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布尊者關於戒邪淫的教導
引於:善信之問
邪淫易斷,
心癮難除!
無有覺證,
有知蓋障!
心癮不滅,
斷而未斷!
我該怎麽辦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回复
邪淫有易
淫邪不同
淫行易除
邪之有過
心患於減
癮生於貪
知減知斷
正信除奸
領首正行
體證隨緣
責已無用
前行科判
築堤畏因
浪湧不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福智善信的提問:
“邪淫淫邪如何分,心患於減是何意”?
回复:
說淫、道淫為別淫;戒淫、棄淫為非淫;淫無淫、淫非淫,枯木獅吼為寂靜。
“邪淫”和“淫邪”從漢語言學的詞性概念考量:可以是一個聯合、並列的詞組關係,也可以是偏正和其他詞性的詞組之性。比如:邪和淫、淫與邪就是並列詞組,但隨其具體使用環境的改變,其詞性也會隨其表述的內容而改變。比如:荒淫之邪,則以荒淫之偏而修飾以邪為主的一詞組;邪得肆淫,則為施邪於肆無忌憚了。
從其詞義上看:“邪淫”糸邪惡之淫,“淫邪”即為荒淫得走火如魔。又如:淫亂,即為施亂行而背綱常;再比如:淫笑,即為不符合常態之笑;笑淫,即為不恥於笑(過去重慶有句話:坐吃兩江水,笑貧不笑淫;即為不以恥為笑)、表狀態程度,即為“淫蕩”、而形象性定位表達的還有:“淫棍”等等。
以上都可以於“淫”的引伸義中列舉到更多的組詞,但已經不是要討論的範疇了。
但從《字源學》“淫”的原始義考量:“淫”主於“荒”而義為“不道”。故:古有“荒淫無道”之喻指,而所指對像一般為行道、偽道之君。
好了,在下於前面的回復中絕不是因配韻而“淫”玩文字遊戲,在下之意為:邪淫二字是不能於此而隨意交換或併用的,一定要有一個於心應行的界定。
“邪”字一經組合為詞,即:在行為性質上則為邪惡、邪門歪道、邪魔(一般);在觀念與意識中則為:邪知、邪見;在作為形容詞表狀態時,這人好“邪”、邪氣(太重)。
而特別是“淫”字,很多人都容易將“淫”似為一般意義的男女性、情的範疇之中,甚至於夫妻之間的性行為也十分困擾一些學佛修行之人,很多都認為與“淫”脫不了乾糸,有的還鬧得家庭不合,以至於或夫或妻會指責對方“就是因為他(她)學佛了,學得連正常的都變得不正常了”等。其實,這即是一個天大的誤會,也是學佛修行者沒有具足正信前行的道基所致,因此無法以正行之見、證其濁世的萬相虛幻於起心動念與舉手投足之因果流轉之中。
人們學習一切世間知識是為明了世俗之理,獲取世智聰明而己;而一切學佛修行之人則是明信因果而不昧,任何落於心而留於行之所為,均為無始千劫因果的反复流轉於因果網境的定數之中;夫妻之間無論相伴終身或半路而棄,情侶之間無論有緣無份或有緣有份,都是彼此間無始千劫的因果緣起,因此,只能善待而不得違緣。夫妻、情侶之間在誓願學佛的問題上,夫妻同為佛門弟子和同道之友則互為助緣,而他學她不學或她學他不學則可能成其違緣。
特別強調:一定不要視對方因不學佛而也不屑自已學佛的他(她)就是擋道之違緣、孳緣而去卑視、責被,甚至可憐於他(她),這個問題是很多學佛修行人容易出差錯而落過患的一個坎。
佛陀的教言和具足師資的大德善知識們都曾有述:救度眾生,首先要從自已身邊度起。但許多學佛修行人都未證悟到這一真諦,而只當作一個眾多施渡之行的選擇之一;殊不知,他或她,或最接近於您的朋友的他(她),既然都是彼此間無始千劫的因果緣起,那麼,他或她,或最接近於您的朋友的他(她),就是自已最好、最殊勝的覺證之助緣,因為他或她或最接近於您的朋友的他(她),於您任何違緣之心與不屑之行,都是您多生無始所造結的因果示現;都是您今生學佛修行必需要邁的一個坎;而這個坎的高與低,難與艱、易跨與難邁,都比對著自已學佛修行中必須要克服的過患,糸自已學佛修行最為捷徑的覺證關鍵;假如自已是把未開刀刃的劍,那他或她絕對就是可以使自已這把劍無力鋒利的“磨刀石”;其實,所謂違緣的他或她任何的所行之為就是自已學佛修行而體證求道的最大助緣。
這就是佛陀與大德善知識們善妙正信之教言的精髓所在。
學佛修行者切不可棄近求遠地施救度於他行,可以說,救度自已身邊一眾生的功德,勝過去救他方一群人;這句話,乍一聽是否有些問題,為什麼施救度於自已身邊的一個眾生就比其他更多眾生不一樣呢?沒有不都一樣的,“勝過去救他方一群人”中的“去度”不等於就度得了,也不等於就已經度了。
知道了邪淫與淫邪的原則界線,以及“邪”與“淫”的區別不可以同等而喻後,“性”與“淫”也就亦復如是了。
一切有情眾生之性生活與“淫”毫無相干,是絕不可與之混淆和成其為學佛修行之障礙的。只有於濁世巔峰時期正法難求,加上一些身著釋迦服飾,空有活佛名號的所謂“怙主、法王、法師”們,將佛陀之教言、教戒、教法、眾情的慧命以及因果業報置若罔聞,並爭先恐後地充斥在騙攬眾生供養行列中,致使有情眾生的無明我執與日俱增並異化而成其為剛性的迷妄和愚癡,最為凸顯的就是:眾生的福報急劇下降,連最為本質的“性”與悖逆於本質的“淫”都分不清楚了。
性生活,既為本性於生衍之緣起,又載無始千劫因果反复流轉承因之行為。
生活,即為生存之鮮和;性生活,既是一切無始有情眾生生存持活之根本。如果將佛陀宣授的五戒中的“淫”視為“性”,不但大錯特錯,純屬為典型的知見不正。
因為,佛陀之教言:有情眾生無始千劫之因果反复流轉過程就是有情眾生無始的輪迴過程;那麼,有情眾生無始千劫的因果流轉靠什麼才能成為流轉之根本?沒有“性”種之成因,哪有生殖繁衍之果?沒有其生殖繁衍的痛苦集諦,哪有業報蘊身?沒有業報五蘊之身,哪有“了生脫死”之成就可證呢?而佛陀視眾生為父母,父母從哪裡來?等等於此地追下去,其惡之罪真是不堪設想……
這是濁世當下許多學佛修行之人,至今都沒有弄懂搞明的地方;這也是濁世巔峰時期,那些假活佛和法師們為什麼要曲解濫宣佛陀教言的魔行。
善信和同道之友們切記,切切記住一個持正知正見來識魔、辨魔的標準:
濁世當下各種法會不斷,各種方便、甚深、深密、大圓滿、頓超法門的灌頂隨處可見、什麼法都在傳、什麼戒都在授,什麼經、什麼典都在傳翻,甚至所謂大德們出的書都是課誦、咒語、手印,卻沒有切合現實和具體於已的修行法門的著作。更沒有專題和隨緣開沒和宣講佛陀之教言、教戒、教法。為什麼呢?
假活佛、法王、法師、特別是一些天魔外道具有魔法和邪之道量,但都無法開壇宣講佛教之教言、教戒與教法。偶爾也做秀式的照本宣科、誦自已都不明了之佛經,但只要弟子與信眾一提世間濁流之現狀,要求以佛陀之教言、教戒、教法逐一科判與對治時,他們就會語滯言拙,文不對題,似是而非,全講高深而讓你聽不懂,完全無法作用於弟子和信眾們具體而實際的修行,更不要說論經、宣法於世間萬象假有之無礙,也更不能用妙暗五明而顯密滿通來衡量了。
一句話:辨別是否為魔行、魔性,假活佛、法王、法師就看能不能開遮宣講佛陀之教言、教戒、教法;是否有科判濁世有情眾生在學佛修行上偏於正行的證量,並能依法和幫助有情眾生真正尋求到修學佛陀之善妙成就之法。
甚於學佛修行者於“性”別與“淫”界區分上,只要均做因果觀,一切都將迎刃而解;於“性”之行為,過而為貪,貪則重欲,貪欲則為“淫”了。
有道友為此而感嘆,並與在下溝通道:
邪淫易斷
心癮難除,
無有覺證,
有知蓋障!
心癮不滅,
斷而未斷!
我該怎麽辦 ?!”
雖然在下有如下回复,但福智善信“邪淫淫邪如何分,心患於減是何意”的提問促使其自已撰寫了該《特文》,在下於此由衷地感謝同時,也趁此感謝之際請眾善信和道友們結合該全文再視、審度,在下的如下回复:
邪淫有易( 本文已述,但“易”為“交換”,其詞義也同“異” )
淫邪不同 ( 本文已述 )
淫行易除( 貪性重欲為淫,淫以行為主而不落為質,故易除 )
邪之有過( 邪性主於質,質邪則為過患 )
心患於減( 即:心癮之患,只有修正前行而築基減患 )
癮生於貪( 癮為習而不為患,除貪則癮滅 )
知減知斷( 正知生而邪知減,不知減一分,邪知就斷一分 )
正信除奸 ( 略釋 )
領首正行 ( 略釋 )
體證隨緣( 本文已述,“緣”為無始千劫之因果緣境 )
責已無用( 菩薩畏因,凡人畏果,故責已而無用 )
前行科判( 以因果觀之法為前行修為和行為科判 )
築堤畏因 ( 略釋 )
浪湧不泛 ( 略釋 )
有一個在下於很早時期獲知的“要想結得婚,就要吃得針”的開示公案,但在下於此實在記不清出處和由來了,也可能會有很大的風馬牛的嫁接之嫌,但在下又認為於此最可以幫助學佛修行者對“淫”的認知樹立起正見。因此,還望各位善知識們就在下於公案的故事本身的真實由源方面予以包涵和諒解。
佛史上有一位成道者,世間勢大聲振,決定入寺削髮為僧,但他於入寺時攜帶了一車美酒、一車美味佳餚和一車美女裙帶入寺享用。寺院無奈而敢怒不敢言。於是,他終日於寺中大吃而狂歡,惹得寺院上下一派嘩然,紛紛於住持前大呼其罪,住持聽之而不語。
終於一曰,他主動邀宴帖請全寺僧眾於齋堂之中,憎眾席地排坐完畢,他差人為每一位僧者和自已都上了一個滿盛繡花針盤子,全體僧人愕然之際,他卻端起盤子一邊招呼眾僧開吃,一邊自已將盤中之針抓進嘴裡,當他吃完自已盤中之針時,還故作不解之狀地向著眾僧說:吃啊,這麼好吃的東西您們為什麼不吃啊?僧生驚而若呆地望著他。他又說:您們不吃也罷,那我就一個人吃了。於是,他把所有僧人面前的那盤針都津津有味的一一地吃完了後,大呼其暢快不說,還當眾於堂中脫掉僧服赤身席地而坐,僧眾驚魂呆滯地看著他拍了拍鼓漲之大肚,只見他運身一抖,從他身體八萬四千毛孔中蹦出的繡花針紛紛落在地上,然後他起身高誦:“要想結得婚,就要吃得針”並直徑離堂而去。
這一公案,留於佛史至少對後學有三方面的啟示:
一是什麼才為“淫”的認識界定;
二是什麼才為緣起因果之不昧的道理;
三是什麼才為初果羅漢不知曉二果羅漢所證之行的事因。
於成道者的因果不味和第屬之行,在世人凡夫眼中可能就是“淫”,但重要的是:成道者於已與美女裙帶之無始因果業顯和屬第之行,成就了教化僧眾的因緣。往昔之因即為今世之果,今世之果顯又起因為未來之果;那麼,無論往昔的好與壞、善與不善、淨與不淨於已之當下,都應該緣起於上善之因,這就是常人講的:變不測之厄運、不好、不善之事為當下和未來的好事之理,絕不可以惡之因再生傳惡之緣而任其無始的循環下去。這也是後學之人立見證道而求果的一個坎界之碑。
“記得一次上師問我們“學佛修行人能去酒樓嗎? ”大家都回答,可以去。上師告訴我們,如果你們沒有穿好盔甲,還是不要去吧。盔甲是什麼?戒律也,定力也。
接著上師又問我們“那你們說,修行人能去妓院、賭場嗎?” 我們異口同聲說,不能去。上師又告訴我們,那妓院,賭場的眾生靠誰去渡化?還是一句話,如果你們穿好了盔甲,沒有什麼地方不能去的。如果在那些地方你確實能如如不動,就可以去。如果你沒有這個功力而要去,那就準備下地獄吧。大家好好看看《唯摩吉經》就知道答案了。 ”
(摘自一位同脈師兄的回憶)
學佛修行者切不可將佛陀宣授而開遮的五淨戒之“淫”戒與有情眾生之性緣因種混為一體,特別是密乘弟子更要十分慎重,否則過患無窮,其不正之見而施行落業可直毀其殊勝之自悉地,甚至於悲慘一生而墮無間金剛地獄。
因為,女眾、女性與女人具有其相別和性分。娑婆世界的一切女性為女性眾生,一切整體之女眾和女性則無相而只有其性別之界分;凡當落入眼簾之界的個體女性才成其為有相之女人,凡有相之女則會生、老、病、死,存住壞空並具足其無常性,而有性為別的女眾則具足於常性世界之中。
這是佛陀開宣的《金剛經》和密授的密宗十四根本戒法中,有其善妙之教言和明章戒條的。
密宗十四根本戒法中的第十四條:戒“誹謗具真善體性女眾”。
密續中言:其真善本性原屬智慧,如諸空行母體相,姿態與本尊之一切行持及與四寶之一切因緣示現……
說淫、道淫為別淫;戒淫、棄淫為非淫;淫無淫、淫非淫,枯木獅吼為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