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氣絲帶》是作者卡翠娜依據親身經歷,做了些無傷大雅的調整後創作而成的作品,不過,在2005年的夏天,戀人(傑克)離她而去加上熟識多年的朋友(安德魯)去世後的一年,她,懷著一顆破碎的心,獨自帶著一把大提琴,開著黃色箱型車,有時候連車帶人搭船,從挪威到西班牙,在數百個街頭演湊大提琴,卻是千真萬確的。
事實上,遇見了一個用溫煦的光芒將作者包覆起來,還送了作者兩條象徵無畏的絲帶的女孩,這些也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事,但要大家來找碴,探討哪部份是稍微加些料的產物、哪部分又較偏向原汁原味,絕對不是此書的用意,而是希望透過這樣一個故事,讓讀者發掘出隱藏其中、觸動自己內心的點。
先不談論卡翠娜陳述了哪些際遇,光是要跨出一個人出發這一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是要前往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還得硬著頭皮、籌措盤纏,一趟長程旅途下來所要面對的,不是端著杯子、坐在咖啡廳設想,就能夠想像得到的,只有鼓起勇氣將自己拋入未知的環境、以實際行動去面對,才能得到答案。
雖然這趟旅程,一開始是安德魯某天看了電視節目後萌生出來的構想,突發奇想說要開著廂型車,由英國出發到法國,然後去北角看翻滾的午夜太陽,再染指聖文森角的燈塔,這當中其實還揉合了傑克的願想,只不過當時的腳本規劃為三個人,最後卻只剩下卡翠娜一個人出征,改變往往就是在無預期的情況下產生。
旅途開始前,卡翠娜給自己的印象是自信心不足,小時候母親試圖自殺所留下的陰影,也一直困擾著她,然而,經過一整年浪跡天涯、幾回在陌生人的協助下死裡逃生的歷練,她面對了、更接受了自己內心的脆弱,對自己誠實後,她察覺到自己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包括原本不曉得的那部份。
儘管艱辛的旅程下來,右手臂曾經斷了、甚至差點小命不保,可因緣際會下卡翠娜卻也學會了衝浪、滑雪,她將她的蛻變與成長,透過《勇氣絲帶》這本書,赤裸裸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鼓起勇氣,並不代表就必須追隨卡翠娜的腳步去進行長途旅程,只要能夠坦誠面對自己,無論遇到什麼都是成長的契機。
前幾天,高中班級FB社團上的一則貼文,傳達了曾經同窗的同學,因急性腦血管病變撒手人寰的消息,儘管腦海立即浮現出她的面容,耳邊依稀迴盪著她的聲音,但過往情景卻是那樣的模糊不清,原來,一個人的人生,不過就這樣短短的幾句話,數十年的光陰,一轉眼也過去了……
人生其實不過就是呼吸之間,什麼時候一口氣不來就畫下句點,沒有人說得準,可是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卻是每分每秒都有機會去改變、經營,我們無法預測會發生什麼,然而我們絕對有權決定要用何種態度去面對,找到屬於自己的勇氣絲帶了嗎?且讓我們學習正視自己的脆弱,義無反顧地做自己!
【書籍介紹】
「無懼」並非毫無懼怕,而是即便害怕,還是放膽嘗試;
「勇氣」則是正視自己的脆弱,義無反顧地做你自己。─本書作者卡翠娜.戴維斯(Catrina Davies)
二十四歲的某天早晨,卡翠娜的男友傑克突然決定要與她分手,令她傷痛欲絕。她被離別之苦折磨著,工作也陷入無望的死巷,在人生的關口,她一心只想逃離這一切。但一無所有,全副家當只剩下一把大提琴的她,該怎麼逃離,又該往哪兒逃?
就在此時,好友安德魯提出一個異想天開的計畫──買輛中古廂型車,改裝成露營車,然後兩人開著這輛車,靠街頭演奏大提琴來賺取旅費,一方面散散心,陪她度過失戀的傷痛,一方面也到挪威見識一下傳說中美不勝收的永晝,並以葡萄牙為旅程的最終站。
不料尚未成行,安德魯就因意外而離世。為不負好友的期待,卡翠娜強忍悲傷,帶著那把破舊的大提琴獨自一人踏上旅途。一路上,她飽受現實的挑戰與心靈的低潮,不但三餐不繼,夜晚也總被過往的回憶緊緊糾纏。然而隨著挪威女子漢娜的出現,一切都有了轉機。漢娜獨特的處世哲學,瓦解了卡翠娜長久以來的價值信念,臨別前,漢娜還送給她兩條別具意義的禮物──一條黃色和一條綠色的「勇氣絲帶」。
帶著這份禮物前行,加上旅途中種種的際遇與見聞,使卡翠娜終於體會到「勇氣」的真諦,同時也展開了一段與以往截然不同的人生……
【作者介紹】
卡翠娜.戴維斯(Catrina Davies)
住在英國西南部的康沃爾郡,喜歡衝浪和拉大提琴,亦曾在許多音樂節上演出,包括著名的格拉斯頓伯裡音樂節(Glastonbury)。現為創作歌手,發行過專輯《Ribbons》。
作者臉書:www.facebook.com/catrina.davies.songs.stories/
|
◎作者/卡翠娜.戴維斯 (Catrina Davies) 譯者/尤可欣 ◎頁數/312頁 ◎裝訂/平裝 ◎ISBN/9789864770786 ◎出版日/2016.10.8 ◎出版社/商周 ◎叢書系列/ ◎原文書名/The Ribbons are for Fearlessness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