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14 12:36:22| 人氣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愛受苦的人類,以執迷不悟的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愛受苦的人類,以執迷不悟的心



  我們一出生就帶著苦難,本體意義上的苦難誰也不能免除。人遭遇一定的煩惱、痛苦、困難不僅必要,而且必須。它對人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與意義。這也許就是苦難不能缺少的原因──如果說幸福、快樂對我們具有消極性作用、意義的話,那麼苦難則是積極的。   但“苦難”都需適度,任何一個人能夠承受的苦難并非是無所節制的,過度的苦難會把人打垮,或早或遲、或輕或重,因人而異。   換句話說,每個人承擔苦難的能力并不一樣,相同量度的苦難,因著人的品節、氣質、修養、機遇等條件上的千差萬別,對不同的人其打擊心靈的程度、得到的體驗、導致的後果等等,都很不相同。有的人感到并不怎樣時,另有許多人早已趴下了。   人的本性都是追逐快樂、避免苦難的,可是我們無法設想沒有苦難的世界會是怎樣的。   叔本華曾說,一旦大氣的壓力消失,我們的血肉之軀便會四分五裂。同樣,人一旦解除了需要,一切嘗試都能夠“成功”,再無缺陷與苦難的話,他就會放縱而愚蠢。   正常情形下,越來越多的苦難,會產生越來越多的淚水。物極必反,淚水堆積愈多,抗爭愈強,便有了建設與創造的期望和動力。
因此,那個沒有苦難的“天堂”對人類來說,實在太輕了。在那里“生活”即使不一定是溫暾、平庸的,那也是不夠激越、嘹亮的,是一種“死寂”狀態,缺少了精神的救援與支持,人會不堪忍受,無事生非,也要造些人為的“災難”出來!
  所以,我們注定要以受苦作為自己生活的常態。
  威廉.詹姆斯說:人類的激情仿佛要求金戈鐵馬的鏖戰場面。安享勝利果實的時刻,一切就變得卑微了。人類的天性歷經艱辛,拼卻全力,受盡苦難,終於九死一生,然後又拋下勝利,奔向更罕見、更艱巨的理想──正是這樣的風釆激勵著我們,這樣的現實仿佛是一切高尚文學和杰出藝術的作用,點悟我們,啟迪我們。
  “根治”苦難的最好辦法可能是有的,這就是父母不把“我”生下,這世界從沒有“我”存在過。
  然而,“我”不在,世界於“我”又有什麼用呢?
  如此,人可否超越苦難?如果可,又怎樣超越?
  永遠抱著夢幻和信仰,在心中燃起希望之火,從精神上壓倒它,讓精神保持“勝利者”的姿態,做一個精神“貴族” 少窮人正是憑著這一點精神上的寧靜或蒙昧,才安於天命,卑微而甘心地活過了一生。
  無怪有人說:“我越是思索勞苦大眾的生命,我越是相信,他們的信仰才是真誠的,也只有這種信仰,才賦予生命意義,才是生命的寄托……他們平靜地勞動,忍受著貧困和痛苦,他們生活,他們死亡,在萬物中,他們發現的是幸福,而非空虛。我不能不熱愛這些人們。”
  我愛著受苦的人類,以一顆執迷不悟的心。
,不論這姿態是何等“荒謬”,讓這樣的心靈獲致一份安寧與充實?

台長: 謝飛
人氣(4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