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真擔心憲憲
<媽媽寶寶雜誌11月號>
文/賴秀媛 採訪諮詢/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暨兒童復健科王錦滿主治醫師.台北市立療養院復健科醫師高麗芷主任認識
>感覺統合
不論是大人或小孩在清醒或睡眠狀態時,我們身體的觸覺、味覺、聽覺、前庭覺、嗅覺、運動覺等等都會接收到我們腦波所傳達出的訊息,讓我們感受到身體的狀況,甚而處理身體所發出的訊息。寶寶從一出生開始也是如此,透過腦部傳達出的各種感覺來了解自己身體的狀況及外在環境的訊息。再依訊息透過腦部做過濾、促進、統合的工作,讓身體的肢體動作能夠靈活運用,做出適當的反應能力,這就是所謂的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發展十分重要
如果寶寶感覺統合發展正常,他的情緒穩定、學習力旺盛、對人、事、物都會感到興趣,尤其感覺統合能力發展較好的孩子,比較會保護自己,而且對於環境的學習也較易顯現孩子的反應能力;如果孩子走路常常跌倒等感覺統合失調,也會間接影響孩子的情緒、學習反應以及其他社會性互動的障礙。因此,從小打好感覺統合的基礎十分重要。
台北市立療養院復健科醫師高麗芷主任,建議家長應提早認識嬰幼兒發展里程碑的過程,可做為家長發現孩子發展異常的初步發現,隨時多注意孩子各項精、細動作的肢體發展,家長才能有效提早預防及治療。
>感覺統合與身體的互動性
嬰幼期的感官教育十分很重要,因為視、聽、嗅、味、觸及平衡感,這六種感覺可以決定嬰幼兒大腦、神經體系及身體感覺互動協調的成熟。視覺成熟最重要的是焦距;東張西望和爬行都是不可缺的過程;音辨能力來自觸覺;嗅覺是潛在的智慧基礎;味覺會影響生活品質;觸覺不足會引起學習障礙;平衡感不良造成幼兒好動不安。
*孕期.寶寶感覺統合建立的第一步
>前庭神經系統
胎兒9週時,前庭神經系統就已開始發展,隨著媽咪日常生活作息及活動,不論在搭乘電梯、走路、坐車等晃動,無形中都會刺激胎兒前庭神經系統的運作。如果準媽媽在懷孕期間刻意減少活動,胎兒就比較缺乏前庭系統的刺激了,建議準媽咪依然可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除了避免太過勞累之外,不必刻意減少活動量,這對寶寶未來平衡感有密切關係喔。
>聽覺及視覺
胎兒6個月大前,聽覺器官已漸漸成熟,寶寶聽到的都是媽媽的心跳聲、呼吸聲以及腸胃消化的聲音。6個月大之後,胎兒對母體外界的聲音已有接收音波頻率的能力,建議準媽媽應該輕聲細語,此時可多聽些曲調溫和、節奏簡單的胎教音樂。提醒您,任何吵雜、尖銳的聲音都會讓胎兒受到驚嚇,準媽媽要避免長時間處於這些環境下。此外,胎兒透過肚皮對視覺的刺激雖然不大,但是對於強光也會有閃躲反應,準媽媽也須避免。
>觸覺
懷孕過程中,胎兒的觸覺已經發展,準媽媽經由肚皮按摩時,胎兒也會有觸覺的刺激,並且常保持在心情愉悅的情緒下,有助於準媽媽分泌良性的荷爾蒙,亦可幫助寶寶在良好氣氛下培養好的EQ。
*重視孕期的感覺統合的啟發
懷孕期間若沒有重視感覺統合的啟發,寶寶出生後可能會是個磨娘精、睡不好、愛哭泣,並且因為睡得淺所以會有長得不好、胃口不佳等問題,因此準媽媽應該從懷孕開始就應重視可能貸給胎兒的刺激,讓寶寶出生之後能成為妳心目中的乖孩子喔。
*感覺統合階段性的發展
>0至一歲的發展
1.觸覺在這個階段對寶寶來說十分重要,從吸吮乳頭開始,除了獲得營養之外,透過吸吮的動作可讓寶寶獲得安全感與情緒上的穩定。此外,孩子在6個月之前,還不太會翻身時,家長可幫孩子做嬰兒身體按摩。一般而言,兩個月大前可先幫寶寶做簡易身體按摩,兩個月後再幫寶寶做全套式嬰兒按摩,這些都是有效幫助孩子奠定日後肢體動作發展的基礎。
2.以前庭神經系統來說,寶寶的翻身、抬頭、學會坐、爬行及站立等能力都是逐漸發展而來的,家長應給孩子適當機會讓孩子擁有沖分的活動時間與空間,尤其以爬行來說對寶寶最為重要,因為爬行的動作牽動全身肌肉,而且爬行可啟發手部觸覺,促進及增加手部的靈活,如此一來,孩子日後手部的精細動作會運用得很好,例如寫字、畫圖、剪貼等細部動作。
3.肢體動作通常是在視覺導引下發展出來,家長不可太過保護孩子而限制了孩子該有的行為發展,適度地讓孩子學習眼睛的追視能力不可或缺,而且孩子若看到的影像越少,日後腦發展越慢,智力開發就會更慢。因此,家長不可小看視覺與腦部開發的重要性。
>異常現象的判斷
孩子出現下列異常現象時,家長必須特別注意:
1.當妳叫他、跟他說話時,他的眼睛不會注視在妳的視線上。
2.當妳跟他玩遊戲時,他的眼睛不會做視覺追蹤。
3.孩子6個月大前,頸部肌肉張力是否發育完全,這影響日後肢體發展的能力。
>一至二歲的發展
一至二歲的孩子,此階段的發展重點在於肢體動作,孩子大多活動力旺盛,走路走得穩,這階段的孩子可以多體驗不同地面的地板刺激,同時家長應注意孩子跌倒時,是否有頭部先著地的現象,這意味著孩子的反應能力較差。
2.這個階段的孩子也喜歡到處鑽爬,只要家長注意安全及衛生,鑽爬的動作可幫助他手部抓握有力,腳部腳弓能力良好。
3.孩子喜歡拿湯匙自己動手吃飯,家長可讓孩子自己發揮,孩子會有成就感之外,手眼協調能力會更好。尤其不妨從食用副食品開始,就讓孩子建立自己吃飯的習慣,不但口腔感受到不同的味覺及咀嚼、吞嚥能力,對於日後講話方面也會有所助益。
>異常現象的判斷
孩子出現下列異常現象時,家長必須特別注意:
1.孩子超過一歲三個月,仍然不會走路。
2.一歲半了,走路腳步仍然不穩,搖搖擺擺的。
3.跟他說話,他還不能理解妳說話的內容。
4.吃飯吞嚥能力較差者。
5.不喜歡玩玩具,玩遊戲。
6.不喜歡飛高高或是轉圈圈者,日後可能會有懼高症。
>多項遲緩家長須謹慎
語言發展是孩子各項發展差異性最大的一種,也就是說,有些孩子可能不到一算就開始會說話,有些孩子可能晚到兩歲才開始說話,這些都是可接受的範圍。重點在於家長要檢視孩子是否還伴有其他方面的遲緩,如果單只是語言方面的發展較慢,家長不必太過擔心,只需要以誘導的方式讓寶寶學習用說的方式表達出來即可,但,若孩子還伴有其他方面的發展遲緩,家長可能就要懷疑孩子有發展遲緩的可能,建議家長此時必須前往復健科醫師處做進一步診察,確實找出原因。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