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 ◆
兩歲幼兒總是被冠上「小氣」與「霸道」,其實不是他們不願意為別人設想,只是受限於「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無法顧慮到他人的感受。
2歲半的小柏抱著娃娃走近玩具瓦斯爐時,順手將手中的娃娃放在地上,準備拿起鍋鏟妙菜。同班的小慧剛好經過,看到娃娃躺在地上,便將它抱起,一邊哄著一邊走向圖書角。小柏發現娃娃被小慧抱走,連忙跑過去將它從小手中搶回,並生氣地告訴她:「這是我的!」小慧眼看搶不過小柏,只好跑到找老師告狀:「老師,小柏搶我的娃娃!」
這時,小柏已經抱著娃娃走回娃娃家,赫然發現其他小朋友正高興地在炒菜,小柏生氣地將他們推開,高聲抗議:「這是我在玩的!」其他小朋友也不甘示弱,對著小柏大叫:「是我們先玩的!」
「這是我的!」自我中心是兩歲多幼兒的思考特徵。
I.自我中心的兩歲兒
根據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研究,「自我中心」是兩歲多幼兒的思考特徵。他們只想到自己的感覺與需求,而不考慮別人或周圍的狀態。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影響著幼兒的人際關係,因此,他們不容易產生與別人合作、輪流,或分享的行為。
不瞭解幼兒發展的大人,有時會將這些行為誤解為「不乖」、「小氣」、或「霸道」。其實,幼兒不是不願為別人設想,只是受限於本身不成熟的思考方式,才無法顧慮到他人。
II.玩具比朋友重要
因為自我中心,這階段的孩子對於玩具,總以為「只要是我玩的,都是我的玩具」。為了捍衛玩具的「所有權」,他命令、威脅別人不要拿他的玩具,甚至打人、搶奪的方式拿回自己的所愛。
對這階段的幼兒而言,「玩具」可比「朋友」重要多了。要他為了友誼而放棄玩具的可能性很低。因為他只知道自己很想玩,若別人把玩具搶走,他會很難過、很生氣,至於別人的想法與感受,他則無法體會。
III.避免發生爭奪的行為
既然兩歲多的孩子適應他人需求的能力很弱,這時就需要大人幫忙。首先,大人應先瞭解他們的心理特徵,避免將孩子歸類為「慷慨的」、「小氣的」。其次,還要主動製造機會,並給予一些簡單的指導,鼓勵幼兒社會行為的發展。譬如,提供足夠的積木、黏土、色紙、顏料,讓幼兒可以一起參與,減少因爭奪玩具而引發爭執,並藉機讓他們練習社交技巧。
IV.逐漸學會體貼與輪流
兩歲幼兒因為無法同理他人的感受,又欠缺溝通的技巧,因此,不要期望一群幼兒自己可以玩得很好,如果沒有大人的監督,幼兒的遊戲很快就會落入一團混亂的紛爭。此時,大人適時地引導,可幫助孩子發展社會能力。譬如,老師可以跟小柏解釋:「學校的玩具是屬於大家的,如果你想先玩炒菜,就讓小慧先玩娃娃。」並教他問其他正在炒菜的小朋友:「我可不可以和你們一起玩?」若孩子們堅持不願意一起玩,老師也可充當計時員,指導幼兒學習輪流,一人玩一段時間。
雖然幼兒是非常自我為中心的,但只要大人耐心輔導,讓孩子多經驗幾次成功的合作遊戲,那他們心中剛剛萌芽的友誼觀念會漸漸成熟,而學會體貼別人、與人合作和輪流玩具了。
☆這是我在瞳瞳媽媽網站上看到的好文
(Dear Vicky..感謝妳的分享唷~)
這剛好也是我最近煩惱的事情之ㄧ....
對於翔翔那種「小氣」「霸道」行為我很困擾。
我一直認為是因為家中沒有其他小孩,所以在眾多大人的呵護之下,養成翔寶〝鴨霸〞的性格。
例如:
有外人來我們家作客,翔會說「走開走開」「不要不要」趕人家出去(在身旁的我超不好意思低)。他似乎是想表達『這是我家你不要進來』。
有人說他可愛,一直看著他,他也會生氣。有時候還生氣的打自己的頭。(我的天呀?這是怎麼了?他為什麼會打自己的頭?他不會痛嗎?)
當其他小朋友玩他的玩具時,他也會哎哎叫,表達『老子不爽給你玩』。
當他有這種情況出現時我會在旁邊圓場,跟他說「你不能這樣子」「要有禮貌」「阿姨說你好乖呀!你要說阿姨你好..」
有一次他在家跟我婆婆帶的2個葛格一起玩玩具,因為3個人都想玩而開始歡。我馬上跟他們說「要輪流玩呀!凱凱先玩,再給緯緯玩,然後才輪翔翔玩喔!」沒想到他們三個馬上點頭答應這個交易。
我也發現翔很乖的會願意接受我這一個命令(當時我蠻開心的)。
所以我發現真的如上面文章所說的,
【他們只想到自己的感覺與需求,而不考慮別人或周圍的狀態】。
這時期的孩子大多數都有這種現象產生,所以我其實可以不用那麼擔心,只要慢慢的教導他正確觀念,應該就會慢慢改善才是。
------------------
話說回來,有時候帶翔出門他卻很有社交禮儀。
要帶他出門前,他會跟在家裡的成員說「881」
帶他去門買東西結完帳,他也不忘跟櫃檯阿姨說「881」
會主動叫計程車司機「阿伯」
哎~~個性真的很善變ㄟ!
看!!
那麼天真無邪的笑容!
誰會想得到他經常惹的阿嬤跟馬麻臉紅的要幫他圓場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