考驗體力的考試,四小時的考試讓人發昏,所以考試前要準備充分的體力。
GRE對我來說就是難題了。從前的SAT就沒有考好,事隔四年,這些惱人的字彙又出現了...
很可惜的,我實在沒那個耐心和毅力去背這些字,雖然程度比四年前顯著提升,但是GRE的難度也比SAT來得高,所以分數還是不好,英文拿了470,加上數學滿分800,共1270加上作文4.5。(英文數學滿分800、作文6.0)
GRE我是補Princeton Review,一個美國的補習班,在台灣有設立分部,全英文教學,它主要是教你考試的技巧,讓你能在考試時100%發揮,但我英文程度提升不大。假如習慣於台灣式英文教學的話還是補南陽街吧。Princeton Review還有提供家教的服務,我在休士頓的時候請了一位家教,主要是練習作文,美國的收費比台灣高很多,總共八小時的課程花費美金$1000。
我常常聽有人會說GRE的字這麼難,背了有什麼用。我覺得其實GRE的字是很有用的,當然如果只是個美國土老大概不會用到,美國大部分的人也是很少用那些字的,但是若是看看New York Times、Washington Post、Boston Herald這些東北部的高級報紙,就會發現這些字出現有多麼頻繁了。我到現在GRE程度的字還不太會,總有一天會付出代價的,這點很令我擔心。
[寫SOP、履歷]
自傳我曾經寫過一、兩次,但都只是為了一些小活動,這麼正式如SOP還是第一次。建議可以參考網路上很多教寫SOP的網站,一般來說都有一些不錯的範本。
履歷的話也可以參考網路上的,有範本會好寫很多。
我的履歷:
http://www2.ee.ntu.edu.tw/~b0901099/Resume.htm
當然這些東西都需要有人幫你過目。我爸爸、媽媽在這方面幫我很多忙。
[丟申請文件]
這是個極費心、勞力的事情。我總共預計申請14所學校,其中包括MIT、Stanford、UIUC、Caltech、Berkeley、Harvard、Princeton、U of Michigan、Cornell、Johns Hopkins、Yale、U Penn (碩士)、UT Austin (碩士)、USC (碩士)。(依我心目中的志願排序,除了特別註明的都是申請博士)
每一間學校申請的截止日期都不同,有的有兩個截止日期(例如Harvard有提前完成的可以打折的優惠,USC博士班12/15截止但是碩士班到6月底都還可以申請),有的推荐信收紙本,有的收email的,有的要兩封有的要三封,有的要分兩個系統(系上、學校)分別填寫申請表,有的要的是SOP(Statement of Purpose),有的要Personal Statement(我只改標題,一鋼多本),GPA的要法也很多種(主科的、三年級以後的、進階課程的...),甚至有的要把所有修的課程名稱、課本、成績統統列出來。
在瀏覽過這14間學校各種不同的要求之後,我做了一個Excel檔整理。首先依照截止日期,分成三批分別處理,一批大概五所學校一起弄,從十一月底一直弄到一月中才陸續完成。(其實我USC到現在都還沒弄好,但已經收到MIT admission了,就算了。而UT Austin可能忘推薦信沒弄好,一直都沒有回音...)
有些學校秋季班的申請方法十月、甚至九月就出來了,建議月早開始做越好,手續實在太繁複了。
[寫信給教授]
由於之前聽過Owen學長講他去各個學校找教授的事情最後Caltech的一位教授收他,我於是也這樣計畫,也和學長要到他當初寫的信作樣板。
寫信給老師也是很花時間的事情,每個學校這麼多教授網站都要看一看不說,對有興趣的教授更要看看他的研究內容。建議假如要這麼做,要趁早開始。
一月中完成申請手續之後,我選擇了申請博士的學校各一位教授寫信給他們,表示我對他們的研究有興趣,11位教授中有4位回信。分別是MIT的Fujimoto教授、UIUC的Boppart教授、Princeton的Warren教授、Berkeley的Moses博士。(我想念的是電機系下的生物科技方面,以台大電機系來說的話,就是念醫工組。)
我爸媽有個朋友的小孩,我不記得他的名字了,之前吃飯時聊過一下。他比我大一歲但是也是跟我同時在申請研究所,他要走的是生物方面的研究。他大學是念Cornell,和我不同的是,他早在申請之前就已經找了2個他有興趣跟並且願意收他的教授,所以他總共只申請了四間學校。他說,美國的學生很多也都會先去找教授,一方面增加申請上的機會,一方面確定對將來要做的東西有興趣。他還反問我,你沒找的話你申請表的欄位怎麼填?
其實找教授可以算是申請的一部份。很多學校在申請的說明就明白寫著,建議申請的人先去找學校教授談,申請的表格更有一個欄位要填寫聯絡過的教授名字。我覺得既然學校建議這麼做,很多人也確實這麼做,沒做就像一項欄位空白,蠻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