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雀森林 作者:蔡智恆
==============================================================
心理測驗:
你在森林裡養了好幾種動物,馬、牛、羊、老虎和孔雀。
如果有天你必須離開森林,而且只能帶一種動物離開,你會帶哪種動物?
==============================================================
在孔雀森林裏這心理測驗一直不斷的重複出現,
每個角色、人物都被問到這個問題,
相對的每個人也以這個心理測驗來詢問別人,
當然,各種答案都有人選(不然要這些答案做什麼???),
而對於每種選項而言,
以統計的大數法則來看各種答案應該是以各百分之二十的機率出現,
但就現實面或是本書的內容看來,選擇孔雀的人的比例居多,
(是不是這個年代大家向〝前〞看,還是為了因應主題〝孔雀〞森林…)
雖是如此但還是有些不在答案中的答案出現,
有人會放棄全部,不帶任何一隻動物走,
(只要選了一種,就對其他四種動物不公平,所以都不選……男孩)
===============================================================
別以為你全都不選是種感情的表現,因為選了一種,只對其他四種不公平,
但若不選,便對五種動物都不公平……女孩
===============================================================
或者不在選項的動物─狗……死黨的堅持。
心理測驗
對於我來說是一種相當Fuzzy的問題,
不是0也不是1,而是界於0~1之間,
因為我對這類的問題不會百分百的相信(那只是大數法則的結果),
但有些時候答案卻讓我不得不佩服,答案真的就像所選的一樣(Oh! My God!)…
問題的答案跟自己的心中一樣時,相信值會偏向於1;
答案跟自己的理念背道而馳時,則相信值會偏向於0。
或許這樣的Fuzzy感是出自於如同書上所講的─
「心理學家往往在即將可以用一個機械式理論解釋人類複雜的心路歷程時感到
雀躍不已,但有時在最後一刻,這機械式理論被證明出來不僅完全無法解釋、很
難預測,且是常出錯,有時還會迸出一些無法捉摸的現象,因為人類的心理歷程
其實是富有智慧與彈性的。」
因為人類心理的智慧與彈性…….讓答案不會是二進位值……
=========================================================
這些動物代表對你而言什麼最重要?或者說你最想追求什麼?
馬→代表自由
牛→代表事業
羊→代表愛情
老虎→代表自尊
孔雀→代表金錢
=========================================================
不知為何讀完此本書時沒有讀完愛情文學的感覺,
帶來的卻是沉悶的心情,
說沉悶到不如說是內心開始排斥愛情文學,
在愛情文學中,
主角總是有各種機會或者是巧合或者是間接表達出自己真正的心聲、心情,
而這都能傳達到對方、讓對方真正的知道,
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因素都配合著產生讓人可遇不可求的緣份,
或許因為這樣才能叫愛情文學。
這種情形在真實的世界中會存在嗎?
是真的有只是沒察覺、注意…..或者是缺乏像主角一樣的勇氣,
想太多真的是一種不斷打擊勇氣的無形枷鎖、束縛,
或許該想開一點,才會慢慢的開屏。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