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小時:最新電影: 《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影展》
由六部紀錄片合組合成的2011年的文學電影,今天介紹的是由陳懷恩執導的《逍遙遊》,以及陳傳興所拍攝的《如霧起時》。
一,余光中:逍遙遊
很多人形容余光中有四隻手在創作: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另外兩隻手則是批評與翻譯。作品太多太龐大,自然形成影像創作者在選材上的艱難挑戰。
陳懷恩的創作選擇是陪余光中回他的出生地南京一趟,一方面是飲水思源的舊地重遊,呼應著《逍遙遊》的字面主題;另一方面則是檢視著曾經創作出知名詩作「郷愁」的詩作今昔,「郷愁」一詩曾經膾炙人口,但在兩岸早已直航形移勢改之後,突然就讓台灣年輕人覺得主題陌生,內容難解的蒼白乏力了。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紀錄片不是文學史,未必要巨細靡遺地交代余光中與洛夫的現代詩論戰,但是《逍遙遊》只有點到為止的處理,讓人難免有憾;《逍遙遊》完全廻避1977年一篇「狼來了」引發的鄉土文字論戰,更是讓人有疑。
不過,《逍遙遊》好歹讓我們看到了詩人親臨高雄市三民國小,聆聽小學生用齊一合聲朗讀起他的詩作「車過枋寮」,聽著「雨落在屏東的甘蔗田裡/
甜甜的甘蔗甜甜的雨/肥肥的甘蔗肥肥的田/雨落在屏東肥肥的田裡/
從此地到山麓,/一大幅平原舉起/多少甘蔗,多少甘美的希冀!/
長途車駛過青青的平原/檢閱牧神青青的儀隊/想牧神,多毛又多鬚,/
在那一株甘蔗下午睡?」成了閱兵行列的齊一前進步伐後,終於忍不住要教起小朋友抑揚頓挫朗誦法的焦慮。能見到真性情,都是好事,紀錄片尤其需要
至於我,當然不會忘記在一九七六年的梅雨季節裡,人在台中求學的我,聽著收音機裡傳來的中國民歌之夜,聽見楊弦用「迴旋曲」和「民歌手」等樂聲點燃民歌時代的風雲際會。這段青春,其實是有音樂記憶的,也成為這段節目重要的音樂背景。
二,鄭愁予:如霧起時
鄭愁予的詩其實算得上是國民詩歌了,人人相熟,人人誦念,各自有不同的解讀在心中,不管是「這次我離開你 是風 是雨 是夜晚, 你笑了笑 我擺一擺手. 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或者「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般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導演陳傳興曾經試圖用詩情般的畫面要來呼應,但是更重要的筆觸卻是陪著詩人再走一趟人間行走,舊地重遊,故友重訪,成了《如霧起時》最動人的時刻,即使只是音容一瞥(例如拍攝之後即告凋零的詩人商禽和楚戈),卻也還算即時留住了黃昏風景。
可惜的是,鄭愁予經歷過的那個時代,不管是紀弦與覃子豪的論戰,或者保釣運動的影響,甚至在戒嚴晚期的中國文藝請命...《如霧起時》都輕輕點到,卻輕沾即起,無甚著墨,想要了解詩壇脈絡和詩人傳奇的觀眾,只能在「如霧起時」的影像論述(與極其不搭調的男女os聲音環繞下),扼腕迷航了。
使用音樂:《鄉愁四韻》《歌》《Blowing in the Wind》《The River is Wide》《我不知道風是在那一個方向吹》《欲望的聲音》《錯誤》和《偈》
第二小時:
第一部份:最新電影:《冰封之心》
父母親是家庭的重心,一旦父母親完全失能,家庭豈不分崩離析?導演德布拉‧格蘭尼克(Debra Granik)卻告訴大家,即使暴風雨即將來襲,由珍妮佛‧勞倫斯 (Jennifer Lawrence) 飾演的17歲長女兒芮兒卻能獨力撐起大旗,帶領年幼弟妹和失心母親都能度過危機的故事。
電影的偏重灰藍色調的美術,打造出一個有如核戰後的世界末日風景;明明已在崩毀邊緣,不絕如縷的矇矓轉機,亦在鍥而不捨的生命態度中,得到轉圜曙光。
《冰封之心》動人之處有三,除了女主角珍妮佛‧勞倫斯鍥而不捨的生命毅力外,音樂更扮演了極其關鍵的煽情力量,郷村歌謠的淡談哀愁,搭配得極其動人。
使用音樂:《冰封之心》原聲帶
第二小時:
第二部份:最新電影:《非普通教慾》
《冰封之心》中的父親是完全失職與失能的父親,最後更演出了一場失蹤大戲;希臘導演尤格‧藍西莫(Yorgos Lanthimos)執導的《非普通教慾(Canine)》,卻介紹一位操控子女身心,已經嚴厲變態的未來寓言,人物動作詭奇古怪,一切自然是因為一家五口的人性都已被壓抑與扭曲,人成了傀儡,沒有了靈魂,不古怪也難。
使用音樂:Kari Bremnes / Fantastisk allerede 凱莉布蕾妮斯 / 三十年最精選
It Ain't me baby What A wonderful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