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4-12 18:52:36| 人氣5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報紙的「環保」問題。(2007/04/1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知識訊息的記載傳遞,是一件非常有趣的現象,在原始時代的原始人,大概就是把一些訊息刻在石壁上,所以想看的人就只好跑到石壁前觀看,筆者是這樣想像,縱使把文字圖形之類的訊息刻在石片上,在傳送保存也不太容易,太笨重了,而且平平薄薄的石片也不是那麼好找吧!後來時代進步了,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的人讀聖賢書,在菜倫還沒有發明紙之前,拿的書是竹片一片一片相連串的竹書,可捲起來成卷,一捆一捆的,文字是用毛筆抄寫在竹片上,故有成語「罄竹難書」,意即用盡所有的竹片也寫不完,我們通常慣用此成語比喻一個人做了很多壞事,縱使用盡天下的竹片也寫不完,不過這也只是一種誇張的比喻法,再怎麼會做壞事十惡不赦的魔頭,其所幹的壞事也不會多到如此,純屬比喻的用法。竹片當然是比石片來得好,除了竹片的來源比較容易取得外,竹片也不會太重,算已經不錯了訊息載体,當然比石片好,但跟紙比起來,則不可同日而語,有了紙後,當然不會再有人用竹片,所以現在在書店裡保證沒有賣竹書,縱使想耍酷,大概也不會有人故意拿著竹書來看,除非他是瘋了!

有了紙後,當然還不夠,一本書要手抄個幾本就已經不得了,若一下子有很多人想看這本書,不要說上萬人,上千人可能就要很拼了,所以有了紙還不夠,到了印刷的發明,那才是真正的厲害,據研究指出,現在所能見到世界上第一部標有年代的印刷品是在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由王玠所造的木刻印畫。魏晉期間(約西元三一五世紀)的碑石摹拓,在刻有文字的石碑上蓋一張紙,再用布包上棉花,沾著墨汁,在紙面上輕輕拍打,紙上會留下和石碑上一模一樣的黑底白字字跡,不但比手抄方便,而且生產量多,也不會有失誤,可以視為雕板印刷的先驅。

有了印刷技術,一本書想要印幾本就可以印幾本,速度之快當然千萬倍於手抄本,而隨著印刷術之精進與發展,也因此造就了後來平面媒體的發達,報紙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堪稱最為重要的平面媒體,此言絕不誇大,若那天早上醒來,沒有報紙可看,那一定有很多人會感到鬱卒,不過沒關係,這種景象可能會發生在百年以後吧!但世事難料,又有誰知道百年之後的世界會怎樣?其實訊息載體之發展現在都已經到了電子化的地步了,比用紙印刷又大大地向前邁進一大步,用紙印刷相形之下又顯得更為落伍,我們似乎也可以這樣預測,遲早有一天,若沒有什麼大的意外,電子化當會全面取代,不過請寬心,這可能也是百年後的事。

紙使用的歷史可說是相當久遠了,配上印刷的技術,也造就了我們牢不可破的閱讀習慣,雖然有了電子書、電子報紙…等電子媒體,但說真的大家還是很習慣看報紙,看雜誌,到書局買書看,能完全捨去平面印刷的訊息載體,只看電子的人畢竟還是少數,一般還是以實體的訊息載體為主,頂多兼著看,也就是說偶而看一下電子的,看一本書還是感覺比看一本電子書來得有「人性」,也許未來科技更加的發展,可克服閱讀習慣中「人性」的問題。不過電子媒體之發展,首當其衝者應該就是報紙,昨日的新聞在電視上都已經看了很多次,誰還會想看今日的報紙,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報紙「收」起來,當然這個問題是很複雜,並不是說報紙已經沒有生存的市場空間,而是要改變求生存,畢竟現在讀者的閱讀習慣還是有利於報紙,報紙要改變,譬如說,賣得更貴,張數更少,但內容更深入有水準,當然這只是「譬如」,有探討的空間。

筆者為什麼會這樣想,從環保的觀點視之,紙漿取自樹木,縱使是回收紙再製,最初還是要取自樹木,可想而知森林破壞的問題,森林破壞就有生態破壞的問題,對自然環境真的很負擔,還有油墨的大量使用,而我們買那麼厚厚的一份報紙,卻只要10元,看完一次就丟,在捷運站還有免費報拜託你看,真不可思議,也不曉得那位仁兄去搞出這樣的「經濟模式」,完全棄環保於不顧。在全球暖化,環境議題已響徹雲霄之際,甚至於威脅我們人的生存,目前報紙的經營確實有「環保」問題,值得深思。

台長: 阿舍仔
人氣(57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全球暖化議論 |
此分類下一篇:綠色科技,綠色生活。(2007/04/28)
此分類上一篇:冬季裡的熱太陽。(2007/02/1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