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張圖沒有什麼意義,只是我很滿意這張舊作品XD)
嗯生存一學期時某竹發過一篇文章,而今,竟然過了一年了。
*
【在SD的日子】
一年或許聽起來很長,但其實我在SD真正待著只有九個月。
很多人問我,妳為什麼要轉社? 老實說這個問題不用等別人問,我自己就問過自己幾十次了---我為什麼要轉社? 好幾次,我覺得自己不可以這麼懦弱,覺得自己無論再怎麼累都應該撐下去;舞展的時候,看學姐在台上跳最後一首團舞,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在跟我說,妳應該要撐下去;顥蓁邀我當科展成發舞監的時候,我也對自己說,妳應該要撐下去,這樣我才有那個能力教大家跳更多更好的舞碼。
我笑而不答,或是輕描淡寫一句「因為很忙啊」。
只有很少很少的人知道,其實不是這麼回事。我承認的確很忙,尤其明年舞展撞上成發真的是一件想到就頭痛的事情,但重要的是,我有能力待到那時候嗎?我是懷疑的。說穿了,我並不是一個真的會跳舞的人,從某些層面來說,或許我只是像學姐說的那樣,一個軀體毫無目的的待在SD裡。
「如果妳不是真的很在乎SD、很努力變強,就不要掛在這裡晃著。」有時候,我會很憂慮的把學姐對全部同屆社員說的話,當成好像在對我說的。
學姐們真的很體諒我,尤其是社長珮珮學姐,從社內賽那時候我就知道了。我知道學姐在battle測驗的時候,刻意沒有選一個很強的對手給我,是考慮到我的心情,因為珮珮學姐知道我因為營隊而沒有參加到寒訓。「妳看起來很沒有自信耶!」那是珮珮學姐當時給我的評語,那時候我才突然覺得,至少有一個人看出我的心情。
那也是我第一次覺得,一個人走進一群人之中,是多麼的孤獨。
選幹面試的時候,珮珮學姐沒有多問我「覺得自己有什麼能力擔任這個幹部?」,我想是因為學姐知道我並沒有真的想選上幹部,只是覺得如果表明跟學姐說我不想選,會很沒禮貌---我覺得自己根本就沒有能力當任何幹部,也沒有時間。所以學姐沒有多問這些我根本回答不出來的問題,讓我選幹面試安全的通過。
那樣的笑容總是很安心的,但是也默默讓我始終沒有下定轉社的決心。
「因為數資班很忙啊,妳會怎麼在社團和課業取得平衡?」
我相信這是選幹或是很多場合都會被問到的問題。我只能很淡的說著「時間管理好」之類飄飄蕩蕩的答案,但現實是這個問題的答案,過了一年我都沒有找到。我也多麼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問別人這個問題,並且有一個人可以給我很好的解答。
有時候我覺得,進德監獄和正誼樓的距離,其實不只是幾層樓梯或是穿越半個操場。好幾次都難過的想哭,說不上來的,那一種冰冷的感覺。我承認沒有融入SD其實自己也有錯,可是我真的努力過。可以感覺到有些同屆也有努力要跟我講話,但僅止部分吧。
以一個18班的身分加入SD,好像大家都說,噢那很厲害啊,可是事實上我是自卑的。站上社內賽的舞台的時候,其實我是千百個不願意說自己的班級。「我是編號28號,18班的韻竹。」真的可以感覺到台下的騷動,可是我不想感覺到。
「18班很麻煩耶。」那是暑訓撞上暑輔課程的時候,一絲細微來自身旁的聲音。
我不否認18班在熱舞很麻煩,我自己都覺得很麻煩了。
最後下定決心大概是因為俞任提醒了我一句話吧!「反正昇爸不是說過,18班是妳永遠的社團嗎?」的確,我甚至不能讓SD跟18班分佔我一半一半的時間,光是用我全部的時間念書都沒顧好了,何況只用一半?
於是我寫了一封信給SD同屆,當作一個正式的告別,告別我在SD的日子。
*
【變成218老人】
「要不要辦迎新?」
「要不要辦第一屆科展成發?」
「要不要去看建中、一中的成發?」
好像只要是只有18班能做的事情,我就會點頭。
一起在段考前死掉,再一起在考完後復活。比TRML團體賽、比智慧鐵人不用辛辛苦苦找同伴,班上同學一號召就可以組隊參賽。籌備半年的迎新和迎新前的大暴走,每節下課的「美宣練舞」、「活動練舞」叫喊此起彼落變成背景聲音,一群人看到學妹拿自介來然後瘋狂掠搶(?)……
一起吶喊物理好機車、一起哀怨別班基物怎麼這麼簡單、一起看英文小說暈頭轉向。
「妳們班標準跟別班不一樣,當然要進階一點。」英文老師好像永遠都不會記得其實18班是「數資」,而且考數資聽說沒有考英文。(不然我也不會進來...)
然後是每次段考前不變的焦慮、每次發考卷時不變的惶恐、每次看成績不變的哀嘆(怎麼又粗心!)、每次走進正誼樓感覺到人間的熱鬧、每次在操場上原因不明的快跑五圈(突然發現我們班好像跑蠻快的...?),生活在進德監獄的我們,或許對於外面的世界是抱持著一種新奇的眼光,就像別人看我們的眼光一樣。
學科能力競賽一排的18班名單,需要多少成長的代價?
「嗯,你們這次假期考化學平均90點多。」化學老師說,「大部分同學都考得不錯啦。」「噢那別班呢?」說真的……第一章連熱化學都沒考到,也沒有多難吧?
「大概6、70分左右吧!」
……頗震驚的是不是,這就是我們的成長吧!雖然課業壓力一定比別人重、考的永遠比別人難,可是在每個垂死掙扎後活過來的我們,就這樣長大了,不是嗎? 數資班好像就是別人眼中的天才,可是天才的背後其實是更多的忙碌。
這種考前一起死掉的日子只有我們明白。
看過更多、見得更廣,才更知道自己的渺小。
所以我們都要變強。
*
耶希望明天的迎新順利唷!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