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有一種觀念,認為國外的師資一定比較好,所以把小孩子送出國當小留學生,認為只要如此做小孩子將來的成就一定會很棒。但是,外國的學校真的那麼好嗎?其實不然,在《美國課堂叢林戰》中,羅老師羅薰芬便把美國的公校制度完整的寫了出來,讓我們能更了解美國的學制制度。
美國是個民族的大鎔爐,種族問題多年來一直是美國社會問題的主要原因。書中第四章開頭曾說:「巴西教育理論學者保羅佛列(Paulo Freire)和他的著作《被壓迫的教學》(Pedagogy of Oppressed,1968),從社會階級和種族差異的角度,探討拉丁美洲和第三世界動盪不安的原因。佛列認為在那些國度,教育成為壓迫者和被壓迫者間的器具,教師扮演著壓迫者的角色,經由一種類似資本主義「銀行作業」的程序,白領階級的教師把屬於白領階級的意識型態,經由教學強加在不屬於主流社會的學生上,學生則是扮演藍領階級、少數族裔、窮困居民、也是社會的被壓迫者。」而羅老師所任職的商務高中,更是種族問題尤其多的環境,學生背景錯綜複雜是影響她教學的重要原因。或許這和我們台灣的高職教育很像吧!我不得不認同她在書中的一段話:「這使我想起了佛列的理論──知識如同資本,富人利用銀行放款剝削窮人,同樣地,白領階級利用對教育器具的控制,繼續另一個階層的統治和壓迫。不管這個理論是不是真理,至少把商務高中裡非裔及波裔的種種抗爭行為給予相當程度的正當化。」
升學主義掛帥的台灣,以前不喜歡唸書的學生,為了學歷或學得一技之長,多數是往專科或高職學校就讀,然而,這不但沒有讓他們學的優於其他人的專長,反而成為一種標籤,覺得高職就是輸人一等。在多少年後,社會、國家開始正視多元教育的問題,技職升格為技術學院,入學方式從聯考增為多元入學,大家對於教育改革的期待多過於解決問題。我相信教改需要時間,但是更改學校體制、入學方法,就能有所突破嗎?試問,有多少從事教育相關行業的高層人士或教師或補習班,是真正看到每個學生的問題?教師的高薪與穩定,是吸引許多人從事教職,但是看了羅薰芬老師在商務高中的教學生活,我覺得真正該檢討的,不是一天到晚在改革的教育當局,而是這些莘莘學子的家長吧!這些家長的知識、認知、看法…才是真正擾亂教育的根源,再怎麼會教書的老師或學校,沒有家長的身教,就算教出了考試成績滿分的學生,生活教育所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並不代表這樣的教育是成功的。
成長中的孩子面臨到人格養成、情感衝突還有同輩壓力的問題,而羅老師做到了將學生種族背景、家庭因素、經濟能力等考量一一放入教學中,這些的確因應了學生不同的需求。在面對學生背景時,由於羅老師也不是「白人」,於是進入商務高中前,始終認為種族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但沒想到學生的種族多元背景卻是一項挑戰、問題的根源。她也提出在特殊教學環境裡,教師如何展現個人色彩、建立形象、在課堂內外與學生互動,這幾乎成為教學成敗的關鍵。我想到國內現在多元的教學環境,似乎也不能再用傳統的「教學」來闡釋師生關係的必要與絕對性;一位受到擁戴的教師,勢必要接受在惡劣環境中被影響的學生,而高高在上的教師早已不符合實際的需求。
書中羅老師的第一年教書生涯是以慘澹收場,原因是她以中國傳統的教師角色在學校中任勞任怨、埋頭苦幹,對待同事謙虛有禮、不成群結黨、不爭名,面對學生的錯誤不計較、不惹是生非。然而,這樣的結果卻是一整個學年結束,沒有老師知道她究竟是誰?被學校行政人員壓榨,同時,學生也以窩囊廢來看待她。在這裡,我覺得我看見的是一位不懂得替自身爭取權益的老師。該說話時不說,想做的事又不敢做!如果教師本身不懂得擴展自己的生活圈,又替別人的角色設定框架,這樣很難在學校的行政體系下生存。教師間的同儕關係是很好使用的交際手腕,適當的透露自己的需求,行政體系才能給予幫助及修正;再者,面對學生的錯誤,如果置之不理只是增加其囂張氣焰,教師本身就該對學生的錯誤提出指正,放任的下場,最終苦頭還是會循環到教師身上!
或許是因為已經退到忍無可忍的情形,羅老師終於在學生竟敢對教師「動手攻擊」後,提出訴訟。這成為她教師生涯的一個轉機,一旦正式去面對問題時,那種堅持到底的精神是什麼也擋不住的,結果因為她決定維護教師尊嚴的決心,使她重新思考了身為教師的本意。真理的申張讓她成為學校裡的熱門人物,也使她了解一位教師真正的教學來自於身教,唯有站在真理的那一方才能獲得力量!
之後的教學開始變的順遂,學生大多佩服她的勇氣與智慧。在書中我看見的是她引導了那些極端困頓的學生走出生命的泥沼,師生間關係的轉變是建立在一種相互尊重、瞭解彼此的前提之下;不論文化、興趣,所有的相異都能因此而克服。
不論是學校的教員大換血、課程的改革,或者參與決策小組的改進,羅老師所展現的都是「以理服人」的風範,使其餘的教師對她感到佩服。而她又瞭解到家長幾乎都只見個人的小恩小惠,更本無從深及學生的學習與認知,於是積極的提出應變之道;這些都是以學生為考量的用心,而學生也真正的感受到,於是相信她是真心為學生付出,並願意配合她的教導。
羅老師把她在美國公校制度中的所見所聞紀錄在《美國課堂叢林戰》中,目的是提供國內的讀者從美國的教育型態,吸收到一些訊息,也察覺到一些警惕。希望國內的人不再以為國外的教育制度很完善,而一心一意的想把小孩送出國讀書,即使如美國這樣的泱泱大國,教育制度仍有缺失。所以不見得籬笆另一邊的草就一定比較綠,正如外國的月亮不一定比較圓。而我們在什麼都不了解的情況下,竟然會盲目的相信外來的和尚會敲鐘,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
羅薰芬老師初到商務高中的教職生活簡直是十分的多采多姿,每天上課除了要應付學生層出不窮的問題,還要承受他們的欺負及作弄,加上副校長歐不來恩先生三不五時的壓榨,身為一個老師的尊嚴幾乎沒有了,但是羅老師卻從中逐漸成長、茁壯,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無名小教師慢慢的成長為紅牌老師,甚至當選教師代表,這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真是讓人瞠目結舌!
我不知道,當羅老師受到學生欺負時心裡是怎麼想的,但我相信那種滋味一定是很難受的,雖然羅老師在任教前曾說過:「愛那最需要愛的,教那最難教的;種植不可能的花朵,攫取天上的星星。」 但是面對像商務高中這樣的學生,無怪乎羅老師一進學校,就有其他老師告訴她:「不要忘了這只是一個工作。做你所能做的,回家以後就把一切忘了。」 要她先做好心理準備,並且不要對一切期望太深,以免失望更深。
當一個老師擁有足夠的專業知識,足以讓她在教書時面對學生任何稀奇古怪的問題,但專業知識卻不能阻止學生上課遲到、打架及藐視老師,對老師輕蔑與嘲笑作弄。這讓我想到:我們在教育學程中除了專業知識的培養外,還學些心理學及諮商輔導技巧,好讓我們能更加的掌握學生的心理,了解他們想些什麼,如何防範與處理,對一個教師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老師不能抓住學生的心,就無法和學生建立親密的關係,那麼老師就只是一部教書的機器罷了。
我欣賞羅老師勇於接受挑戰的精神與勇氣,當其他老師都已經放棄教學信念時,羅老師仍堅守他的崗位,雖然怨言是有的,但是教育的心仍然不死。如果說一個老師在面對學生給的難堪時,能依然堅持自己當初任教職時的理想與抱負,那麼我相信這個老師十分有教育心。
對我而言,當老師然不是我最大的志願,但是在她身上我學到的是比教育還要多的:
1. 每個人都要了解自己的目標,並且勇往直前。
2. 無論遇到在艱辛的困難,都要堅持下去。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