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1-26 09:05:49| 人氣1,50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王陽明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國哲學家—王陽明(PPT的大鋼模式)

@時代脈絡—宋明理學的興起
宋:內憂外患→憂患意識與開創力
內在:國力衰弱(強幹弱枝)
外在:遼、金、蒙
知識份子的使命
1、改革派—范仲淹、王安石
2、新儒家—北宋五子、陸、朱

@明—政治集權,史上學術最不自由的時代
皇權—高張獨大
官僚—式微→宦官
大興文字獄
讀書人僵化—自獨尊儒術開始→八股取士
王陽明開出心學的花朵
大器晚成的王陽明

@苦難的禮物—成長歷程
12歲發下讀書學聖賢的志願
15歲遊居庸關想經略四方
17歲結婚(洞房日卻丟下新娘與和尚打座忘了回家)
18歲專心學儒
21中舉人,與朋友學格物,棄朱學返辭章
22—27兩次落榜
28中進士,意見不被採納
32歲遊一寺廟與老僧對話,悟到離世非自己的目標,再回儒家入世之道。--愛親是人的本性


35歲得罪劉瑾,被廷杖40差點死去,入獄又貶到龍場。
37歲春,從服侍下人與困頓中,悟道格物致知與心即理的學說
41歲劉瑾死,重回南京升官重用
48歲平辰豪亂功高遭忌—想棄官回家被告「著相」(此相怎能不著 )
53歲天泉證道
56歲奉命出兵兩廣,此時身體已經有病但也打了勝仗
57歲卒於回程的舟上。家人問遺言,曰:「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嘉靖八年的正月,喪發南昌。二月,喪至越,到了十一月十一日,葬於洪溪,這個偉大的思想家,軍事家,從此長眠!
@思想歷程—五溺與三變
初溺於任俠之習,再溺於騎射之習,三溺於辭章之習,四溺於神仙之習,五溺於佛氏之習,正德丙寅(元年),始歸正於聖賢之學。<王陽明全書•陽明先生墓誌銘•湛若水>
曾有人以「五溺三變」語,描述陽明的思想與精神變遷的過程。「五溺」指陽明歸正於聖學之前的多種嗜好,並非先後發生之事,而嘗試同時持有的興趣。「三變」指陽明在不同時期講學的要點。<王陽明•秦家懿教授 p.38>
@王陽明的三變
前三變:詞章.朱學.佛老
後三變:
默坐誠心
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天泉證道四句教
「溺」代表生命的全然投入,是全心全意的追求
「變」嚐試安頓生命的強烈渴望與自我超越的歷程



@陽明的一生,約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二十八歲以前,是他憧憬聖學,追求做天下第一等人第一等事的萌芽時期,他本著自己對社會,對政治上的熱血和執著,以及憑著他那股自傲和自我擴張的理想,他堅持要做對國家及社會人民有所幫助的建樹。思想上,這還是他的摸索階段。
二、二十八歲舉進士以後到四十四歲,期中經過貶謫至龍場,這是第二階段,這一階段陽明極端困厄,抑塞沉鬱,思想上,這則是印證的時期,也是他事業和學說成功的開始。

三、四十五歲到五十七歲病逝軍中,是他建立事功和學術成熟時期,也是他講學立教的極盛時期。這是第三階段。
@學說
宇宙論—
1、以良知為其結構
2、萬物皆有良知
3、唯心論主張—一切世界都是由吾心所起,茍無吾心,則無世界。
4、心—人心與道心(人欲與天理)
以心之本體為起點與終點,不論任何事物與任何現象,都必需以吾心為念,如此造就了他有名的知行合一、心物合一論。

知識論—以心為主體去認識客觀事物
1、心是認識的主體,對象是由心而起的萬物
2、目的在心與物、心與理、知與行合一
3、致良知成了很重要的工具,其目的在發覺蘊藏每一事物的心與每一事物的理。
以心為本體,以知為目的,而達到致良知的最後結果,能致良知的人就可以為善人。

人性論—人性為善
1.就心而言謂之正,就意而言謂之誠,就知而言謂之致,就物而言謂之格
2.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知之所在便是物
正心誠意,致知格物的最終目的都是在心的本體。陽明的人性論以良知之學為基礎,在此人人皆有良知皆有善性,可為善,怎麼為善就要看致良知的工夫了。(《中國百位哲學家》‧黎建球)
@知行合一的啟發—龍場驛
把當下關心的事做好就是格(正)物(意之所在),而在自覺地做好事情當中覺察與實現了本然具有的良知就是致知(翁開誠)
聖人之道,吾性自足
自身內在的親身體驗正可以印證真理—心即理
哲學諮商的內心道路可以自「互為主體」(inter-subjectivity)的歷程去體悟—體驗、信念、真誠
面對他者,我們不宰制、不否定、操弄、改變、拯救….而是真誠、感通、瞭解、分享、欣賞、等待另一個生命的開顯
@互為主體的體驗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對生命自我存在的探索來自生命的迷惑與追尋
以力行與實踐去確立自己的心靈追尋
真我是歷經不斷探索的過程才能找到的
康德(Kant)問:『人能知道什麼?』、『人應該做什麼?』、『人能希望什麼?』、『人是什麼?』。

@繼續探索吧
我的朋友

台長: Joe
人氣(1,503)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哲學諮商讀書會 |
此分類下一篇:萬古長夜的明燈
此分類上一篇:導讀文章:我是誰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