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4-29 07:38:30| 人氣1,849| 回應136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才爭奪戰

(原來人才爭奪戰不只在兩岸,大陸自己爭地更凶!

另參【圖博館】桶府   向中國   流浪  如此的天然獨  卡管失敗 奧步究所      )         


弱者恆弱:西北城市如何在人才爭奪戰中突圍?

據界面新聞2018-04-05報導,“不允許各省市再出台自己的人才政策”、“由國家統一給西部出台人才政策,起碼讓西部的孩子回到西部,堅持在西部”——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寧夏發改委主任許寧關於解決西部人才流失的觀點一出,引起不小的爭議。

  去年以來,西安、武漢、成都、重慶、鄭州等中西部城市相繼出台人才政策,“搶人大戰”愈演愈烈。儘管西北地區的銀川、蘭州、西寧等弱勢省會城市出台的人才政策並不比部分中部城市晚,政策力度也不小,但尷尬的是,它們無法在這一輪“搶人大戰”中占得優勢,且有弱者恆弱之勢。
  事實上,留住人才不僅僅要靠“感情牌”和政策本身,城市環境、發展潛力、產業佈局、就業機會、社會保障等“內功”,同樣是重要的考量因素。西北城市需要獨闢蹊徑發揮特色產業優勢來避免人才流失、吸引人才流入。
  正如蘭州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邵建平對界面新聞所說:“最重要的是圍繞事業平台、環境文化、制度尊重這三個基礎,通過市場拉動和政策帶動把人才留下來。”
  弱者恆弱
西部欠發達省會城市在人才吸引上的弱勢,從今年全國“兩會”一位寧夏官員的論調中可見一斑。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許寧在接受《北京青年報》採訪時提到,解決西部地區人才流失的對策之一,是不允許各省市再出台自己的人才政策,而是由國家統一給西部出台人才政策。他表示,西部大學生回原籍工作,政府或企業可以提供30萬元安家費,為西部做出10年貢獻,之後再選擇去留。
許寧此番言論的背後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在中西部各主要城市激烈的“搶人大戰”中,銀川、蘭州、西寧等西北弱勢省會城市在招攬人才方面的弱勢愈加凸顯。
  在此之前的一年多時間裡,中西部的“人才戰”早已廝殺成一片紅海。
2017年3月,西安以落戶為突破口打響了“搶人大戰”的第一槍,通過“人才落戶—取得購房資格—在西安就業”的政策來吸引人才。隨後,武漢、成都、重慶相繼發布類似的人才政策,武漢甚至為大學生開出購房、租房“八折”的優惠,成都則表示給予諾貝爾獎獲得者等國際頂尖人才或團隊最高1億元的創新創業綜合資助。今年3月,西安再出重磅,全國在校大學生只需提供學生證和身份證即可落戶,“搶人大戰”的戰火已經燃燒到未畢業的學生中。
從戶籍人口看,人才政策的確取得了成效。2017年全年,在可比口徑下,西安落戶人口增加超過20萬人,武漢、成都戶籍人口分別增加19.8萬人、36.4萬人。重慶市未公佈戶籍人口統計數據,但全市常住人口比上年增加26.73萬人。
相比之下,蘭州、銀川、西寧等西北地區經濟實力較弱的省會城市出台的人才政策力度並不弱,但效果不佳。
比如,2016年銀川市各地各部門爭取人才項目資金1400餘萬元,安排市本級人才資金412萬元,支持人才項目26個。去年5月,銀川市表示,除了財政每年至少列支1000萬元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外,還將設立1億元的大學生創意創新基金,每年投入不少於1000萬元舉辦“大學生創意創新在銀川”活動。去年9月,蘭州市出台辦法,明確對不願改變原工作單位工資、人事關係和所任職務的人才,鼓勵用人單位採取特聘、兼職、專利或技術入股等形式引進。
去年,蘭州戶籍人口僅增加4.1萬人。銀川目前尚未公佈戶籍人口,從常住人口看,2017年銀川增加了3.43萬人,僅較上年多增加了約7000人。
銀川市人才交流中心主任金晶接受界面新聞記者採訪時稱:“各地搶人才已經白熱化,我們也著急,兄弟省市很迫切地引才,我們也在做調研。”界面新聞注意到,寧夏直到2018年1月31日才簽發首張《外國高端人才確認函》。
  虹吸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輪人才爭奪戰中,西安、成都等城市對西北其他城市的人才“虹吸效應”愈加明顯。
老家在西寧的小張,從山東某大學畢業後,來到西安一家網絡公司工作。今年25歲的他告訴界面新聞記者:“西安引進了許多互聯網公司,但西寧並沒有。”而且,在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等方面,“西安比西寧完善得多。”
老家在銀川的小唐畢業後一直在西安從事新媒體工作。她表示,銀川的人才政策對她並不具有吸引力,因為“老家的媒體行業並不發達”。家在銀川的小李最近拿到西安某文化公司的offer。他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跟落戶相比,他更加看重就業前景。“老家雖然房價低但收入也低,而且老家並沒有很多就業方向供我選擇。”
除了產業佈局,受訪者表示,他們比較關心的還有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與前景。比如,西安是“一帶一路”建設上的重要節點城市,去年又成為中國第9座國家中心城市,西安的綜合競爭力不斷提高,這都是人才競爭中的加分項。
此外,隨著中國高鐵網絡的完善,城市之間來往更為便捷,給人才加速流動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於西寧、蘭州、銀川等西北省會城市“留人”。
2017年6月,寧西高鐵通車,西寧、蘭州、西安得以聯通,從西安到距離最遠的西寧僅需4個半小時。今年3月22日,西安至銀川的高鐵完成了第一組長軌鋪設,預計2020年底竣工,屆時兩地之間的通行時間將從現在的11小時30分縮短至3小時左右。                                               
  需用奇招
客觀來說,在城市規模、產業佈局、經濟發展、營商環境等方面,西部省份普遍不如東部沿海省份,因此,在招攬人才方面長期處於弱勢不足為奇。
就像許寧所言,“如果各省出台措施,就是零和博弈,西部弱勢省份並不佔便宜。我們拿20萬元,沿海拿20萬元,人才還會到沿海,我們還是競爭不過沿海。”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一位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的副教授也認為,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去招攬人才,不可能改變當前人才向東南流動的現實。他指出,西部城市活力普遍不足,尤其是新興經濟、互聯網發展較慢,無法為從事計算機、互聯網產業、新媒體等專業工作的在籍大學生提供合適和足夠的崗位。
據金晶介紹,銀川的主要產業是能源化工、生物製藥、現代紡織和裝備製造,對於計算機類專業學生,吸引力確實不大。“我們上周剛辦了一場信息技術招聘會,有20多家企業參會,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她說。
儘管“先天不足”,西北地區各省會城市都不想在這一輪人才競爭中掉隊。畢竟,在強調創新發展的時代,一個城市必須依靠強大的人才資源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發展。如何破解來自強勢城市的人才“虹吸效應”,成為西北地區發展的必答題。
金晶認為,經濟欠發達省市的財政實力不能和發達省市相比,只能通過打“感情牌”來留人。
而邵建平指出,在吸引人才方面,主政者不要局限於政策本身,應該圍繞事業平台、環境、制度三個支柱,用市場和政策兩種力量來解決人才問題。
“(西北的)人才荒是歷史和現實的必然,長時間很難破解。單純講人才沒用,人才需要事業平台來支撐的,需要環境來保護,需要製度來尊重。”他說。
邵建平認為,一個可能的思路是從發展個別特色產業入手。他指出,西北欠發達地區經濟體量較小,不需要太多產業支撐,有幾個特色產業就足夠帶動本地區經濟發展,這方面可藉鑑內蒙古的經驗。內蒙古近年來在草原產業上大做文章,圍繞草原和牛羊經濟,形成了從牧場、銷售、印刷到物流的一整條產業鏈,伊利、蒙牛、小肥羊等來自內蒙古的品牌也在全國范圍走紅。
“優勢產業越做越強,品牌成為全國具有競爭力的品牌後,自然有能力吸引到優質的人才。” 邵建平解釋稱,“產業就像栽樹一樣,它需要土,而土就是它的氛圍,它的文化。要在一個行業或一個突破點上整群移植,進而優化改變大環境,以此吸引整個產業鏈上的高、中、低端人才。”
  回應
 西部省份需要把自己的專注力放在幾個優勢突出的行業上,而不是在各個新興行業同別人競爭。
 我在西寧,回來的原因是為了照顧家人。工作和所學專業完全沒關係,工資和同期的同學也沒可比性。唯一的好處是壓力小,但也有限。除了房價低,別的消費並不低。搶人才的事,其實我不理解,西寧搶個人工智能的頂級人才回來除了耽誤人才還有什麼意義。既然國家對青海的定位是環保和維穩,那有這兩方面的人才不就夠了?其它方面就學習兄弟省份先進經驗吧。拿成熟的東西就好。有時候又想什麼算人才,本科生就算了?
 個人感覺,西部地區最大的問題是官僚主義太嚴重。我自己是蘭州大學畢業的,去四川北京工作過。又在蘭州的中科院學習工作了5年後來出國。現在想要回國工作,西部並不是我的志願。我參加各地方的海外招聘的,再在官僚作風上差別還是很大。至少我見過的里面,廈門武漢是比較好的。上週參加了陝西省高校的組團招聘,來招人的都是校領導和人事處,沒有一個是一線研究人員,意味著你給他們講研究講發展,他們只會在你簡歷上數數— —數幾篇文章。將招人才變成了超市裡面看價錢購物了。處地偏狹的西北農林的來的校長就很不友善了,一副別人要賴上他們的樣子。廈門大學來招人的派的是系主任,同時也是正在一線研究的人,相互了解的過程都可以關注在研究本身。招聘會既注重招人也注重自我形象的對外宣傳。過去15年,我在蘭大和中科院西北分院認識的出色的教授,幾乎都被挖走了。我所知道的中科院的問題就與相互鬥爭有關。我水平差,好賴也都沒有學校要我,只能繼續在外面外漂,好過回去海帶; 但以上都是我的一點觀察。要是有空我寫點見聞請大家指點。
 我一個人大的同學,研究生,也是你們寧夏15年引進過去的。他說最後悔的就是去了寧夏,連夫妻都無法解決在一起,工資又低,果斷離職。
 其實小城市發展軟件行業是不錯的,關鍵還是沒有真正提供條件。德國一些知名軟件公司總部就在小鎮上,生活簡單便利,沒有亂七八糟的事情,正好適合搞研發。Linux為什麼誕生在芬蘭的大學,也是一樣。不需要操心生活的雜事,就搞喜歡搞的事情,就會出成果。西北省份省會除西安烏魯木齊,人口都不算多,生活成本也不高,至少房價便宜,是很適合追求簡單生活的開發人員的
 我也想回老家當個農民,但未來老婆不肯,父母不肯,覺得沒出息,人活著還不是為了別人才活著麼?
 linux誕生的芬蘭赫爾辛基是芬蘭首都,很繁華的。
 偽命題,根本的原因是沒有好的就業環境。再說白一點,就是沒好企業
 總的來說,今年西北省份寧夏的力度最大,對於博士來說只要去就能拿到將近一百萬加一套房;新疆感覺最沒誠意,基本沒啥特殊政策;甘肅陝西一般般,但本身地理位置稍微好些;青海西藏過於邊遠,政策吸引力也一般。所以看了看似乎去寧夏的人比較多,感覺很欣慰啊。寧夏黨委今年的一號文件就是關於人才政策的,高層頭腦還是比較清醒,又捨得下本,希望可以良性循環起來。
 自由經濟,市場化,本質上就是強者更強,弱肉強食,人之道,損不足而補有餘嘛。想要改變只能通過天之道,國家強制,行政命令,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國家代表的就是天,除此以外,沒有辦法。戶籍改革了,人都自由流動了,強制?談何容易?不過國家應該有辦法。
 在人才自由流動的時代,這問題幾乎無解,人才幾乎是淨流出。當年包分配時代,輸送了多少人才,當然現在也不可能再強制包分配了。
 馬太效應無法避免,只有人口的自由流動,讓人和資源優化配置才有希望,而不是扶植毫無希望的地區達到所謂的發展,因為你的投入無法得到有效的產出。各地區的地理條件不同,資源的豐富程度和組合不同,各地的產業結構和經營管理水平也不同,因此各地經濟增長潛力不同,從而引起了投資環境的不同。投資環境好的地方,資金投入產出率高,產業佈局就會發展較為完善,從而該地區就業率就會高,而同時就業機會高,對人才需求量大。反之,投資環境差的地方,其就業率就低,就業機會低,人才往往被吸引到投資環境好,經濟增長潛力大的地區,使得經濟增長潛力小的地區的發展受到約束。在同樣的政策、同樣的投入條件下,由於增長潛力的大小不同,地區經濟增長也會產生差異,導致區域產生不平衡發展。
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8_04_05_452768.shtml

直接送房!這座城市推最強搶人大招,其他城市驚呆了…2018-04-25 每日經濟新聞
人口的流動就是財富的流動,人口流入越多的地方越值錢,今年以來各城市之間展開的人才搶奪戰已經充分證明這一點:
  長沙出台人才新政策,規定高校畢業生“零門檻落戶”,在長沙工作,具有專科以上學歷或技師及以上職業資格的人才,買首套房無任何限制;
  濟南出台戶口遷移新政,取消購房、投資納稅落戶條件限制,實行居住就業落戶;
  武漢將提供首批大學生人才公寓3605套,今後每年將建設和籌集50萬平方米以上人才公寓,5年內滿足20萬人租住需求,同時鼓勵企業探索用互聯網思維開發人才住房,爭取讓大學畢業生以低於市場價20%買到房。
  當這些城市看到珠海24日出台的人才新政之後,恐怕驚呆了:珠海市計劃成立珠海市安居集團,未來五年籌集不少於30000套人才住房,用於妥善解決各類人才安居需求。被評定的一、二、三類人才則可選擇與政府按各佔50%的比例,申請購買珠海市共有產權房,分別為160平方米、120平方米、100平方米,連續工作10年後可無償獲贈政府所持有的50%產權。珠海這種給人才贈送50%房屋產權的做法,在全國都屬於首創!
  珠海5年砸下67億元引進人才
據珠海特區報消息,24日召開的珠海市人才工作大會上,給出含金量極高的干貨,也亮明新時代珠海對人才的態度——打造珠三角最優人才政策!未來五年珠海財政將拿出67億元用於政策兌現。
  珠海新政出台後,珠海市級財政年度人才經費比新政出台前增長超過5倍,未來5年市財政平均每年在人才方面投入超過10億元。加上各區疊加的人才經費支持,珠海市區兩級財政每年為人才花錢將突破25億元。
  珠海人才新政提供貨幣補貼、共有產權房、人才公寓、公積金貸款優惠等多種形式、力度頗大的安居模式供人才選擇。計劃成立珠海市安居集團,未來五年籌集不少於30000套人才住房,用於妥善解決各類人才安居需求。
  據介紹,高層次人才來珠海可選擇拿住房補貼,其中頂尖人才600萬、一類人才200萬、二類人才140萬、三類人才100萬。如不選擇住房補貼,頂尖人才可選擇入住200平米人才住房,全職工作滿8年即可獲贈該住房。一、二、三類人才則可選擇與政府按各佔50%的比例,申請購買珠海市共有產權房,分別為160平方米、120平方米、100平方米,連續工作10年後可無償獲贈政府所持有的50%產權。據測算政府贈予人才的產權份額折算成現金,比人才選擇拿住房補貼要高80萬元左右。
  每經小編了解到,給人才贈送50%房產的做法在全國屬於首創。此外,四類人才和五類人才也可根據類別、層次申請共有產權房、人才公寓或政府公共租賃住房。總體來看,珠海人才安居綜合保障力度和覆蓋面處於全國領先水平。根據人才新政,高層次人才在珠海購買首套自住房申請公積金貸款,額度可放寬至市最高上限的5倍,按貸款100萬元計30年期限可節省利息30萬元左右。
  圍繞珠海市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新政給予創新創業團隊最高1億元資助,給予尚不具備創新創業團隊條件但具有良好發展潛力的團隊最高500萬元資助,給予高層次人才創業項目最高200萬元資助。對經珠海市申報入選“珠江人才計劃”團隊項目,根據廣東省資助額度,按1:1比例配套資助,最高配套金額達到1億元。
  根據若干意見,對畢業三年內擬來珠海發展的全日製本科以上學歷人員,實施“先落戶後就業”,憑畢業證和相關資料即可申請落戶。對企業新引進入戶基礎性人才提供為期2年的租房和生活補貼,其中30周歲以下全日製本科、40周歲以下技師每人共發2.6萬元,35周歲以下全日制碩士、45周歲以下高級技師每人共發3.8萬元。據介紹,珠海對本科生、碩士生的補助水平在全國領先。
...
  回應
 全國各地都在搞搶人才大戲,都和房地產掛鉤。這些決定,到底是好還是壞
 為什麼大家只看見了房地產?一個地方來幾個能人然後長期固化下來,就可以使一個地方各個方面發生進化!
興義民族師範學院招聘啟事火了網友:佛系招聘太樸實!2018-04-25 觀察者網
今天,這則高校招聘啟事火了↓↓↓
興義民族師範學院(在貴州省黔西南州,雲南廣西貴州三省交界地區)招聘“語言學博士”:
首先坦白,學校很一般很一般:
一、不是數字序列高校(985-211)、不是雙一流;平台很一般,需要您來創造;
二、交通情況暫時不“高速”,只有飛機到達全國各大城市;但高鐵五年內融入上滬昆高速網線;
三、人才引進政策待遇一般,或者一套三室兩廳90+平的房,或者30萬安家費,二選一;另加10-15万科研啟動金。其他無。
四、工資待遇參照西部地區高校標準,據事實比較,略超湖南一點點。
 以上情況可以接受的話,您再看看以下內容,也許可以考慮過來學校看看談談:
一、語言學博士應聘,年齡不超過45歲(最多46,不能再加了),免面試、免試講、免拖免等,來了就簽錄用合同,約今年8月州人社局辦入編手續;
二、文傳院有漢語言文學、國際漢語教育兩個專業,語言學課程豐富,任您挑選符合您的研究方向的課程;現有語言學博士四名,文獻學博士二名,語言學碩士五名,可組建科研團隊;
三、評職稱容易,只要您曾參與過省廳級及以上課題項目且已結題有結題證書、一篇北大核心文章且總期刊文章數7篇(掛任何單位發表皆可),就可以參加明年上半年的“綠色人才通道”評副教授職稱,已有副教授職稱通過此通道快速評教授(學校教授數量急待增加,校長為這事兒特別上火)
四、工作壓力不大,沒有科研要求,申不申請項目發不發文章全憑您心意,學校不強制;您只想好好上課那就上課,當個好老師也行,這邊學生娃相對淳樸,到課率長年高達90%以上很多,別講太深奧的專業知識,學生不一定能吸收得了;
五、……搜腸刮肚再說一個,興義市是世界級春城之一(中國大概只有昆明、興義等兩三個入選,數據來源百度),紫外線比昆明弱,四季較昆明分明。風景區萬峰林、馬嶺河峽谷就是城市組成部分,學校新校區就在馬嶺河峽谷風景區邊上,空氣質量長年排貴州省第二。還有啥?噢對了,牛肉便宜35元一斤現宰現殺不注水。
其他沒了。
 總結起來,就是興義是個適合養老的地方,興義民族師範學院是個不會出現“過勞史”的工作單位,而且您想做學問就可以快快樂樂做學問,只問耕耘不求收穫。
如果覺得可以接觸了解一下,請聯繫文傳院雷院長:18185997565。
- 完 -
 小編簡單劃個重點:
學校一般,交通一般,待遇一般;
評職稱容易,壓力不大,牛肉便宜,適合養老。
  回應
10w到15w科研經費~ 打法叫花子哪~~
文學研究你是想上大型強粒子對撞機麼?
人情味濃的確是濃,但是這個條件看下來。誒,適合養老。有追求的話還是選別的地兒吧。當然語言學博士也不像理工科那樣沒條件就做不出成就,也不一定咯。

東北人才流失?瀋陽市長姜有為:去年接收7萬畢業生,人才回流態勢明顯

據北京青年報2018.3.20消息,面對外界關於“東北地區人才流失”的討論,以及二三線城市正在輪番上演的“搶人大戰”,曾經的工業重鎮瀋陽,正在面臨新一輪挑戰。全國人大代表、瀋陽市長姜有為表示,瀋陽接連出台多項舉措,希望在“搶人大戰”中占得先機。目前,新政效果顯著,瀋陽的人才回流態勢明顯。
  回應
廈門才是人才流失嚴重,廈門大學的學生都留不住。
瀋陽目前對於畢業生最大的吸引力是房價8000/平,2環邊上的新房也不過1萬左右。在北京月薪2-3萬生活可能都很累,想買房更難。在瀋陽月薪7-8千生活就很安逸了
知乎上最恨最愛東北的都是東北人
愛之深,責之切
恨之深,責之切

中央發文要求提高教師待遇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
  2018.1.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對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作出頂層設計。《意見》圍繞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提高教師待遇地位,確保政策舉措落地見效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舉措。
  截至2016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1578萬。與2012年相比,學前教育專任教師增加75.3萬,增長50.9%;普通高校專任教師增加16.2萬人,特殊教育專任教師增加9516人,義務教育專任教師增加18.7萬人。
  師德師風 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
  師範教育 嚴控師範院校更名為非師範院校
  專業能力 逐步將幼兒園教師學歷提升至專科
  教師待遇 鼓勵地方提高鄉村教師補助標準
  《意見》還要求,高等學校教師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收入,不納入本單位工資總額基數。對專職從事教學的人員,適當提高基礎性績效工資在績效工資中的比重,加大對教學型名師的崗位激勵力度。幫助高等學校青年教師解決住房等困難。

英媒:中國人才流失“已看到盡頭”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網站2018.2.28:隨著投入獲得回報,中國人才流失狀況看到盡頭 多年來,在依舊處於發展階段的高等教育領域,中國的年輕研究人員仍在繼續向西方大學流失,即便該國對其到2050年“成為高等教育強國”的目標大舉投入也曾無濟於事。但如今在中國主要科學基金機構的負責人看來,該國遏制其人才流失的努力正在奏效。“就在10年前,人才流動狀況仍是大約每7名中國留學生中僅有1人回國。但目前是每7人中有6人回國”,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主任楊衛(已於近日卸任——編者註)表示,中國的“人才流失狀況幾乎已經結束。”
  楊教授表示,這種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歸功於從國外回到中國工作的科學家增多和國內大學(水平)不斷提高的推動。“我們每年招收的博士生正越來越多——約7萬人——因此擁有龐大人才庫”,他說。目前,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200強排名中,中國大陸高校的數量並列第6位,北大和清華都已躋身前30名行列。中國最近實施的“雙一流”工程,旨在使其42所大學在本世紀中葉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中國的戰略主要聚焦於理工學科,NSFC的預算資金已從1986年剛創立時的1800萬元增至去年的286億元,如今每年處理20萬項經費申請。楊教授表示,他在擔任NSFC領導人5年期間經歷過多種“意外”。“第一種意外是過去5年來獲得(該機構資助)經費的人員遠比以前年輕”,他說,“在那些通常向所有年齡段放開的科研項目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成為主要負責人。”
  第二種意外是現在中國“與所有國家的國際合作增多。”NSFC每年劃撥11億元用於國際合作和研究交流項目——是10年前的8倍——以幫助中國與美歐和東南亞等地區的競爭者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更多的國際合作,也體現在中國科研人員如今發表的國際合作論文數量排名世界第二。楊教授表示,“國際合作正在提高中國的學術影響力。”
  隨著北京著眼於打造現代知識經濟,中國對高等教育的投資沒有表現出任何放緩跡象,相信這也將進一步改善人才外流的狀況。
 
美媒:白宮考慮限制中國科研人員簽證,但受打擊的還有他們
繼考慮加強審查中美企業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領域的合作之後,美國《紐約時報》2018-04-30又披露稱,白宮出於對“間諜”的擔憂,想限制中國科研人員的簽證。報導同時指出,這項決定將對中美關係、美國各領域的巨頭、特朗普預告的美財長中國行以及美國大學和美國實驗室本身,都將帶來消極影響。
  據報導,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日益增強的科技實力令特朗普政府感到擔憂,後者考慮採取更為嚴厲的措施,阻止中國公民在美國大學和研究機構從事敏感研究,防止他們獲取機密。
  在今年4月的一次國會聽證會上,一名前國家反情報官員還稱,“美國的自由與開放使其成為了'間諜的天堂',中國和俄羅斯的特工都帶著詳細的'購物清單'奔赴美國。”
  文章稱,為應對來自中國的日益增長的“安全威脅”,上述潛在限制只是美國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廣泛措施中的一部分。但《紐約時報》指出,因擔心“間諜”而阻止中國公民進入美國實驗室,將是中美間新興“冷戰”的一次顯著升級。
  文章稱,目前尚不清楚將受限制的具體項目類型,但可能將涉及先進材料、軟件和其他科技方面的合作,而這些正是“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重點研究領域。
  除此以外,還有很多具體細節仍在討論中,目前尚不清楚將有多少人受影響。不過,《紐約時報》推測,持有臨時簽證的研究生、博士後研究人員和美國科技公司僱員將遭受最嚴重打擊。每年在美學習的外國學生超過100萬,其中約三分之一來自中國。
  而綠卡持有者以及“因在本國受到迫害而獲得庇護”的中國人將不受限制。放棄中國國籍、成為美國人的前中國公民也可以豁免。
  他們都有可能遭殃
與此同時,《紐約時報》對這一措施顯得憂心忡忡,從各個角度分析了其有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
首先,文章稱,這將進一步加劇兩國關係的緊張氛圍。蘋果、通用電氣等多家美國巨頭的未來發展已與中國市場緊密聯繫起來,但特朗普政府現在威脅要縮減這一市場。
此外,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數日內”將赴華進行貿易談判。但上述對中國公民加強限制的舉措可能會使兩國談判難上加難。
  回應
 美國在閉關鎖國的路上狂奔!😁恭喜!
 美國是真的怕了。哈哈哈哈。要開始閉關鎖國了。似曾相識的節奏。
 2019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研發投入最大的國家。科研是離不開人才的,而人才都是跟著資源走的。再說中國的競爭力多是來自於規模優勢和產業鏈的優勢。美國要是期待靠這種手段就能解決中國競爭的威脅,除非是真的出現了奇蹟。
 最好更乾脆點:禁止中國留學生入境美國;禁止中國人移民美國!甚至還可以考慮禁止美國企業投資中國。
 這樣的招數,在20世紀50年代,麥卡錫時代也來過一次。那次的結果是產生了錢學森這樣的至死也不原諒美國的“一生之敵”。同時也產生了很大一批,為了獲得美國承認與豁免而表現得非常反華的“華裔血統的美國文明後皈依者”。歷史會重演嗎?美國還是那個美國嗎?中國還是那個中國?在美國的中國人,仍然和當年是一樣的嗎?我們拭目以待!
 這下香甜的空氣某些人是吸不成了~
http://www.guancha.cn/america/2018_05_01_455455.shtml

丁仲禮院士:應提高研究生、博士後收入
2018.3.17晚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禮院士在人民網強國論壇接受訪問,提出要提高研究生和博士後的收入等建議。
  2017年我國全社會的研發經費支出預計達到1.76萬億元,但和數據相對的則是不少一線科研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並不高。丁仲禮說:“ 跟國際上相比,我國研究生、博士後的收入較低,應該讓他們多參與科學研究工作,成為主力。今後,要建立一種機制,讓科研經費更多地投入到一線年輕人身上,讓向人看齊的概念得以實現,改變科研經費向物看齊的現狀。” 
  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博士後收入水平基本上同其整體實力及科技水平相對應。以下是根據網上的數據對各國博士後的收入水平的大致盤點:
  如瑞士、日本、澳大利亞和美國等科技強國的頂尖機構,博士後的年收入在稅後4萬美元(約25萬人民幣)左右,高的可達5-8萬美元 。瑞士的博士和博士後工資非常高,博士後每月平均工資6千瑞士法郎(約4萬人民幣)。
  日本、美國、瑞典、挪威、香港、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多數機構,以及德國的洪堡獎金等,博士後的收入基本都達到稅後約3-4萬美元。
  德國、荷蘭、比利時、奧地利等國及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的博士後年收入也在稅後2.5萬美元左右。
  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以色列、加拿大、新加坡、台灣,以及東歐的一些國家,博士後年收入水平約為1.9-2.5萬左右。
  中國的博士後收入隨地域不同而有所差異,儘管近年來有大幅提升,如北京的博士後年收入據統計已達到20萬人民幣左右。但綜合來看,距很多高水平國家尚有差距。
  回應
 我現在在讀博士,每個月只有2100塊國家補貼,周圍碩士畢業工作的同學很多都可以拿到10k左右,等到畢業以後從事科研工作,月工資差不多四五千的樣子。要不是我自己有愛好,我是不會做出這樣選擇的。
 這種說法是非常錯誤的。在西方國家特別是在米國研究生(碩士、博士)在校學習期間不是領薪水的正式員工,除了獎學金助學金外沒有其他正規收入,特別是碩士生大部分都是根本沒有任何獎助金的(校外校內兼職的不在此列),理工博士生則通常會有助研金。而博士後則是一份正式領薪全日制full-time工作(雖然有年限限制)。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研究生博士生畢業後正式全日制工作的初始起薪如何以及年增長率如何。另外在米國的學校做博士後的薪水與在企業工作比較起來是相當低的。
  我在美國求學就是做生科的,還算有點發言權。首先不要跟瑞士比,這個國家多富先不說,你知道這月薪4萬有多少被收稅嗎?說不定7成都被當稅收了。其次,我國現在博士待遇跟美國比差不了多少,美國每個專業博士工資不同,文科不到兩千一月,理工科兩千多一月,助教一月兩千多,但是只發10個月的工資,畢竟暑假沒課教沒工資,而且工資水平依地區不同而不同,以上工資水平是在東西沿海人多的地方,中西部工資水平每月會低幾百刀。博後國內基本已經要碾壓美國了。美國博後工資有NIH制定,現在的標準為年薪5萬多,不到六萬,而且住房神馬的要自己解決;國內博後工資至少一月一萬,文章發的越好工資越高,我知道的有甚至一月2萬的。雖然根據匯率計算美國工資還是高,但要考慮稅收生活成本等很多問題。現在國內很多非一流大學為了招攬人才工資給的很高,但是千言萬語一句話,沒有好文章沒實力也吃不來高工資。我覺得更多地要關注國內本土博士人才,做得好的也要給高工資,比如獎金抽成什麼的,待遇要跟留洋博士同等化,這樣才有利於本土人才培養,如果搞學術崇洋媚外,那工資提的再高也沒有本土派的蛋糕一點用也沒有。

“科學家待遇不如娛樂明星”,今年起政府就來解決這個問題2018-04-12觀察者網
 
今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對承擔重大科技攻關任務的科研人員,採取靈活的薪酬制度和獎勵措施。探索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
  這兩句話鼓勵了很多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學者和專家。
王湧天,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部主任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一個近300人的長江學者微信群裡寫下:“請注意今天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重大利好:探索賦予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大家都擼起袖子加油幹吧!”
  科技轉化的核心是“走出來”和“迎過來”
2008年以來,我國當年發表的SCI論文數就一直穩居世界第二,科技論文引用數也從世界第九位穩步提高到目前的世界第三。
2012年我國專利的總申請量達到世界第一,而國際專利的申請量也在2017年達到世界第二。
可  以說中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科研大國,在理論創新上屬於世界第一梯隊中的佼佼者。在應用和設備開發中,我們也有BAT和華為這樣的科技龍頭企業提供科技產品。問題在於我們很難說清楚世界第二的理論創新中有哪些十年內可以變為中國未來企業市場製勝的法寶,也很難說清楚比國家科研經費的總和還高的企業研發投入有哪些可以為理論研究提供助力。相關學者把這種現象稱之為科研生產“兩層皮”。
  破解兩層皮,實現產學研一體化,關鍵就在於科技成果的立項和轉化。筆者認為其關鍵在於如何使高校科研人員走出來,同時讓企業研發人員有機會“返回”高校,為未來企業培養人才,讓科技創新更貼地氣。
...
因此要實現成果轉化,科研人員必須走出來,寒武紀科技公司就是一個好的嘗試。寒武紀科技的早期技術團隊幾乎都來源於中國科學院,團隊成員走出來以後2017年A輪融資獲投1億美元,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
...
寒武紀的這種優勢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企業對先進技術研發投入和後備科技人員培養的欠缺,而負責培養人才的高校卻很難得到來自企業的信息。在中國開展業務的那麼多大科技企業中,筆者只見過英特爾、華為和騰訊編寫的高等教育課本,而其中華為和騰訊編寫的書數量還只有幾本。企業人才不回流高校,學生就很容易出現“教的全沒用,用的都沒教”的現象。
  回應
 這個必須改變,娛樂明星憑什麼收入超過科學家?核心問題是社會價值取向問題,價值引導問題!
 提高科學家待遇是必須的,但想讓頂級科學家的收入超過頂級明星真的很難,除非頂級科學家本身就是頂級企業家。再者明星也是廣大文藝工作者中的極小部分,明星的收入雖然畸形,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市場機制。而科學家很難因為市場機制提高收入,因為很多意義影響深遠卻基礎性的研究工作短期內根本就沒市場。
 正是因為你後面說的原因,所以不能完全由市場來決定啊。資本主義把娛樂明星,律師等等超高收入,都是有目的的,但這目的卻不符合正常人類社會的需要,不能因為這種現象存在就成了理所應當。
 娛樂明星收入超過科學家很正常,反之就成了怪事。人類歷史上從未出現過這種現象。娛樂圈的明星要是收入超不過科學家等精英,那是社會等級的極度苛刻。不讓娛樂明星的收入超過科學家,那麼是減少娛樂明星的收入還是提高科學家的工資?大家想過嗎?誰受得了公共財政一直支付幾位精英上帝般的工資?民國大師也沒這麼幸福的好吧!把娛樂明星的收入減到無法超過科學家,你指望娛樂界人士還有什麼工作積極性?整天累個半死取悅大眾,免不了還要陪權貴們吃個飯、約個炮,身心懼疲還掙不了幾個子兒,這還有人性嗎?科學家的收入是理性支付的結果,娛樂明星的收入是衝動支付的結果。人類社會要是冷酷到連沖動都沒有了,那還叫什麼人類社會?
http://www.guancha.cn/yupengkun/2018_04_12_453430.shtml

流浪博士落腳大陸三年 不愁收入才敢跟女友求婚2018-04-109聯合新聞網
 
今年38歲的劉芝慶,在台灣處處不順,即便從來沒到過湖北,但湖北的大學願意錄用他,他義無反顧就去了,有了固定收入,才終於敢結婚,看來也回不了台灣了。
我是台大歷史系碩士、政大中文系博士,但在我2013年畢業到2015年去大陸的這兩年,我的人生就是一直不斷求職與四處兼課,是一段看不到出口的歲月。我總是想起李敖當年的那段話:「我們就像是玻璃窗上的蒼蠅,前途光明,但是沒有出路。」
  我23歲退伍後才考上大學,也在那時候才找到人生方向,一路花十年把大學、碩士、博士讀完,當初的目標就是想要當老師,本以為畢業後我可以到大學貢獻長才,得到的卻是一路失望。
  北部、東部到處兼課 勉強月入三萬
我被很多學校拒絕過,進不了學校當正職,我只能一直兼課。我開車跑遍了台北、桃園、宜蘭甚至是花東地區,一個月月薪也只剛好三萬,寒暑假還沒收入。
  但能有兼課機會,我已經非常感謝當年老師們的牽線幫助,相較之下,其他更慘的流浪博士,相信更多。
  美國經濟學家有做過一個研究,有些人看起來有車有房,生活很不錯,但其實每個月收入都剛剛好而已,只要有一點點意外,例如這個月車子壞了,下個月就得舉債過日,我那時的人生就是那樣,一種走在鋼索上的感覺。
  所以有師長認識在湖北經濟學院任教的老師,問我要不要去,我義無反顧直接答應。
  我永遠忘不了,我回到家和媽媽說我要去大陸,她默默無語地背對著我,只說了一句話,「早料到有這一天了。」連我媽媽都看透,我在台灣實在沒有機會。
  我永遠記得,2015年9月坐飛機過去時的徬徨。我對那邊一無所知,完全沒有朋友,只知道去了,可以有穩定的薪水。一開始年薪約台幣70萬~80萬,不算高,但相比兼課好太多了。
  才來三年,職稱已是副教授等級,薪水已是台灣教授等級,年薪破台幣百萬。大學還提供住房,房子約30坪,還有機票報銷、醫療費,甚至幫忙台灣家屬找工作。
  去年,我終於結婚了。我們交往了七年,但我是流浪博士時,完全不敢想結婚,我一個月賺三萬,怎麼請岳父把女兒嫁給我?

工程師、醫生、作家轉賣小吃,台灣窮到只剩下“小吃業”?2018-02-02 觀察者網
 
台灣民意基金會日前公佈民調,高達六成民眾對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拼經濟表現不滿意,其中兩成七的人更是“強烈不滿意”
台經濟增長主要只靠內需撐場,不少人紛紛轉戰這塊市場。
對此,台灣財經作家狄驤在《商業周刊》撰文感嘆,近來聽到見到太多朋友,包括工程師、醫師等轉戰餐飲小吃業,“難道台灣真窮到只剩下'小吃業'?其他行業都要滅絕了嗎?”
  根據台財政部門先前統計,住宿餐飲業2016年開業比重達10.9%,連續5年超過1成,但歇業比重高達7.3%,在8大主要行業類別中首稱冠。
  狄驤說,台灣勞工低薪、過勞問題嚴重,加上外資又不來投資,逼得許多人才放棄半導體學術研發等夢想,“小吃現在就像是台灣經濟垂死的最後一口氣,當這一口氣嚥下後,台灣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全文如下:......
  回應
 台灣教育改革20年,除了培養出一代天然獨之外,最大的收穫就是遍地大學生,碩士博士一大把,這些高學歷的所謂人才,絕大部分是沒人要的台灣文學專業,傳媒專業,律師專業,政治專業,哲學專業...這些人目光短淺外加自傲自大,既找不到出路,又不願自降身價,所以台灣的現狀是花高價請外勞來採茶,自己的人都想乾一些乾淨體面的工作,在所有服務業中,乾淨體面的工作只有西餐,咖啡,雞翅這些工作了,大家一擁而上,錢不重要,小確幸就好。
 記得大腸花之時,一大批台灣黨工到大陸論壇來各種解釋,是反黑箱,不是反中,當時連韓娛貼吧都有台灣發各種貼辯解。台灣人小聰明有,大的戰略思考上不行,根本不明白服貿對於台灣的深遠意義。台灣像朱雲漢那樣眼界的學者少,而且也改變不了台灣人,提升不了台灣人。

台灣科學家 入選陸千人計畫!李湘盈幹細胞研究有成遭延攬2018.2.9旺報
 
台灣科學家李湘盈憑藉在幹細胞方面的科研成就,入選第13批中國高層次海外人才引進計畫──「千人計畫」青年專案,隨後進入北京大學工作,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
 李湘盈2003年畢業於台灣成功大學,之後到美國做血液疾病治療的相關研究,2017年夏天,在博士後科研階段即將結束時,她在波士頓遇到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吳虹,意外取得一個到北京工作的機會。
 科研支持度 北京較大
李湘盈主要科研方向是血液細胞發育跟一些相關的血液疾病的機理,研究造血幹細胞怎樣一步步地分化發育成不同的血液細胞;她在麻省理工學院時研發了一個可以在體外造血的技術,作為細胞治療的平台。
 比較兩岸的科研環境,李湘盈表示,北京近年來對科研的支持力度比較大,畢竟人才是全世界的資源,沒有地域限制的;做科研需要好的土壤,哪裡有好的土壤可以支援她接下來要做的工作,她都願意去那個地方。
 一名在北京大學就讀博士班的台生也說,感覺近年來到大陸發展的人才變多了,大陸正在積極推動國家建設,需要各方各面的人才,台生有文化和語言上的優勢,自然受到大陸科研學術單位的青睞。
 小靈通 千人計畫
大陸從2008年12月起實施「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計畫,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用5到10年時間,在國家重點創新專案、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央企和金融機構、高新區,重點引進並支持一批海外高級人才回陸創新創業。至今,該計畫已分14批引進超過6千名高級創新創業人才。
 
陸磁吸人才 窮台正發酵2018.2.9 旺報 宋秉忠
 
有人說:綠營執政後,大陸實施「窮台」戰略,不讓陸客來台觀光、不來台灣政策採購。但大家卻忽略了一個最厲害的「窮台」現象,而且不是大陸官方有意為之。
 海協會某高層在上海與區級官員座談,希望該區政府協助台灣人才就業,一位區政府官員豪氣的說:光是我區基層衛生單位就需要超過1萬名醫護人員,歡迎台灣醫護人員來就業;海協會高層見此連忙出面打圓場:可以招聘一些醫護人員,但別把台灣的醫護全挖光了,否則台灣同胞看病找不到醫生和護士。結果全場哄堂大笑。
從大學財經教授到半導體工程師,從好老師到好學生,大陸為了科技發展從全球廣徵人才,台灣人有文化和語言上的優勢,大陸企業、科研單位、大學自然也喜歡用台灣人才。
 面對大陸對台的「人才磁吸」效應,我們不應該用「台籍陸生」這頂紅帽子去嚇台生,而是應該反思:大陸對台生的吸引力到底是什麼?台灣能怎麼做?
 在與大陸搶人才方面,香港政府比台灣政府想得更遠、做得更有魄力。幾年前,香港各大學先是以獎學金及國際化教育環境,搶走不少北大、清華的狀元;接著又開放在港大的大陸畢業生,只要能找到工作,就可以取得香港居留證。
 反觀台灣,我們在留住台灣好學生、吸引優秀陸生上,有過什麼創舉?
 
麵包加大餅 吸引天然獨台青2018.2.11中國時報
 
從「體驗式交流」到「三中一青」乃至「一代一線」,如今大陸再度祭出「同等待遇」政策,背後除彰顯大陸涉台政策工作,已逐漸從過去「鼓勵」方式,轉為拋出實質的「麵包大餅」;除寄望以更務實誘因,吸引台青登陸,更是瞄準台灣「天然獨」族群,希望透過「同等待遇」打進「天然獨」心坎。
 大陸近年對台政策圍繞「如何吸引台灣青年登陸」,只是無論是「體驗式交流」或是「三中一青」等政策,基本上都還是採取「鼓勵」做法,以各類文化訴求、兩岸青年交流,來增強台灣年輕人對大陸的向心力。
 上述做法並非全然「打水漂」,過去幾年也吸引不少台青赴陸創業,一定程度上夯實兩岸民間交流基礎;但對所謂「天然獨」族群的台灣青年而言,總不免有些「隔靴搔癢」,並沒有過多吸引力。
 面對上述難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開出的新藥方,便是「同等待遇」,而河北、福建近期陸續出台給予台灣民眾「同等待遇」政策,就是最好的例子。
 事實上,「同等待遇」並非新鮮事,過去幾年在大陸的台商族群,就一直希望大陸能落實相關政策,只是過往要不是「雷聲大雨點小」,要麼就是流於形式,讓台商及台青,總是「看得到吃不到」。
 北京當局祭出「同等待遇」的政策顯然並非「盲目出招」。相關政策提出,翻轉過去大陸對台政策多以「鼓勵」為主,缺乏實質誘因問題;這種「麵包加大餅」政策,讓部分「天然獨」的台灣青年,確實心動不已。
 不諱言,隨著大陸越來越多省分祭出台「同等待遇」的政策,對台灣青年的磁吸效應也將進一步擴大;只是「同等待遇」所挾帶的實質經濟效益,能多少程度打進更多數「天然獨」台青心坎裡,恐怕是北京當局在乎的。

國台辦今發布31項惠台措施 推大陸同等待遇2018-02-28聯合報 
 
大陸國台辦今天印發《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在台商經營、以及台灣民眾在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等方面,推出31項具體措施,未來台灣人才可參加大陸53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及81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申請參與大陸「千人計劃」,並對對台灣圖書進口業務建立綠色通道,簡化進口審批流程。
  大陸國台辦官網今天發布文件,為深入貫徹中共「十九大」精神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關於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想法,大陸願意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並與相關部會推出31項具體措施。
  在提高台商待遇部分,大陸提出台商可參與「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適用與大陸企業同等政策。大陸支持台商到大陸投資設立高階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等企業並設立區域總部和研發設計中心,相應享受稅收、投資等相關支持政策。官方還將支持符合條件的台商,依法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設在大陸的研發中心採購大陸設備全額退還增值稅等優惠政策。
  此外,台商可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能源、交通、水利、環保、市政公用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可公平參與政府採購、也可通過合資合作、併購重組等方式參與大陸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農業方面,台商農業可與大陸農業企業同等享受農機購置補貼、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等農業支持政策和優惠措施。服務業部分,台灣金融機構、商家可與中國銀聯及大陸非銀行支付機構依法合規開展合作,為台灣同胞提供便捷的小額支付服務,台灣徵信機構也可與大陸徵信機構開展合作,為兩岸民眾和企業提供徵信服務。此外,台資銀行可與大陸同業協作,通過銀行團貸款等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科學研究機構、高等學校、企業在大陸註冊的獨立法人,可帶頭或參與大陸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申報,享受與大陸機構、高等學校、企業同等政策。受聘於在大陸註冊的獨立法人的台灣研究人員,可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申報,享受與大陸人員同等政策。對台灣知識產權在大陸轉化的案件,可參照執行大陸知識產權激勵政策。
  在人才政策方面,台灣人才除了可報名參加大陸53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和81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外,台灣專業人才還可申請參與大陸「千人計劃」,在大陸工作的台灣專業人才,可申請參與「萬人計劃」。台灣人才還可申報大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藝術基金等各類基金。
  在文化方面,大陸對台灣人士參與大陸廣播電視節目和電影、電視劇製作可不受數量限制。而且大陸電影發行機構、廣播電視台、視聽網站和有線電視網引進台灣生產的電影、電視劇不做數量限制。放寬兩岸合拍電影、電視劇在主創人員比例、大陸元素、投資比例等方面的限制;取消收取兩岸電影合拍立項申報費用;縮短兩岸電視劇合拍立項階段故事梗概的審批時限。
  圖書方面,大陸將對台灣圖書進口業務建立綠色通道,簡化進口審批流程。同時段進口的台灣圖書可優先辦理相關手續。大陸將支持台灣文化藝術界團體和人士參與大陸在海外舉辦的感知中國、中國文化年(節)、歡樂春節等品牌活動,參加中華文化走出去計劃。而符合條件的兩岸文化項目,可納入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項目資源庫。
 
惠台31條措施的牛肉上桌了2018-04-12  經濟日報社論
 
就在10日博鰲論壇蕭習會的同一天,廈門市公布了31條惠台措施的60條配套細則。在蕭習會上,前副總統蕭萬長向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希望儘快推出惠台31項措施的具體實行細則,且須確實的落實執行。不論是套招還是回應,都不能不正視習近平的超強執行力。兩岸在這一回合攬才留才作為的競逐,蔡政府又再次顯得被動。
  在2月底大陸官方提出31條惠台措施時,行政院確有一些回應,並特別將之正名為「對台措施」,不是「惠台措施」。不過,對企業和人民而言,管它是對台還是惠台,最重要的是有多少實在的牛肉。因此,在惠台31條公布後,儘管大陸媒體或台辦機構持續梳理在施政面已經落實的政策,各方關注的焦點仍然放在大陸各地方政府將之具體化的配套作為,並同時觀察蔡政府的回應行動。這是蕭前副總統向習近平表達的重點,也是廈門60條措施的意義,代表了惠台31條是實在的牛肉,不是個華麗的掛飾。
  惠台31條的一大重點是放寬多項台灣人民赴大陸考試、工作的限制,例如允許台灣人民參加134項技術人員考試及執業、金融人員赴大陸考試時,只要通過大陸相關法規考試,不用再參加專業考試,以及可申請大陸國家重點科研計畫等。廈門市政府則把這些開放更為具體化,例如延攬台灣特聘專家,每年給予特優人才約新台幣140萬元補助,最高可到新台幣700萬元;每年提供台灣人5,000個就業和實習機會;合格教師可在廈門各級學校從事音樂、體育等教學。
  按照對岸說法,這60條措施中,惠台31條已完全落地,涵蓋了台灣民眾在廈門學習實習、就業創業、居住生活、就醫交通等方面的同等待遇。雖然這些只在廈門地區適用,但因其開放層面廣、具體優惠多,對台灣企業和人民的吸引力更大於惠台31條;未來其他省市若一一跟進,對蔡政府的壓力也更大。
  惠台31條初公布時,行政院大動作召開記者會,以「壯大台灣、無畏挑戰」說明政府策略,提出「四大方向、八大策略」因應。四大方向包括優化就學就業強化留才攬才、維持台灣在全球供應鏈優勢、深化資本市場及強化文化影視產業。其中,第二、三項是本來就應該做、也已經在做的;最受關注的是第一項留才攬才,尤其是提升學研人才獎勵,才是切題的回應。然而,其中又有不少作法已在實施,例如高教深耕計畫中的成立65個卓越研究中心、擴大彈性薪資方案、推動玉山計畫等,只是進展有限、成效不顯。
  真正對台灣高教人才有實質助益的全新項目則有兩項,一是提高國立大學教授薪資之學術加給10%,另一是調高計畫主持人費用5,000元。依目前國立大學教授學術加給約5萬元計算,10%大約是5,000元,加上計畫主持人費用5,000元,合計每月可增加1萬元,可能是對大學教授最直接的幫助。如今廈門60條一出,硬是把這兩項實質增加學研人才收入的作法比了下去,儘管學術人才的價值並非如此簡單的稱斤論兩,離鄉背景西進工作也是苦事,但所得水準畢竟是價值衡量中的一項,而且是重要的一項,又怎能視若無睹。
  台商赴大陸投資的時間早、規模大,與台灣產業的連結也深,這次惠台31條在產業開放方面,或許對某些產業有利,但對台灣經濟的直接衝擊較小;真正關鍵的是對台灣技術、專業人才的磁吸效應,進而導致核心競爭力的流失,也是政府最該關心的事,並應更為謹慎而全面的因應,而非僅是拼湊出一些口惠不實的政策。台灣是一個自由的國家,人才是會流動的,廈門60條進一步證明大陸對台吸力攻勢的連綿不斷,如果政府仍對於建構攬才留才的優勢環境顯得無能為力,促使人才大量出走,那將是台灣長期發展的真正災難。
 
華盛頓郵報:台灣人才外流 大陸招賢納士2018-04-15 聯合報 
 
2012年,英國牛津大學商學院創立的商業顧問機構「牛津經濟研究院」指出,在他們調查的46國之中,台灣的「人才赤字」最嚴重,最近牛津經濟研究院表示,這個結論到現在仍正確。
  大陸的經濟發展比台灣好,去年大陸的經濟成長率接近7%,遠高於台灣的2.8%。
  雖然在某些產業中,台灣的人均收入遠比大陸高,台灣為2萬4000多美元,大陸則不到9000美元,但在兩地都工作過的人士說,大陸的薪水可能高達台灣的二、三、甚至五倍。
  這些人士說,大陸經濟成長更快、市場更大,所以能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升遷也比較快。官方統計顯示,台灣1100萬勞動力中,有72萬離開台灣謀職,其中超過半數去了大陸。專家說,實際數字更高。

調查稱逾四成台灣大學生願赴大陸發展或因台月薪低2018-04-14 中國新聞網 
 
據台灣《聯合報》報導,香港城市大學最近對台港兩地大學生開展的一項調查研究顯示,香港受訪者六成二考慮離開香港到別處工作,台灣大學生中有近四成六的人表示願到大陸發展。分析指出,台灣雖然稅收和物價低,但月薪也相對較低,故大部分受訪者表示考慮到別處發展。
  回應
來搶我們的就業機會了,願做黴國奴日本狗的,就在彎彎繼續丟人吧

願赴大陸就業、念書 創8年新高2017-11-19 聯合報系民調中心
 
本報兩岸關係趨勢調查發現,民眾對於台灣前途的看法仍以主張「永遠維持現狀」為主流,且比率由去年的四成七回升為四成九,另一方面,主張急獨和緩獨的人由去年的三成一降為二成四,一年來少了七個百分點。此外,四成民眾願意赴大陸就業,三成八願意讓孩子去大陸念書,都創八年來新高點。有七成二民眾認為大陸未來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二成不看好大陸成為世界最強盛國家。
 
台灣教授為何低薪? 李茂生點出原因「已經沒救了」2018-04-24聯合報 
 
台灣教授薪資低不利攬才,台大經濟系今年徵專任教師「全軍覆沒」,發3張聘書,卻沒人來;台大財金系、清大財金系今年也都給出1張offer,全部「槓龜」。對此,台大法律系教授李茂生表示,台灣教授的低薪狀態,根源於廣設大學以及均一薪資,大學教授一大堆,不同工但同酬,再加上政府長年不願意面對現實,不從事改革所致。如今已經病入膏肓,也只能用江湖郎中的療法,什麼彈性薪資,什麼玉山計畫來補破網,不能發揮效果是理所當然。
 李茂生在臉書指出,其實在公教年改開始的時候,他只是怨嘆為何那麼早啟動,以及抱怨為何砍大學教授砍得這麼凶,但是不會感到意外,也不會去上街頭,終究早些年看過日本友人被砍得哇哇叫的情形,心中早有準備。
 對於這種困境,到底要如何才能解決?「抱歉,已經沒有救了」,他說,只能說低階有低階的過活方式,死不了人的。現在他只能期待政府能夠善用節省下來的錢,將之用到刀口上。問題是真的能夠期待嗎?
 「我覺得主政者還在那兒想重振經濟、再現奇蹟的心態是最要不得的」。李茂生指出,好好地打好基礎,解決低出生率問題,然後規劃個低調的、不要那麼悲慘的人口老化對策,這樣就可以了。至於將來是否能夠再振雄風,真的是天知道。
 他說,不要說他魯蛇心態,也不要說他唱衰台灣。將錢集中到高端階層,縱然能夠成功,所得分配一定會不公平,人口愈來愈少,但低階層人數只會愈來愈多。
  回應
台灣的自由民主有吸引力.
對外來人才有吸引力的是錢,不是自由民主。 
 
惠台措施奏功 天然獨轉理性統2018-04-24旺報 
 
台灣競爭力論壇昨日下午舉行國族認同記者會,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朱松嶺認為,台灣內部認同因形勢變化而變化,認同改變也代表陸方的軟硬政策起到作用。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龐建國對民調表示,在台灣「理性統」的聲音正在逐漸上揚,而「天然獨」在太陽花學運達最高峰後,即開始往下滑。
 朱松嶺指出,大陸惠台31項措施與軍演發揮出效果,台灣民眾認識到可藉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有關民調結果指出,86.7%的民眾認為自己「是中華民族一份子」,是否預示大陸對台政策會特別著重在文化同根上,朱松嶺強調,十九大後,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即有弘揚中華文化,兩岸心靈契合的論述,相關政策也在出台。他也說,台獨勢力挑起兩岸爭端,誤導台灣民眾,台獨應要有所克制。
 龐建國則認為,「兩岸一家親」仍可作為促進兩岸心靈契合的訴求,若是惠台31項措施做得更精細,台灣青年世代「天然獨」的傾向,越可以轉化為不恐中、不反中的「理性統」。針對泛中國人認同上揚,龐建國分析,太陽花的學運正在退潮,箇中原因在於民進黨政府上台後沒有能力化解兩岸僵局,「維持現狀」反成蹉跎時間,兩岸消長愈趨明顯。
 台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分析,民調結果顯示出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厚實,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失去民心;面對大陸釋出的惠台措施,磁吸效應不斷增強,民進黨政府難以維持現狀,影響台灣未來發展既廣且深遠。

【新圖博館】 :如此的天然獨
(一個惠台31條就戮破太陽花神話,口說愛台實則賣台,真是「如此的天然獨」!
http://mypaper.pchome.com.tw/jsoujsou/post/1375025493

【新圖博館】 :卡管失敗
 
[卡管失敗又如何?台獨邪者磚家叫獸/織識分子,奧步可多?

如此的知識分子/教授治校/大學自治,會比本實然觀下述還多嗎

  台灣教改失敗了又如何?在台獨眼中只要能達到文化台獨之目的(畢竟國際現實不可能搞法理台獨)、是可不擇手段的(如其名言「有比誠實更高的道德標準:台獨」),故見李陳蔡政權在島內肆無忌憚地:去中國化/搞台獨化,從上街頭砍老蔣銅像頭/拜日本人銅像頭,到教科書上大減中國典雅文言文/新增台日平庸文言文、大減中國史觀內容/大增台獨史觀內容、丑化明鄭滿清國府之治台/美化荷日之據台,再到教出太陽(大腸)花等反中獨(毒)生/台大只能選出綠獨校長(教改時宣稱「教授治校大學自治」的叫獸此時失聲了)……罄竹難書。
  台灣教改之失敗,更表現在知識分子(公知)的雙標: 宣稱要解構(國民)黨(中)國結構、結果是建構(民進)黨(台)國結構,如同(國民) 黨政軍是退出了校園/媒體、(民進)黨政軍卻進入占據校園/媒體。這些邪者叫獸宣稱:國家不要有任何意識形態政策,故宗教、教育、文化、新聞(宣傳)等部都應廢!但在台灣意識、傳統威權遺習、及施展權力等因素下,又一一移到李陳蔡政權的台獨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中,違背教改的目標:「民主、自由、多元」,難怪教改會失敗。
  台灣教改會失敗(本館《台灣共犯體》1995.12.2早已析判教改將敗),除了古今「台」外共同的應然教改理想、違背了實然教育人性,人的才智演化是常態分配:左/右兩端的天才/劣才各約一成、中間多為庸才(故台灣教改前聯考和德港星大學升學率二三成合理/大陸五成尚可/教改後台灣十成連零分也可上大學荒謬),但源自法國盧梭/美國杜威的各種浪漫/人文主義教育觀、卻把所有學生當天使教,徹底地寬鬆/減負/素質/快樂等學習之結果,自然是天才突出、但不少庸才變不堪用之才、就整體社政經而言是利大於弊得不償失的(這或許是民主精英之陰謀、庸才好當選奴),幸好大陸的減負/素質還只是試點、畢竟二千多年前的中國首位教育家孔子早已言「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因材施教」,連百姓都會背《三字經》的「人之初性本善(雖是應然之希望但仍知實然是)性相近習相遠,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西方的民主和教育大師卻「逢民之惡」(對比於中國士大夫的「逢君之惡」、明/庸/暴君之比例約天/庸/劣才)。]
  相關新聞
教育部「卡管」4個月 2018-04-27確定「拔管」 要台大重新遴選校長
管中閔現身台大感謝師生力挺 到場簽「爺們T」
潘文忠辭官  吳茂昆上任一周就拔管 位子從此安穩了?千古罪人!(回應:拔菜!) 
吳茂昆說謊 東華4.27開專利委員會 吳茂昆學生認「赴美申請專利未報備」
東華教授赴監院 籲撤換吳茂昆

難怪會如【台才中用】詩所諷:
 
奇怪耶
自古以來
人才高處爬
古代封建中國
南蠻楚材被晉用
現代民主美國
全球人才被美用
為何自由中國的台才
反被共產中國所用呢
 
李陳二位總統鎖國了廿年
由上而下的台獨民粹
驅使台才被中用
兩岸開放後
由下而上的紅眼民粹
見不得人好的紅眼症
殺紅了紅眼島的肥貓
逼使台灣人才往中逃
 
所言極是
流浪博士眼紅其指導教授
占著茅坑不拉屎領雙份薪
名教授只好到中領五倍薪
健保病患眼紅其主治醫生
動不動控告醫生醫療糾紛
名醫也只好到中領五倍薪
…………………………………

台長: jsoujsou
人氣(1,849) | 回應(13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校園社團(社團、班級、校友會、同學會) | 個人分類: 文藝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中印民族性
此分類上一篇:小三勸退師

顯示全部136則回應

阿楨
綠媒炒作台積電主管跳槽大陸 網友:愛臺灣要脅人

  2020-11-28,臺灣綠媒傳出台積電部門主管跳槽至大陸濟南南泉芯的晶圓代工廠擔任要職,並聲稱“擔憂技術外流”。台積電稱,對於任何可能違反離職後競業禁止約定行為,經確認屬實者,將立即追究其違約責任。
  事實上,臺灣半導體企業員工跳槽大陸工作的例子並不罕見。一位半導體業內人士告訴觀察者網,大陸企業工資待遇很高,台積電人才流失十分正常。者舉例稱,在蝕刻領域擁有特長的周姓主管,還有一位曾在台積電南科廠擴散部的吳姓主管,二人均在泉芯工程部擔任高級主管。
  觀察者網查詢發現,泉芯成立於2019年1月,註冊資本59.5億元,經營範圍包括大型積體電路生產及光掩膜製造、針測、封裝、測試及相關服務等。
  濟南集芯產業發展投資合夥企業目前為濟南泉芯第一大股東,持股42%;逸芯集成技術(珠海)為其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41.2%。
  “別人給的薪水高人才自然往那裡走,如果不想人才外流自然要提高薪水,少拿愛臺灣要脅別人,老話一句,只花的起香蕉,只能請到猴子。”一位臺灣線民評論道。
  而被稱為“毒蘋果”的“蘋果日報”:“怎可以讓這幾個人將臺灣技術掏空”、“讓人憂心台積電技術外流至大陸”,並將這些人稱為“叛將”。
  但臺灣線民顯然不認同這種說法。
  “商場本來就是互相挖角,各憑本事,如有糾紛就是打官司,哪裡有什麼叛不叛的,都是蘋果新聞自己的‘仇中’意識形態在作怪。”
  還有臺灣線民表示:一個人的跳槽是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的事,很多人離鄉背景去跳槽誰該檢討?
2020-11-30 10:02:54
阿楨
港媒:中國優秀高校畢業生為何紮堆國考

香港亞洲時報2020-12-02今年中國有近158萬考生參加國考,這標誌著人們(就業態度)的一種轉變:更傾向於在安穩的國有單位求職,而不是到被認為風險較高的私營企業。“鐵飯碗”除政府提供的住房補貼、醫保和高額養老金繳費外,2019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0501元,同比增長6.8%。
新冠疫情打亂了許多人的海外職業規劃,隨著西方國家經濟和就業市場出現萎縮,今年估計有至少80萬名留學生返回中國創下新高。
  相關新聞
英日緊隨美國限制中國留學生
德國2019年最大留學生為中國,印、義列二、三位
新媒:香港民众排队北上“避疫”

《2020中國留學白皮書》2020-06-28發佈,“疫”時代留學將何去何從?

留學國家:美國依然是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排名靠前的依次是美、澳、加、日、英。中國香港、韓國、德國、法國、新加坡等歐亞國家興起,對中國留學生的吸引力上升。
2020-12-07 09:13:37
阿楨
教育部:國外經歷不得作為高校招聘限制性條件,人才稱號不享有學術特權

教育部2020-12-18印發《關於正確認識和規範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干意見》。通知指出,堅持人崗相適原則延攬人才,不將人才稱號作為硬性指標,不針對人才稱號獲得者發佈“明碼標價”的招聘廣告。要統籌用好國內外人才資源,不將國(境)外學習或工作經歷作為人才招聘引進的限制性條件。
  回應
 該改了,否則話語權全在外國
 有毛線用,你部裡自說自話,具體還不是各高校。
 國內基礎教育非常出色,但和國外差距巨大,外來和尚好念經是事實
 我不贊同。美國大學分兩類,一類是精英大學,那是培養國家統治階級的。第2類就是糊弄平民百姓的三流大學和社區大學。你不能拿國內的普通大學去和美國的精英大學比,如拿清華北大去和美國的名校比,其實並不遜色多少。

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立項名單公佈,66個專案入選 2020-12-19 觀察者網
  回應
除了古文獻整理,我看不出意義所在
所有知識建立在文獻基礎之上,今天不做,未來都是“廢紙”
今年絕大部分都是對中國古代和近代的研究。而去年174項,其中有相當的部分是涉外研究。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0_12_19_575096.shtml

學者論文《康得的倫理學其實很爛》惹爭議,“很爛”是髒話嗎?

《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12-19發佈《<康得的倫理學其實很爛>作者韓東屏聲明暨編輯部徵集商榷稿件啟事》。
  回應
以前我讀康得時也覺得晦澀,當時只覺自己水準有限。
我也是,因為自己水準低不敢大聲質疑,哈哈。
為什麼不能批評?而在於學術批評。比方說,醫生給人看病,說一句,你的身體很爛。悲觀的人可能不想活了,樂觀的人可能不當回事,大部分人一頭霧水。很爛這個詞的問題不在於是口語還是書面語,而在於學術批評不該用,尤其是題目中用這個詞。
2020-12-21 08:56:46
阿楨
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目前,全球有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國以外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約2500萬。
教育部2020-12-22發佈,“十三五”期間教育對外開放工作情況。全球參加HSK(中文水準考試)、YCT(中小學中文考試)的人數達4000萬人次。中國新簽11份高等教育學歷學位互認協議,累計覆蓋54個國家和地區。
截至年底,中國共有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2332個,其中本科以上1230個。目前,中國國內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在讀學生超過30萬人。
2019年在中國學習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占比達54.1%。同年,來華留學學歷生比例達54.6%,比2016年提高7個百分點。
2016至2019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占比約八成。
十三五期間教育部持續拓寬港澳臺學生來內地(大陸)就學管道,具備港澳臺學生招生資格的院校超過400所,其中具備研究生招生資格的院校225所,高校共培養港澳臺學生約4.5萬人。
2020-12-25 10:14:00
阿楨
參與千人計畫 NASA資深科學家面臨最高5年徒刑,最高可罰25萬美元 2021/01/15 中時
  回應
 “在美學者暗助大陸在全球廣徵科學人才並竊取智慧財產權的「千人計畫” 是什麼混帳話。全世界都在向其他國家招收科研工作者,教授,研究人員,學術是無國界的.
 重點是【虛假陳述】吧!不過,就算據實陳述,大概還是會在【危及國安及所謂竊取智慧財產權】的大帽子下,被抓起來!更重點是,美國正對大陸發動展開各種【無硝煙的新形態戰爭】吧?!所以【非戰時期】(以前)不是罪,【戰時】(現在)都是罪?!

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維基百科,

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俗稱千人計劃)是中國2008年12月起實施的計劃,圍繞中共發展戰略目標,重點引進在海外學習工作的高層次人才。2018年9月29日,評審小組因考量到海外人才的安全保障,而要求有關單位不得對外公開提及「千人計劃」字眼。
  2010年千人計劃名單
2021-01-16 09:18:42
阿楨
文科生太多會掉進中等收入陷阱?歷史的無知! 2021-04-16 任大剛

最近,四名文科博士發表《關於我國人口轉型的認識和應對之策》論文,得出:應全面放開和鼓勵生育,切實解決婦女在懷孕、生產、入託、入學中的困難。
論文中提到,文科生收入低,甚至找不到工作,。東南亞國家之所以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中國不重視理工科教育。
四位不知,中國高等教育脫胎于蘇聯模式。上世紀50年代,中國成了全世界文科生比重最小的國家:1949年33.1%,1953年14.9%,1957年剩8%。
其實,粗通地理的都知道,東南亞地處熱帶,穿衣吃飯和居住也要比溫帶和寒帶易解,熱帶基本都不是工業發達的地帶,更應發展旅遊度假等第三產業,需要更多的文科生,而不是理工科生。
  回應
要辯駁四博士說法,需要看採用的資料和推論的邏輯是否合理。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中國是否適用。
四博士說的是文、理科比例不太合適,文科比例偏大莫非文科能直接種出糧食、造出機器、建設成世界工廠?
中國古代科舉,100%文科生,還不是搞舊中國搞得GDP全球第一。

中國教育改革必須建立跨學科,才能克服文理分科的工匠體制 2021-04-17 陳平
  回應
沒有一個擅長的學科,跨十個都沒用。

優生優育,最終結果是不生不育 2021-03-30 風聞

無論任何政策,都無力扭轉中國生育率日益下滑的現實,很多東西不是單純靠政策激勵所能實現的,太多的人把生育率低歸結於種種物質性因素,比如說:房價高,育兒負擔重,收入低,過度競爭等問題,實際上這些東西很難成為生育率中決定性的因素。以房價高為例,即便是全世界房價最為低廉的新加坡,生育率全世界倒數第一。
  回應
生育降低的主要原因:
(一)社會要求更高,延長了受到教育年限,推遲了婚育年齡,造成生育能耐困難。
(二)社會福利保險制度建立,養兒防老的傳統需求消失。
(三)思想解放,個人的發展擺在第一位,主觀生育意願大幅下降。
(四)高度的專業化、分工、客觀減少了婚育年齡男女一起的時間。(長期加班、出差,兩地分居。)
結論:除非劇變,人口就這樣,慢慢的下滑。
2021-04-19 08:59:25
阿楨
CNN:美收緊陸生簽證 反幫助中國實現人才歸國目標 2021/08/08 中時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說,美國情報部門多年來一直警告稱,「中國正在利用學生間諜竊取美國機密」。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同樣執著於這一話題,聲稱招收留學生是中國軍民融合戰略的一部分,即利用平民來增強軍事實力。
2020年5月,美國白宮發佈公告,禁止「與中國軍方有關」,持F簽(學生簽證)和J簽(訪問學者簽證)的中國留學生和學者入境美國,但並不包括本科生。此舉影響了大約3000名在美中國研究生和研究人員的簽證。在這項政策公佈4個月後,美國國務院聲稱已撤銷1000多中國學生、學者簽證。
受到此一政策影響的丹尼斯.胡(Dennis Hu)表示,「我認為這是一種基於國籍的歧視政策」,他已經在波士頓讀了數年大學,但卻因突如其來的簽證限制無法返美。著有《中國千禧一代》的美國記者埃里克.菲什(Eric Fish)同樣認為,川普的政策過於武斷和「一刀切」,很多受到影響的中國大學本身與軍方並無聯絡,擁有數千名大陸學生的民辦大學,其中絕大多數學生也與軍方無關。
目前在美國有超過37萬的中國留學生。美國專家認為,川普時代的政策不僅讓美國大學失去了中國學生,還可能對美國自身研究造成不利影響。據統計,美國有16%的理工科研究生是中國人。總部位於芝加哥的智庫馬可波羅(Macro Polo)表示,約1/3的頂尖人工智慧研究人員是在中國獲得的本科學位,但其中超過一半的人在美國學習、工作和生活。
CNN認為,「最優秀的大學吸引著頂尖人才,在開放和國際化的基礎上,才是美國最大的力量來源之一」,一旦美國失去了學術優勢,那麼就會導致國際上的人才流向中國,而這正是中國多年來一直試圖實現的目標。
儘管遭到多方反對,但拜登政府至今仍未扭轉這項政策。共和黨參議員湯姆•科頓(Tom Cotton)近期提出了一項法案,要求限制所有就讀理工科的中國本科生和研究生,他聲稱這將「確保美國免受中國間諜活動的影響」。
據了解,今年7月美國副務卿雪蔓前往中國訪問時,中方遞交二份糾錯清單當中,就重點要求美國取消對大陸留生的簽證限制。
  回應
早該做了,現在才做太慢了,這些人回過頭來和美國競爭,對美是「飼老鼠咬布袋」。
每年從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和物理系研究所畢業的學生有幾個是美國本土學生? 所以你不算是美國人養的老鼠?
哈哈!美國怕成這樣子 心中已經認輸了
2021-08-09 08:16:10
阿楨
日本報告:被引次數前10%的科技類論文中,中國首超美國位列第一

日本《日經新聞》稱,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研究所2021-08-10報告,在全球被引次數排名前10%的科學類論文中,中國論文的數量首次超越美國。而日本的衰退則進一步惡化,已被印度超越,退居第10位。
文部省根據英國Clarivate公司資料,中國論文總數2018、2019年連續兩年位列第一,超越美國。2019年,中國為471367篇,美國為393794篇。
在被引次數全球排名前10%的科技類論文中,中國2018年(文中指2017-2019年平均值)相關論文數量達40219篇,而美國為37124篇,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和2008年(文中指2007-2009年平均值)的論文量相比較,美國相較2008年增加了3%,而中國卻是2008年的約5.1倍,實現了大幅增長。從比例來看,在被引次數全球排名前10%的科技類論文中,中國佔據24.8%,美國佔據22.9%,第三名的英國只占到5.4%。
中國在材料科學、化學、工科、電腦•數學、環境•地球科學5個領域超越了美國。在材料科學領域,中國佔據48.4%,遠超14.6%的美國。化學和工科領域同樣,在化學領域,中國佔據39.1%,遠超美國(14.3%);在工科領域,中國佔據37.3%,也和美國(10.9%)甩開了差距。
尤其是在人工智慧方面,中國相關論文在20年首次實現逆轉,超越美國,占到20.7%,而美國為19.8%。在物理學、臨床醫學和基礎生命科學領域,美國依舊佔據領先地位。
中國為何能成為第一?
中國2019年的科研開發費用約為54.5兆日元(約4926.4億美元),十年間增長了2倍以上。美國為68兆日元(約6146.7億美元),依舊位列第一,但中國增幅明顯高於美國。
中國2019年的科研人員數量超210萬人,世界最多,相較2018年增長了13%。世界一流的學者數量也在保持增長。而2018年美國科研人員數量為155萬人,中國大幅領先。
中國“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包括: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
日本的衰退在進一步惡化
日本高品質論文的數量已被印度超越,退居第10位,與10年前相比減少了約10~15%,,韓德法英等國與10年前相比都有所增加,但日本卻沒有太多變化。日本科研人數約為68萬人,位列第三,但是增長率0.5%。日本博士人數在2006年達到頂峰,此後不斷減少。
《日經新聞》指出,沒有抑制長期的研究能力退化的“特效藥”,很難阻止衰退。
2021-08-12 08:22:09
阿楨
領360萬元獎學金 5名學生棄台大讀亞大 2021-08-15 聯合報

台中市亞洲大學主任秘書施能義表示,指考採計科目在全國前3%,且數學、英文成績原始分數均達頂標以上,且第一志願選讀亞大的學生,最高可領取360萬元入學獎學金,外加海外雙聯碩、博士助學金最高120萬元,合計可領480萬元獎學金。至今已有5名學生領取360萬元、3人領取160萬元;領8萬到120萬元獎學金的學生超過百人。選讀亞大的台北市高姓學生分享,去年指考時,他可進台清交等第一志願,卻選擇亞大生物資訊與醫學工程學系,領取360萬元獎學金。他很高興能到有潛力的國際化綜合大學就讀。在亞大唸了一年,覺得校園很美麗,將會利用這筆獎學金追逐自己的夢想。
新北市華梵大學今年3月宣布,110學年將續推大一新生免學費政策,只要參與每周5小時的校園共同維運實習,到課率達8成、學期平均成績達75分,並且遵守校園不吸菸的規定,即可獲得與學雜費同額的品德全額獎學金5萬4000元,相當於抵免學雜費。
華梵大學統計,品德全額獎學金措施推出後,109學年度上學期全校新生願意參加此方案且最後完成共同維運拿到全額獎學金的比率為76%,其中74%學生在到課率及學業成績部分皆符合續領資格,因此下學期可繼續領取全額獎學金。
華梵大學說,另針對大二到大四學生推出沒有名額限制的創新共學獎學金,只要組隊目標為共同學習,並互相砥礪提出創新共學計畫,通過審查者每人最高可獲得一學期5萬4000元獎學金。
新北市淡江大學近日也發布新聞稿指出,今年起每年頒發逾3500萬元招生獎學金,創校史新高。當中包括管科所校友徐航健設置的有蓮獎學金,每年頒發2000萬元,近百名獲獎學生每人可獲20萬元。數學系校友王紹新每年捐1500萬元,給予成績優異學生、實習或參賽學生以及經濟不利學生獎補助。
  回應
笑死是在幫這些學店(淡江不是)打廣告?為了360萬放棄台灣第一學府有夠短視
有奶便是娘嘛~畢了業連學貸都還清了,少背債好幾年,“名校”能值多少錢?
我自己台大畢業,後來到德國拿博士,現在大學任教,我不認為這些學生笨。台大學歷沒那麼值錢,我看過很多魯蛇,台大學歷只讓他們更加難適應社會而已。
2021-08-16 08:25:17
阿楨
台灣育才警訊 5成5大學生自認選錯系 2021-08-19

三三會昨邀請台大校長管中閔演講「未來大學與未來人才培養」,管中閔語出驚人指出,根據最新統計,有5成5以上的大學生認為唸錯科系,導致1/7大學生離開,這對大學來說無疑是一大警訊。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更感嘆,在公司選任下一代(幹部),以前只要學校畢業、頂多EMBA就很夠用,但是現在單單學校畢業根本touch不到企業想要的。凸顯「產學落差」亟待解決。
台大新鮮人休學率近15%
管表示,2019年大學休退學人數超過18萬人,占比15%,有1/7的大學生進入大學後離開。統計也顯示,有5成5的大學生自認為選錯科系。另根據台大統計,大一休學的比率達到14.98%、退學比率9.26%,大一升大二申請轉系超過10%,轉系核准比率也達到6%。
104獵才資深副總晉麗明表示,台灣IC設計、半導體瞄準國際市場,技術具世界領先地位,但薪資卻無國際競爭力,外人早已虎視眈眈,要不是海外疫情起起伏伏、阻擋部分人才外流,否則,台灣科技人才的缺口恐怕更為嚴峻。
104人力銀行2021年半導體人才白皮書資料顯示,半導體平均每月人才缺口近2.8萬人,創6年半新高;五年前理工科系畢業生7.7萬人,現在恐只7.1萬人,下滑速度比少子化還快。
  回應
教改/快樂學習/減負/學測/基測/會考指考/繁星錯在哪裡?

習近平2021-08-17在第9次中央財經會議定調財富「三次分配」重提毛澤東「共同富裕」

會議稱,要加強對高收入的規範和調節,合理調節過高收入,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要清理規範不合理收入,整頓收入分配秩序;要確保經濟金融大局穩定等。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
有評論質疑無異是新「打土豪 分田地」時代回歸。
早前,阿里巴巴、騰訊、地產公司SOHO中國等中國巨企,接連成為監管部門的整頓目標,施以巨額罰款之餘,再加以嚴厲規管。近日,高收入的娛樂圈人士亦受到針對。
  回應
名為回報社會,實則搶劫捐錢,富人未來要嘛設法脫身閃人或出國,要嘛則是失去再創業動力.
  相關新聞資料
馬雲演講:窮人鬥地主把地主鬥死農民不一定富來 2018-07-14
留學生上海機場排長隊赴美 票價10萬人民幣
北京華爾街英語破產居欠12億家長退費難
雙減(減輕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政策出臺後,全國20多萬家教培機構(北京9萬教培人全國千萬教師恐失業)2億多學生深受影響,老師更不敢負責了,各種盜版網課成了搶手資源。
2021-08-19 08:10:13
阿楨
雙減新政策,騰訊禁止12 歲以下兒童玩遊戲!
農村老師工資並不低,但很多因素影響農村老師留任
兒子的同學去雲南偏遠貧困地區支教一年:結束後他非常失望,覺得自己做了無用功
職業教育搞了幾十年了,水準還是這麼差,為什麼?
多地政策頻出,學區房降溫了嗎? 2021-07-08 新華社
杭州2021-08-10禁止仲介炒作學區房、惡意哄抬房價(回應:學區房是客觀事實,和仲介宣傳沒太大關係,不讓宣傳學區房,可以換個名稱照樣價格飆升!)
台灣育才警訊 5成5大學生自認選錯系 2021-08-19(回應:教改/快樂學習/減負/學測/基測/會考指考/繁星錯在哪裡?)
  回應
中國當今社會三大矛盾:家校/醫患/房產矛盾,都是極其複雜,醫改/教革/房革,一定要徵求各方意見,才能達成。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另參【圖博館】 習中國夢
  相對於江澤民的「右」(海派文化)「南」(出生和文化性格皆屬江南),習的文化屬性「左」(習乃清大馬克思主義法學博士+中共的反資本反封建之本質)「北」(習和國母彭麗媛都出生北方)。江的海派文化雖開放包容,但也奢華、易生貪腐,民氣「仇官仇富仇名」。習上台後,民氣可用,先反貪肅腐、樹立官威,再私心自用「殺猴警雞」打壓各行各業。各行各業的猴王猴后再怎麼「狡兔三窟」---「虛薪」「虛職」「虛籍」,也無所逃於(習的)天地之間,若習有美帝惡霸長臂執法的硬實力、則全球難逃。故馬雲「以范(冰冰)為鑑」,不領薪、卸下阿里所有職位、在美上市,並在電商扶貧等政策配合習,但當螞蟻金服的數位私銀傷及習的傳統公銀利益時,仍慘遭「殺猴警雞」。
https://mypaper.pchome.com.tw/souj1/post/1380555972
2021-08-19 08:24:15
阿楨
電子書行業正蓬勃發展,並成為中國最大的智慧財產權市場

新加坡《海峽時報》2021-11-27, 2020年中國網路小說作者人數從2015年的893萬增至2130萬。中國網路小說行業的最大企業閱文集團通過IPO募集到鉅資。至8月,它已擁有2.327億月活躍讀者和940萬網路作家。
去年中國網路文學的市場收入250億元人民幣,讀者達4.6億,一些網路作家每月能掙到約合1萬多美元。
網路小說是中國智慧財產權市場中規模最大的行業,許多電子書已被改編為影視劇,至2020年中國網路文學共向海外輸出作品1萬餘部,其中既有實體圖書也有線上翻譯作品。
  相關新聞
電商網站誕生二十多年之後,紙質書和實體書店仍未走向消亡,而是書店的2.0轉型:獨立向左,商業向右打造“咖啡+” 連鎖等新業態,線上線下新零售等複合模式。

留學生“哀歎”洋文憑不吃香了

香港《南華早報》2021-11-27,隨著海外高校的學歷逐漸喪失競爭優勢,尤其是申請本土企業或小企業的職位時,招聘者更熟悉985和211大學,就讀英國布裡斯托大學的吳文茜(音)說,國內外大學之間的差距正縮小,“一些國內企業甚至認為赴海外讀研究生的人是想逃避中國研究生考試,因為能力不足或不具備相關條件。”
法國諮詢企業Emerging和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開展的2020就業力排名調查顯示,過去10年來中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在全球排名第五——與2010年相比提升6位。
1968至2019年共有650多萬中國人赴外留學,其中近90%學成後回國。除了海外學歷的競爭力在下降,一些學生還因得知其他人的不愉快留學經歷等原因而選擇留在國內求學。此外,西方一些大學把國際學生當成搖錢樹,卻並未提供同等價值的服務(和教學)。很多像陳和吳這樣的中國留學生說,在國內他們感到更舒服,這促使他們決心回國發展。
2021-11-30 09:02:58
阿楨
美國政府「中國行動計劃」大挫敗!司法部灰頭土臉,放棄起訴中研院士陳剛 2022-01-21

隨著美中貿易戰、科技戰與新冷戰漸次升溫,美國司法部特設「中國行動計劃」,全面加強調查中國在美國的經濟間諜犯罪活動。去年1月14日,麻省理工學院重量級華裔科學家、中研院院士陳剛因為「對能源部隱瞞自身與中國機構的關係、詐領270萬美元研究經費」遭聯邦調查局逮捕,隨後被麻州聯邦檢察官起訴,成為司法部計畫的指標案件。
然而20日,全案以「雷聲大、無雨點」畫下句點,司法部灰頭土臉宣布放棄起訴陳剛(Gang Chen),理由很簡單:缺乏證據。這也是「中國行動計畫」(Chinese Initiative)從2018年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啟動以來的最大挫敗。
其實陳剛案從一開始就頗受質疑,批評者認為「中國行動計劃」的檢察官求功心切,將單純的「申請經費揭露違規」與嚴重的間諜罪或智慧財產權罪行混為一談。連當初逮捕陳剛的前聯邦檢察官雷林(Andrew E. Lelling)後來都坦承司法部做得太過火,在學術界製造恐懼氣氛。
當時25位MIT的現任與前任教師發表聯合聲明指稱:「質疑陳剛對美國的忠誠實在惡劣,而且令我們想起歷史上幾個黑暗時期⋯⋯許多有華裔血統的MIT教師與學生,覺得自己被鎖定,深感恐懼,受到威嚇。」陳剛的女兒凱倫(Karen)為父親設立的GoFundMe網頁,3天就募得40萬美元,後來全部捐給幫助科學家的慈善機構。
「中國行動計劃」3年多來共起訴約20人,陳剛之外,第一個被「中國行動計劃」祭旗的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教授、奈米技術專家胡安明,去年9月獲法院判決無罪。胡安明在調查期間被拘留了18個月,沒有工作,沒有收入,全靠GoFundMe募款支付法律費用。
2022-01-22 08:28:35
阿楨
以色列學者:美國執迷於錯誤的對華認知 2022-01-21 中國日報

以色列前外長阿米2022-01-18說,美不應像對待前蘇聯試圖“打敗”中國,美國霸權時代已經結束。
隨著美從阿富汗匆忙混亂撤軍,美國民主“十字軍”不光彩結局。
另外,拜登鼓吹民主峰會也暴露了意識形態的局限性。事實上,美民主已被兩極分化、功能癱瘓和民眾不滿所困擾。美是全球新冠肺炎致死人數之冠,所謂山巔之城已失光彩。
美正遭吉朋《羅馬帝國衰亡史》的“過度偉大的自然和不可避免的影響”。修昔底德所說,雅典的崛起,以及斯巴達的恐懼,使得伯羅奔尼薩斯戰爭不可避免。艾利森教授《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也指出,在過去500年裡,類似情況有16起,其中12個戰爭。
  相關新聞
中以領導人互慶建交30週年 中2021年超美成以最大進口國
德新社:中成為阿拉伯世界新夥伴
美日擬建新框架(中國版巴統COCOM出口共黨國家管制統籌委員會1950-1994年)管制對華高技術出口。
習近平重組大陸半導體產業,想在三年內拿下十至二十幾奈米晶片70%的自主生產能力 (另參【圖博館】島中對)
美國司法部灰頭土臉,放棄起訴中研院士陳剛(美「中國行動計劃」3年多來共起訴約20人)
美媒:美排名第一的公立中學在招生中歧視亞裔
哈佛歧視亞裔生案最高法院採拖延術 (2014年訴訟,最高法院2022-01-24受理)。
美媒:中在向拉美提供美獎學金超美。
《印度教徒報》印中+疫情2021年中印貿易1250億美元(印進口975億)對中依賴激增。
馬來西亞交通部長:中助馬東鐵施工
泰媒:泰國將通過中老鐵路將農產品運往中國
RCEP是中國和東盟共同進步的新基礎
CNN稱:最近,從俄烏、台海、伊核、到朝鮮問題,中俄這是趁拜登病,要拜登命 (回應:CNN:俺顛倒黑白的本領有沒有嚇到你們?)
俄新社:西方“聯俄抗中”是空想
保加利亞學者Krastev《歐洲的黃昏》:阿拉伯之春以來,美歐輸出民主造成大批難民湧向歐盟。讓許多歐美人懷疑,自由民主還是不是一個好東西。
不為刀俎、即為魚肉,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稱美對中應掌握主動權(回應:典型的強盜邏輯+做賊心虛。)
700/40歐洲議員僅5.7%聲援立陶宛對抗中國,歐洲議會根本沒在討論。(回應:道義放兩邊利義擺中間。)
CNN:美日海上大秀拳頭,中陸近40軍機逼近台灣,F-35南海降落碰撞航母。
歐亞評論研究結論:中非經濟交往(2001-2018中對非投資410億美元)比美非軍事接觸(2001-2012美向非投資563億而反恐高達9萬億)更有效。
2022-01-26 10:08:52
阿楨
北京冬奧會花了多少錢?能賺回來嗎? 2022-02-11

先看看最近幾屆冬奧會各國的花銷:2010年加拿大溫哥華冬奧花了60億美金;2014年俄羅斯索契冬奧會,花費500億美金成為歷史最昂貴的奧運會(包含冬夏奧運),2018年韓國平昌花了122億美金,2022年北京冬奧會直接花費:1.賽事花費為15.6億美元。2、場館建設為15.1億美元。間接性投資比如京張高鐵、京禮高速、冬奧地鐵、相關公路等。中國奧林匹克研究中心估算總開支總花費是420億美元(約人民幣2,900億元)。
北京冬奧會有那些收益?
第一:賽事轉播權突破11億美元,超過平昌冬奧會9億美元和索契冬奧會8億美元。
第二:門票收入,為防新冠肺炎,僅向境內符合疫情防控相關要求的觀眾售票。因此門票收入可以忽略不計。
第三:45家品牌贊助費超過歷屆冬奧會。參照索契冬奧會的13億美元,保底收入為13億美元。
第四:冬奧會周邊產品商品,突破25億元。
第五.國際奧委會補貼3.38億美元
3.帶動冰雪相關的周邊產業發展規模達上萬億!
  相關新聞
吹噓北京冬奧節儉39億美元 外媒曝實際開支高10倍(回應:酸言酸語,不到美國侵略阿富汗一天的費用)
北京雙奧看中美關係 美自信瓦解
嗆谷愛淩滾回中國?網譏:真的回去拿金牌了。 美媒酸了:美國隊金牌數“意外”輸給中國隊,怪谷愛淩。谷愛淩不確定未來是否繼續參賽,將去斯坦福讀書(回應:不要對一個谷愛淩大驚小怪,以後谷愛淩只會越來越多,習慣就好了。 華裔回歸祖國只是美國種族矛盾激化的結果,靠金融霸權也救不了經濟,說白了就是美國迎來了週期律。)
「正義會遲到 但不會缺席!」東京奧運會女子鉛球冠軍鞏立姣在2019年遞補銅牌後, 2022-02-18日深夜,國際體育仲裁法庭(CAS)公告,由於英國運動員違反興奮劑規定,英國隊獎牌被收回,蘇炳添和中國短跑遞補銅牌。(回應:拖這麼久也能叫做正義?若遞補的是白人,肯定檢驗出來馬上定案。)
CNN惡意揣測:北京冬奧分裂世界,中國卻認為成功了(回應:冬奧不是分裂了世界,而是分裂了西方國家內部,認識到了中國的真相,不再受反華媒體的蒙蔽。)
分裂祖國的「彈性華人」?谷愛淩的中美國族認同焦慮(回應:看不出谷有什麼焦慮?眼瞎嗎?去看看各國代表隊。 因為中國崛起讓美國感到威脅,才衍生出這些困擾。也可以說美國越來越沒自信。)
2022-02-22 08:56:28
阿楨
在中美科技競爭中,中國理工博士“產量”大的意義何在?2022-03-10觀察者網

美國喬治城大學研究報告,2000年美國大學在STEM領域授予博士學位的數目是中國大學的兩倍,但到了2007年,中國的理工博士人數超過了美國。預計到2025年時中國每年的理工科博士畢業生要比美國多將近一倍;扣除國際學生,實際上,中國與美國的比例更接近三比一。
肯定會有人急著指出:中國理工博士的品質不行,數量不等於品質。這有三個誤區:
1、美國理工博士的品質也是參差不齊的;
2、理工博士的數量與其說代表研發產出,不如說代表研發投資;
3、在大部分應用研發中,人力優勢是有用的。
當然,假定中國的理工博士為美國的2倍,而美國理工博士的品質是中國的4倍。投入到理論研究的時候,服從線性律,中美同行攻克難關的數量相當。投入到應用研究的時候,服從平方律,400名中國理工博士和200名美國同行可以達到相同的難關攻克率。
然而實際上,中國理工博士的數量真是兩倍於美國,但美國理工博士的品質卻不是四倍於中國,兩倍都是“料敵從寬”了。
  回應
美國相信天才,中國相信團隊。天才不常有,但團隊能數量引發質變
不是要團隊就不要天才個人了,兩者是並行不悖的。
你們理科生沒學過經濟學,我來告訴你:大規模提高供給,可以壓低價格,從而讓下游節約成本。
  相關新聞
2021中國自然科學論文全球第一數量超美國
2020年國際論文被引次數,中國在這四個領域(材料、化學、電腦、工程)排名世界第一,在農業、生物、環境等10個領域第2。
2020年中國國際專利申請全球第一首超美國,華為連續3年成申請最多企業
中國6G專利申請量占比40.3% 全球第一
2022-03-12 07:17:00
阿楨
“馬菲博士”就是“水博”?走出學歷鄙視怪圈 2022-07-27中國青年報

近日,湖南邵陽學院斥資1900多萬元引進23名菲律賓博士一事引發熱議。國內的高校教師去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的“注水大學”轉一圈,再以“海歸人才”的名義被原校引進,類似操作並非個例。但是,去東南亞讀博就一定是“水博”嗎?
比起去歐美國家留學,不管是從資金、語言要求還是地理位置上來說,去東南亞讀博的成本都相對更低,被視作是提升學歷的“權宜之計”。因此,有學歷要求的高校教師、學歷一般的高校畢業生、想提升簡歷的職場人,是前往東南亞地區讀博的主力。一條產業鏈也應運而生,從留學諮詢仲介、語言考試甚至到論文發表都有了比較成熟的運作模式。
但是,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人想提升學歷,但也有人想潛心鑽研學術,受家庭、資金和語言能力等限制而選擇東南亞地區的學校。更何況,“馬菲博士”專案也絕不是“水博”的代名詞。來西亞排名前五位的公立大學,博士並不是那麼容易畢業,需要在全英文的環境下學習,也需要發表一篇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收錄文章或者是兩篇Scopus(全世界最大摘要和引文資料庫)收錄文章。
  回應
SSCI根本不能作為博士水準的評判標準。內行人都知道,多花點錢發篇SSCI一點都不難。
“馬菲博士”不一定是“水博”,不過湖南邵陽學院的一定是水博,這是學校有組織的出錢去訂購的啊。

鉅資“批發”東南亞博士,四線城市高校走不出的怪圈? 2022-07-25 教育觀察員常松

7月24日晚,湖南省教育廳,認為邵陽學院沒有結合學院發展實際科學制訂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在博士人才引進等方面存在不當做法。省教育廳已責成邵陽學院糾正不當做法。邵陽學院黨委書記彭希林被免職。
邵陽學院作為一個四線城市二本高校的縮影,肩負著當地高等教育發展大業,但其人才吸引力有限,在國內博士越來越嚴格的情況下,“投資小、見效快”的亞當森大學們,就必然成為“理想之選”。
此事給正在飛速發展的中國高校敲響了三聲警鐘:警惕教師為了“帽子”搞學歷注水;警惕學校搞突擊式沖業績;警惕學歷提升背後的利益輸送。
  回應
指責和批評是最簡單的,不需要思考,不要費力氣。但是你要提出一個解決方案
方法就是,定位清楚,你是什麼水準的學校就做什麼事情,不要,中專變大專,大專升本,本科變大學,大學申碩,申博,所有人都往一條路上沖,所有大學都千篇一律,毫無特色。
2022-07-29 08:53:01
阿楨
一邊不想發一邊不想去 美核發陸生留學簽證數量較疫情前腰斬 2022/08/12 中時

張留學生簽證,相較於新冠疫情前的6.4萬張減少了一半以上。據美媒指出,2020-2021學年,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總數出現了20年來首次下滑的現象,這也是觀察中美關係變化的重要指標。
香港《經濟日報》引述美國國務院公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美國一共向中國留學生簽發了3.1萬張F-1學生簽證。這一數字較2019年同期的6.4萬張減少了一半以上。這意味著,在美國新入學的中國留學生或減少半數以上;2020-21學年,在美的中國留學生總數出現了過去20年來的首次下滑。
美媒《華爾街日報》對此報導稱,實際上在疫情之前,中國學生就開始在考慮把其他國家當作留學的優先選項,因為他們擔心在美國不受歡迎,或其他國家可能提供更好的條件;而疫情發生之後的旅行禁令、美國報告的新冠高死亡率等因素進一步加速了這一趨勢。
報導還提到2020年川普政府時期的一項命令,即禁止有軍方背景的學生入境美國,這項命令甚至導致一些沒有軍方背景的學生申請美國高校遭到拒絕,但是到拜登擔任總統後並沒有取消這一命令。有中國學生擔心,他們如果到了美國,可能成為美國政府針對的目標。
報導分析說,疫情發生之前,中國留學生是美國高校重要的資金來源,現在中國留學生的數量大幅下降,很多美國高校可能面臨經濟上的窘境。
獲發美國F-1簽證的學生一般是新入學的赴美留學生,F-1簽證的簽發對象為參加美國學術項目(Academic Program)的外國學生,包括小學生、中學生和高校生。
  相關新聞
美硬實力危機 最新研究:2025陸理工科博士將為美2倍
大學分發缺額暴增 只是雪崩開始:受到考招制度改變和少子化衝擊影響,台灣2022年大學分發,有51所學校,出現1.4萬多個招生缺額,比去年大增5倍,也創下新高!公立大學部分,缺額最多的前三名學校,分別是嘉義大學、東華大學和屏東大學。另外,清華大學也有兩個幼教系缺額。私立大學部分,文化大學缺額2378個,也是全台缺額人數最高的學校,校方表示,未來招生人數 會做瘦身,也會以國際生來填補缺額!
2022-08-13 06:37:47
阿楨
美媒:魯班工坊,把中國技術帶到中亞

美國歐亞網 2022-09-01中國將職業培訓中心擴展到中亞 今夏,在塔吉克斯坦技術大學的體育館內,中國工人在安裝最新的管道、供暖和通風設備等。不過,來自中國山東省某公司的工人來這裡並非是為運動員改善條件。他們正將該空間改造為中國在中亞設立的首個魯班工坊,未來幾代的塔吉克斯坦學生將在這裡接觸到最新的通風和綠色能源技術。
魯班工坊是中國軟實力的更新發展,著眼職業培訓領域,從而幫助遍佈全球的“一帶一路”專案配備人員。2016年以來,中國已在19個國家開設20個魯班工坊,大多數位於全球南方,也已在幾個歐洲國家落地。
對中亞東道國來說,該項目是受歡迎的創造就業的機會。就在這些中國工人在杜桑貝(塔吉克斯坦首都——編者注)安裝設備之際,5000英里外的南非德班理工大學內,講師蘇萊曼•派特爾正擴大該校的魯班工坊,成立於2019年的工坊為學生提供物聯網碩士學位。德班理工大學的負責人表示,魯班工坊的獨特之處在於中國提供設備,而西方國家專注於提供資金。他說在開辦魯班工坊前“我們沒有3D列印設施”。
首個魯班工坊6年前在泰國掛牌成立。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和當地學院合作聚焦自動化和機器人,之後擴展到服務于高鐵專案的技術。魯班工坊可被視為“一帶一路”的第二階段。進軍海外的中企意識到沒有足夠的當地技術人員來運營相關項目。於是,北京鼓勵中國的技術院校建立外國合作夥伴關係。有學者表示,中國企業走到哪裡職業教育就辦到哪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就到哪裡。
開辦工坊要比建大學更實用。對於“僅會說一點中文且無特殊技能”的當地工人來說,很難被中資企業聘用。可一旦他們掌握技能,就將有利於就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有助於外界瞭解中國。對於南非德班理工大學的講師奧盧格巴拉來說,魯班工坊是福音。他的學生除了為中企工作,一些還去了亞馬遜和微軟。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員德克•範德克裡預計,西方決策者將把該專案視為北京正改變全球重心的另一種方式,但塔吉克斯坦等許多國家“不會在意(西方)批評。他們需要有利於本國經濟的技術工人。坦率地講,富裕西方國家並沒提供多少支援”。這點在南非顯而易見,奧盧格巴拉知道他們在未來的大國對抗中可能被要求選邊站,“倘若美國與中國爆發(衝突),你覺得我會支持美國嗎?”(作者Jiahui Huang,崔曉冬譯)
2022-09-08 07:45:15
阿楨
日媒:胸懷大志的日本科學家趕赴中國

日本《朝日新聞》美國歐亞網 2022-09-01為何日本科學家接連前往中國、胸懷大志與對日本的危機感 最近,前往中國大學任教的日本科學家逐漸增加。《朝日新聞》採訪了7年前從東京大學前往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服部素之先生。服部教授說:“中國大學學習美國高校的運營模式,重視年輕人的自主性,在中國能比在日本更早進行科研,評選上教授的時間也更短。雖說年收入與在日本相差無幾,但校方給予的科研經費豐厚。”他說,目前他所在的研究室有7至8名研究生,“在中國想讀博的學生很多,競爭很激烈。跟日本不同,中國企業在招聘時看重學歷。”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大學入學人數20年增長10倍左右,對大學教師的需求隨之增加。服部教授說:“我所屬的生命科學學院,這10年來教授人數翻番。日本研究人員來華的一大理由是有編制。據我所知有十多位日本學者都因為這個理由。據說此種現象在理論物理、天文、生命科學等基礎領域突出。”數次獲諾貝爾獎提名的日本著名科學家藤島昭及其科研團隊去年加盟上海理工大學。儘管日本國內紛紛表示惋惜,但尋求更好的研究環境才是最佳選擇。
根據日本的《科學技術指標2022》,從2018至2020年的平均值看,中國的論文數量和受關注度排名前10%、受關注度排名前1%的論文數量超過美國躍居首位。而日本分別排名第5、第12、第10,排名持續下跌。在研發費用總額方面,中國是日本的3倍。即使在中美對立的背景下,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外國人中仍是中國人最多,是日本人的50倍。
雖然在論文等方面中日差距顯著,但日本社會仍看輕中國科技水準,仍存在許多針對中國的毫無根據的誹謗中傷。但與此同時,日本國內也擔憂人才向中國流出。服部教授說,中國為招攬學術人才而實施的海外計畫,此前遭到日本抨擊,“而我來到中國後也享受到相關政策的福利。”近年中國還加大對各地區大學的扶持力度。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中,不僅北大、清華等頂尖中國高校排名上升,上榜的中國高校也在增加。(作者吉岡桂子,嚴格譯)
2022-09-08 08:00:07
阿楨
華爾街日報:越來越多華人學者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回到中國 2022-09-24

9月23日發佈的報告《捲入交鋒:華裔科學家的恐懼》,通過對比學術期刊上作者通訊位址的變化,2021年有超過1400名在美國接受培訓的華人科學家放棄了在美國學術單位或企業的工作,轉而回到中國,比前一年增加22%。
特朗普時期啟動的“中國行動計畫”已經公開調查了大約150名學界科學家,並對其中逾20人提出了刑事指控。
與此同時,中國對於留學人員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從2012至2022年已超80%破百萬,提高12%。
  相關新聞
美國司法部取消中國計畫 華人教授仍被調查 2022-09-12
“海歸”光環褪色 中國留學生人數增長明顯放緩:自2018年中美關係惡化,以及2019年冠病疫情暴發以來,海歸光環褪色,中國留學生人數近年增長明顯放緩,從2019/2020學年的47萬人降至2020/2021年的37萬人,2021新學年同比減少18%。
2022-09-25 09:01:18
阿楨
退不了、進不來 中小學「老」老師惡化 2022-09-27 聯合報

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持續「老化」,四十歲以下教師占比已剩不到三成,「新陳代謝」緩慢。教團分析,少子化讓專任職缺大幅減少,年金改革則進一步讓教師退休意願降低,甚至被迫延退,導致年輕老師更進不來,教育部應正視並提出解方,否則將成台灣國教重大危機。
根據教育部統計,近十年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出現劇烈翻轉,一百學年時(含長期代理教師)有約一半老師年齡在四十歲以下,但最新一一一學年,四十歲以下教師比率已剩不到三成;五十歲以上教師十年來占比則從一成上升到近三成,全國六十歲以上的國小教師超過千人。
以往教師年滿五十歲、年資達廿五年即可退休,但年改後,教師必須「年資+年齡」達一定基數才能退休,以今年來說,加總要八十才能退,明年還會增加到八十一,一直要到一一六年變成八十五為止,也就是所謂「八五制」;有些教師即使目前達到退休基數,但因退休金變少,退休意願也降低。

國教危機 解方在哪 2022-09-27 聯合報

師資培育開放後,非師範學院出身的大學生也能擁有成為教師的入場券,但師培制度實施廿多年,教育現場受少子化影響,已不再需要這麼多教師,正式教師缺愈來愈少,不僅流浪老師多,連既有教師也要擔心自己成了「超額教師」被頻繁調動。
儘管教團長年疾呼降低師生比,既保障教師工作權,學生也能擁有更精緻的教學品質。無奈政府調降師生比的魄力,遠不及生源雪崩式減少的速度。
年改更讓中小學教師新陳代謝更加「怠速」。過去大部分中小學教師,多在五十五歲前就辦理退休,但年改後,大部分老師的教學年資與退休年齡加總還不到基準,想退休也退不了。而年輕教師只能蟄伏於一年一聘的代理教師與教師甄試中不斷輪迴。
多個教團早在年改期間就預言,年改將造成教師延退、人力老化,影響教學品質,教育部當時雖曾喊話支持年改,但也承諾會研議校園師資結構改變後的職務運用,讓每位教師不論年齡都能為教育做更好的貢獻。但年改四年過去,仍不見政府對教師年齡結構問題提出具體因應作為。
無奈早就可預見的教學人力結構性問題,多年來卻未見教育部有實質解決,甚至昨天連回應相關議題都省了,教育部消極以對的態度恐更是國教危機。
2022-09-27 08:17:09
阿楨
中共20大主要目標"與美鬥爭"?習近平對統一急迫拒外部干涉?【寰宇全視界】 2022-10-1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KsaKENTtHc
  相關新聞
美擴大出口管制,中國晶片廠美籍高層面臨去留抉擇 2022-10-18 中共二十大提出,要自力更生發展高科技,贏得「關鍵核心技術」的爭奪戰,加快建設「人才強國」。而在一週前,美國新禁令限制其本國公民為中國的晶片企業工作。16家中國上市的晶片企業,共有43名美籍擔當要職,包括CEO、董事長、副總裁,或核心研發人員等。
中美科技人才爭奪戰開打:美國神助攻,回國成熱潮 2021-06-02

美國國務卿布布林肯:習近平第3任期可能用脅迫甚至武力加速統一 2022/10/21 中央社
  回應
台灣趕快打仗啦!美國求求你們海峽兩岸,真的啦,拜託拜託,不要再坳了,美國快要哭出來了,趕快打啦!趕快打啦!趕快打啦!

近13年半最慘 大陸對台下單蒸發44億美元,年減近27.9% 2022/10/21 中國時報

9月大陸(含香港)對台下單較去年蒸發44億美元,年減近27.9%,中美科技戰,對陸祭出高階晶片禁令,經濟部預期對岸下單繼續負成長,何時轉好仍是未知數。
  回應
台灣經濟終於可以逐漸脫離大陸的市場,恭喜塔綠班,下一步再努力廢除ECFA,台灣就自主了,不必受到禁買的威脅了,加油!
2022-10-22 05:46:28
阿楨
人才回歸!著名科學家顏寧宣佈 自美回陸任職

2022-11-01,在2022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知名結構生物學家顏寧宣佈,即將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職,全職出任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學院由市政府設立,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不定編制,不定級別,實行社會化用人制度,面向全球招聘人才。

拜登報應來了?美國驚爆人才危機:大陸科學家掀回流潮 2022-10-21

中美關係漸趨對立,根據美國幾個著名大學調查,2021年至少1400名駐美華人科學家離開所任職的美國大學,轉投中國大學效力。表明美國政府的「中國行動計劃」政策阻礙了華裔科學家的研究和學術活動,引發了「寒蟬效應」。另一方面,中國赴美留學的人數也持續下滑,赴美中國留學生人數,2015年占比超過4成,去年僅剩2成5,美中對抗勢必延續,加速兩國的學術脫鉤。
  回應
美國沒讀過李斯的諫逐客書!自己斷送來自華人的人才
  相關新聞
寒冬來了...亞馬遜等19家美國科技巨頭裁員4.4萬名「科技人」失業 2022-11-04
2022-11-06 09:01:31
阿楨
張仲謀說全球化已死,其實是他狹隘的視野看不到全球而已 2022-12-17
  回應
【本文來自《雁默:美國只是把台積電當寵物,還不讓它吃飽》評論區】
今天的台積電,靠臺灣人民和我大陸市場成就晶片奇跡,今台積電駕鶴西去,走就走唄!但我們得有個說法!以我大陸全球唯一最大晶片市場,我大陸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我大陸的全球最科學的體制機制,一個晶片產業必定功成業就。
轉一個我老師的觀點:“我並非瞧不起工程師,我只是瞧不起臺灣的美籍工程師。張仲謀說全球化已死,其實是他狹隘的視野看不到全球而已。本質上,是美國全球的霸權已死。全球化,正在深度進化。臺灣去中國化,其實是臺灣美分、日分想要美國化、日本化,恰恰是臺灣的去全球化,臺灣將成為新農村,一群悲催的工蟻而已。自甘為奴,不值得同情。”
  回應
你老師情商不足,張忠謀說的全球化已死,指的就是政府強權干預企業產業鏈配製,逼迫台積電赴美設廠。台積電最理想的設廠地當然是來大陸,但是台政府限制差二代。
是美國不想全球化了。我們要堅持全球化,吸引全球到中國經營,新的世界新秩序正在建立中,全球化肯定打得過美國化。

我國光刻機發展怎麼樣了?2022-12-17

作為一個20年半導體老兵,01年從台積電fab3離職到大陸,2022年底上海微的smee將完成193nmArF准分子鐳射浸潤式光刻機的樣機,這對美荷asml售中光刻機談判。為什麼荷蘭誓死也要維護自己的利益,看看下張asm的2025年市場預估圖就知道怎一回事了。如果193nm ArF dry也不能賣中國,asml將達到一百台40億美金的銷售額。
  回應
那時某機型據說換了渦扇10大面積趴窩,網上哀鴻遍野:有說材料不行得長時間試錯的;有碩研製思路走了彎路的;有說體制問題造成科研人員不思進取的;還有說等我們研製出來ws10,人家美國的更先進的什麼什麼發動機早就超我們兩三代了,根本沒意義…然後現在回頭再看,這些困難都基本被克服了。現在光刻機的研製也是這個調調。
2022-12-18 09:14:09
阿楨
美媒:中國的這個“世界第一”,美國該擔心嗎?

美國《對話》網站2023-01-10文章:中國目前在高品質科學研究方面世界領先。2000年,美國還是中國的數倍。然而,20多年,中國發展國內科研能力,派遣學生和研究人員到國外學習,並鼓勵中國企業轉向製造高科技產品。2017年首次超美。西方研究人員一直指責中國的研究品質低下。筆者驚訝地發現,2019年中國作者發表的最有影響力論文占比最大,達到8422篇文章,而美國有7959篇,歐盟有6074篇。2022年中國人工智慧論文數量是美國的3倍,在被引用最多的前1%,中美比例為2比1。還發現,中國的研究具有驚人的創新性和創造性,並非簡單地模仿西方。(作者卡洛琳•瓦格納)
  相關新聞
日本文部科學省研究所報告:中國科學論文數量占全球23.4%,躍居世界第一2022-08-11
南京理工和哈佛大學研究:中國科研文獻產出超過美國 品質也在不斷提升 2018-09-14
2023-01-13 09:26:26
阿楨
春節後百業忙開工 直擊大陸首條量子晶片生產線 2023-01-31 中天直播
  回應
傳統光刻機太貴了,量子晶片及碳晶片將主導未來的世界,矽晶片將走入真空管、電晶體的時代,所以台積電的矽晶體將在近兩年會被量子晶體所取代。
到商用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國的晶片事業一定會彎道超車,中國半導體產業未來無可限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FPbtxzlzo
  相關新聞
中國首條量子3納米悟空晶片生產線亮相,首台量子晶片光刻機問世
中國”悟空”出世!晶片不久的將來可能換道,美國要制裁條毛嗎?
取代荷蘭!華為公佈超導量子晶片專利!徹底擺脫美國卡脖子!
美國《晶片法案》解析:地緣政治焦慮與令人生疑的效果 - 端傳媒
法國回聲報:美國的晶片法案重創中國- RFI
分析:中共對美晶片法案跳腳但無還手之力 - 大紀元
美“晶片法案”損人害己終將反噬自身 - 新華網
王棟、孫冰岩:美國「晶片法案」損人不利己 - 思考香港
拜登簽署晶片法案遇冷業界憂10年來最大衰退- 香港文匯報

量子晶片生產線、量子計算與量子電腦 2023/01/31 波新聞

安徽合肥首條自主化量子晶片生產線,曾經被國外「卡脖子」的一些設備(光刻機)已自主化 。目前萬億次的經典電腦,大約需要15萬年,而使用量子電腦則只需要1秒。而後摩爾時代,這一技術有望説明傳統晶片性能極限突圍。據BCG測算,3-5年內,量子技術價值有望達50-100億美元;15-30年, 4500- 8500億。
  回應相關新聞
中國超算天津中心首席科學家孟祥飛:中已突破了新一代的百億億次,算力總規模超過每秒1.5萬億億次,並已建十所國家超級計算中心。
 中突破美禁運,小晶片(晶粒)4nm封裝開始量產。大陸發明專利有效量已居世界第一。阿里雲斬獲四項第一,美科技巨頭備受壓力。台積電等晶片代工廠2023年銷售額同比下降4%比2019年1.9%更糟。2023年全球晶片業又爆掉!兩大記憶體廠三星和海力存天數高達20周。 2022年5月韓對中出口半導體晶片134億美元進口149億美元。 全球記憶體掀10年最大自救潮:鎧俠(Kioxia)2022年10月起減產3成,三星、SK海力士等韓廠跟進。 美2022年10月升級長江存儲禁令。 Micron美光 2022年12月推出232層3D NAND快閃記憶體,但長江存儲已量產。中國晶片2022進口(4580.2億個同比減13.2%/23107.8億元同比漲3%)出口(2303.8億個同比減10.8%/8511.5億元同比升8.1%)世界第一。
2023-02-03 07:35:59
阿楨
我到了美國,進了頂尖名校讀博士,才終於見識了什麼叫做學霸、天才

【本文來自《老婆是學霸,她認為天才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超出常人百倍》評論區】
985的放到大專裡,那就是大神;但若放到科大少年班裡,他可能跟不上。
有天才,還有“天才當中的天才”,更還有“天才中的天才中的天才”,……最上面的可能就只有那麼一兩個人了,再若放到歷史的長河裡之後,那又可能渺小到讓人看不到了。所以,天才往往是個相對的概念,一旦絕對化,那會造成認知錯誤的。
我小時候家境尚好,父母工作忙,根本沒時間輔導功課,把我丟到外婆家。外公外婆都是文盲,根本不可能管我們學習,我每天玩到困得要死,都是第二天早上上學前用半個小時把功課做完。從來沒拿考試當回事,考試前一晚上我照看電影看小說不誤。就這從來都沒跌出前班上三名。而且我考不到第一名不是因為腦筋不好使,而是因為覺得太簡單,然後粗心大意地被扣了分。在中學時學數理化,往往是老師在黑板上寫出公式,列出例題,準備講解時,我就已經演算出答案,剩下的時間就把自己無聊得要死。
上了大學也沒有感到壓力,只是上課時把老師說的記下來,課外時間就是看自己想看的書,然後考試的時候讀幾遍筆記,就能考到前三名。因為學了文科,所以看書比較多,而且可以做到一目十行地看,目光不是從左到右,而是從上到下。我看書時常常是同時看五六本書,都在屋子裡攤開了,隨便走到哪裡,撿起一本書,就能從上次看到的地方接著看,而且五六本書的內容從不互相干擾,許多那時候讀的書到現在還記得。
在讀碩士時,同班有不少聰明人,但對我還未形成壓力,而且最後我寫的碩士論文受到導師的讚賞。導師是本領域的大咖大牛,桃李遍天下,在我答辯時,請的答辯委員會都是導師的前學生,導師對我的論文大加稱讚,於是其他委員都順著導師的話,我在下面坐著根本不用回答問題,只是傻笑而已,碩士學位就這麼到手了。
後來到了美國,進了頂尖名校讀博士,才終於見識了什麼叫做“學霸”、“天才”,他們往往讀書比我更快,還讀得深,讀得更細,往往能夠說出卓絕的見地,我卻挖空心思也從未想到,讓我常常有挫敗感,感到人比人氣死人。
2023-02-18 08:50:25
阿楨
而且他們也很努力,有的人在國內已經成名,每天只睡4-5小時,一邊打工一邊讀書,還比我還讀得好。這讓我才有了危機感,覺得自己以前不過是小聰明而已。為了不落後,我就得更加努力,於是讀書就讀得很辛苦,覺得一輩子讀書最努力最苦的就是在博士期間。
所以總結,這個世界的聰明人是一座金字塔,金字塔有很多層次,你覺得自己聰明,是因為你還沒有達到你的極限,沒有見到更聰明的人。如果你努力,就可以在聰明的基礎上更進一層,更上一個檔次,你努力的結果就是和更聰明的人為伍。如果你自滿了,放任了,你就只能停留在較低的檔次,沒有將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到極致。什麼時候你覺得自己再怎麼努力都做不到的時候,那就是你才智的頂端位置,再也上不了更高的層次了。即使如此,在你的上面仍然是有更聰明的人在努力向上攀登。
  回應
我在荷蘭讀書,一個數學方面的論壇,來了一個德國博士,一個英國博士,說是歐洲的青年新銳,他解決問題的數學工具那個水準遠超我的理解程度,隨便什麼問題很快就能找到對應的數學模型,交流起來處處碾壓。去公司實習來了一個愛爾蘭據說是數學第一的人,工作起來水準完爆我們什麼模型演算法都是信手拈來。
中國可能整體來說數量是很厲害的,整體都到了一個水準,但是頂尖的人跟西方都有差距,科學很多時候都是靠天才的火花一閃,我們這方面不擅長,我們擅長是靠大規模的人才作戰規模優勢。
  相關新聞
美國《對話》網站2023-01-10文章:中國目前在高品質科學研究方面世界領先。2000年,美國還是中國的數倍。筆者驚訝地發現,2019年中國作者發表的最有影響力論文占比最大,達到8422篇文章,而美國有7959篇,歐盟有6074篇。2022年中國人工智慧論文數量是美國的3倍,在被引用最多的前1%,中美比例為2比1。還發現,中國的研究具有驚人的創新性和創造性,並非簡單地模仿西方。
日本文部科學省研究所報告:中國科學論文數量占全球23.4%,躍居世界第一2022-08-11
南京理工和哈佛大學研究:中國科研文獻產出超過美國 品質也在不斷提升 2018-09-14
2023-02-18 08:55:40
阿楨
英媒:亞洲虎風光不再——日本科學家準備離開

英國TechHQ網站2023-02-23文章,日本科學家正在離開該國,前往中國的大學尋求更好的機會。中國在研發投資方面為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科學家們紛紛離開日本以逃避限制性的工作環境和缺乏資金的狀況。日本要提高其國際研究地位,就必須營造能讓科學家自由投入工作的工作環境。
過去20年,日本科學家持著“宿命論”的態度,對工作失去熱情,抱怨預算太少或沒有時間進行研究。相比之下,一名日本科學家記得2019年在美國參加會議時,看到一名中國教授吸引了一群中國學生,教授說服學生去他的研究中心。這名日本科學家找工作好幾年了,希望能去日本的大學當副教授,但一直沒有空缺職位。後來他得到了一份教職,並在2022年搬到中國。他說,中國的科學家們積極性很高,很少錯過發表研究文章的機會。
與日本相比,中國社會更加尊崇科學和學術。另一位科學家說,日本和中國實驗室的顯著區別在於交流。他也經歷了艱苦的求職,不得已移居中國,最終得到了比5年前高5倍的薪水。
在中國,研究人員似乎與實驗室的同伴和主管都有交流,而日本僵化的等級制度使社交變得困難。也許正是中國實驗室的互相交流而不是資金增加了他們的產出。這是笹川和平財團理事長、研究中國科學方法的專家角南篤的看法。他說,制度安排是關鍵所在。中國的大學改革給了大學管理層相當大的自主權。這使得年輕的科學家也可以自由研究,有機會贏得資助和晉升。
過去20年,中國和日本在科學影響力方面互換了位置。中國還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研究論文發表最多的國家,而日本已降至第12位。據稱,日本排名下降是“選擇與集中”政策的結果,由於資金有限,日本只對少數研究領域進行投資。這意味著預算集中在某些大學。要獲得長期職位非常困難,政府的補貼要麼被削減,要麼數額太小。
日本每年獲得博士學位的人數在2006財政年度達到了17860人的高峰,近年來一直在15000人左右徘徊。而在中國,獲得博士學位的人數從2005財年的26506人猛增到2020財年的65585人。
  相關新聞資料
日本經濟新聞2023-02-20稱:日本高端外國人才66%來自中國,遠遠領先於印度韓國

日本高科技有多強?全球十大核心技術,日本都能主導! 2023-02-20 網易

半導體,光刻機,光學設備,精密儀器,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石化設備,發電用燃氣輪機,工程機械,關鍵材料。
  回應
這麼牛逼為毛連個火箭都射一個炸一個
2023-02-28 07:40:24
阿楨
美國卡中國14項技術與中國領先美國的29項科技 2022-04-27

美國; 一、高端光刻機——中國自主生產中端光刻機。 二、晶片製造——已達3納米,中國中芯7納米。 三、電腦和手機作業系統——穀歌(Google)、蘋果(Apple Inc.)、微軟(Microsoft)等。四、核心軟體幾乎被歐美企業壟斷。五、觸覺感測器——工業機器人製造的核心部件。六.高壓柱塞泵——中國2017年成世界第二,35兆帕以上90%依賴進口。 七.透射式電鏡和掃描電鏡——中國國產只占市場10%。 八、高端電容電阻,日本MLCC可以做到1000層,中國300層。九、ITO靶材,高端被美日壟斷。十、高端銑刀、高端軸承鋼。 十一、微球——面板中的關鍵材料,只有日本可以提供。 十二、高端焊接電源仍被國外壟斷。 十三、超精密拋光工藝被美日企業壟斷。十四、iCLIP單核苷酸分辨實驗技術。
中方的超級電腦、太空站,飛船,反導反衛星導彈,高超聲速導彈,五代戰鬥機、航母軍艦、核武器、神盾艦等軍備技術都是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制裁中發展起來的。 在29項高科技領域甚至已超越美日。一,中國華為的通訊設備領先。二,合成航空煤油。三,量子技術。四,光伏太陽能發電技術占世界70%市場。 五,無人機。 六,火箭振動臺,美國才20噸,不得不向中國購買50噸級別。七,高超聲速導彈及反艦導彈。 八,中國壟斷無水氟化氫提取技術。九,世界第一的超50%熱效率柴油機。十,中國稀土加工技術第一。十一,光纖技術領先。 十二,艦艇全電推進系統。 十三,雷射技術領先。 十四,高鐵技術。 十五,核處理科技。 十六,超級風洞技術。 十七,煤制油技術。 十八,特高壓電網。 十九,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FAST。 二十,非線性光學晶體。 二十一,煤炭轉化技術。 二十二,三D鐳射成型技術。二十三,造島神器“天鯤號”。 二十四,微電子電晶體 二十五,單原子銥催化劑,可用于衛星推進劑。 二十六,盾構機。 二十七,自動化碼頭裝卸設備製造、海工機械特種船舶、集裝箱成套設備製造技術領先世界。 二十八, 6S50ME-B電控船用柴油機! 二十九,世界首創的潮流能CHD海洋發電站在浙江舟山建成 三十,稀土。 三十一,美軍七成武器零配件依靠中國。三十二,美大公司對中國的依賴。 三十三,美國螺母等緊固件零件靠中國進口。三十四,美國八成藥品依賴中國。
2023-02-28 07:41:53
阿楨
丘成桐反對宣傳奧數冠軍:培養孩子數學別只顧著刷題

2023-03-12,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先後在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初中部、汕頭金山中學和聿懷中學舉辦講座,並與師生一起交流座談。丘成桐說,學習數學的意義在於瞭解數學歷史,瞭解數學的宏觀思想、從古到今的走向,而不只是關注數學中的一些小問題。他反對對奧數冠軍的宣傳,“做數學比奧數要長遠得多”。
華附知識城校區:初一開“丘成桐少年數學班”招生方式類似“奧校”
另外,華附傳統的廣東奧林匹克學校,今年繼續招生100人。
  回應
 丘成桐回國遊說中央上馬電子對撞機,美國人都不搞的東西,想拖中國人入坑。
 丘成桐2018年就在搞“丘成桐數學英才班”,丘本人就是首席教授,成績要求有一條:入圍學生中的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集訓隊成員無需參加高考即達到我校錄取要求。結果教了快兩年,在他自己的主場,清華迎來了自創立比賽以來最大的敗績,然後丘說合著教學啦,跟“首席教授”一點關係都沒有。稍微瞭解一點的人都知道丘成桐跟北大有點私怨,為這丘成桐甚至還找過南方系媒體給自己助陣,然後2020丘成桐自己“私家弟子”被北大學子碾壓,他能不跳腳嗎?
 這人近期一直在詆毀中國科研,被周圍媒體吹捧成所謂的“數學皇帝”。奉勸他少PUA 多做些實際有效的工作,用有效的成功來證明自己觀點。
 他的履歷基本都是在哈佛任職。是給美國培養了不少人才。至於國內,拉倒吧!一個終身效勞燈塔,退休了過段時間就爆出指點江山,這也不對,那也不對。
 他如今就和跑江湖的一樣,憑藉自己早年成績一路招搖撞騙,但這也就算了。這廝還在大對撞機這種非他專業的重大科研議題上其他混子勾連,相互拉抬,其心可誅。
 張口就來,奧數冠軍沒意義?能在奧數到這個級別的能靠刷題刷出來嗎?可以肯定的說,奧數冠軍就是選拔出來的數學基礎科學潛在的苗子!
2023-03-15 08:59:12
阿楨
全世界的科學家不再前往美國,而是奔向中國

澳大利亞“珍珠與刺激”網站2023-05-10,原題:多年來,美國的“紅色恐慌”導致博士難民湧向中國 美國可能想掐斷對中國的重要高科技設備供應,特別是先進的半導體領域。但由於專門針對華裔研究人員的“紅色恐慌”,美國正將科學人才大規模遣送回中國。這是一群逃難者,但他們擁有博士學位和其他高級學位,許多人甚至在美國有終身職位。忘記北京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吧,美國政府正在為中國招兵買馬——通過選擇性起訴,在某個族裔研究人員中製造恐懼,扼殺許多人的職業生涯。
卡托研究所對經合組織資料的最新分析顯示,2021年美國失去很多研究科學家,而中國獲得超過2408名。2017年美國增加了4292名科學家,而中國只獲得116名。”
當聯邦調查局和美國司法部宣稱已結束“中國行動計畫”時,至少有77起刑事案件和150多名被告,超過半數華裔科學家對於被美政府調查感到巨大的恐懼、焦慮,而非華裔科學家中的比例僅為12%。

美媒:美國大學對中國學生的吸引力下降,為什麼

美國Axios新聞網站2023-05-08,原題:中國學生對美國高等教育興趣降溫 在美國上大學曾經是中國家庭身份的象徵,但隨著許多人考慮其他目的地,美國高等教育似乎正在失去吸引力。
十多年來,中國一直是美國最大的國際學生來源國。2022年,中國學生仍然是美國最大的國際學生群體,但較前一年下降了8.6%。2015年中國約一半希望去美國,但2022年降至30%。
中國留學生年均花費超10萬美元,疫情之後中國家庭對花費更加敏感,,持續的槍支暴力、反亞裔種族主義抬頭、美中關係不穩定、中國經濟放緩、中國大學在全球排名上升,以及許多其他國家的移民政策更加友好,都是導致赴美留學吸引力下降的原因。
2023-05-14 07:52:06
阿楨
全球平均智商「台灣排第二」 2023/05/22 中央社

「世界人口綜述」依據學者林恩(Richard Lynn)和貝克(Gregory Becker)2019年的著作「各國智商」。全球平均智商前3位是日本(106.48)、台灣(106.47)和新加坡,末3位是獅子山(45.07)、賴比瑞亞(45.07)和尼泊爾(42.99)。
另外,平均智商排名4到10的國家或地區分別是:香港(105.37)、中國(104.1)、韓國(102.35)、白俄羅斯(101.6)、芬蘭(101.2)、列支敦士登(101.07)、德國和荷蘭(100.74)。
  回應
以對世界局面的判斷,台灣人的智商應屬於下等的
聰明才智應該運用到科技,民生...而不是專動歪腦筋詐騙!
下次做全球平均詐騙智商吧。
恭喜,臺灣詐騙水準排世界第一!
是低智商吧!不然怎會有塔綠斑詐騙集團的存在
2023-05-23 08:48:06
阿楨
奥本海默啟示:造原子彈的英雄頂不住政治迫害 2023/08/18 中時

電影《奧本海默》成功地表達了科學在政治人物操弄下的荒謬結局,也強烈諷刺了惡毒的麥卡錫主義政治鬥爭。而後者在目前美國近幾年來快速升高的反共氣氛下,尤其具有針砭社會與警惕政治迫害的現實意義。
目前美國社會又有一大批從中國、俄羅斯或東歐移民美國的科學家,正在接受無休止政治指控與忠誠調查,其中絕大部份都證明是冤案。這些與學術或科技界睏關的政治審查正在撕裂美國社會,造成許多曾經生活或有人在共產主義國家的新移民極大的困擾,也扭曲了美國社會長期以來追求的國家正義。《奧本海默》導演諾蘭最後這一段舖陳,藉由美國猶太移民後裔奧本海默的歷史,很顯然是對美國社會的極右政治風潮敲響警鐘。
2023-08-18 08:44:49
阿楨
今人深信不疑的“科舉最公平”, 隱含一個關於分配的嚴重曲解 2023-08-19 田方萌

【導讀】近期,無論西安中考“回流生”,再到美國社會爭議不斷的“平權法案”,都指向教育資源配置這一根本性問題。以配額制干預教育中的選拔過程由來已久,鑒於其應用廣泛,爭論也相伴而生。作者對歷朝選官制度的考察表明,配額制的出現早於科舉制,漢代的察舉制就已採用;元清推行干預力度更大的配額制,宋明則偏於憑才取士。本文指出,關於統治集團為何照顧落後省份,“保護弱勢群體”這一當代認知解釋力有限。就科舉制而言,為了拉攏邊遠地區的士人,也為了防止東南省份的政治勢力坐大,明清兩朝採取“地區平衡”的區域配額制。科舉制中配額制的實施大都是政治性的,以按照統治者更為合意的方式分配資源。相比之下,現代國家更多出於意識形態而採取配額制,並為其提供正當化的理由。
  配額制的功能
一種觀點認為科舉制具有代議制的功能。19世紀末的美國觀察家丁韙良即認為科舉是“人民的投票箱和權利的特許權”,民國政治學者何永佶也將它看作“中國式的代議制度”。然而,歷史學家吳晗早就批駁了這種觀點:進士們滿足于做官,既不“代”,也不“議”。他們效忠于皇帝,而不是家鄉百姓。余英時也承認:“這(區域配額制)當然談不上是代議制,但不能否認科舉制有時也發揮了一點間接的代議功能。”
另一認為照顧邊疆地區的配額制有利於加強帝國的統治,將進入精英階層的通道保留給地方士人。不過,皇權時代的政治威脅來自邊疆地區的分裂,也來自內地省份的叛亂。從黃巢到洪秀全,歷代都有因科舉落第而揭竿而起的人物。
在現代政治中,意識形態更多地促使政府採用配額制,隨著反種族主義和女權主義興起,多個國家的平權運動推動 “教育公平”的配額制。
  配額制的代價
破壞了普遍主義的選擇標準。
不重視成本和效率損失的代價。
假冒身份的問題。
減方不滿甚至憎恨增方。
受惠於配額制的增方考生都進入了超過他們實際報考能力的大學,使增方受害的錯配效應,實證研究,學生在學業和職業發展方面都受到了很大傷害。
  回應
八股已經把科舉的公平性拉到了極致,公平對生產力發展有利只存在於理論上。
沒有絕對完美的制度,科舉相對是最公平、最接近完美的取士制度
2023-08-20 08:21:28
阿楨
相關新聞資料
  八股文(英譯:Stereotyped Writing;Eight-Legged Essay),是明清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指文體有八個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一律出自四書五經中的原文。進入21世紀,八股文現象仍然存在。比如很多英語作文,採用固定的範本來寫。甚至一些考試中,如果不採用推薦的格式和範本,閱卷老師就會對此作文打低分。還有學生畢業論文,很多都是固定的。如有些學校就要求學生寫畢業論文“第一章緒論,第二章背景知識,第三章理論基礎,第四章實驗設計,第五章實驗結果,第六章結尾”。這也是八股文現象。
  王士禎《池北偶談》:余友一布衣,甚有詩名,其詩終格格不通,以問汪鈍翁。曰:此君正坐未解為時文故耳。時文雖然無關詩與古文,然不通八股,理路終不分明。
  寫八股文、試帖詩,其思維鍛鍊,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能達到如此縝密的程度,以此思維、以此文字,加以真情激動之時,去寫詩寫詞,自然如《儒林外史》中馬二先生所說,要詩是詩,要詞是詞了。這就叫過得硬的功夫。
  《儒林外史》中對儒林的諷刺對象,也還是考不中的假名士為多,但對八股文本身,卻未有半點否定之意,反而在第十一回中,寫了魯編修沒有兒子,如何教女兒讀《四書》、五經,講書開筆作八股文: 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隨你做甚麼東西,要詩就詩,要賦就賦,都是一鞭一條痕、一摑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講究,任你做出甚麼來,都是野狐禪!

(洪秀全的《述志》和黃巢的《賦菊》雖同是落第造反詩,但黃詩更佳,將菊花的陰柔秀美與黃金甲的鋼強壯美之意象對比的殺氣騰騰。)

《不第後賦菊詩》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述志》洪秀全

手握乾坤殺伐權, 斬邪留正解民懸。

眼通西北江山外, 聲振東南日月邊。

展爪似嫌雲路小, 騰身何怕漢程偏。

風雷鼓舞三千浪, 易象飛龍定在天。
2023-08-20 08:27:28
阿楨
德國從小學四年級就開始分流了,中國中考分流是太早還是太遲?

目前全世界的學制分為這幾種:1.單軌(如美國,高中之後再分,表面看似公平,但地區間的教學品質差異很大,而且越向上越貴,貧富差距帶來的教育差距過大)。2.雙軌(如德國,學術與職業分開,學術線歸經濟、金融等高端行業走,主要是給權貴的,職業線歸藍領等中低端行業走,主要是給平民的。但是,德國的藍領工資並不低,所以大家能接受)。3.分支型(如中國,基礎教育單軌,高等教育雙軌)。
  回應
德國製造業培養人才的方式非常好。中國企業招人太重文憑等外在的條件。
少些德吹吧,德國經濟負增長。

歐盟宣佈將對中國出口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中國商務部高度關切和強烈不滿。
  相關新聞
外媒評歐盟玩火自焚
中國車企撐起慕尼黑車展!比亞迪打響價格戰首槍|中國成世界最大電動車市場 去年銷量590萬 占全球58%
  回應
其實不但電動車便宜,基本上凡是中國制的都比外國便宜。根本原因在於,中國想賺的是薄利,即便外貿品已經比內銷的貴了幾個價位。
物美價廉供大家使用也不行. 這些所謂資本家也太離譜了.
資本主義就是掠奪世界資源保障資本家的利潤不管人民生活問題。
中國電動車之所以價格低是因為完整的供應鏈和先進的技術 不願意承認自己已經落後了 不虛心學習而動用政治力量打壓 最後只能是越來越落後
美歐也對企業補貼 馮德萊恩怎麼不查呢
你看下歐盟區評價,全部在罵歐盟,自己的補貼比中國還多,競爭不過就加關稅,坑的還是歐盟區人民
2023-09-15 08:07:13
阿楨
睽違1475天! 遭中共控台諜被判刑 李孟居2023-09-25返國
  回應
中國這种国家 甚至連旅遊都不值得去處處充滿危机
台灣可貴的自由民主!
向心遊臺3天被扣1390天

向心夫婦被控洗錢二審仍判無罪 續境管8個月 2023-09-07

中國創新公司主席向心及妻子龔青涉洗錢,一審判無罪,經檢方上訴,二審今天駁回上訴,仍判無罪。向心辯護人表示,夫婦遭限制留台已1390天,希望檢察官不要提起上訴,讓向心夫婦早日回家。
此外,向心夫婦被控涉違國家安全法部分,台北地檢署以罪嫌不足為由不起訴處分。案經台灣高檢署發回,北檢認為罪嫌不足,二度處分不起訴,並依職權送高檢署再議,高檢署於8月間駁回,不起訴處分確定。
  回應
台灣好一個有民主自由的"國家"啊!
這樣都可以不放人,國際笑話,連澳洲政府都認了。
蔡英文民進黨詐騙集團靠這個當選,把全台民眾騙的團團轉,呵呵
詐騙王國的司法當然是照詐騙犯啊
  相關新聞資料
共諜案無罪被滯台 民主笑話 2023-09-09 李晴果

台灣3日遊變3年 澳洲法院認證王立強是騙子 2023-02-19

2020年總統大選期間發生的「王立強共諜案」,被認為是蔡英文勝選大功臣,當時王立強向澳洲媒體自稱是「共諜」,媒體跟進報導,一躍成為世界重要新聞,不料今年1月間,王立強謊言遭澳洲上訴法院戳破,拒絕給他難民庇護,指他其實是個詐欺犯,反觀遭王立強指控為共諜案上級的向心、龔青夫婦,被我國檢方限制出境。
  相關新聞資料
222件共諜案僅19件判六月以上 2021/08/20
王炳忠等5人涉共諜案二審判無罪周泓旭限制出境8個月

周泓旭案--維基百科

陸生周泓旭涉嫌策動中華民國外交部官員交付情資,2017-07-06移送台北地方法院,周供稱「得調查局人員是利用我對於自由渴求的心理叫我認罪」。法官未採信,裁定收押3個月,並禁止接見、通信。9月15日,判1年2月。2021-04-28,台北地院判決周泓旭與王炳忠等5人全部無罪,但仍限制出境。
  相關事件
王炳忠案
李明哲案
2023-09-27 08:26:29
阿楨
李明哲遭控顛覆國家政權罪關押5年2022-04-15回家! 為認罪道歉讓台灣人失望
李妻「營救李明哲」勇氣哪來的?李淨瑜:中共獨裁者其實懦弱又心虛
  回應
跟王丹一樣,躲在安全區域在那喊打喊殺
放回來了才講這種屁話......
沒被冤獄,也沒被刑求,坐好坐滿放出來叫營救?

央視:台灣軍情局許姓女間諜色誘小她16歲的陸生!

央視2018-09-15報導「2018-雷霆」專項行動,破獲「百餘起台灣間諜案件」,軍情局不回應。
  回應
當年李登輝一句啞巴彈. 就害慘多少情報員?
色誘學生能換來多少情報?央視編的不合理!有點扯
陸生周泓旭案?
為情報工作都很正常,大陸台灣都一樣

《美中科技合作協定》40年到期,美國學術界喊話與中科研脫鉤或傷及自身發展,美府2023-09-23續簽六個月,美對中政策鴿派抬頭?受夠了中國的技術偷竊!專家:拒引狼入室
  回應
關係惡化再簽也無益
這是要換一個方式整中國科技吧
其實那玩意兒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看看中國的北斗,太空空間站,乃至於現在的華為,中美可合作的地方越來越少了
準備偷中國的技術吧
笑死人!美國幾乎都是靠國際留學生在撐
這是真的 尤其是加州大學 7-8成學生是華裔
偏偏中國移民首選
部分科學家回大陸了
  相關新聞資料
美反華賠上科研力量華裔科學家掀歸國潮
美雖停止調查華裔科學家行動,逾7成在美裔科學家仍活在憂懼中,回中越多
「中國行動計畫」於 2021 年 12 月至 2022 年 3 月期間進行,涵蓋 1300 多名美國大學的「終身教授或終身助理教授」等學者。香港《南華早報》2023/07/06引述上周發表在著名國際科學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調查指出,目前,至少還有150名科學家受到調查,他們中間有 24 人遭到刑事指控,「還有更多科學家受到了秘密調查」。
2023-09-27 08:29:0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