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0-12 06:54:25| 人氣4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學英文是為了跟外傭溝通?!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當學者跟教育部忙著吵幼稚園該不該教英文的時候,我們也討論起了這個話題。

「教啊!為什麼不教?英文是國際性語言耶!學了一定有用。」
『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學那麼多英文要跟誰講?
他身旁95%都是中國人,講的是國語,不是英文!』
「要贏就要贏在起跑點!小時候記憶比較好!」
『目前根本沒有研究指出早點學會學的比較好!』

講了一大堆,要學英文的是小朋友,不是學者更不是家長,誰來聽聽小朋友的意見?重點是,如果小朋友說他不想學,你就真的不會把他送到何嘉仁吉德堡嗎?

所以教育部長說,等小學三年級再教英文,先把母語搞好比較重要!

母語?大多數人都講台語,我講的是客家語,那個小朋友講上海話,這位講的是菲律賓語。為了尊重多元文化,老師是不是該精通每一種語言才行?

上禮拜到幼稚園作觀察,發現將近20位小朋友中,只有一位講客家語。他很特別,爸媽在家都用客家語溝通,所以他的客家話比國語好。結果老師只好跟家長學了幾句客家話,也只能用那幾句「承蒙你」、「清ㄎ一ㄤ喔」、「ㄙ˙飽ㄇㄤˇ」跟他溝通,結果是,小朋友也只能回答「由啊」、「黑」,接著根本沒幾句對話。

大家都會唱選舉時狂打歌的「唐山過台灣,沒半點錢」,但聽的懂歌詞的又有幾個人?

課程綱要改的越來越精簡,很理想化,但實施方式太過模糊的結果,大家都不知道要怎麼教才是最好的,也不清楚小孩要學到什麼地步才叫做達到目標。這些問題如果發生在教育部長的孩子身上,他絕對不會坐視不管,因為他講的不是台語就是客家話嘛!簡單的很!但其他的孩子呢?

那外籍新娘的小孩怎麼辦?混血兒怎麼辦?老師都不用管他們了嗎?

教育部真的變的很糟糕,而且每一年都在走下坡。剛好碰到聯考最後一屆、高中新版本第一屆、大學多元入學考試第一屆的我們,沒錯,就是白老鼠,然後完全被制約在填鴨式教學當中。很多人上了大學還在期待老師會把你一個字一個字教懂,那唸大學的意義是什麼?

當何嘉仁開始創辦幼稚園的時候,我根本懷疑教育部在縱容補教界取代我們教師的專業。以後大家都要去補習班上學,誰還要找教母語的幼稚園?

要講英文,菲傭也會啊!難道小孩學英文的目的是為了能跟菲傭溝通?還是想讓他們當個英文很溜的外傭?

母語跟外語的地位已經分不出上下,社經地位高的家長認為要將孩子送去國外最好,因為回台灣以後還是會比別人聰明利害。這種觀念我們也不能說他錯,畢竟國外的教育方式的確比較能啟發孩子的潛力,而不是像我們只是為了爭取一張文憑!

英文的重要性其實對小朋友跟家長而言,都只能說是因人而異,教英文也沒有什麼不好,孩子想學就讓他學,多一種「專長」甚至是「興趣」有何不妥呢?一班請一位外籍教師,跟自己去補習班繳學費比起來,除了價格差異,補習班老師才沒空一個一個去看你的發展程度,他更不會管你是否有適當的文化刺激。在幼兒園學英文,中籍教師還能同時觀察幼兒的學習狀況,對幼兒的發展而言不是比較完整嗎?

學什麼都好,只要對孩子是好的,又有何不可?

台長: ♠糖罐子 いソ ♠
人氣(4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