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前言(動機)為什麼選擇教育題目?
我猶記得老爸以前問我,在我選擇大學科系的時候:文法商?
我說…不當老師。法商的分數要求很高,就算有一點興趣也應該是擠不進去門檻?
結果上次做職能測驗…明顯的我還是對教育方面的事務感興趣…
或許是「我只接觸過教育」以及現在被教授的社會相關事務。
所以我的結果如此。
然後…我對教育的感覺是
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
透過知識教育,底層階級的人才有可能向上流動(?)
所以教育很重要。
然而我卻沒有想過 教育體制造成思想僵化/填蘿蔔 包容性的學習環境造成學生有尊嚴卻沒有自主能力?
或者是今天人本基金會說的:改變體罰/教育普及/改變升學聯考方式/多元入學/廣設高中學校 等之
「這些東西原來是人本倡議出來的???」
(對不起我就是兩位演講者說的「一般生」…那種可以坐在教室乖乖聽課、寫同一個圈詞或生字一百遍、捧老師的狗腿的那種「賣乖」學生啊…)
就是沒有意識過/沒有思考過這些層面的問題,明顯表現出我的自主能力不足(?)
因為數學是「最純粹」的科目。
也說了,學會了開根號或是橢圓公式,你什麼時候活用在生活上了?!
它卻自古幾千年來位居主科的元老地位不朽。
所以我再延伸的思考了…
那到底我們改變了/倡議了教育的體制應該要改變。變得更好,
教學現場是有方法的/有思考空間/有討論的/有「為什麼」/有「自主」
然後我們還要教給孩子什麼?
是不是沒有一個知識學問「叫做非學不可?」
所以是一種「學」的態度?一種「問」的精神?
只把「學習的精神」傳達給孩子就夠了嗎?讓他們帶著不怕闖/不溫的韌性去面對未來?
自私性的…覺得擁有不溫的韌性的孩子突然讓自己好羨慕。
因為我身在「大學」,身為「大學生」
卻還是懵懂的一無所長…
本來從教育政策著手,後來還是決定從福利層面出發。
因為…感覺這堂課就是要針對「福利政策」的福利服務著手。
光是用教育部眼光,感覺總是看到「本就有資源的」受教育學童少年,會適應不同的教學體制
或者是學齡前幼兒的生育補助津貼或是免托育學費等等的計畫,
好像跟這堂課的方向不太一樣。
所以才決定「那我從福利政策之下,牽涉到的教育需求者如何被幫助?」方向切入。
概述福利政策下,領域中的與教育相關的福利服務(福利政策)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