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當媽媽,寶寶傷風感冒、發育快慢等等,看在媽媽眼中就變成嚴重的問題,於是,媽媽經常一個心懸在半空中,不知道如何是好。現在就有請專家針對新手媽咪常見的12大焦慮加以破解,並提出有效的建議,讓您當個安心的快樂媽咪。
『0歲階段~害怕寶寶不健康?』
*焦慮1
從孩子出生之後,我每天都覺得很緊張、害怕孩子生病,我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及想法?
*為什麼?
衛生署桃園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李倩瑜表示,「第一個孩子照書養」是非常多新手父母的寫照,對於新生兒的陌生,而產生緊張、焦慮的感覺。
特別是一歲以內的幼兒通常會遇上脹氣、便秘、厭奶等問題,往往讓媽媽非常擔心,加上產後半年內,受到荷爾蒙的影響,有些媽媽也可能出現產後憂鬱症,更是加深自我的情緒壓力,嚴重者會有失眠、焦慮、易怒、易傷心等症狀。
●給家長的建議:
*產後在醫院會待上幾天,媽咪可以趁此機會詢問醫護人員各種育兒疑問,以減少心中的疑惑。
*醫院開辦有各種主題的媽媽教室以及一歲前有多次預防注射時間,媽媽都可多加利用,詢問醫護人員問題,增加育兒知識。
*三個月之內的新生兒,如果有任何狀況,例如發燒、嚴重吐奶等,就一定要找小兒科醫師檢查,不可輕忽。
*若媽媽出現明顯產後憂鬱症狀,應該找婦產科醫師或精神科醫師諮詢,不要讓自己處在過度焦慮的情況。
*焦慮2
我想把孩子交給保母或是婆婆照顧,可是,我對別人都不是很有信心,我擔心保母沒有盡心盡力照顧孩子。
*為什麼?
孩子與工作之間,通常是母親相當為難的抉擇,資深特教老師張家敏建議,如果母親本身可以選擇不工作,那麼自己就是孩子最好的照顧者,如果因為經濟考量或是工作成就,那麼就朝著找一位合適的保母方向進行。
●給家長的建議:
*孩子的爺爺奶奶,如果體力可以負荷,也願意幫忙照顧孩子,因為自己孫子的關係,通常對於孩子照顧較用心。
*可以詢問保母協會找到合格的保母,而且最好是生產前三個月左右即先預定好托育,並事前溝通了解保母的理念及個性,最好至保母家觀察環境是否整潔、安全等。
*不論白天照顧者為保母或長輩,建議每天下班就將孩子帶回家,假日也留在家裡,家長才有足夠的時間與孩子相處,並了解孩子的發育進展,而避免遺憾錯過孩子的成長。
*焦慮3:
孩子身體好像不是很好,尤其如果半夜發燒就快嚇壞我了,小孩子都是像這樣容易生病的嗎?我如何知道這些只是小毛病不是大問題?
*為什麼?
孩子六個月之後,因為從母親身上得到的抗體已逐漸消失,因此,六個月後傷風感冒的比例就會提高,此外,寶寶發育還不是很成熟,所以,六個月內較常出現嗆奶、呼吸聲很大的現象,隨著年齡增長,這些問題都會慢慢消除,如果有特殊的狀況,家長還是需要帶孩子就醫檢查。
其實,發燒只是生病的症狀之一,只要了解發燒的原因是什麼,加以對症治療,家長並不需要擔心發燒會燒壞腦袋。除非是該疾病併發腦炎或腦膜炎等侵襲腦部的病症才會影響腦部的健康。
●給家長的建議:
*定期做好健康檢查,就是了解寶寶有沒有特殊問題的方法。
*一般疾病應找小兒科醫師檢查治療,如果回家之後沒有出現昏睡、抽筋、意識不清等狀況,家長就不用太擔心。
*兒童健康手冊前幾頁面有詳細介紹孩子的生長曲線以及各個階段身心發育,最後還有基本的疾病預防介紹,家長可以多多翻閱比對。
*小孩子因為抵抗力較差,較易生病,因此,從小奠定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睡眠、流行季節不至公共場所,生病機率就會減少。
『1-2歲階段~害怕發展有問題』
*焦慮4:
我的孩子一天到晚精力充沛,爬上爬下,而且很少專心玩一個玩具超過五分鐘,他會不會是過動兒?
*為什麼?
其實有很多孩子只是不專心及衝動,而真正檢查確認為過動兒比例,沒有家長想像的那麼多,有些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很頑皮、坐不住就馬上聯想到過動兒。建議家長先觀察孩子的平時行為,例如他明明很喜歡某一項活動,卻還是感覺不由自主的不停離開,非常多時候都容易分心,記不住家長才說過的要求等,如果覺得孩子的行為確實有過動的問題,可尋求兒童心智科的檢查及協助。
●給家長的建議:
*家長對於幼兒好動的認定,多半是因為生活行為習慣不佳,因此從小建立好的生活習慣,是改善幼兒好動的其一方法。
*建議先設計一個「無聊的角落」(最好是什麼都沒有的小房間或角落),每當孩子無法依照規定做好一件事時,例如吃飯不離開椅子,就要求他必須去無聊角落受處罰。
*家長可以準備一個計時器,必須先讓孩子了解計時器的意義。
*處罰可能是去角落坐2分鐘、5分鐘(以計時器定時)。
*孩子很快就會因為受不了這種「無聊」的處罰,而努力遵守大人的規定。
*對於好動的孩子,這種處罰更有效果。
~本文由聰明寶寶雜誌授權提供 請勿隨意轉載~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