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處趴趴走》旅遊景點介紹
▲富貴角
北海岸富貴角附近的海邊,每到7、8月的盛夏時節,總是可以見到一大片天人菊綿延在沙灘上,像塊橘色的花地毯,為海岸增添色。駐是富貴角公園內,數量更是密集,十分亮眼。
富貴角公園:原名老梅公園,由於位在富貴角岬及石門礁岸所形成的老梅海灣地形內,因此來到這裡可同時觀察風稜石、沙丘和礁岸等三種海岸地形景觀及濱海植物。公園規劃有完善的步道,以及烤肉、露營等遊樂設施,引人留連。
交通方式:
開車-從淡水走台2線往金後方向前行,經三芝、白沙灣,在楓林溪22號橋前左轉,遇岔路再石轉,即可抵達。或由基隆走台2線往淡水方向向前行,經萬里、金山、石門到老梅,過22號橋後石轉,也可抵達。
公車-在淡水捷運站對面搭乘往金山、基隆的淡水客運或基隆客運,在老梅站下車,再往海邊步行即可到達。或是在基隆火車站搭乘往淡水的淡水客運或基隆客運,在老梅站下車,再步行也可到達。
▲金包里老街
金山鄉雖然以金為名,但其實不曾出產過金,不過第一次大戰期間,金山曾經鬧過一陣淘金熱,據說當年德意志的皇帝威廉二世在某次國際外交場合說出,台灣是全世界蘊藏金礦最多的地方,佔據有台灣的日本人信以為真,就大肆獎勵探勘開發金礦,因金山之名,引來大批想發財的民眾,最後卻淘金夢歲、無功而返。追究金山的地名,應是源於當地原為平埔族「基包里社」居住之地,「基包里」象徵豐收之意,後來相傳有人發現金礦,因此又稱為「金包里」,直到日據時代,日本人取金字,改名為「金山庄」,然後一直沿用至今。
金山的市鎮中心最著名的就是以「金包里」為名的金包里街,這條老街是目前北海岸僅存的清代老街,是當年主要的農產與漁獲的集散地。雖然老街的盛況不再,不過卻成為觀光客必經的景點,尤其假日時攤販集中於此處,遊人如織,店家生意興隆,各式當地小吃如卜肉、蚵仔酥,與金山特產像是芋餅與烤紅心蕃薯等,老街中心的廣安宮廟口有最人氣的鴨肉攤,街尾甚至出現了來自印尼口感酥脆的龍蝦餅。
▲獅頭山
獅頭山位於突出於海岸的金山岬上,由原來的軍事海防要地轉型為賞景觀光勝地,十多年前戒嚴時期還未解除前,這裡的海岸由海防部隊與警備總部防守,為軍事管制區,一般民眾不得而入,不過也因而得以保存著自然原始的環境,以及還未遭到遊客垃圾污染的海岸景觀。地質及生態豐富的獅頭山,由金山中正公園的名稱,改名為北海岸獅頭山公園。
由公園的人行步道,可以很輕鬆的漫步其間,也可以輕易走到金山岬最北端俯瞰海景。獅頭山海拔約70公尺,山上林木成蔭,春夏季節花木扶疏,鳥語花香。因為規劃為景觀公園,四處設有觀景涼亭,靠近海岸邊,視野極佳,望東可看見野柳半島,西邊則是璜港漁港與中角山海景,北方海面上,著名的金山地標「燭臺雙嶼」映入眼簾。
獅頭山另有步道可向山下到位於北磺溪出口的磺港漁港,清朝時代,因為運輸硫磺而得名,如今附近整體景觀已經規劃為漁港公園,每逢捕魚時節,入夜漁火點點,與星空相互輝映,也是一大景色。但如果從獅頭山另一邊的水尾漁港則可以走濱海神秘步道通往獅頭山,山頂的步道及砂岩山體下,保有四通八達的碉堡坑道。
而水尾漁港沿岸平日風平浪靜,夜晚時海面如鏡,若逢月圓,皓月當空,映入海面時,波光盪漾,如詩如畫,也是金山八景之一的「水尾泛月」。獅頭山儼然就是金山岬突出於北海岸的瞭望臺,左右各擁有一座漁港環抱,它本身居高臨下,若要盡得金山海岸景觀之美,以及軍管時代遺留下來的自然寶藏,這裡實在是不容錯過的好地方。
地址:由磺港路至青年活動中心前方沿承天宮直行進入
▲燭臺雙嶼
金山所在的北濱地塊原本沉積於海底,五百萬年前左右因位蓬萊造山運動才隆出海面,二百八十萬年前開始,又因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下一百五十公里處受地熱熔成岩漿,噴出地面爆發成大屯火山群,噴發物向四方漫流,跳石海岸便是遺留的堆積物,如今成為獨特的火山海岸景觀。而在金山北磺溪河口平原的東方,堅硬的沉積岩突出於平原地表,這種由厚層的砂岩組成的沉積岩層,形狀孤立,在目前水尾漁港與磺港漁港之間伸入大海,形成金山岬,又稱為磺港半島,與萬里鄉的野柳岬遙遙相望。
金山岬前方不遠處海面有一典型的海蝕柱地形孤立海中,也就是有著淒美「夫妻石」傳說故事流傳的燭臺嶼。燭臺嶼高約60公尺,原本是磺港半島的末端,由於早年該地地盤上升,加上海水不斷激烈地侵蝕,使其與半島分隔,隆起的礁石經過長時間的海浪侵蝕,下方的海蝕洞逐漸貫穿成海岬,形成類似石門的海拱,後來海拱頂部崩塌,形成顯礁,就是海石柱地形,石柱岩基相連,水面上分歧為雙嶼,外形像兩座燭臺,所以被稱為「燭臺雙嶼」,清朝淡水廳志將其列為淡水八景之一。
如果從磺港獅頭山公園進入,沿著獅頭山的步道向海岬北端前行,就可以看見一座傳統式涼亭,中正亭,再通過中正亭後右行,就更清楚望見孤懸於海中的燭台嶼,這裡有一處由金山鄉在民國73年設立的觀景平台,並勒碑銘曰「燭臺雙峙」,這裡也是觀賞燭台嶼與欣賞海景的最佳地點,無論遠眺或俯瞰,遼闊的視野下,金山海岸豐富的地形景觀,美不勝收。
地址:獅頭山公園海濱
大眾交通資訊:
1.台汽客運:金山-臺北 (經陽明山)、淡水-基隆(經金山)、金山-中崙
2.台汽客運:淡水-基隆(經金山)
3.基隆市臺汽、基隆客運-往金山
4.於臺北車站地下化之捷運R十三站--搭往淡水、關渡站及紅樹林站。於臺北車站地下化之捷運R十三站--搭往淡水à再轉2號省道
汽機車交通資訊:
1.臺北-重慶北路交流道-2乙省道-2號省道→依指示牌行駛至金山
2.中山高速公路-於八堵交流道轉2號省道-萬里-野柳-金山
3.南上-五股交流道-關渡大橋-竹圍-登輝大道-2號省道-金山
4.臺北-陽明山國家公園-陽金公路-金山
▲天人菊
學名:Gaillardia pulchella Foug.
英名:Indian Blanket,Firewheel,Rose Ring Ganllardia,Common Perennial Gaillardia
別名:忠心菊、虎皮菊、老虎皮花
植物分類:菊科
園藝分類:一年生半耐寒性草本
原產地:北美中西部
花色:黃、紅、橙紅、桃紅、粉紅、白
花期:五至十月
用途:切花、盆栽、花壇和庭園露地栽培
花語:團結、一致協力
「天人菊」,這個名字取得可真好,因為在常見的野菊花裡,根本找不到能與它媲美的種類,說它是菊科家族中的天人(仙女),似乎一點也不為過。
到過澎湖的人都知道,澎湖群島的每一個小島上,幾乎部有天人菊的族群,常常有人當它是澎湖的土產植物,其實早在七、八十年前,澎湖各島嶼上連一棵天人菊也沒有,它的老家遠在中美洲的墨西哥一帶,民國前一年才有人將它引進台灣種植,最初是種植在庭園裡觀賞,後來逐漸地適應本地的風土,自行逸出大量繁衍,如今不僅普遍歸化在澎湖群島,台灣本島的北海岸,也處處有它的芳蹤;每年從晚春到初秋,都可以欣賞到它那繁花錦簇的美景,置身其間,彷彿處於一個醉人的大花園裡!
又名「忠心菊」的天人菊,由於能在澎湖這種多風少雨的環境裡,忍受乾旱,抵抗強風,即使長年不澆水,任憑颱多大的風,也不會被折斷或枯萎,正如澎湖島民面對惡劣環境時百折不撓的精神,因此被澎湖縣政府選定為「縣花」
在菊科植物裡,天人菊算是出類拔萃、英挺動人。由於花朵豔麗特殊,看過的人,幾乎部不能忘記它的花容美貌。
姿色美豔的天人菊,每一朵都好像精心設計過,中心筒狀花呈紫紅色,而花瓣邊緣尖端為金黃色,對比強烈而鮮明。每當大片繁花盛開,迎風搖曳,豔麗而熱鬧繽紛,令人目不暇給,這和天人菊的花語「團結」「一致協力」的含意,非常契合。
天人菊為菊科一年生草本,株高20~60公分之間,全株上下布滿茸毛;葉片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全緣或呈波狀裂刻。頭狀花序直徑可達5公分左右,周圍的舌狀花呈燈黃色或赤褐色,基部則為紫色,一般呈扁平狀,但有時會突變為皺縮狀或管狀,益增美感。中央為密集的筒狀花,並有多數細長的紫色茸毛。舌狀花枯萎後旋即脫落,其留下一個赤褐色的芒刺狀圓球,慢慢發育為成熟的果團,其內隱藏著數十粒種子,果團一個接一個,難怪幼苗一棵接一棵,族群也因此日益壯大,甚至把若干原本土生土長的小草小花都給趕跑了,夠厲害吧!
天人菊的功用很多,除了不能吃外,還具備了其他花卉所沒有的特點,那就是它的繁殖力特強,有天人菊的地方,絕不會長出雜草,如在一般居家的四周種植,一方面可達到居家美化的效果,另一方面又可幫忙清除雜草,一舉數得。
澎湖民間,至今仍使用天人菊來驅除蚊蟲。早年還沒有「蚊香」時,每到盛夏,在黃昏入夜前,民眾就在廳房內焚燒曬乾的天人菊,藉著熏煙來驅逐蚊蟲,聽說效果並不遜於蚊香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