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3-28 13:46:19| 人氣3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看華人青年音樂家系列

今天傍晚回家之後﹐我又再上網﹐把郎朗那集看完。

一開始就有令我拍案叫絕的地方。看到他十一歲時能把liszt的Tarentella彈得那麼好還贏了大獎﹐我真的佩服。事緣階因本來我今學期鋼琴老師也叫我看看那首我喜不喜歡﹐那首我聽就聽很多了﹐可一看到琴譜我就不會想彈了 -- 因為好難﹗﹗我自問sightread不差﹐但那首要我新鮮看譜地過一次﹐一定起碼一個小時...很難捱的﹐但他竟然在比的小八年的時候已經不當那首曲子是一回事了。啊~~ 所以他可以當音樂家嘛~~ 哦﹐Tarentella的譜還在我家﹐還未拿去還給學校library呢...

好興奮﹐他果然是很優秀的演奏家﹐去聽他的現場concert情緒一定會很高漲那種。他在琴前真的是揮灑自如﹐好像彈什麼都不會有難度﹐都好像我們說話那樣的不費勁。郎朗的名字就好像他人一樣﹐雖說是古典音樂鋼琴家什麼的﹐但看上去他比較像一個活潑開朗的青年﹐大大隻﹐很有活力﹐好明顯跟李雲迪的風格非常不一樣。看來﹐一個人真正的性格是怎樣﹐是可以從他彈出來的音樂略略知道的。雜誌Teens Magazine曾推選他是廿個之一會改變世界將來的年青人﹐一點都沒錯。

「我活著不是光為了自己彈琴,也是為了學習。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人,別人又會和你溝通,這樣大家才能進步,共同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郎朗

其中一樣很令我欣賞的想法是﹐他說他不喜歡不告訴別人他是怎樣成功的﹐怎樣進步的。他什至會把日記update上他的網站﹐歡迎任何人看﹐問問題。如果不透明成功的方法﹐好讓別人知道他真的做了些什麼﹐外人看來就會好像看變魔術那樣﹕嘩﹐好厲害呀﹐好神奇啊﹐但是﹐我們又不是想當魔術師﹐不是大偉高柏飛﹐令別人覺得神奇的事﹐不是值得引以自豪的那點。其實我們不應崇拜那些表面的成就﹐就好像崇拜郎朗不是為了“他鋼琴彈得出神入化”--看看他是如何成長的﹐他除了特別特別喜歡音樂﹐他一出生沒有其他地方是跟我們不一樣的。他跟所有人一樣都遇到過難題﹐他小時候比賽出過笑話﹐他遇過不喜歡他彈琴風格的老師﹐他曾不被看好﹐他有捱苦的時候茫然的時候不清楚方向的時候﹐如何面對解決這些我們都一樣會遇到的問題才是關鍵﹐也是為什麼我愛看這類節目的原因。傑出的人﹐不單止有過人的頭腦﹐最重要是他們很多時候小小年紀已經很有慧根﹐心理質素也很高﹐不怕面對生命中的打擊﹐而且他們的性格也蠻叫人喜歡的﹐在資訊發達的廿一世紀﹐高高在上的偉人已經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平易近人﹐熱愛整體人類的發展熱愛所有生命的人了。

不過當然﹐看見聽見郎朗那種活力充沛的演奏那時候﹐卻是投入去他的音樂裡﹐而不是在想“為何為何”了﹐止少﹐不是在那一刻吧﹗做人懂得享受現在是非常必要的。

哈哈﹐還有﹐原來郎朗也請教過周廣仁(著名中央音樂學院女教授)的﹐而因為我“恩師”梁劍英老師曾是周教授的學生(好像就是我現在這樣大-十九歲-時在香港跟周學過)﹐我更覺得自己找對了老師了﹐當年我十一兩歲吧﹐眼光怎麼那樣好的呢? (<--我又無可救藥地陶醉在自己的幻像裡面了-_-)

不知不覺談太多郎朗了。現在說說廖昌永吧。跟留言版上的意見一樣﹐對﹐我也是看完了節目之後才發現他的過人之處而也開始欣賞他的。最起碼我好喜歡這種事業成功卻又很顧家的男人﹐因為我一向不讚成那種“為了這樣要放棄那樣”的說法。而且﹐他也是完全出於對音樂的熱愛而走上這條音樂路的﹐他家裡沒特別重視音樂教育。廖昌永來自四川赤貧的農村﹐最初接觸音樂之時﹐又正是中國受盡踐踏的年代。我覺得這對很多認為自己家庭是外行人所以自己就一定不會學得好的人又有一個很好啟發。值得一提的是節目裡的一個叫我非常感觸的畫面--當廖昌永在用他獲獎無數的歌喉唱歌哄他的女兒時﹐我想起了在Cupertino的Billie, 前文也提過的一位對我很照顧的聲樂教授。我在她家裡有好多次﹐都親眼看過親耳聽話她唱兒歌哄她那可愛極的一歲多孫女。我有一次還忍不住流了淚--場面實在是太幸福了﹐那是跟平時聽到的歌不一樣的﹐我的心深深被這種歌聲感動了﹐比起聽什麼好的流行曲﹐好的歌劇﹐好的演唱﹐都要感動﹐都吸引著我。廖昌永非常熱心於教育﹐熱心於幫助下一代的精神跟Billie很像﹐不知道是不是善良無私的人都會有一把最好的嗓子的呢? 這是人如何許算都得不到的﹐是上天賦與善良的人的禮物﹐而給予他們這種禮物﹐他們也是會分享給人的。上天真會挑人﹐也會挑禮物﹐是吧?

大提琴家王健﹐我老覺得他是很會感恩那種人﹐所以上天也特別恩賜了他很多機會。不過看這集令我引象深刻的卻是小提琴大師Issac Stern--原來他竟然計劃及參與拍攝那麼一套具意義的紀錄片(從毛澤東到莫札特/From Mao to Mozart)﹗那片還獲了Oscar's best documentary moives呢。名音樂家Issan Stern拉的小提琴曲子的version最易download得到﹐所以我也有很多﹐哈哈~ 不過﹐王健這個故事﹐就明顯的告訴了我們什麼是薪火相傳--音樂的才華及發揮機會﹐也是一代帶給一代的。不是因為那麼多的人幫助過王健﹐他未必可以攀到音樂的這種境界﹐我們也沒有了一個欣賞美好事物得機會了。此外﹐他小時候出國時遇到的I20問題還真值得我們看看﹐哈﹐他visa不批﹐就不用I20不以留學生身份來美﹐用了“訪問學者”的身份過關﹐我之前都未聽見過。

最後談談馮景禧吧。不謀而合﹐我跟他一樣是那種認為音樂也可以是一門科學的人﹐裡面有數之不盡的知識可以學習﹐研究。跟郎朗不同﹐馮景禧沒有父母和師長的大力催谷﹐但憑著與生俱來的天份﹐對音樂患誠的追求以及一個清晰的人生目標﹐他也可以有一番精彩的音樂生命﹐更以此作為一生的事業。看他的生活﹐是這系列中八位音樂家中最跟我們接近的﹐父母都不懂音樂﹐除了上學之外小時候在琴行之後又在香港演藝學習﹐小時候考鋼琴一級時更不及格﹐十六歲才離開香港到University of Rochester升學(說起來﹐上年我也有一位朋友報過那間大學的Eastman school of music呢﹐不過她不入^^")﹐一直到現在是Julliard的博士生﹐有位女朋友﹐忙著完成thesis paper而顧不得家裡整不整齊﹐有時候練琴會練到悶的那種。另一方面他卻是跟其他青年音樂家一樣﹐在New York的Carnegie Hall演出﹐既接近卻又遙遠﹐而這就點是值得我動動腦根之處。每次一打開關於他的那頁﹐聽到以他彈的Bach作的introduction﹐我就覺得好平靜﹐一個城市人反能體悟出這樣的平靜﹐我知道他自己對人生也一定很有領悟的人﹐所以他彈巴哈也就拿獎嘛~ 哈哈



這華人青年音樂家系列中介紹的八人﹐跟我們一樣會說中文﹐是中國人﹐有一個中文名字﹐他們也都很愛國﹐對於自己是中國人有中華血統感到光榮。另一方面﹐他們都在外國學習﹐美國是必到的了﹐但太部份時候他們都是在漂泊。李傳韻說他自己多愁善感﹐而馮景禧說如果演奏的人都感受不到那後音樂要帶出來的感覺﹐聽的人隔了一重又如何能感動得到? 所以多愁善感是大多數音樂家的性格。還記得李垂誼那集﹐他說﹐孤獨是必然的了﹐特別是攪音樂的﹐花在練習的時間一定好多﹐能不能承受自己對著樂器很久很久的那種孤獨感是很重要的﹐而好的音樂家都是能很好的處理或紀錄下這些感覺的。他們也都是很有理想的人﹐而且不為少少挫折而放棄的人。我自己也學過音樂﹐雖沒有他們的水平﹐但我想我會比沒學過音樂的人明白他們要面對的問題﹐因此卻反而更欣賞他們。看到有人可以燃燒得多麼明亮﹐我要更努力的以他們作為榜樣。當然我這方面的才華遠比不上他們任何一位(嘩﹐特別是鋼琴的那三位﹐我更看到自己差得多遠)﹐但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希望可以好好利用我已有的條件﹐別浪費這一趟得來不易的生命。


Pic:郎朗, from www.langlang.com

台長: 加加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35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