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1-27 14:17:25| 人氣3,1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景翔的讀後心得》張曉風的愁鄉石思想分析

在本文之中,所著重的就是「鄉愁」,張曉風八歲時離開大陸,她的鄉愁何在?又為何會有如此濃厚的鄉愁呢?
對於鄉愁,她用「固執的熱情去思念它」,這樣的固執,這樣的熱情,是源自於源遠流長的中國血脈之故吧!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年幼的她,隨著父母來到了臺灣,在那樣的環境背景,以及後來國民政府的主觀宣導之下,於是神州大陸被共產黨竊據了,多少年來,許多人心懷故土;多少年來,政治立場的不同,造就了兩岸多少的故事。
「一個中國人站在中國海的沙灘上遙望中國,這是一個怎樣鹹澀的下午!」她用了這樣的句子描述她在日本濃而不斷發散的鄉愁,更在文末時用了灰色小石來表達自己對於大中國的孺慕之情,基本上,我不否定對於張曉風對於中國的鄉愁,但這樣的鄉愁,有別於同樣在1949年隨國軍播遷來臺的老兵,那些老兵們是在大陸上切切實實的生活過,可能有妻、有子、有高堂、有手足,他們的鄉愁是一種「悲哀」,這樣的悲哀源自於相見無期,這樣的悲哀來自於現實的無奈,這樣的悲哀疊砌了許多悲劇,但張曉風呢?在她的鄉愁之中,我感受不到這樣濃厚的悲哀,頂多是一種「愁」,緩慢凝滯的「愁」,猶如清晨濃霧後凝結的水露,在一陣清風或在驕陽過後,消散無影蹤,直到下次的霧起露凝,換句話說,張曉風的鄉愁並而自我在心頭所紮下的根,而是來了臺灣之後,被整體的大環境所埋下的芽。
雖然這樣的愁在追根究柢之下顯得有些無趣,但卻不隱沒了這篇文章的價值,以及她所賦予的真摯感情。在解嚴之後,許多項的限制都開放了,其中以開放大陸探親最為人所稱道,可稱為是政府的德政,也因為如此,新一代的人並不能感到這樣的鄉愁了,除了沒有在大陸上生活過外,也失去了灌輸鄉愁的環境,大時代的趨勢,對於大中國的鄉愁,雖不消逝,卻已經凋零了。

台長: 景翔
人氣(3,113)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