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華字復甫,福建浯州人,為舉人陳鼎之子。陳鼎受命為同安縣教諭(教育局長)清兵來時自縊,陳永華時年十五,假扮為和尚,將父屍運出安葬。 當鄭成功開府於思明(廈門)時,由兵部侍郎王忠孝的推薦得與鄭成功談時事,陳永華發表獨特的見解,分析未來的走向,深得鄭成功的賞識,並譽為「永華乃今之臥龍也。」 授與「諮議參軍」之職,並為長子鄭經之師,時年二十三。鄭成功在一六六一年(永曆十五年、順治十八年)東征台灣時陳永華與洪旭、黃廷、馮錫範等隨護鄭經監守金、廈。
在鄭經反攻大陸時,陳永華居守台灣,國事全由永華主政,初鄭氏為法嚴峻,多有細故誅殺,永華以寬持之,少有斬戮。民眾皆悅服、感化,治安極好。又擔負起台灣對西征之軍需,輸糧運餉,補兵送械,往日本鑄「永曆錢」及購銅、腰刀,也曾調集台灣土番及佃丁六分之四前往廈門聽用。一切供應七載,使之無缺的後勤任務,支援前線作戰,使之進可攻退可守。
陳永華有感于滿人入侵,漢民族遭受催殘,上位者追求個人利益,極易為人收買成為漢奸,讀書人追求功名,因而失去了抗爭的意識。而下層社會有極強烈的愛鄉愛里的民族意識,卻無組織,在反清的戰爭中,只要一呼就有成群的下層人士站出來拋頭顱灑熱血,共襄盛舉,此為民氣。如何運用民氣來反清復明變成陳永華日夜思考的課題。最後陳永華譜出了地下組織的洪門天地會(請參閱p77)。這個秘密團體創立在台灣,四出傳播反清復明的思想,以有組織,有紀律,植下反清的種子。
這個種子在台灣開花結果的情形是,一七二一年(康熙六十年)朱一貴、一七八六年(乾隆五十一年)的林爽文、同治初年一八六二年的戴潮春等抗清起義,皆與洪門天地會(請參閱p77)有直接的關係。在中國也發生了三合會、三點會、哥老會即為天地會的支流。最明顯之例即一九一二年孫中山加入洪門推翻滿清成功,是以洪門天地會眾兄弟的力量推動革命的。
陳永華在一六七九年當鄭經反攻大陸時,以自已身負留守台灣重責,法嚴約束,夜不閉戶,百姓樂業。但是看到鄭成功其他兒子,也就是鄭經諸弟,仗勢強奪民田。陳永華就擬立鄭經的長子鄭克為監國,向鄭經呈報說:「元子(克)年登十六,聰明練達,,請循君行則守之典,立為監國。」 這在永曆帝被弒之後,鄭氏軍民已視鄭經如同天子,鄭經也以獨立王國自居,因此批准,鑄印「監國世孫之章」,所以在四月六日禮官鄭斌齋諭抵台灣,同陳永華立世子克為監國。克剛方果斷,居守裁決國事,經常咨詢陳永華,賞罰分明公正,諸叔畏之不敢亂來,百姓喜有天日。
上圖為陳永華。
文章定位:
人氣(103)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