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問了我一個問題:
「你的小天地,越來越多人進進出出,不少人還是你現實世界的朋友。現在,你還能在那個地方保留多少真實的自己?你不會因此而隱藏一些情感嗎?」
在我的一水隔天裡,我寫出自己的情感、寫出自己的快樂、寫出自己的悲傷,沒什麼是不可以寫的。
即使越來越多人與我有實際的交集,懂的,就會懂,不懂的,就不懂囉!
我沒時間交代那麼多事情......
我也沒心力解釋為何我如何如何......
更重要的是,我不想失去自我。
寫文只是與自己的對談,把自己的情感化成文字,因為我不擅長說話,很多感覺都是需要經過醞釀的......
多了很多朋友的佇足......
多了一些人情感的加入......
對我而言,下筆的時候難免會「再」思考,只是卻不會、也不想讓自己的情感遭到扼殺。
不想揹負其他人的包袱,我揹不起,我也不想揹,只想......活出平凡又自在的自己。
三年前,這裡只有我的足跡,這裡只有我親手蓋的小茅屋;
三年後,這裡多了其他人的身影,這裡也多了幾間小木屋。
不變的是,在談天說地後,依舊還是回到我的小茅屋裡,一盞燈、一壺酒與一顆容易感動的心,寫著...屬於我自己的故事。
我想,這不完全是因為我很怕麻煩,而是我知道,即使我在另一個地方築起另一個窩,我還是會再遇到同樣的情境。既然是如此,又何必多此一舉呢?若在這個小天地都不能做自己了,我相信在其他地方也是會如此。
自在的心,不變的小天地!
水天一色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