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大學前的遊戲規則,真是如此,但是,我們的人生,從考完大學起,就再也不是科科得A者保證勝利了。
唯有能認清環境變化,敢於跨出舒適區,追求本質的創新,才能永保成長動能。從此刻起,掙脫只求第一的魔咒,擺脫怕輸的包袱,大步往前走吧!
嗯嗯嗯嗯
只能說完全同意啊!!!=皿=我根本根本只會讀書
這樣我早就輸給好多人了。。。
輸?
還在在意輸贏的問題?
「怕輸」的心態。。。
原來發生在我們意料之外的,才是真實的人生⋯⋯
(原來人生不是巧克力啊~~~XDDD)
(重點根本大誤)
(我也要九盒巧克力XDDD)
真實的人生?是不是跟喜歡自己一樣?
還是「意料之外的」才是重點?
還是。。。。因為意料之外,所以真實,所以喜歡自己?
不是衝突的概念啊?嗎?
那,什麼才是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 教授笑著回答:「去犯錯與創新吧!藉著課本教你的基礎,然後去有計畫的犯錯、嘗試創新。這才是有價值的!」
台灣小子,如當頭棒喝般醒悟:什麼才是追求知識的本質?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斷尋求突破,繼續為下一代累積新知,以創新動能造福人類社會,才是知識的本質。好吃的蛋糕是本質;而好成績,只是裝飾的美麗奶油花朵罷了。
當我被MIT指導教授,點出求學觀念上的根本錯誤後,其實是非常受用的。在此之前,我把所有的精神力氣、大概有九成,都放在完成作業、求取高分,而只拿一分的餘力,用以做研究。
但後來,我大幅度更改比例,變成了兩成力氣做功課,八成心思做新研究。以前,一拿到作業,就認真埋頭苦寫,確保盡善盡美以得好成績,後來卻變成了要交作業的前一天,才開始熬夜趕報告。
這並不是說我偷懶,而是我發覺,做新的研究才是更大的挑戰,收穫更多,所以我選擇先做研究。
研究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無底洞,回報會比較慢,不像考試成績馬上就出來,但這才是真正的學習過程,而且雖然回報慢,收穫卻是紮紮實實、屬於自己的,不是考完試就一半還給老師的表面好成績。
(研究?我不喜歡做研究啊~
不過,「把自己的最喜歡,變成最厲害」這是不是研究的一種啊~?
是吧?XDDD
「怕輸」文化造成保守的心態
回到台灣教書後,這些年來,我對當時的心情又有一層新的體悟。當年我對科科A的追求,除了從小相信認真念書就是為了追求好成績的迷思,背後,更深的
原因是「怕輸」。怕輸、怕沒面子的心理框架,一直到現在,仍然在很多個體、甚至很多企業發展上看到,形成一種保守的文化,妨礙創新的嘗試。
台大管理學院每年都送很多學生到國外著名大學做交換學生。最近一個同學從北歐的大學交換半年回來,與我分享心得。
她的班上有一半是當地學生,另一半是來自義大利、法國、德國、韓國、印度等全球各地的交換學生,有很多分組討論和報告要做。她發現,台灣去的學生,
理論學得很紮實,程度一點也不輸外國學生,但自信心明顯比較不足,即使有自己獨特的看法與觀點,但不那麼能夠系統化組織與勇於提出思辯討論。相較之下,
「歐洲的年輕學生可能理論基礎比不上我們,但他們不害怕,很敢說出口,討論激盪,發現真的有興趣的地方,再去深入鑽研,很有創意和想像力。」
她的心得我完全瞭解。因為怕輸怕被別人笑的心理,出現在許多層面上,例如阻礙學習新語言(不敢開口怕被笑)、討論課上沉默者占多數,發言的永遠那幾個,但下了課大家卻七嘴八舌意見多多。
(台灣的學生,
理論學得很紮實,程度一點也不輸外國學生,但自信心明顯比較不足,即使有自己獨特的看法與觀點,但不那麼能夠系統化組織與勇於提出思辯討論。相較之下,
「歐洲的年輕學生可能理論基礎比不上我們,但他們不害怕,很敢說出口,討論激盪,發現真的有興趣的地方,再去深入鑽研,很有創意和想像力。」
她的心得我完全瞭解。因為怕輸怕被別人笑的心理,出現在許多層面上,例如阻礙學習新語言(不敢開口怕被笑)、討論課上沉默者占多數,發言的永遠那幾個,但下了課大家卻七嘴八舌意見多多。 )
根本+1啊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我曾經反省,為何必須到了美國求學、從別人的文化反射出來,才看清自己的迷思? 為什麼在台灣時,從來沒有發現過、從來沒有反省過?
答案很簡單。在台灣現有的升學制度下,包含高中基測、大學學測,我們的遊戲規則就是,誰會考試,誰就是贏家!30年前,我念書時如此,現在亦然。
(其實,這算是「提前把問題點出來嘛?」這樣。。。。對我來說,我覺得「根本不是教育體制的問題!!!」應該是。。。體制不容易改變,但是人可以。經過變通、彈性、啟蒙,透過各式方法,可以讓很多人影響更多人
什麼叫做上大學之後才改觀?出國以後才發現?
難道沒有上大學的幼芽,上不了大學的孩子是不是一輩子就不能被啟蒙了?
沒有太優異能力的人才,是不是也無法「自我看見」?這樣說不公平
不應該說是體制、政府什麼的要負全責,其實每個人多做一點,多想一點,多激發一點不一樣,就會不一樣。)
人生說穿了,就是由無數的大小考驗組合而成,懂得為自己找到「人生導師」,絕對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加分不少。
而什麼是人生導師?「他」,可能是一份信仰、一場演講、一部電影、一本好書,重點是裡頭的精神,能不能讓你在歷經悲歡離合時,多一點力量與勇氣,繼續朝能發揮自己最大價值的方向走下去?
我 覺 得 雨 田 就 是 !(抱緊)
根本愛死你啊(蹭臉)
書名:勇敢做唯一的自己:台大教授郭瑞祥的人生管理學
作者:郭瑞祥/文;陳建豪/採訪整理
發行日期:2013年04月02日
出版社:天下文化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3676&pnumber=5
整理 / 經理人月刊
礁溪老爺酒店總經理 沈方正
有禮貌,懂得從工作中學習
我的同事經常問我,工作該怎麼做最容易獲得青睞?我發現有兩件事情,相當重要:1.表現有禮貌;2.工作最重要的是學習。
首先,表現有禮貌,共有5個層級。第一級是表面上有禮貌,例如,我經常跟同事到全台各地品嘗美食,吃完飯後,有禮貌的同事會說「謝謝總經理,下次吃飯記得再找我」,這算是有禮貌的第一級。
第二級是我請你來吃飯時帶個小禮物。例如3顆金莎巧克力,小小的心意就足以讓花5000元請客的人感到「足甘心」,比得到金子還珍貴。第三級是吃完
飯回去後,寫個小卡片「那頓飯真是不錯,希望以後有機會不要忘記我,」有禮貌到第三級的人,永遠不會被忘記。第四級的人,除了寫卡片外,還可以做一些其他
事情。有禮貌到第五級的人,則是隔了半年、一年還念念不忘,在走道、員工餐廳碰到時,還會提起「去年總經理請我吃那頓飯,真是印象深刻,是我在那年吃最好
的一頓飯,」有禮貌到第五級的人,不僅能深刻體會請吃飯人的心情,還能以同樣的心情接受邀請。
(我覺得我很有禮貌~~~~(這可以說是我的優點之一嗎(不要面XDDD)
我可以做到第五級耶(單就感恩吃飯這件小事來說XD
在職場上很多事情就像吃飯一樣,你請別的部門同事幫忙,主管安排一個新的挑戰,或是公司給你一個新的工作機會……如果你將每一個機會都當成是別人請你吃飯的話,自然很容易成功,因為你念念不忘有人幫助你,給你機會與考驗。
在職場中,學習是你跟別人溝通的一種態度,如果你希望再進步,可以再學習成長,你的學習精神就會跟別人不一樣,重要的是你的熱情到底有多少。
有了舞台後重要的不是自己,而是如何「幫助別人」。很多人有了舞台後,職業生涯反而停住了,因為他只看到看己,忘了幫助他人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時,
怎樣過自己的生活,實現自己的夢想,你也許最後不會成功,但那過程是重要的,過程中有很多人跟你一起走、很多人幫助你,有很多故事,因為這些過程完了後,每個人都是要到老天爺那裡報到的,但既然來了,人生就不該白走一遭。
台灣雅芳總經理 王子云
放大你的優點,順勢而為
首先,評估自己在什麼樣的位置,就是定位。就像新品牌上市要定位一樣,是要定位成高單價,還是中低價位,或是一個大眾化的商品,在這之前要評估你自己的成
份是什麼。在分析自己職涯時,我經常藉助SWOT(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分析,來看
清自己的內在優勢、劣勢與外部機會、威脅,我不斷拚命地問自己「我是誰」「我能成為誰」「我應該成為誰」這3個問題。「我是誰」是指你的本質,「我能成為
誰」是你的能力,而「我該成為誰」則是所處的年代與環境。
其實,做自我評估時,不妨將優點放大,哪怕是你還沒有完全學會哪件事,因為從優點出發,就可以順勢而為、愈做愈有趣,可是如果你拚命花時間、力氣,去補足
自己的缺點,到最後充其量也只是跟別人一樣而已,沒有辦法卓越。放大自己的優點時,別人可能就看不見你的缺點,即使你有很多缺點,但別人看不見,何不就拚
命讓別人看到你的優點呢。
當你遇過很多狀況後,很多事情你不再感到害怕,碰到不如意的挫折時,反而能將它當成是一種禮物,體會不同於平常的感受,你會有很大的收獲。
文章定位:
人氣(13)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