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的原因很多。進食不潔的食物或飲食不當固然可能會腹瀉,此外,精神過度緊張、焦慮抑鬱、情緒起伏不定,亦會導致腸道功能紊亂,產生腹痛和腹瀉症狀。
另一方面,若受了涼,特別是小腹受涼,亦會導致腹瀉。此類腹瀉的特點是腹部咕嚕作響,同時大便烯爛,原因是腸道因發炎而加速蠕動,同時將腸內尚未完全消化和吸收的食物,以及大量水分排出體外,因此排出不成形的糞水。
引致腹瀉的另一個原因,是身體對某類食物過敏,以致影響消化吸收,例如許多人因缺乏乳糖酵素,無法消化牛奶或乳類製品的乳糖。一但進食此類食物,便會腹瀉。
若並非因上述原因而經常腹瀉,一天數次,大便不能成形或溏泄,則屬於中醫學上所謂的「脾虛泄瀉」。脾主管整個消化系統,包括食物的分解、輸送、吸收及排泄。在整個消化過程中,水甚為重要。若脾的運化呆滯,水液便積留在身上,即所謂的「濕」。腸內水份過多,會加速腸的蠕動,引致腹瀉及大便烯爛。
要保持脾臟健康,要注意日常飲食,最好避免進食過多肥膩及寒涼食物。平日可多用淮山藥、蓮子、芡實煮湯,有健脾效益。
若腹瀉情況持續一段時間,而糞便有血跡或顏色有變,或體重不斷下降,便需要作出詳細檢查,以防有更嚴重的病變。
http://www.healthliving.com/qa/bqa_15.htm
這種新型臭蟲病毒已感染300餘人,12人死亡
據英國《衛報》6日訊息,英國衛生部5日晚證實,伯明翰郡斯托克-曼德威爾醫院遭受不明臭蟲病毒感染,已經造成12人死亡,300多人受感染。
2003年病毒的變異
英國上次爆發梭菌類臭蟲感染是在2003年,受感染者會大量腹瀉,英國衛生部把這類感染列入需強制監控的目錄,也被稱為醫院超級臭蟲MRSA。衛生部發言人稱這次在曼德威爾醫院爆發的臭蟲感染不是MRSA,也不在超級臭蟲類中。她補充說,從1994年起政府就向英國這些醫院提供說明,以對付這些臭蟲感染。斯托克-曼德威爾醫院這次發現的病毒,是2003年病毒的變異。
斯托克-曼德威爾醫院目前還沒有找到防止病毒感染的有效途徑,醫護人員常用的酒精消毒法,對這種臭蟲的孢子毫無用途,無法殺死病毒。
這則訊息加重了英國人對在醫院受感染的擔心,民間對政府採取措施,減少病人、醫院工作人員和探視者之間交叉感染的呼聲很高。
感染會引起致命腹瀉
衛生部女發言人說:“梭菌類感染是一種在醫院內傳染的病毒,我們對它並不陌生,但是這次在斯托克-曼德威爾醫院發生的感染,在整個英國都極為罕見。我們目前對該院的情況正在密切監控,我要強調的是,大多數感染了梭菌病毒的人都能康復。”
這種病毒常引起致命腹瀉,病菌常活躍在健康人體的大腸內,大量繁殖並且威脅人的生命。
10年感染人數翻4倍
英國從1994年開始,便採取措施防止這類病毒在醫院傳播,如加強醫院的清潔消毒,將受感染的病人隔離開。英國的衛生防疫部門要求接觸病人的醫護人員都使用一次性手套,但是英倫三島該病毒的感染人數,還是從1995年的1萬人上升到2004年的4萬。
英國衛生部5日晚稱,要對醫院進行大檢查,看醫院是否採取了足夠的措施來使病人免於梭菌病毒和MRSA臭蟲的感染。
該女發言人還否認了政府不許探視者到病房看親友,但是她承認政府正考慮採取措施,將每年5萬例的MRSA感染人數降下來。1994年,英國感染MRSA死亡100人,2004年則上升到900人。“目前政府還不打算禁止探視病人,我們正在研究米爾頓·凱因斯醫院的經驗,他們有很多辦法控制交叉感染,但是他們並沒有禁止探視。”
英國保守黨人則向政府施壓,要政府盡快拿出措施,減少院內感染。
http://www.haoyah.com/news/content.asp?currentindex=52417
霍亂 (Cholera)
簡介
症狀與病徵
發病過程
診斷
預防
治療
--------------------------------------------------------------------------------
【一】 簡介:
霍 亂 是 由 霍 亂 弧 菌 (Vibrio cholerae) 引 起 的 一 種 急 性 腸 道 傳 染 病 , 目 前 共 有 三 種 弧 菌 引 起 霍 亂 , 分 別 是 O-1 典 型 、 O-1 埃 爾 托 型 及 O-139 型 。
副 霍 亂 是 霍 亂 的 一 種 , 其 產 生 的 症 狀 與 霍 亂 並 無 大 分 別 , 副 霍 亂 是 由 埃 爾 托 型 霍 亂 弧 菌 所 引 致 , 近 期 在 螄 蚶 中 發 現 的 「 O-1 小 川 型 副 霍 亂 弧 菌 」 是 其 中 一 個 例 子 。
霍 亂 在 自 然 界 是 存 在 於 水 中 , 在 攝 氏 四 、 五 度 海 水 中 可 生 存 六 十 天 。 它 們 一 般 在 夏 天 活 躍 。 霍 亂 菌 離 開 水 後 便 很 快 死 亡 。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5月
個案 5 3 30 56 6 4 14 51
死亡 - - - 1 - - - -
回到頁首
【二】 症狀與病徵:
初 期 :
患 者 多 數 突 然 起 病 , 潛 伏 期 由 數 小 時 至 數 天 。
典 型 的 患 者 會 出 現 :
劇 烈 腹 瀉 ( 頻 密 一 天 內 十 多 次 , 大 便 呈 黃 色 米 水 樣 )
嘔 吐
噁 心
後 期 :
病 人 會 因 缺 水 而 出 現 以 下 的 病 徵 :
煩 躁 不 安
口 渴
呼 吸 急 促
脈 搏 細 小
心 音 微 弱
血 壓 下 降
持 續 的 腹 瀉 及 嘔 吐 會 引 致 循 環 系 統 衰 竭 和 休 克 , 嚴 重 的 病 患 者 若 得 不 到 及 時 處 理 , 便 會 死 亡 。
霍 亂 的 病 程 通 常 不 長 , 病 情 輕 微 的 或 無 併 發 症 的 病 例 , 平 均 3 至 7 天 康 復 , 但 有 腎 衰 竭 者 恢 復 期 則 比 較 長 。
霍 亂 與 一 般 腸 胃 炎 之 別
. 霍 亂 腸 胃 炎
肚 瀉 次 數 十 多 次 ( 一 天 ) 三 、 四 次 ( 一 天 )
大 便 似 米 水 , 沒 有 固 體 成 份 稀 爛 大 便
http://www.healthno1.com/articles/special/infection/07cholera.html
痢疾
痢疾與霍亂,同是常見的腸道傳染病,但痢疾的傳播力卻遠超霍亂,令人擔心這個在炎夏季節肆虐的疾病,所以在任何時間都應注意飲食及個人衛生,原因是小量的痢疾病菌已可將傳染病散播開去。
嚴重腹瀉會昏迷
痢疾的殺傷力視乎各人體質而異,其中以幼童及老人的影響較為嚴重,而桿菌性痢疾的最大危險是細菌入血,引起敗血病,嚴重者更會因腹瀉而脫水昏迷,因此當你發現有以下不適症狀時,便要小心。
腹部腫脹,觸及時有疼痛感,並出現絞痛。
腹瀉頻密,排便每日十至二十次,糞便如稀粥。
糞便中經常帶血、膿或黏液。
嘔吐。
患者可能會發高熱、煩躁、食慾下降。
由阿米巴引起的痢疾,還可引起肝臟及肺部膿腫。
http://www.tcmhk.com/health/seasons/seasons03b.htm
細菌性痢疾
一.簡介
1. 細菌性痢疾是志賀氏菌屬(痢疾桿菌)引起的,以腹瀉為主要癥狀的急性腸道傳染病。這是一種因痢疾菌而感染,引起大腸黏膜的疾病。患者及帶原者的的糞便中皆含有大量的痢疾菌,也會因為污染食物或飲水,再經由口腔傳染,使人體受到感染而致病。
2. 痢疾菌屬包括四種或四亞屬。第一群 Sh . dysenteriae ;第二群為Sh . flexneri ; 第三群為Sh . boydii ;第四群為Sh . sonnei 。 第一、二及三群更分四十多種血清型,分別以阿拉伯數字表示。志賀氏桿菌含有特殊「質體為侵入表皮細胞所必需之致病因子。本地區目前常見的菌型為 Sh . flexneri 及 Sh .sonnei 兩型。
3. 唯一之帶菌者是人。然而,靈長類動物也曾發生集體感染直接或間接攝食被病人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的東西而感染。即使只吃入極少數(10 ~ 100個)病菌亦可能發生感染。受傳染者主要因接觸帶菌者糞便沒有洗手或沒有清洗指甲間縫隙,帶菌者因和人握手或間接由食品之污染而傳染給別人。蒼蠅可能散播病菌到未冷藏的食品。細菌在食品上大量增殖達到可能致病的數目。健康的人,特別是孩童可能因和接觸病人糞便的狗玩而被傳染。
二.臨床表現
潛伏期為 數小時~7天,一般1~3天。臨床表現與感染菌型、菌量及機體狀況有關。臨床表分為:
1.急性期
1) 普通型(典型):起病急,畏寒發熱,腹痛腹瀉(每天數次至數十次),常伴裏急後重,便量少,有時為膿血或黏液,可有酸中毒、電解質紊亂等,持續1~3周後緩解或自愈,亦可轉為慢性。
2) 輕型:腹痛腹瀉較輕,大便有粘液而無膿血。
3) 中毒型:多見于2~7歲兒童,起病急驟,高熱40C,反復驚厥,好睡,昏迷,迅速發生周圍循環衰竭(休克型)或呼吸衰竭(中樞型),或二者兼有之(混合型),但不一定有腹瀉。
2.慢性期病程超過2月以上為慢性。
1) 慢性遷延型:有持續輕重不等的痢疾癥狀,或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腹部可有壓痛。
2) 慢性隱匿型:一年內有痢疾史,無臨床癥狀,但乙狀結腸鏡檢有異常,大便培養可陽性。
3.急性發作型:可在上述二型基礎上發生,有急性菌痢典型癥狀,但全身中毒癥狀較輕。
三.治療
1. 合理使用抗生素:痢疾杆菌極易耐藥,因此病原治療應根據當時當地的藥敏情況適當選藥。Cotrimoxazole,口服第三代cephalosporins 和 quinolones。
2. 視病情輕重選擇用藥:輕型可用復方新諾明、黃連素等普通抗菌藥,中毒型可用慶大黴素等靜脈給藥,慢性應適當延長療程,亦可保留灌腸。
3. 飲食以流質、半流為主,有脫水時可靜脈或自服補液,對高熱、驚厥、循環衰竭或呼吸衰竭的病人,給予退熱、抗疼、抗休剋、給氧、糾酸,必要時使用腎上腺皮質激
防疫措施
1. 病人應隔離至癥狀消失後1周或連續兩次糞便培養陰性,對飲食等服務行業人員定期檢查以及時發現傳染源。
2. “五要三不”,即腹瀉要及早就醫,生吃瓜果要洗淨,病人糞便要消毒,食前便後要洗手,消滅蒼蠅要徹底,不隨地便溺,不吃腐敗變質食物,不喝生水。
3. 向地方衛生主管機關報告:
4. 隔離措施:患者在急性期時應注意飲食。除非經連續兩次採糞便檢體均證明無病菌(採檢時間:停止服藥後 2 4 ~ 4 8 小時,兩次間隔24小時以上)。患者及帶菌者不可擔任廚房或護理托兒工作,以免散播病菌。為了縮短帶菌期,患者應注意正確的使用肥皂洗手。
5. 消毒環境:對糞便及受污染物之消毒:具有現代化污水處理系統之社區,糞便可直接排放衛生下水道。但應注意廁所之清潔
6. 散發性流行時,調查帶菌者及無症狀患者,對疫情之控制並無助益。分離病原應從特定之對象著手,如廚師、家屬、住院之幼童。
http://www.ccit.edu.tw/~clinic/123.2.2.4.htm
桿菌性痢疾(Shigellosis)
桿菌性痢疾之症狀有:腹瀉、伴隨發燒、噁心;或有毒血症、嘔吐、痙攣及裏急後重(tenesmus)。起因於小腸末端及大腸之急性細菌性感染。典型患者糞便中有血跡、黏液及細菌群落形成之膿,然而約三分之一患者有水樣下痢。幼童患者可能出現抽搐症狀,甚少發生敗血症,有時有輕微或無症狀感染。病程平均4至7天或數週不等,病情及死亡率與患者之年齡、營養狀況及病原菌血清型有關。痢疾桿菌Shigella dysenteriae常引起嚴重病變,如:巨結腸炎、溶血性尿毒症,報告中指出:住院患者之死亡率高達20%,台灣地區該菌型從民國三十九年後差不多不見了。而因Shigella sonnei引起之感染,病程較短,症狀比較輕且死亡率較低。
由患者糞便或直腸檢體可分離Shigella作細菌診斷。迅速採取檢體並作實驗室檢驗可提高Shigella之分離率。患者糞便中通常有細菌群落之膿液。
http://www.cichb.gov.tw/disease/dise1-4.htm
沙門氏菌是在台灣地區引起細菌性腸炎的主要病菌之一。沙門氏菌約有二千三百多種,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會引起「腸性熱」的「傷寒沙門氏菌」和「副傷寒沙門氏菌」,造成所謂的「傷寒」及「副傷寒」,這二種目前均為法定傳染病,都會引起「高燒不退」、「腹痛」、「肝腫大」…等症狀。第二類是「非傷寒沙門氏菌」,則以引起腸炎為主,通稱「沙門氏菌腸炎」,急性或慢性均有可能,大部分會解血絲便。
非傷寒沙門氏菌腸炎是在亞熱帶地區、甚至歐洲或北美洲名列前茅的病菌性腸炎,常見於老人、抵抗力較差者、和五歲以下兒童,特別是一歲以下的嬰幼兒。沙門氏菌號稱「夏季殺手」,好發於夏天,但在台灣卻是一年四季都有流行,且病例似乎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可能是氣候溫暖加上公共衛生惡化所造成。一般在吃到污染的食物或飲水後六到四十八小時出現症狀。輕則黏便、水便、腹痛、發燒(70%以上病人會有);重則血便、腹脹、高燒不退、劇烈腹痛、甚至嘔吐。典型的沙門氏菌腸炎之糞便呈深綠色且惡臭,就像是「臭水溝裡長滿青苔的污泥」一樣,如有血絲便,更像「長滿青苔的污泥參雜一些番茄醬」。
http://www.csh.org.tw/into/child/article/%BB{%C3%D1%A8%E0%B5%A3%A8F%AA%F9%A4%F3%B5%DF%B8z%AA%A2.htm
沙門氏菌是在台灣地區引起細菌性腸炎的主要病菌之一。沙門氏菌約有二千三百多種,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會引起「腸性熱」的「傷寒沙門氏菌」和「副傷寒沙門氏菌」,造成所謂的「傷寒」及「副傷寒」,這二種目前均為法定傳染病,都會引起「高燒不退」、「腹痛」、「肝腫大」…等症狀。第二類是「非傷寒沙門氏菌」,則以引起腸炎為主,通稱「沙門氏菌腸炎」,急性或慢性均有可能,大部分會解血絲便。
非傷寒沙門氏菌腸炎是在亞熱帶地區、甚至歐洲或北美洲名列前茅的病菌性腸炎,常見於老人、抵抗力較差者、和五歲以下兒童,特別是一歲以下的嬰幼兒。沙門氏菌號稱「夏季殺手」,好發於夏天,但在台灣卻是一年四季都有流行,且病例似乎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可能是氣候溫暖加上公共衛生惡化所造成。一般在吃到污染的食物或飲水後六到四十八小時出現症狀。輕則黏便、水便、腹痛、發燒(70%以上病人會有);重則血便、腹脹、高燒不退、劇烈腹痛、甚至嘔吐。典型的沙門氏菌腸炎之糞便呈深綠色且惡臭,就像是「臭水溝裡長滿青苔的污泥」一樣,如有血絲便,更像「長滿青苔的污泥參雜一些番茄醬」。
因為腸道黏膜受損較一般病毒性腸炎嚴重,所以急性期症狀較一般腸炎更「凶狠」,引發「慢性腹瀉」和「營養不良」的機會也比較高。在急性期,腹瀉可能造成脫水和休克,除此之外,沙門氏菌腸炎還容易引發「高燒不退」 (30%)、敗血症(8%)、壞死性腸炎、腸出血、甚至腸破裂穿孔(1~2%)。一但腸穿孔就必須緊急開刀,否則會有生命危險。如果病兒抵抗力不足,病菌易侵入血液後導致菌血症、敗血症,除此之外還可能侵入腦膜引起腦膜炎,或造成肝膿瘍、肌肉膿瘍、骨髓炎…等。通常年紀愈小,發生合併症機會愈多,嬰兒或新生兒得敗血症及腦膜炎的機會遠超過學齡前兒童。一旦有這些細菌跑出腸道以外的合併症出現,一定得用抗生素,而且治療時間較長。一般而言,在經過適當治療之後,高燒和腹脹等症狀會陸續改善,少數病人還會有持續的慢性腹瀉。這是因為腸道黏膜破壞較嚴重,加上「非傷寒沙門氏菌」還是可能在病人體內停留一段時間(即所謂帶菌者,腸壁、膽、泌尿道均是其隱藏的地方),糞便中會持續排出病菌達一至二個月之久,造成公共衛生上的問題,而病人在體力變差或病毒感染時,可能會再發病。
「非傷寒沙門氏菌」會寄生在人類以外的宿主身上,包括許多家禽家畜甚至爬蟲類都有可能,但還是以雞、鴨為主,而雞糞污染的「雞蛋」與「蛋殼」,是大家都會接觸卻常被忽略的感染源。根據中華民國養雞協會的資料顯示,一個雞蛋的蛋殼約含三萬四千個細菌,這其中當然有可能含許多的沙門氏菌。因此如果我們從養雞場買回的雞蛋,沒有清潔就放入冰箱,則很可能污染到其他食品。所以可以買標準的「洗選蛋」,則可除掉大部分的細菌,降低感染的機會。
沙門氏菌不僅污染「蛋殼」而已,它也會侵犯蛋本身,所以,喜歡吃生蛋或半熟蛋的人容易被感染。蒼蠅也是病媒之一,假如它沾過病人的糞便或含沙門氏菌的雞糞,再沾到我們的食物上,就可能會致病。除此之外,鮮奶、魚蝦、火腿、小寵物(如小烏龜)…等均是主要感染來源。
然而,感染到沙門氏菌並不見得會發病,發病後的症狀也有輕重之別。這些都和個人的抵抗力有關。譬如,沙門氏菌怕酸,正常人的胃酸則有抑制其成長的功能;即使病菌到了小腸,腸道的抗體又是一個重要的保護關卡。一般說來,一個正常成人,約須吃下十萬隻以上的沙門氏菌才會得病(赤痢或痢疾菌大約1000隻就會罹病)。嬰幼兒及老人家,體力、抵抗力差者,或因消化性潰瘍而長期吃大量制酸劑的人,均較容易得病。一但得到沙門氏菌腸炎,如果無毒性症狀、敗血症或其他器官組織的合併症出現,醫生多半主張不要用抗生素,理由是將造成「抗藥性菌」增加的可能性,病人容易覆發或變成慢性帶菌者。事實上,抗藥性的產生和雞農很有關係。養雞人家常在飼料中加入抗生素,這當中就會增加沙門氏菌對某些藥物的「抗藥性」,間接影響到人類得病時使用抗生素的療效。
沙門氏菌腸炎雖然可怕,卻可以預防。注意公共衛生,改善飲食衛生並注意以上感染源之隔絕和事先處理,餵食寶寶前自己一定先洗手…等,均可達到預防效果。如果不幸發生疑似「沙門氏菌腸炎」的症狀,應立即找小兒科醫師做正確的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