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2-01 20:08:05| 人氣10,600|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STARBUCKS的歷史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季節限定產物


别小看這個紅色紙雪花杯

它可是成就多少量的業績

在一整年都是白色紙杯的天下時

在萬白中一點紅是非常代表性的物件













以上照片是紙杯Logo進化史

在2011年即將去掉STARBUCKS COFFEE字眼只剩海神女妖(人家叫美人魚)的Logo,

在此之前大家所熟識的Logo是從1992年開始沿用至今。




上圖及為惡搞版Logo進化圖 LMAO...




















   
(這是位於西雅圖的世界第一家STARBUCKS)

 
    
一九九八年三月,統一星巴克第一家店才在台北市天母開幕。

台北只是全球星巴克熱潮的一角。


目前STARBUCKS在全球有超過兩千家分店,並且以一天兩家分店的驚人速度在成長著。
STARBUCKS 成為美國生活文化的一種寫照。


1971年4月,STARBUCKS的創始店在西雅圖開幕,當時,STARBUCKS只賣咖啡豆,不賣一杯杯煮好的咖啡。

創辦人有三位,分別是鮑德溫(Gerald Baldwin)、波克(Gordon Bowker)和席格 (Zev Siegl)。當時有一家很有名的畢茲咖啡茶品專賣店其老闆艾佛瑞畢茲(Alfred Peet)就是星巴克的精神教父。

鮑德溫和波克就是在畢茲調教下,學會了與美式淺烘培大相逕庭的重烘焙技
術,奠定了STARBUCKS的基礎。
畢茲認為自己進口的咖啡豆一定要採重烘焙才能表現出絕佳風味。他們並未研究市場趨式,而是要以供給優質咖啡豆來創造。 


(STARBUCKS的第一代出產的紙杯!)

   


STARBUCKS三元老從不曾放棄追求最高品質的承諾。
他們在各方面都有創新和發明的空間,唯有一個理念必須堅持不放:「我們販賣最高品質新鮮烘焙咖啡豆的目標永不改變。這是我們最珍貴的堅持。」

STARBUCKS因此醉心於品管,舉凡選購生豆、烘焙、調製到販售,都不假手他人,以確保產品的穩定性。

此時,STARBUCKS的店面雖然已有連鎖,可是卻都還是以賣咖啡豆為主,對於想喝咖啡但是又懶得或沒有器具自己煮的消費群而言,並不受重視。


直到當時還是一個小員工的霍華.蕭茲(Howard Schultz)提出了賣煮好的咖啡的想法,三元老害怕STARBUCKS 淪為「外帶咖啡專賣店」,於是在1984年4月星巴克開設第六家分店時才讓蕭茲在店面裡面設立一個小小的咖啡吧。


1984年STARBUCKS在西雅圖市中心開了第六家店面,這是星巴克歷史上一大突破,因為它是第一家獲准兼售咖啡豆和熱騰騰咖啡飲料的店面,也是STARBUCKS座落商業中心地段的首家店。

當時在他們小小的咖啡吧試賣咖啡的構想非常的成功,但是蕭茲卻無法與星巴克的三元老有共識。蕭茲覺得若要引進新的咖啡時尚,首要之務便是要先開一家賣咖啡的店面,向民眾展示義式咖啡館的迷人氣氛 ,而不只是賣咖啡豆。蕭茲在不放棄STARBUCKS原有的堅持,卻想保有自己的構想下,於1987年出資買下STARBUCKS的股權,成為STARBUCKS的總裁。從此之後,STARBUCKS便開始以義大利式ESPRESSO咖啡吧為經營重心,兼賣他們所自行烘培的咖啡豆。



  
     





STARBUCKS的特色


STARBUCKS 自認使用的都是有品質有保證的咖啡豆,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Arabica)咖啡採購者。

STARBUCKS 咖啡豆的烘培方式,比一般罐頭用的「肉桂烘培法」較深顏色,也比一般的咖啡所用的「都會烘培法」更黑,這樣標榜新鮮卻又重烘培的咖啡給一般的消費者某種程度上的信心,認為STARBUCKS 的咖啡便是精品咖啡的保證。
當然,同時也有許多對咖啡較挑剔的咖啡玩家認為STARBUCKS 利用重烘培的豆子讓顧客分不出到底是不是真的新鮮,許多人則認為重烘培的espresso加上牛奶是絕配,而這些玩家則普遍覺得STARBUCKS 的咖啡過度烘培,加上牛奶只是讓顧客分不清楚咖啡好壞罷了。



星巴克企業至今仍有四大堅持:

(一)拒絕加盟:不必擔心加盟主砸了我們的招牌。
(二)拒絕販售人工調味咖啡豆:星巴克不屑以化學香精來汙染頂級咖啡豆。
(三)拒絕進軍超市。
(四)選購最高級咖啡豆,做最完美烘焙的目標永遠不變。



坐著聽STARBUCKS的音樂

蘋果公司與 Starbucks 咖啡店合作,在美國特定的 Starbucks 店面提供 iTunes Wi-Fi Music Store 連線,顧客將可使用個人電腦、iPod touch、iPhone 等設備在店內免費連上 iTunes Wi-Fi,然後瀏覽或購買其中的歌曲。顧客還可在聽到店內播放的歌曲時,使用「Now Playing」服務了解該歌曲的曲名等資訊,亦可立即在 iTunes Wi-Fi Music Store 購買並下載到自己的裝置中。





台灣人對咖啡的講究,自有悠久歷史。平心而論,星巴克的咖啡擺在咱們這兒,單就口味論之,未必佔得了什麼便宜。不過,若是考察「店內音樂」這一項,星巴克便算是「狠角色」了。他們放的歌,從主題到選曲皆頗有見地,基調清新而不輕佻,內力深厚卻不炫耀。莫說此間諸多連鎖餐飲店絕無對手,就算把那些手藝精湛的個體戶咖啡店也算進來,堪與匹敵者仍是少數。

星巴克店裡放的音樂,品類兼容並蓄,涵括大部分的古今主流:草根藍調、靈魂、民謠、搖滾、鄉草歌謠、經典爵士、抒情老歌、世界音樂......唯獨繞開了重搖滾、金屬、電音、嘻哈這些「侵略性」比較明顯的樂種(它們另有適於播放的場地)。這種音樂,在美國電台的播歌分類裡,大致是歸在 "Adult Album Alternative" (成人專輯另類曲目,簡稱AAA)門下:這個名詞和行之有年的 "Adult Contemporary" (當代成人金曲)相對,後者是主流中的主流,在自視較高的樂迷耳中,往往不免流於俗濫。AAA的曲子,則介乎「另類」和「主流」之間,取材自獨立廠牌、非主流樂手和非專輯主打歌的比例更高,樂風版圖也更廣。AAA訴求的對象,是年歲稍長、品味穩重、在乎「氣質」的樂迷。他們既不打算裝年輕聽「艾薇兒」和「五角」,也受不了購物商場裡千篇一律的Bryan Adams和Celine Dion。對一個中等程度的樂迷來說,標榜AAA風格的電台曲目,很可能有一半的歌壓根沒聽過,卻都氣質相類,聽起來舒服,學問彷彿也不小。

全球一萬五千家星巴克的店內音樂,都是由美國總公司「直營」,定期換檔,指定播放,走的正是這種AAA路線。播出內容不僅店員、店長無權置喙,連總代理商都沒有插手的餘地。且看全球星巴克之一律禁煙,據云是不讓煙味「污染」了店裡的咖啡香。很顯然,店裡放的音樂,就跟咖啡的氣味一樣,是必須嚴格控管、不容「污染」的「環境成份」。這可不是一樁輕鬆的工程:試想,要從「中央廚房」設計出一套同時適合全球五大洲四十四個國家同時播放的歌單,你得同時擁有多麼精密準確而又兼容並蓄的音樂品味?

星巴克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敢把「咖啡店音樂」發展成「超級大生意」的企業。打從第一家連鎖店開張,老闆就很清楚他要推銷的絕不只是那杯咖啡,還包括「咖啡」作為文化符號,讓小布爾喬亞們「自我感覺良好」的有形無形一切相關產品──你不需要多麼犀利的商業頭腦,也能想到「咖啡店音樂」是頗具潛力的題材,問題是可行的「商業模式」:他們必須想出一套有別於傳統音樂產業的收益模型。

1999年,當時星巴克在全世界「只有」2500家連鎖店,剛剛坐穩「全美排名第一咖啡零售商」的位置,便已經在盤算這門生意。他們拿出100萬美金,買下了舊金山的小唱片公司Hear Music,這家公司專擅與大公司合作,製作「主題式選輯」CD,主打特殊通路的利基市場。星巴克和Hear Music合作,陸續推出許多專供店內販售的合輯,這些歌曲在幾千家分店裡強打播送,許多人邊喝咖啡邊納悶店裡放的什麼歌這麼讚,聽說店裡有賣,二話不說就買下去了。這些合輯都是「舊瓶新酒」的企劃商品:他們取得經典錄音的唱片公司授權,依樂風或主題安排曲目、編纂選輯,許多是1950、1960年代的老錄音,重新設計包裝之後,頗得都會中產客群青睞。

星巴克的分店一路擴張,等於販售這些特殊商品的通路端點也愈來愈多。有了一萬多家分店的加持,音樂產品線遂也可以玩得更大膽一些。2004年,Hear Music和爵士樂老廠牌Concord Records合作推出靈魂樂老將Ray Charles的專輯《Genius Loves Company》,是Hear Music旗下第一張脫離「舊瓶新酒」模式的「原創專輯」。當時誰也不知道這竟成為Ray Charles生前最後一張作品。它在次年一傢伙拿下了八座葛萊美獎,在景氣每況愈下的唱片市場,這張專輯創下550萬張的銷售紀錄,其中竟有四分之一的營業額來自星巴克店頭直營販售,遙遙領先任何一家傳統唱片通路。

2007年,在《Genius Loves Company》大獲全勝之後,Hear Music的下一樁投資,再度震撼娛樂圈:他們說服Paul McCartney離開四十幾年的老東家EMI,簽下了由Hear Music發行全新創作專輯的授權約。《Memory Almost Full》獲得三項葛萊美獎提名,賣出逾百萬張,打破了Sir Paul十年來的市場紀錄,據說Paul龍心大悅,鄭重考慮和Hear Music簽下長期深度合作的新約。

這年他們還另外簽下了兩位重量級藝人的發行授權,分別是「嬰兒潮世代」的天王天后James Taylor和Joni Mitchell。其中Joni Mitchell「重出江湖」的消息尤其令人激動:她老人家早已宣稱對唱片圈心灰意冷,決定永遠退出樂壇,專心回家作畫去也。就在歌迷的眼淚都哭乾了的時候,Hear Music說服她出版九年來首張全新創作專輯《Shine》。專輯問世以來,只聽到全球樂評人輪番起立鼓掌、老中青樂迷痛哭流涕。Joni阿姨為甚麼願意改變主意、重回歌壇?據說首先是世局之壞讓她忍無可忍、不吐不快,非得寫幾首新歌抒發一下,其次是Hear Music獨特的通路和行銷企劃,讓她可以不用重新「醬」進那個她厭恨至極的娛樂圈,而能用比較自在的方式面對「出唱片」這件事。經此一役,Hear Music在當代樂史已經註定留下傲人的傳奇。

如何在咖啡店現場引進多元化的買賣方式,讓客人願意付錢買下更多和咖啡未必有關的東西?星巴克不是沒有栽過跟斗:2004年,他們在美國45間分店推出「音樂小站(Music Kiosk)」的服務,讓客人可以在店裡試聽、燒錄音樂CD。不幸的是,彼時MP3隨身聽早已取代CD,成為絕大多數顧客聽音樂的主要介面。「音樂小站」乏人問津,兩年後悄悄喊停。不過他們記取教訓,先是在2006年和蘋果電腦的iTunes線上音樂商店合作推出「星巴克專區」,2007年夏天又在美國幾個指標性都會區推出全新的下載服務:客人若在店裡聽到喜歡的歌,只消拿出筆記電腦、iPod Touch或iPhone,便能透過店裡的無線網路連到iTunes線上商店,直接下載你聽到的歌,還包括剛剛播過的十首曲目。可不是,這樣的玩法才叫酷嘛。只是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年,台灣才能跟進?

在唱片工業的舊結構搖搖欲墜的時代,星巴克大膽抓住了幾個重點:「咖啡店即實體通路」、「開發自有原生產品」、「精準掌握主流顧客品味」、「深耕分眾市場」、「正確挑選異業結盟對象」。他們依照這些原則砸下去的錢,顯然比大多數音樂圈的競爭品牌都更能命中要害。當然,星巴克有得是「把遊戲玩大」的雄厚本錢,然而看看他們「做對了」的這幾件事,假如你對「文化創意產業」念茲在茲,星巴克的豪舉,還是頗能激發若干靈感的。

(出自於Shopping Design,04,2008)







台長: Jammiee
人氣(10,600) | 回應(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美食情報(食記、食譜、飲品) | 個人分類: 推薦介紹,增加你的腦容量! |
此分類下一篇:娜語錄 世界巡迴演唱會實錄

我~
YES!!
非常好的一篇^ ^

我很喜歡喝星巴克的星冰樂

每次出國到香港機場轉機時都一定會買一杯來喝

PS"這篇圖片很經典!!
2007-02-02 20:17:46
你好˙ˇ˙
你好!
因為報告需要~
所以引用你這篇的內容˙ˇ˙

我喜歡你得介紹,喜歡你放的圖片。

2009-12-14 21:04:35
版主回應
SURE SURE SURE!!
感謝你的喜愛
2009-12-17 20:59:18
jeffrey
因為報要用所以借你的東西用一用歐~3Q
2009-12-17 11:48:02
版主回應
當然
感謝收看!!!
2009-12-17 21:53:29
我要引用囉!報告用的~謝謝啦
我本身也是星巴克愛好者超愛~~~~~~~~
2009-12-17 16:23:21
版主回應
當然
感謝收看!!!
2009-12-17 21:53:10
mei
我要引用呦!!
因為要做報告的
謝謝您~~^0^
2010-10-05 19:45:5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