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綿延的周休二日,終於把”巴別塔之犬”這本書看完,並不是想說書評,而是怨讀時一些想法,這些想法也只有等你看過這本書後才會知道我在說什麼...
故事結構會讓我聯想到前本書”為什麼忘了愛你”,就以這兩本書來說,歐洲人偏向形式風格,美國偏向寫實,你會比較懂為什麼主角會這麼做,會有這樣的反應容易融入故事裡,反觀歐洲風格是隨著作者筆下主角做揣測,必須思索一番才能體悟也因此故事裡耐人尋味
我在想中國式愛情與西洋式愛情觀,中國所謂的至死不渝,而巴別塔與為什麼忘了愛你這兩本書,定義擁有彼此回憶就算一方不在了也不會因此牽絆另一半一生,不需要一定要表現的堅真不移,而是快樂活著,永恆就再你回憶的時候
帶是另一種人會有度量的就像八股的電視劇裡一樣,你走吧...卻心底還是放不了少了外國人豁達情懷,書的結尾是沉重的悲劇,但是主角寬恕與回億的慰藉並不讓人覺得是悲劇,雖然我也同意巴別塔之犬方式,不過也有堅真不移的愛情存在,別讓電視與書裡構成你的想像,而是要藉此開拓思索,就像每到颱風電視就播送驚險畫面讓正在飯的我也變的blue,所幸換台看見蠟筆小新某段,懷舊的味道當大人消失,只剩小孩在街上的孤獨感,勾起以情成有這樣的想法與感受,還有櫻桃小丸子,當小玉的爸爸決定不顧一切想成為攝影師時,看似偉大堅定的夢想,連小玩子也被感動服時,因為野口的語出驚人”我喜歡相聲但我不會幼稚到想成為相聲演員”原本該是海賊王式夢想也變得尷尬,結果小玉制止才讓生活回歸正途(編劇利用野口拍下小玉爸放棄夢想抱著小玉痛哭時,小玉爸卻錯過這難得機會
來暗示結論)最盡看見王小隸再三十雜誌專訪說到「30歲了,不可以只追求自己的成功,一定要看見家庭、社會、國家,不只要成功,還要成材,為別人燃燒。」很妙的與小丸子這段呼應(註#)
我現在在想要怎麼扯回巴別塔之犬書中...
描述主角羅森與雷西相遇想戀為故事主線,不過令我好奇的是塔羅牌所引發的故事巧妙氛惟與伍迪艾倫的塔羅牌情人有何共通之處待我看完這部片才曉得,還有故事裡那股孤獨感(羅森與狗蘿莉獨處較多還有被回憶包圍),再則作者是女性,故事是借羅森這個人回憶追溯雷西,重點在於雷西她得愛情觀如問羅森怎樣才能證明你是愛我的...現代人缺乏這樣的思維 還有雷西質疑(餵小孩吃第一口麥片 把牛奶換成咖啡) 還有羅森該不該介入雷西的想法還有我一直在思考引領別人想法,要她改變...隨著故事的時間切換與羅森的寬恕中無解
重點在於這句話的涵義不然作者何必冒險做出不合邏輯的舖陳....
要是昨天我早知道今天的是我絕對會挖出你的兩個灰眼睛,放進泥土做的眼睛...
要是昨天的我知道你不會屬於我,我絕對會無情的挖出你的心臟放入一個石頭製的心臟...
每個人都會想當帶走塔林,就像我前面說的中西文化不同,故事也帶來不同想法
,我想像雷西帶自己喜歡的人體驗不同的世界或分享很多不同看法,但也擔心像雷西這樣,抱持藍瑪莉幻想破碎與把自己陷入泥沼...至於想知道我說什麼,就得去書裡找了
ps:當再看這本書同時,時久沒收到簡訊的信箱顯示有一則簡訊,我又把自己困在巴別塔裡,後來想想一自己的能力而為,人非神豈能蓋出一座巴別塔呢?
後來又抱著要命心態,像阿嘎口頭禪,是不是朋友就看這次了,這樣讓人博命念頭
只是這樣能力時則有限,我又回帶根本問題,我有什麼能跟別人開口的理由...因為是朋友? 還是...
想到這,老師也是這樣想的吧,那需要多大勇氣阿
看著星期五,學校7-11店門口發送教師節卡片,寥寥無幾的人,也沒有人主動去拿免費卡片...連發的人也都嘆現在人都不過教師節了 還是因為老師變教授有距離感,另一個人負荷如果是情人節卡就一定很多人拿,另一個人說到:情人節我才不作這些卡片呢...
我過去拿了一張,卻一就沒能寄出去,又收進為寄出卡片的袋子裡,厚厚一袋
註#
波麗士大人》導演 王小棣 堅持前行,是離進步最短的距離
記者:撰文=瞿欣怡
王小棣笑起來眼睛瞇成下弦月,臉皺成一團,笑得像卡通版中國娃娃。很難想像她已經創作超過300小時的戲劇作品;從26歲就在大學裡教編劇與劇場理論,蔡明亮、吳乙峰等都是她的學生,電視圈的人見到她,都尊稱她「小棣老師」。
她對戲劇的執著,感動很多人。三立電視台的副總經理蘇麗媚,邀請她為三立電視台執導;心靈工坊的董事莊慧秋,更把王小棣視為人生典範︰「一個人可以堅持理想一輩子,光是這點,就值得尊敬,更別提她的作品細膩、講究,尊重觀眾。」
溫暖的心,孕育動人的戲
王小棣的堅持,來自「每一個人給她的感動」。她曾經說過:「好的創作者,要看見別人的難處。」也唯有溫暖的人,才能拍出感動人心的戲。
6、7年級的人一定記得小時候必看的電視劇《全家福》《納桑麻谷──我的家》,放學回家,書包一甩,就等著看電視裡一家人吵吵鬧鬧,卻又相親相愛。
原本在構想《全家福》時,電視台希望王小棣拍一部像美國《天才老爹》的戲,她抗議:「台灣的家庭沒有需要溝通的事情嗎?」在她的堅持下,終於有了《全家福》。她用玩笑又溫馨的方法來說台灣家庭的故事,後來也成為她的風格,在人生最無奈的谷底,找出一個笑容、一點溫暖。
這幾年她陸續拍了《赴宴》《45度天空下》,心境又有了轉折,笑稱自己每拍一部片,就是做「社會運動」,透過一部戲,影響社會上的人們。於是《赴宴》不只談山林水土保持,也談白色恐怖受難家屬的傷痕;遠赴非洲拍攝的《45度天空下》,討論替代役男的熱血夢想;最新作品《波麗士大人》講的是台灣警察的故事,有友情、愛情,也有更多對台灣警察的關懷與反省。
《波麗士大人》的劇本寫了一年多,採訪過的警察從侯友宜到台北市刑大鑑識科,甚至花很多力氣研究法案程序與命案;拍攝期更長達1年,遠超過許多40集的8點檔連續劇。這部戲從台北拍到小琉球,夜戲白天拍、冬天戲夏天拍,打破王小棣自己最長的拍片紀錄,殺青時王小棣大喊︰「真痛快!」
「活在這個時代,一起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真棒!」《波麗士大人》的主要演員藍正龍,從8年前演《大醫院小醫生》時就跟著她;林佑威與她遠征非洲拍《45度天空下》;製作人黃黎明從王小棣的第一部戲開始就隨候左右;連莊慧秋都加入編劇團隊,更別提許許多多的幕後工作人員。
堅持,老實,繼續奮鬥
曾經有工作人員受不了王小棣的堅持,當著她的面大罵︰「我就是看妳很傻,才來跟妳一起工作!」王小棣拍片真的有股「堅持」,拍《大醫院小醫生》時,光一場手術室裡折床單的動作,她就要求演員排演到最完美。半夜收工後,她累得躺在車子裡想:「真的有必要嗎?觀眾會注意這麼小的細節嗎?難道我們真的比較笨?」
但是王小棣寧願一直笨下去,也不肯取巧。別人的劇本一個場景講一大段台詞,王小棣偏偏要講一段話換好幾個景,劇本上一大堆代表場景的三角形。這股傻勁像強大的磁鐵,把其他一樣傻的人吸引過來。
譬如藍正龍。王小棣第一次碰到他是在《大醫院小醫生》的試鏡,那時藍正龍才20歲左右,一臉驕傲,心裡卻充滿困惑。別人說他長得像金城武,他嘴巴上抗議:「我是我!金城武是金城武!」偏偏又學金城武綁個小馬尾。
當時藍正龍飾演的「楊格」是個很三八的角色,認真的藍正龍卻放不開,叫他回去再試試,他認真練習後,下次拍攝卻因為想要演好,變得更嚴肅,愈演愈糟糕。王小棣沒有因此換角,反而看見他心性質樸的一面。
拍完《大醫院小醫生》之後,藍正龍紅了,卻還是「黏著」王小棣,就算拍《波麗士大人》時他的戲份殺青了,但只要有空,依然混在劇組,而他身邊的死黨,也是一路從國中到現在的老朋友。
王小棣的另一名愛將林佑威,不只聰明、帥氣、可塑性高,王小棣最欣賞的,還是他「老實又努力」的人格特質。
要帶領這群「老實人」在複雜的演藝圈混,王小棣卻從不耍心機,反而一步一步踏得更扎實。只有自己站穩,別人才動不了你。
就算台灣影劇環境愈來愈差,她也從來沒想過要放棄,照樣努力地找資金拍好片,她說︰「我有一種急迫性,想要趕快把這些故事說出來。」
很多戲劇從業人員認為台灣市場太小,紛紛轉往內地發展,王小棣卻不服氣地說︰「台灣有自己的市場、故事,如果連我們都不能好好地說台灣的故事,真的很悲哀。」
《波麗士大人》因為是警察故事,警察制服一定會入鏡,偏偏警帽的徽章是國民黨黨徽,有人擔心無法銷售大陸,王小棣卻激動地說︰「難道就因為這樣,不能拍台灣警察的故事嗎?」出資的蘇麗媚在三立電視台內部會議中被質疑,但她卻堅持力挺王小棣,因為「電視台一定要支持好的創作者。」
人生路不偏不倚,懂得謝天
王小棣也曾經遭遇挫折,她的第一部8點檔偶像劇《大醫院小醫生》,入圍4項金鐘獎,是當年的大熱門,沒想到結果大爆冷門,一個獎也沒有得。事隔多年,她平心靜氣地說︰「當時很失望,但是我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在不同地方開花了,編劇、燈光甚至道具師,都在這齣戲中學到很多。」
她也很坦率︰「與其浪費時間生悶氣,不如看見自己還有進步的空間。我數學不好,但我知道兩點間最短的距離是直線,我的目標是不停地進步,所以我只要努力向前走就對了!」她鼓勵工作團隊向前看,最美好的風景在遠方,不在腳下。
拍攝《赴宴》時,她們爬上高山取景,留下台灣的美麗景色。播出後儘管收視不佳,她也不氣餒,因為拍片的心情就是︰「就算一朵花只開一天,也要讓它美麗綻放。」
「就算只有一天,也要是最美麗的。」這樣的體悟也許與她生了一場大病有關。2001年,王小棣被診斷得了乳癌。
一開始她怨天尤人︰「為什麼是我?」但是她的家人卻反問︰「妳拍片時1天吃4個油膩膩的便當、作息時間大亂,還抽很多煙,不是妳,是誰?」
開刀後,她休養大半年。她問自己:「萬一我現在就死了呢?」但轉念一想︰「該做的,我都做了,對於人生我只有感謝。人活著總有個來去。」
病痛來時,她會想:「人活著是為什麼?」但這個世界有很多美麗的人事物,不停感動她。她更加明白,自己拍的每一部戲都不是要「教育別人」,而是要分享生命的感動。直到現在,她仍然對許多事都心存敬意。
30歲成材,為他人燃燒
人生的道理,由許多事件慢慢堆疊清楚,絕對不是突然領悟。
年輕的王小棣也曾經迷失。從小她就是個野孩子,總是不耐煩地說:「寫什麼功課啊!玩都來不及了!」
就讀淡江中學時,她加入籃球校隊,總是一起床就跑到球場打球,還會像個神經病一樣幫自己配音:「現在兩邊包抄,王小棣帶球上籃,得分!」當時淡江中學有許多體育保送生直升大學,但王小棣心想:「我可沒有要當體育老師!」
高二下學期,王小棣退出球隊專心讀書,大學聯考時,她填滿志願卡,意外考進文化大學戲劇系;父親為了慶祝她考上大學,還送她一套「中國戲劇全集」,開始了她的戲劇生涯。
大學畢業後,她到美國德州三一大學取得劇場碩士,又轉往舊金山攻讀電影,後來中斷學業,回到台灣投入片場的實務工作。她一點一滴累積自己在這個行業的經驗,也換來別人的尊敬。30歲,她已經成立「民心劇場」,同時參與多部電影的拍攝工作。
她看現在的30世代,總是又羨慕又擔憂:「有些人好像很早就知道自己人生到底要什麼;但是太容易考上大學,又很不妙!」
在她眼中,大學根本是個「陷阱」,讓年輕人可以不必思考,胡混好幾年;萬一畢業後還沒想清楚自己的人生,隨便找個工作應付幾年,很快地,30歲轉眼來到。
她感嘆:「如果人生有別的夢想,不一定非念大學不可啊!」30歲以前,一定要放膽經驗人生,去玩、去戀愛,因為過了30歲,就得開始負責任!更重要的是「眼睛裡要看得見別人」。
她語重心長地說:「30歲了,不可以只追求自己的成功,一定要看見家庭、社會、國家,不只要成功,還要成材,為別人燃燒。」
by九月份三十雜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