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聽到一個平常好好的國中同學
打球打到一半突然心臟休克送醫後全身器官衰竭
昏迷指數3
正在加護病房用葉克膜維持生命後的第一個反應
我必須承認我不是擔心他現在情況怎樣
是想到死亡筆記本
前陣子已經忘記是在哪個作家部落格還是哪篇文章上
看到一段我覺得很有共鳴的話
我無法正確轉敘只能拼湊與用我自己的話表達我的理解
他大概是寫說
這一代的人都已經對死亡太過陌生
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任何戰亂任何非常大的傳染病
或是非常大的災難
SARS跟九二一是我們勉強還能講的出來
能真的讓我們心驚膽戰的紀錄
導致現代人比以前的人還要害怕死亡
當我們與死亡的距離加大的時候卻覺得它更靠近
即使現在的醫學等等都比以前發達太多
但是一點也沒降低人對死亡的恐懼
反而也許是比以前對死更看不開
以及 無法承受
之前外婆的事情發生我也曾經跟阿勇聊過
她剛好就是那種家中長輩不是還健在就是她還太小就離開
也沒有另外接觸過任何死別
如果不是在已經非常有記憶與稍微懂事的年紀
送走了兩位長輩
我想
我也許甚至不曾認真思考過死亡也無法具體想像
不能了解自以為很抽象的死亡其實有多麼簡單而具體
我甚至認為就是因為經歷過死亡
而讓我的人生更加完整
好像是生離死別的拼圖
才終於通通都湊齊了的感覺
有的時候會突然在腦中想像
如果有一天突然老爸走了會怎樣
然後還沒死的老媽該如何
如果有一天突然老媽走了會怎樣
又然後還沒死的老爸又會變成怎樣
如果可以選擇老爸跟老媽到底要哪一個先死會比較好
要是真的要死乾脆兩個一起死一死還比較乾脆
也不要留著另一伴徒增痛苦悲傷
後事兩個一起處理也許會手忙腳亂
但是能一次解決似乎是"幸運"的一種
對他們兩個搞不好也是最好的結局
不過這些事情
其實大概想個3.5分鐘就無法再想像下去
不是不敢或是不能面對
是因為只要想到這一定會發生
就覺得難以想像
東京鐵塔裡面也有寫到
"正因明白
那是總有一天會發生的事情
但因為太清楚他確定無疑的會來到而感到可怕
這是我最深的恐懼"
即使已經遇過兩次死亡的我
還是跟那個某文章裡面寫的一樣
視死亡為無法承受的事情
其實人跟死亡是這麼密不可分的事情
我記得以前看書也有寫到類似
古埃及的慶典或是宴會會有人抬棺繞場
但是這並不會減低狂歡的人的興致
反而是讓大家更盡興與放縱
因為他們時時刻刻用死亡來提醒自己把握當下
人一但被生下來以後
就離開了生這輩子就再也與生沒有關聯
離開陰道的那一秒
生這個字就徹底寫完了
接下來就只能一直寫活一直寫活
然後也永遠與死亡背貼著背的緊連
無法清楚看見卻知道芒刺在背
就算是孕婦也是與死更靠近的一種
更靠近那種被生包住的死亡
生與死的感召力都很大
小嬰兒剛出生的時候
帶給父母與周遭的人莫大的希望與喜悅
讓人堅強
死亡的人亦然
帶給身邊的人莫大的悲傷與思念
使人脆弱
像我就覺得我平常不會老是想到死
但是有人過世的時候就會那陣子常常想到
其實死亡的影響力比你想像的大又比你想像的小
一些名人詩人偶像等等的死訊
聞訊的粉絲等當然都會傷心不已
但是我覺得畢竟還是隔了一層關係
你會覺得遺憾會覺得英才早逝
然後也許過些時日你會不小心忘記誰誰誰已經死掉
看看八卦媒體的紀念專題
他們的影像或作品仍活在你們心中
你們並不會不習慣
因為活在你們心中的一直就只有影像與作品
但是如果是身邊的人
曾經共事同班有相同生活經驗甚至是家人另一半的
那種感覺會強烈好幾好幾倍
因為不是只有他人的影像或作品而已
而是也參與對方生命的自己
除了必須應付死亡的對方
還要處理也跟著死去的參與那一部份的自己
其實這是最需要緊急處理的部份
但是都往往擺在最後才做或是甚至做不起來
後事簡單半個月就辦好西方極樂世界又沒多遠
但是埋葬回憶卻要花上好幾好幾年
大家都怕死
其實最不需要怕的才是自己的死
因為都死了哪有什麼好怕的
只需要怕別人的死就好了
我記得我也聽過一個對話
A對B說~我什麼都不怕!就是只怕死!
B聽到了卻笑笑的回答說我什麼都怕!就是不怕死!
大家是想要當A還是當B呢?
關於這個我也沒有自己的標準答案
我覺得我還在A到B的過程
以前我很怕死小時候還曾經問我爸死掉到地獄去該怎麼辦
可是看過越來越多的死亡
加上沒有什麼宗教信仰
我認真的覺得死掉之後完全就是分解成各種物質而已
靈魂也是不需要的
更沒三小投胎轉世
耶穌上帝摩西瑪利亞在打麻將沒空審判你
閻羅王的生死簿也變成生死iPad
最後我目前聽到對死亡有最酷的見解的人
也是我目前覺得最酷的人傳說中的 約翰藍儂(挪抬)
因為他曾經說過
I'm not afraid of death
because I don't believe in it.
It's just getting out of one car, and into another.
這段話實在說的太酷太屌了
面對死亡的方法
就是根本不相信他
自從知道這幾句話以後
我就一直無法忘記
用換車的比喻也真的好難以攻破
有一天我希望我也能真的做到這樣
那就感覺就好像我不是逃避也不是面對
而是不需要逃避
也不必面對
只是一個類似必要程序的動作而已
就像開門就像關門一樣簡單的東西
而到最後會發現
其實連門都沒有
不需要打開
不需要關起來
只是很自然很自然的通過
just getting out of one car, and into another.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