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聿喬
在這政治紛擾的氛圍之下,打開電視機,各家媒體不斷強力放送的皆是紅綠新聞;攤開報紙,大概三分之一的版面也都是政治議題。雖然媒體被賦予所謂的「第四權」,亦即在新聞自由前提之下,若政府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權的制衡功能若失靈,導致行政權可掩蓋某些不法事實,這時媒體可扮演揭發事實的角色。為了維護此一公開透明的機制,筆者也認為媒體的新聞自由不該被剝奪。但筆者對於目前媒體只著重政治而輕忽其他方面的報導深感憂心,畢竟,人民吸收新知的來源多半也是倚賴媒體,即使國人早已習慣嗜血性強且聳動的新聞標題與內容,可以讓收視率上升或是讀報率提高,但從媒體「教育民眾」的這項功能而言,只有政治新聞卻不能讓民眾獲益良多,以這陣子的倒扁挺扁為例,更有可能造成人民之間的對立,認為非紅即綠,如此的二元觀只會讓人民忘記傾聽紅綠之外的第三種聲音,造成思考閉塞,忘記多元乃民主社會之常態。所以,筆者認為,教育下一代,除了家庭及學校兩大場所之外,媒體的引導也責無旁貸才是。
人類的精神文明,在藝術、電影、音樂、文學等領域中得到印證,這是人類最珍貴的資產,也倚賴教育啟發更多偉大的發明創作者生成,然而,這些只能在稱之為藝文版的版面上出現的報導,筆者認為才是重要的。對於某一主題的持續追蹤與深耕,才能使大眾更瞭解,而非世足賽時期一股腦轉播足球、王建民與郭泓志突然又佔了體育版一大部分,抑或李安得獎時某某政客又致電道賀,想沾沾光。
再者,媒體須知自己的影響力是無遠弗屆的。社會上需要幫忙的民眾,常因為媒體報導的關係而得到幫助,某某力爭上游的窮苦孩子因此湊足學費、羅輪佐的油三兄弟的故事、一碗麵癌末媽媽等例子不勝枚舉,這些報導除了讓當事人感到社會溫暖之外,對於社會大眾也有著教育的功能,筆者常在課堂上與學生們討論這些小故事,學生也因此更有惜福、幫助他人或是尊重生命等觀念。因此,筆者認為,除了需要更多藝文消息,社會時事的報導若能著重在故事背後對於大眾的啟發,而不只是放放幾張當事人的照片、甚至是天災意外中需要加上馬賽克的第一手資料,對於閱報人亦能產生更多正面的影響。
當然,我們還是有很多精彩報導是可以期待的,在字裡行間,筆者時常可以見到記者朋友們的用心。只是在此一政治詭譎的時期下,筆者呼籲各家媒體,多給社會大眾正面、良善、積極的資訊,甚過天天首頁加上全版的政治新聞。教育乃百年大事,一國棟梁產生的方法,不如多留點版面注意教育問題,期待國民競爭力提高的同時,先讓我們為下一代選擇優良的閱讀資訊,正確的視野才能開拓心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