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十二年國教實施會考制度第一次免試升學放榜的日子,可以預見「高分低就」的情況一定很普遍,學生和家長憤怒、不平又無奈,也會有一些「低分高就」的考生,心中竊喜卻又十分尷尬,怕引起同學更大的反彈,把一個考試弄成猜謎大會,在古代會有大大小小的官員被推出午門斬首,以平眾怒。
一免放榜之後,接下來的特色招生及二次免試,教育部到底有沒有學到教訓,做好完善周延的規劃?避免像一免般的紊亂、不公且一國多制?讓考生及家長無所適從?
任何制度愈簡單就愈可行,愈複雜就愈混亂,愈透明就愈公平,愈隱密就愈多謠言、愈神秘化,這次會考分發,主事官員把應該簡化的辦法設計的無比繁複,比過來比過去,而比的基礎又秘而不宣,要你們自己去猜,目的就是想用資訊不明來製造模糊,以為這樣就可以打破學校的界線,打破明星學校的「迷思」,結果「閉門造車自己想」的辦法反而成為「迷思」,根本解決不了根深柢固的「名校情結」,搞得天下大亂,證明了只有善意不但成不了事,甚至會壞事,不聽別人意見,只會悶頭幹,結果就是天怒人怨。
教育部主事官員態度強硬,無從溝通,魯迅和李煥都待過教育部,對保守老大的官僚系統也都無法撼動,教育部說今年就是這樣了,既已印在招生簡章上,白紙黑字,不能改了,知道錯了也只能將錯就錯,明年再改。既然今年有錯不能改,就得面對政治責任,也不是蔣偉寧仿杜魯門一句「責任到我這裡」就可輕易卸責,推給「一棒一棒」的前任和地方政府也沒什麼用,三年前台北市發生「高分低就」的事也沒推到下一年,當場重新補分發,要做到皆大歡喜,不要讓考生覺得不公平,不平則鳴,是最壞的教育示範。
還有教育部把一切推到明年,籌備三年,今年的考生就該活該倒楣?誰叫你們早不生、晚不生,生在那一年?
就算明年,教育部也要及早擴大參與,多聽外面意見,據說不少教育官員振振有辭,自覺什麼都沒做錯,一個政策,執行到今天這種情況,就是錯了!否則什麼叫錯誤的政策?
教育部怪地方教育局,而地方教育局卻抱怨,你教育部給我一堆二十幾個框框,要我在框框內跳舞,不准跳到框外,看似授權地方,其實綁手綁腳,明年要不然教育部就統一辦法,全國一致,要不然就放手,完全讓地方因地制宜。
第一次教改廣設高中大學,結果是大學大量增加,素質無量下跌,大學生氾濫成災,國家頭重腳輕,現在第二次教改十二年國教,還沒上路就已成災,叫我更加懷念以前「一試定終身」的聯考。
廣播電視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