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8.西周封建制度的政治秩序之維繫,封建社會的倫理之建立,都有賴於什麼制度? (A)井田制度 (B)宗法制度 (C)禮樂制度 (D)選舉制度。
解答 B
解析 因為宗法制度區分嫡、庶,大宗、小宗之別,又規定嫡長子為法定繼承人,故能使政治社會井然有序。
( )259.西周初年的「三監之亂」,其性質為何? (A)異族入侵 (B)部落征戰 (C)教民之亂 (D)宗室之亂。
解答 D
解析 「三監之亂」中,管叔、蔡叔皆為周武王分封的兄弟。
( )260.東晉初,「渡江之初,荊揚宴安,戶口殷實。」但至東晉末,則為「戶口凋寡,不當漢一郡。」同是東晉時期,為何在說法上卻有如此大的轉變? (A)王導時人口殷實,但由於桓溫北伐使人口銳減 (B)晉初王導執政時,人口殷實,但由於永嘉之亂而使人口銳減 (C)東晉初年,政治安定;末年由於內亂頻仍,故人口銳減 (D)由於賦役繁重,編戶多逃匿為士族的領戶。
解答 D
解析 前句為王導所言、後一句則為桓溫所言,王導為東晉初年,而桓溫則是中期人,一前一後之間,人口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隱入士族莊園之中為佃客。
( )261.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有一段文字敘述曰:「任天者定,任人者爭,定之於天,爭乃不生。」這段話指的是西周的哪一個制度? (A)封建制度 (B)宗法制度 (C)井田制度 (D)禮樂制度。
解答 B
解析 指的是西周的宗法制度,大宗和小宗決定於嫡、庶之分和長幼之別。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由天來決定事情,則一切都不會有問題;但是若由人來決定事情,則一定會發生爭端。所以由天來決定,就不會有任何爭端了。
( )262.「王與馬共天下」反映的史實為何? (A)東晉政權的穩定有賴士族的支持 (B)南朝君主多靠戰功取得天下 (C)西晉君王知人善任,故能重用王導,安定民心 (D)東晉君主一心想北伐匡復中原。
解答 A
解析 王指的是王導,馬指的是東晉元帝司馬睿。
( )263.錢穆曾說:「周朝宗法偏於□,封建偏於□,井田偏於□,此三者融凝為一體,然後始成治道,而中國古人稱之曰禮治。」上文中的□,你認為最恰當的應是: (A)政治、經濟、社會 (B)經濟、政治、倫理 (C)倫理、政治、經濟 (D)政治、社會、經濟。
解答 C
解析 宗法是宗族組織法,是倫理;封建是政治組織法,是政治;井田制度是經濟制度,為經濟。
( )264.北方的士族在胡人的政權之下,其處境如何? (A)因他們樂於與胡人政權合作,故地位未沒落 (B)胡人政權嚮慕華風,借重他們的經驗以統治漢地,故受到禮遇重用 (C)胡人採種族歧視政策,使他們無法晉身高位 (D)胡人「國姓」取代漢人「郡姓」,漢人無法與之競爭。
解答 B
( )265.春秋戰國以後,井田制度逐漸崩潰,土地私有及兼併盛行,請問西周時的井田制與春秋戰國的土地私有制有何不同? (A)在土地制度方面:前者農民僅擁有私田,後者人民可以擁有及買賣土地 (B)在賦役制度方面:前者採勞力助耕公田的方式作為田賦;後者則是按畝納稅 (C)在社會方面:前者貴賤分明;後者則是貧富均等 (D)在經濟方面:前者奠定了封建的經濟基礎,後者則阻礙了生產力發展。
解答 B
解析 (A)西周之農民對私田只有使用權而無所有權 (C)春秋戰國時代貧富日益懸殊 (D)春秋戰國的土地私有制,對經濟生產力的提升極有助益。
( )266.《新唐書》載晚唐文宗云:「民間修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家天子兩百年,顧不及崔、盧。」這段話讓我們可推知唐朝時的社會現象是: (A)文宗所謂「閥閱」是依據《氏族志》而來的關隴集團 (B)話中所謂「崔、盧」即習稱的進士新貴 (C)「不計官品而上閥閱」顯示唐欲摧毀舊士族門第並無實效 (D)山東世家大族間的婚姻,終唐之世王室始終不曾過問。
解答 C
解析 (A)山東士族 (B)士族 (D)不是未曾過問,而是無力過問。
( )267.春秋戰國時,貴族沒落平民崛起。下列哪些人正是最好的寫照? (甲)申不害 (乙)子貢 (丙)商鞅 (丁)蘇秦 (戊)范雎 (A)甲乙丙 (B)甲丁戊 (C)甲丙丁 (D)甲丙戊。
解答 B
解析 申不害以「故鄭賤臣」而相韓;蘇秦、張儀、范雎都曾貧困潦倒而貴為卿相。(乙)子貢未做官 (丙)商鞅為衛國貴族,非平民。
( )268.在唐朝府兵制度的特色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農民平時耕種,農隙教練,素質整齊,戰力高強 (B)府兵從關隴豪右中選取,每三年挑選一次 (C)被選中者只須負擔租,至於庸調則可免 (D)府兵的各項費用皆由政府支出,有減輕農民負擔的功用。
解答 A
解析 (B)唐朝的府兵從均田戶中選取,每三年挑選一次 (C)選中者可免其租庸調 (D)被選中的府兵需自備武器與各種用具。
文章定位:
人氣(923) | 回應(7)|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