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01 22:10:19| 人氣44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你信耶穌,我拜五府千歲。(2005/03/0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政治,乃管理眾人之事。記得高中時代讀三民主義時,老師是這樣教的,講得頗為冠冕堂皇,在當時年輕純潔的心靈上,也就信以為真,一直記在心上,還好當時老師也沒有多少的解釋,講出政治的事實狀況,不然在年幼的心中可能都要得到政治恐懼症,筆者猜測,當時老師不講,或許是怕講多了被抓去關,或是被警總約談,那時是白色恐怖的年代。等到年歲漸漸增長,也就能深深體會其中的奧妙,政治那是這回事,沒有錯,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但這其中最為關鍵者就是「權力」,擁有「權力」就有各種利益,包括財富等,這也使得政治雖為管理眾人之事,如此單純的問題變得相當地複雜,各方無不極力角逐,在某些情況下也變得非常危險,在帝王時代常常會因此抄家滅族,在民主社會,雖然不至於如此殘暴明著取人性命,但其所用之手段較之古之帝王更為惡劣,可說化明為暗,殺人不著痕跡,亦可運用政治權力巧取豪奪,享盡一生的榮華富貴。

基於政治權力的可怕,現代的民主國家社會在政治制度的設計上,乃採用十八世紀法國學者孟德斯鳩倡導三權分立)學說,建立三權分立的政府體制,以建立政府三種統治權力相互「制衡」的力量,以制度防止從政的政客藉「管理眾人之事」為由,為自己之私利為非作歹,三種政治的權力可以互相牽制,甚至於互相對立,以防止濫權的弊端。所以說三權分立的精神在於「制衡」,就有人這樣說過,其假設是人性本惡,根本打從心理就不相信這些從政的政客會幹出什麼好事,權力使人腐敗,不是嗎?在真正的民主社會都覺得三權分立還不夠,並進一步發展出媒體為第四權,以監督三權,當然媒體的第四權也要遵守法律行事。

權力的「制衡」本來就是三權分立的基本精神,可說是人類社會的一大進步,可是當年國父孫中山先生卻認為三權分立互相「制衡」會導致政府的行政效能低落,因此倡導五權憲法,除了行政、立法、司法外還多了監察和考試兩院,放棄「制衡」的重要性,要五院「相輔相成」,結果最後變成五院「同流合污」,不是嗎?所以筆者常戲稱, 「相輔相成」是文言文,翻成白話文就是「同流合污」。當然這樣說五權憲法的政府體制,也不是說三民主義的論說是錯的,不論是三權分立或是五權憲法,任何制度的施行未能如理想之願,其關鍵還是廣大人民的素質,就如同清末民初梁啟超先生所言,「聚群盲而不能成一離婁」,這個比喻很好,民主社會的公民豈是一群烏合之眾,那容得這些政客挑撥,基本上循著三權分立的「制衡」精神,對每個政客我們人民都應該假設他們有了權力以後都會胡來,當處處緊緊盯著,那有為其馬前卒之道理,甚至於為這些政客所推動的政治理念與朋友斷絕往來,夫妻父子翻臉,還真是奇怪的現象。

台灣自從解嚴和廢除刑法一百條之後,可說是真正進入一個完全自由民主的社會,只要不是從事以暴力的行為進行政治鬥爭,包括宣揚各種政治理念,甚至於想推翻政府,只要是和平手法大概也沒關係,說到這一點我們確實要給陳總統一點鼓勵,在他的任內絕不會關掉任何一家媒体,看起來這一點是蠻有「誠信」的。整個台灣社會在這種政治氣氛之下,關心政治的人就多了,反正不會被抓去關,參與政治的人也百無忌憚,盡情宣揚其政治理念,其追隨者也是進入狂熱的狀況,甚至於變成一種宛如宗教信仰那樣,這時那還有是非黑白可說,宗教家不是都這樣說嗎?「信我者得永生」,「信,就有神蹟」,在宗教的領域裡,筆者不敢否定信仰的神蹟,但在政治的領域中,聰明的選民們,又何需信仰這些政客的「神蹟」?

筆者曾與政治信仰堅定的朋友辯論到深夜,最後只有感慨,你信耶酥,我拜五府千歲,不要想說服他人放棄其政治信仰,若修養又不好,那衝突乃在所難免。

台長: 阿舍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