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矛盾著。
朋友或家人的關心來訪時,當下會有一股暖流...從心底緩緩流過。特別是當你生病、難過、寂寞、無助的時候。只是,當他們持續的關心著,你的心境會從窩心感動著,慢慢的轉成些微無奈...,漸漸的變成不耐煩。
你會懷疑...難道自己一點照顧自己的能力都沒有嗎?
你會懷疑...難道需要家人或朋友一直在旁提醒嗎?
你會懷疑...難道關心一定要如此嗎?
其實,改變的人不是朋友或家人的心,改變的人往往是自己的心。
以前的我會語帶不耐的說:「別擔心了,我自己會照顧好自己,不要一直擔心可以嗎?」尾音的「嗎」,還會特別加...「重音節」。
關心我的那一方,往往被我鋒芒畢露的劍所傷害著,
只是他們都不會說出來......
慢慢的我改變了,我漸漸這樣說:「別擔心,一切都還好,我有在注意啦!」雖然改變了說話的方式與語調,但仍帶著些許的...一派自我。
關心我的那一方,雖然沒被我的劍直接刺傷,卻被劍氣所傷,
只是他們依舊不會說出來......
近來的我,慢慢懂了,我開始這麼說:「小事、小事情呢!放心、放心呢!」然後我會轉而關心對方的心,關心著對方是否也一樣平安。
因為我知道,其實關心的那一方,並沒有任何的強迫意思,他們只是表達著關懷之意而已。
以前我曾寫過一篇「關心」的文章,開頭就提到...
關心,
是「關懷」別人的心?
還是「關住」別人的心?
自那時候起,我就常試著用「同理心」,角色互換一下,聽聽對方為何一直如此的關心著。
我才明白,我知道我需要的是什麼樣的「關心」,我也慢慢明白朋友或家人為何給予我認為過多的「關心」。原來是自己的「心」變了,是自己的「情緒」影響著,所以才會不耐的說出「別擔心了」。
後來,我學著收起鋒利的刀、藏起銳利的劍,因為我明白無形中的傷害,往往讓他人的心更加的疼痛。其實彼此都是帶著善意的,只是心與情緒讓關心走了調。
漸漸讓自己帶著...溫柔的語調說著:「別擔心了」,因為真的是感謝對方的關心,也回報著自己對對方的關心。
別擔心了!謝謝你!
我過的還不錯呢!
你呢!你過的好不好?
水天一色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