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簡介】
艾莉.福克納的世界崩毀了。她的丈夫葛雷格在一場嚴重的車禍中喪命,車毀人亡,但他不是獨自一人。駕駛座旁有米列娜.利文斯敦的遺體,一個艾莉聽都沒聽過的美麗女人。
即便來自家人朋友同事的安慰,都帶了一抹曖昧,艾莉卻不肯妄下論斷,也不理會旁人的竊竊私語和懷疑。或許是出於哀慟,但艾莉堅持查出那個女人的身分,並且證明葛雷格沒有外遇。她製作了葛雷格最後一個月的行程表,列出所有能找到的資料與線索,聯絡所有跟他接觸過的人,確認行蹤。
她甚至深入那個女人的家中、工作場所,偽裝、隱瞞、偷窺、刺探,這一切都是她最後的努力,為自己信以為真的幸福而努力。
不久,她心寒地確定車禍不是意外。艾莉主張那是謀殺,甚至向警察提出她的發現,但人們表現出的同情與諒解都在曲解她,甚至連她自己都開始懷疑,直到再發生一樁命案為她指出方向,直到她手中那份再明白不過的證據,成了她自己的死亡車票……
請節哀,因為真相正等著你
【作者簡介】
妮基.法蘭齊 Nicci French
英國心理驚悚小說暢銷作者妮基.法蘭齊,是一對共同創作心理驚悚小說的夫妻檔──妮基.傑若德(Nicci Gerrard)與西恩.法蘭齊(Sean French)。記者出身的兩人於一九九○年結婚後便開始計畫合作寫小說,並視打造單一聲音為聯手寫作的挑戰。持續追蹤英國重大犯罪事件發展的妮基,長期關注受害者歷劫後的身心狀態,此一關切激盪出他們特有的第一人稱敘述視角,進而展開一連串獨具魅力的平凡都會女性遇險犯難情節。
自一九九七年起,他們以妮基.法蘭齊為名出版了第一本書《The Memory Game》就立刻獲得熱烈迴響,賣座高達四十萬冊,而後他們以穩定的節奏創作,並在歐美日本受到關注與好評。由於妮基.法蘭齊的選題新穎,文字畫面感鮮明,因此迄今已有《Killing Me Softly》與《Secrect Smile》
兩本小說被製片公司購買改編權上映播出,這也使妮基.法蘭齊儼然成為英國懸疑小說的第一品牌。
【閱讀心得】
「生命遭逢變故之際,必有變動前與變動後的區隔,而切割點,或許是一記敲門聲。」
平凡的生活,當一切都是那麼平順時,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地理所當然,然而,生命如果有了曲折,便會在一個時間點產生了分界,而女主角【艾莉】生活的變動,就從這記敲門聲開始有了區隔,彷彿敲響了宣告生命結束的喪鐘.......
而死亡的不是她,卻要面臨是老公【葛雷格】的死亡,死亡本身並不會令人難堪,讓艾莉難堪的是葛雷格車禍的現場,駕駛座的旁邊多了一名陌生女子【米列娜】,這個陌生的女子名字怎麼會跟自己的老公連結在一起呢?
內心的疑問與痛苦不斷的糾結,是要面對老公死去的痛苦呢?還是要質疑老公是否外遇的可能?這讓她難以接受,甚至還要面對親友異樣的眼光與背後的竊竊私語的議論。【艾莉】想要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強忍著悲傷與痛苦,展開了一連串的查緝,因為,她相信【葛雷格】絕對沒有外遇!
隨著故事的發展,【艾莉】越是快要觸摸到事實的輪廓,也就離危險更近一步,甚至,連生命都有危險,而真相卻是出乎她意料之外,竟然是.......(賣關子)
以上,大概是「最後的簡訊」的故事情節,故事的視角以艾莉為主,越是深入故事情節,會使人漸漸融入艾莉的角色裡頭,跟隨艾莉的腳步去探索事情的真相,本書的作者夫妻檔寫作風格細膩,對於主角的感覺描述的用詞遣字,令我深深叫絕,比如艾莉參加丈夫的喪禮時,形容這場喪禮如同「我們都在哀傷的輸送帶上」,這形容真的是深刻且明確表達出主角的感受,也讓閱讀者能感同身受。
第六章開頭寫道「我陷入一種精神疾病的狀態。我重溫了豆蔻年華時的感覺,也或許少男少女都有過那個階段,亦即我覺得我自己是全天下唯一一個真人,其他人全是軋了一個角色的演員。」其實,小時候我真的也有過相同的想法,但是詢問自己的弟弟妹妹或相同年紀的小朋友,沒人知道我在說什麼,也沒有相同的想法,但是,卻在這本小說中看到這段文字時,彷彿小時候的想法得到了印證及認同,也讚嘆作者對於人性的觀察及刻畫細微。
說到作者妮基.法蘭齊,其實這是筆名,況且更妙的是作者並非一人,而是一對夫妻檔妮基.傑若德(Nicci Gerrard)與西恩.法蘭齊(Sean French)。這樣的組合讓我聯想到另一本驚悚推理小說【催眠】,這篇小說的作者拉許.克卜勒,實際上是由作家夫妻檔亞莉珊卓拉.柯艾盧.安多利(Alexandra Coelho Ahndoril)與亞力山大.安多利(Alexander Ahndoril)共同創作。
夫妻檔共同創作小說,在我個人的認知覺得是有難度的,比如兩人的觀念及想法一定會有所不同,這便會影響了故事的走向與安排,所以兩人共同創作一定要能夠相互的包容,並且去傾聽對方的想法,還能良好的溝通及意見交換,截長補短,這樣才能共同創作出一部扣人心弦的故事。
而這本書的作者妮基.法蘭齊做到了,讀者閱讀時不會感覺到銜接上的問題,故事角色的個性也沒有因不同作者而有落差,這點作者拿捏的恰到好處,讓故事的起承轉合顯得如此的自然而然,故事本身好像有了生命~
"What To Do When Someone Die"是原文書名,中文則翻譯成"最後的簡訊",個人覺得中文書名比原文書名來得更有Power且更具吸引力,會讓人想去瞭解這最後的簡訊到底傳了什麼?為什麼要傳這封簡訊?
「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我是大傻瓜」【葛雷格】為了什麼事情,為什麼要一直說對不起【艾莉】呢?又為什麼要說自己是大傻瓜呢?
一連串的疑問句接踵而來,是因為外遇而對不起嗎?還是有別的事情呢?所以,出版社以"最後的簡訊"來作為書名真的太貼切故事的主題,也勾起讀者的好奇心,不可自拔地投入故事之中。
但是,個人對於主角【艾莉】在故事裡對於喪夫之痛表現出來的堅強,有些不解,雖然能感受到【艾莉】的悲傷,但是,卻能在喪夫的創傷劇痛中,還能冷靜思考及查緝追查,蒐集一切證據,是要說【艾莉】有著異於常人的堅強呢?還是,【艾莉】的堅強是為了證明丈夫沒有外遇呢?我想,關於這點,作者也許是想表達女人在遇到重大事故時,反而會比男人更為堅強吧!
每天,都會利用睡覺前的時間看書,原本限定自己每天睡前30分鐘看書的時間規定,隨著故事到了後段,劇情有了轉折,【葛雷格】是否遭到謀殺,殺人兇手呼之欲出,劇情越來越緊張,竟然每天都拖到快凌晨一點才入睡,好看的程度,可見一斑。
直到故事到了最後一頁,所有的謎底都揭曉了,但是,【艾莉】最後的一句話「回到屋中,你依然不在。」
這句話,有著最深沈的悲哀,如同宣告著就算我做了再多調查,案件的謎底也都解開了,但是,我依然無法挽回你....
以為結尾了,可以鬆口氣了,可是最後這段話卻又重重打在心口,那淡淡的悲傷瞬間蔓延開來~~~~
最後,你依然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