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你果然就是一種莫名的揪心的感覺(真真切切得病透了(扶額)
關於討論的歷程
歷程?是問我們討論的「過程」嗎?我們是在星期二的倉促討論,由一兩位成員想出想探討的議題。
星期三晚上的討論表演形式:到底是要影片方式?還是演戲方式?誰負責演什麼?誰帶討論?討論的議題是不是要再深一點?然後星期四就上台了。UM…對於帶討論,大家都不太喜歡站在台上拿麥克風,我個人則是不想演戲(光上擔任一個旁白的角色就讓我前一晚睡不好覺了…我好廢物)所以我就自告奮勇並且很爽朗的說:好啊,我來帶討論。
大家高興得隨意通過了。沒有討論過:怎麼帶討論?應該就是全權交由我來負責吧!也很放心讓我來帶討論…但卻殊不知(連我自己都不自覺)會讓當天的同學們有不知所措的感覺。不知道我到底在說什麼,就連帶變成「不知道我們這組人到底在幹嘛?」連組員都有些錯愕我帶討論的方式…
我想,組員們大致上知道「我是一個很跳的個性的人,沒有什麼嚴謹和組織化的概念,在我身上是找不到這些東西的」但是忽略了(連我自己都忽略了)『這樣不行啊!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知道我(們)現在在幹嘛』會缺乏「有系統的引導討論」。
說實話。直到在台上看見台下同學得不知所措,以及身旁的組員們一種不可置信的眼神錯愕地看著我之前。我都不覺得我自己的表達能力有問題。
或者說不是表達能力有問題,只是「不是我的對方」會不知道我現在說到哪一段?亂用引經據典的時候引得到底是哪方經典?感覺一點都不相連的東西,我卻用言簡的句子來回應。好像本來就話少的我,會讓我在他人面前,顯得更「不知道我在幹嘛?對不上我的頻道後覺得我很奇怪,容易讓人接不下話(吧)」
經過了這麼真實的台下人發呆經驗,好像深深體會到「畢竟還是生活在人群之中,多少要讓自己與人們的互動是有條理的,可理解的。不必要去想說『哪個才是自我?是不是要做些改變?』的太大範圍的思考,反而是小修一點自己的表達條理吧」至少我覺得「能夠比較有效的和人們溝通,有良好互動,的確是滿重要的!」
給予的議題
我給他的東西,他想怎麼運用,干卿何事?可是我(們)通常就是會很在意,想要管對方怎麼使用這件事。
我們憑什麼介入,干涉對方的「如何使用?」為什麼就是會在意?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發想。現在沒有個答案,我不知道要合理化自己的操控欲?還是要逼迫自己「就是不要去管別人」?但是也是養成自己的敏感度的一個好問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