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媽我這一胎一直在掙扎要不要儲存臍帶血?
心想這是最後一胎了 (ㄟ..如果沒"邱意外"的話..)
這一胎若不決定,將來就沒啥機會儲存擁有跟自己血緣組織相容的幹細胞了!
後來真正去關心一下,我想還是算了,省下這一筆錢罷了!
◆◆◆◆◆◆◆◆◆◆◆◆◆◆◆◆◆
撰文/龐中培
幹細胞的研究論文佔據了科學期刊的版面,
台灣臍帶血銀行的廣告則在各媒體上強力曝光,
幹細胞與臍帶血前景似乎一片看好,
但是未來真如他們所描繪的那麼美好嗎?
小女孩手中飄動的紅色汽球、胎兒的超音波錄影、醫院中守候妻子臨盆的丈夫……這幾年,這些畫面常佔據了電視媒體的廣告時間。雖然拍攝的手法與內容各異其趣,但是推銷的都是同樣的商品-「臍帶血保存」。而名人政要將子女臍帶血交付臍帶血銀行保存,更是炒熱了這個話題;各醫院臍帶血移植的病例,在媒體的強力報導下,也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一時之間,臍帶血變成能醫百病的萬靈丹。
其實臍帶血移植,只是移植臍帶血中的造血幹細胞。幹細胞是一種未分化的細胞,可經由細胞分裂,分化成能執行各種不同功能的細胞。同時,幹細胞一分為二後,其中一個細胞會分化成特定的細胞,但是另一個卻能維持原狀。在臍帶血中,就含有這種細胞。因此從前在分娩之後往往就被丟棄的胎盤與臍帶,現在卻成為炙手可熱的寶物。理論上,幹細胞可以分化成為任何組織和器官(請見第38頁〈幹細胞的挑戰〉),因此可移植用於組織或器官的修補。這對於罹患重病絕症的病人和家屬而言,的確是一大福音,但是在面對這波臍帶血與幹細胞的熱潮時,我們或許應該重新仔細檢視臍帶血實際的醫療功能與幹細胞未來的發展。
其實臍帶血移植和骨髓移植很類似,因為骨髓中也含有許多造血幹細胞。台大醫院骨髓移植中心主任醫師姚明說:「目前臍帶血中的造血幹細胞以治療血液相關疾病為主,例如白血病,也就是俗稱的血癌。另外,造血幹細胞還能夠治療地中海型貧血、鐮狀細胞貧血、再生不全性貧血症、嬰兒的先天免疫不全症候群等。」20多年前發展骨髓移植時,就是利用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來治療血液相關疾病,只是科學家並不因為此而滿足。
造血幹細胞能夠治療許多血液疾病,那麼其他的幹細胞呢?是否能夠用來治療其他疾病,尤其是因為器官或組織衰老而引起的疾病。在1990年代中期以後,科學家便發現幹細胞在醫療上的潛力,尤其是來自胚胎的幹細胞,因為這種幹細胞能夠分化的潛力更強,幾乎可以形成人體中任何的組織或器官,因此科學家投注大量時間研究,使得胚胎幹細胞一時之間成為科學界最熱門的話題,同時也使幹細胞榮膺《科學》期刊1999年的年度突破。
臍帶血儲存須知
由於臍帶血有種種好處,因此許多國立醫學中心都成立了臍帶血庫。中華血液基金會在早在1998年即成立台灣首座公益臍帶血庫,而慈濟醫院的骨髓庫也在2002年成立臍帶血庫。
中華血液基金會就是一般人所知熟的捐血中心,因此順理成章兼辦臍帶血業務。但是一般人可能不太清楚,為什麼慈濟醫院的骨髓庫也會成立臍帶血銀行。其實目前利用臍帶血造血幹細胞來治療的疾病,幾乎都是骨髓移植能夠治療的疾病。
雖然目前在科學界對於胚胎幹細胞的應用已經日趨保守,但是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的療效是確實存在的,因此營利性質的臍帶血銀行便如雨後春筍般崛起。這些公司列舉許多臍帶血治療的案例,並且以幹細胞可能達成的醫療為宣傳,指出儲存臍帶血幹細胞就像「保險」,可以讓新生兒將來罹患血癌等時使用,一旦血親需要,也可以利用。
儲存臍帶血當然立意甚佳,不過所費不貲。以目前台灣臍帶血銀行一般的價格,保存20~25年,一次付清約需要6~8萬元。而如果採用年繳方式,除了一開始採集與分離技術的費用外,每年需付保存費5000元,20年累計下來,至少需要10萬元。但是根據美國紐約捐血中心的估計,新生兒將來需要用到自己臍帶血的機率是萬分之一,而美國國家衛生生研究院估計得更低,只有兩萬分之一。
以台灣目前進行的臍帶血移植案例來看,大部份病患接受的臍帶血都不是自己的,因為他們出生之時並未將臍帶血保留下來。台灣有三家公益的臍帶血銀行,可接受民眾捐贈臍帶血,免費保存,並藉由組織配對將臍帶血提供給需要的人。因此,是否需要花錢將個人的臍帶血由營利單位保存,還真得費心思量。
另外,營利性臍帶血銀行所提供的保存期限,也有待商榷之處。目前以臍帶血成功治療血癌的病患,大多以體重為40公斤以下的兒童為主,這是因為移植時需要的臍帶血量與患者的體重有關,而一份臍帶血所含有的造血幹細胞,剛好足夠給一位兒童使用。日前台北榮總治療一位12歲、體重69公斤的血癌患者,就必須使用到兩袋臍帶血。當臍帶血儲存者在7~8歲之後,體重通常已經超過40公斤;如果他是在青春期後發病,自己那份臍帶血通常是不夠的,屆時還是需要用到他人的臍帶血。
大環境與未來
許多營利性臍帶血銀行指出,以目前的科學發展,將來可以使臍帶血中的幹細胞增生,因此不必考量體重這個因素;除此之外,臍帶血中的幹細胞,在將來也可以用在組織再生或是器官再生上。但是,既然公益的臍帶血可以使用,為何又要花錢保存自己的臍帶血呢?而且,除了在臍帶血中含有造血幹細胞外,骨髓中也有造血幹細胞,「如果要將來要進行組織再生或器官再生,說不定使用自己的成體幹細胞就好了。」國家衛生研究幹細胞研究中心陳耀昌主任同時也指出,人類的器官的衰老大約是在50歲以後,屆時早已經超過臍帶血銀行契約上的保存期限了,因此如果預計要在老年使用臍帶血,將需要付出更多的保存費用。
最後需要考量的一點便是,移植臍帶血的治療方式,目前並不屬於健保給付項目,動輒百萬元的醫療費用,並不是一般民眾可以負擔得起。為此,臍帶血的保存往往也招致「富人的醫療」的批評。
臍帶血的確有其醫療功用,而且目前科學家也正努力開發臍帶血其他的治療用途,但是以目前台灣的狀況,父母親要為兒女儲存臍帶血,或是利用臍帶血治療兒女的病痛,都將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
儲存自己臍帶血最大的好處是,萬一將來自己需要用到造血幹細胞時,可以不需考慮組織相容性的問題;但是在實際上,使用到自己臍帶血的機會卻很小。因此,準爸爸與準媽媽在打算為新生的兒女保存臍帶血時,應該要更深入了解臍帶血的相關知識,讓寶貴的臍帶血發揮最大的功能與效用。
〔參考資料:YAHOO知識〕
所謂「臍帶血」指的是胎兒出生後,殘留在臍帶內的血液。臍帶血富含具有轉換成其他型態細胞之獨一功能的幹細胞,如骨骼、肌肉或器官組織之重建所需之細胞。
自臍帶血所取得的幹細胞,已被使用在許多癌症(如白血病)、遺傳病及免疫系統病變的療法上。醫界不斷的研究、致力於開發臍帶血幹細胞的用途,以面對許多疾病與醫療的挑戰。
‧ 收集方式
臍帶血是在嬰兒出生後,以鉗子夾住臍帶並剪斷後取得。臍帶血可在胎盤排出前或排出後收集,但須在嬰兒出生後迅速執行。一般而言,有兩種不同的方式可收集臍帶血:第一種是利用地心引力的方式,使血液順利滴落,第二種則是以注射筒的方式,將血液抽出。收集臍帶血不會對孕婦的生產過程造成任何改變,生產方式也不會影響臍帶血的收集。第一種收集方式,臍帶血受污染的機率較高,第二種方式雖然受污染的機率降低,但很費工。
臍帶血取出後,須立刻加入抗凝血劑、抗生素,避免細胞受損、污染,並且儘量24小時~72小時內進行儲存於零下196℃的液態氮中,越快處理越好,因為細胞是活的,時間拖太久,會造成細胞死亡。在進行冷凍前,還需加入抗凍劑,平衡滲透壓,因為細胞內有水分,細胞冷凍後,水分體積變大,會造成細胞破損、死亡。台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盧孟佑指出,一般來說,臍帶血的保存期限應該可長達20年以上,目前文獻上有紀錄:保存17年的臍帶血解凍後,其細胞的活性依然很好。
台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教授林凱信表示,關於造血幹細胞的移植,其實已經施行了很久,但以前是取骨髓的造血幹細胞移植,現在轉由移植臍帶血的造血幹細胞,且臍帶血已能取代經由骨髓移植治療的疾病。凡是需要造血幹細胞治療的疾病,都可用臍帶血移植,如血癌、淋巴瘤、地中海型貧血等等。
‧ 取代骨髓地位
臍帶血的優勢在於取得容易,不需要全身麻醉,安全性高,對母親與胎兒都沒有損害。再加上HLA(人體白血球抗原)配對不需完全符合,在尋找適合的HLA配對上更為容易,病人獲得移植治療的機會也更大。根據研究發現,進行臍帶血移植的配對成功率可高達50%。
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的特點在於,細胞尚未活化、不成熟、原始單純,免疫系統的辨識能力低,因此可降低移植後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的機會,這也是決定移植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因為一旦移植者身體視植入的細胞為異物,使器官或組織產生排斥反應,將嚴重威脅移植者的生命。
臍帶血並非萬能,在醫療上有其使用的範圍與限制。它能治療血液、代謝異常與先天性免疫方面等三十餘種的疾病,如海洋性貧血、再生不良性貧血、急性與慢性白血病、骨髓生成不良症候群、黏多醣症、骨質石化症……。林醫師談到關於臍帶血移植的缺點:
1. 一單位臍帶血所含的幹細胞數量不足,對成人而言可能是不夠用的。
2. 移植後,恢復的時間長、感染風險高、隔離住院時間長。盧醫師補充說明,臍帶血細胞的數量和品質,可決定移植後病患身體恢復的快慢。
3. HLA相容性要求雖不用百分之百的符合,但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仍會發生,移植後病患自體的免疫系統仍要克服。
4. 非親屬間移植為主流,但臍帶血庫成立相當昂貴。親屬間移植靠機運,自體移植的機率更小,目前世界尚無臍血自體移植之資料或經驗可供參考。
‧ 儲存臍帶血的意義
關於是否要儲存臍帶血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楊主任認為,若儲存臍帶血是為了孩子將來的需要,那可要想清楚,這「需要」所為何來。若是為了預防孩子日後才發生某些遺傳性疾病的問題,那孩子本身的臍帶血就帶有相同的基因,使用自己的臍帶血根本不能解決孩子的病痛。楊主任個人以為,實在沒有儲存臍帶血的必要,但若家長經濟狀況良好,且寄望日後醫療科技進展到可以透過臍帶血培養內臟、神經等來修補身體損傷,那也未嘗不可。
林醫師再三強調,成立臍血庫是為了幫助他人,因為自己或家人可能會用到的機率很小。除非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個人才有儲存臍帶血之必要性。在什麼情況需要儲存臍帶血呢?
1.家族成員已有人罹患需要移植造血幹細胞的疾病
2.若是遺傳性的毛病,必須做事前篩檢,確定寶寶健康沒問題,可生下寶寶,並保留臍帶血。
在這二種情況下,父母為了救助家族成員,就可能需要儲存臍帶血,但所儲存的臍帶血,當中的HLA是否能和所需者相同,則要碰運氣,看老天的安排。
盧醫師本身也傾向於捐贈臍帶血救助他人,而非個人儲存,其所持理由是:第一、其實用到自己臍帶血的機率微乎其微,機率相當低;第二、有時候想用不一定可以用。國內外都曾發生過孩子日後得了白血病需要做造血幹細胞的移植,檢視之前儲存的臍帶血發現,臍帶血裡已有白血病的細胞存在,所以根本無法使用自己的臍帶血救自己。
公益臍帶血庫的成立目的在於服務人群,滿足公眾的需求,比較類似傳統捐血中心。不過,公益臍帶血庫不保證捐贈臍帶血的家庭在有需要時會有臍帶血可用。另外,某些少數族群如原住民、外籍新娘和外省人在公益臍帶血庫比較難找到可配對的臍帶血。所以在儲存上,保留特殊族群白血球抗原有一定的困難。
日本近來的一項調查指出,十年來未曾有人使用到自己儲存的臍帶血。儲存臍帶血確實可以挽救生命,但非儲存臍帶血的胎兒本身。三位醫師都認為,若是父母雙方皆無遺傳性的疾病且身體狀況良好者,與其儲存臍帶血,倒不如捐贈出來幫助更多需要的人,讓他們有延續生命的機會。
在臍帶血移植這方面,非親屬移植仍佔大宗,根據全球統計,非親屬間臍帶血移植成功案例已超過千例。林凱信醫師指出,在長期追蹤與大數目的案例比對下,親屬與非親屬間臍帶血移植成功與失敗機率,彼此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臨床上發現,非親屬間就算移植成功,術後的併發症也較親屬間移植者多。親屬間移植效果會優於非親屬移植是因為除了HLA外,還有些細部之處會影響移植成效,若在DNA比對上,彼此能符合的項目越多,效果自然越好。國內健保目前只給付親屬間的移植,非親屬間的移植則需自費。
‧ 台大臍帶血移植案例
(A)手足移植
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11歲男童,在經過化療失敗後,爸媽決定為他再生一個小孩,蒙上天垂憐,妹妹和他的HLA完全相容,在1995年台大醫院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比照骨髓移植手術),成功地挽救哥哥的生命。目前台大醫院共進行五例手足間的臍帶血移植,每一個都移植成功,植入的新細胞在體內都有成長,部分個案因為白血病復發而離開人間。
(B)非親屬移植
台大醫院進行非親屬間之臍帶血移植共有四例,兩例移植成功,但只有黏寶寶林伯熾幸運存活,屬於首例非親屬臍帶血移植成功的案例。1999年由中華血液基金會血庫捐出在台大醫院收集的一份5╱6 HLA相容之臍帶血進行移植,很可惜的並未植入成功,2000年1月再度移植由和信醫院臍血庫提供在新光醫院收集6╱6 HLA相容之臍帶血,藉由植入造血幹細胞提供他正常血液及免疫細胞。
第二例為四歲半罹患白血病的陳志杰,在台大接受移植手術,術後證實移植成功,但後來出現嚴重的排斥現象(植物反宿主疾病),兩個月後因肺部感染而往生。
‧ 政府對於臍帶血移植的態度 醫院與臍帶血來源之限
在今年的4月9日行政院衛生署針對臍帶血移植發佈的新聞稿,內容指出,目前在國內臍帶血移植屬人體實驗階段,該署僅核准台大醫院、台北榮總和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醫院三家醫學中心施行人體試驗,範圍包括了親屬與非親屬臍帶血移植。
衛生署強調依據醫療法規定,臍帶血移植應由醫療機構擬具人體試驗計畫,經過該署醫事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方得實施,擅自施行者,將依違反同法第七十九條規定處罰。
衛生署及三位受訪醫師皆同意,臍帶血的未來發展潛力無窮,在未來可以用臍帶血的原始細胞培植分裂為內臟、骨骼或神經細胞等,用來醫療、修補病人的受損組織,甚至是永保青春,但離臨床上還很遠,目前在動物實驗上「發現」可以長成肝細胞、神經細胞和骨骼細胞。解除病痛是醫師和醫院的天職,站在病患的立場考量,各醫療院所會朝此方向努力,以期未來能有更好的方式救助病患。
孩子的臍帶血該如何處理,其實是一個非常個人的問題,完全視您的家族病史、預算而定。當然,這沒有所謂的對錯可言。在做決定之前,應和您的醫師談談,有助於幫助您做一個明智又符合實際需求的決定。
〔參考資料:媽媽寶寶雜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