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8-17 14:00:00| 人氣42,57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食人?-(1)--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含電影線上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給我們一個所謂「開放詮釋」最好的電影文本,一如李安所言「人人心中都有一隻老虎(理查帕克)」。

*****************************************************

國際大導演李安於2012.11月的鉅作「少年PI的奇幻漂流」,引起廣大迴響。學期中和小大一一起看這部影片,仍有多數第一次看電影的同學不知那最後真實的謎,究竟是什麼?

這部影片看一遍不夠,一定要認真的再看第二遍,然後思考、探究、反思其中的意義,由於全片充滿隱喻、象徵,其影片的詮釋權向大眾開放,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看法、感想,從人生、人性、獸性、宗教、生存意義、生命等主題展開,或許都有自己一番體悟。很棒。(記得喔,此片不適合兒童觀看喔!)

不過,題外話,在看完這部影片之後,版主突然想到有關「吃人肉」這件恐怖的事情,其實,歷史上、真實世界有許多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是變態,也有很多是為求生存不得已的,這先按下不表。先看看少年PI與理查帕克(片中老虎的名字,其實是一個真實的可憐的人物)的故事。

*********************************************

我心裡有猛虎,在細嗅著薔薇,審視我的心靈吧,親愛的朋友,你應戰慄,因為那裡才是你本來的面目。薩松/Siegfried Sassoonpi的奇幻漂流心得,少年pi的奇幻漂流音樂,少年pi的奇幻漂流 主題曲,少年pi的奇幻漂流官網,少年pi的奇幻漂流大意
首先我要說的是:這部電影的片名絕對不是"少年pi的奇幻漂流"、而是【Life of Pi】。讓我們先從電影的第二個故事(結局)說起吧……

當故事講到這裡的時候,相信觀眾都已經意識到【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四個人與第一個故事中的四種動物是前後呼應的。而李安大導演擔心觀眾不能聯想到其聯繫,還讓採訪Pi的記者此時發問以一一對應:水手是斑馬、廚子是鬣狗、猩猩是母親、而Pi自己是老虎。也許可能你還不能接受第二個殘酷的故事,但是李安在講述第一個故事發生的過程中已經數次暗示我們,第二個故事才是真是發生的:

 

1大船遇到風暴,當Pi跳上救生船之後,在中國船員用漢語大喊斑馬!斑馬!後,斑馬跳進了救生船。此處暗示中國船員的角色對應

2當Pi的母親想換素的菜品時,廚師表現的極為惡劣、剛好符合鬣狗極惡的品性。

3猩猩是漂流很久之後才找到救生船並在Pi的幫助下上船,並且只有猩猩是在Pi的幫助下上船。

4在猩猩被鬣狗咬死之後,老虎才突然出現反撲了鬣狗 與第二個故事中Pi的母親被廚子殺了之後Pi終於忍無可忍殺了廚子的出場順序一致。
如此一來、我們知道【少年pi的奇幻漂流】第一個故事就是現實的隱喻,它含有兩層:一是對真實事件的隱喻,二是經過自己的感悟而升華出對人性思考的隱喻。而第二層便是電影的核心,也是李安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核心。少年pi的奇幻旅程 動物,少年pi的奇幻旅程 老虎,李安 少年pi的奇幻旅程,少年pi的奇幻旅程 故事真相,少年pi的奇幻旅程 2個故事
Pi
年幼是信仰多種宗教,印度教(家庭背景)、基督教(跟哥哥打賭去教堂裡喝聖水,從而和牧師交談)、伊斯蘭教(被伊斯蘭教的誦經所感染)。他認為這些宗教是可以兼容的,他認為自己這樣就接近了神,了解了神。其實Pi就是全人類的象徵,無論哪種信仰,哪種宗教,作者和李安就是要在這裡引起全人類對於信仰的反思。此處的隱喻是:1在船上吃飯的時候,母親因為是素食主義者,想跟廚子換全素的菜品。廚子先後指著腸和肉汁說:它以前是吃素的,它以前也是吃素的,隨後引起了父親的不滿並險與其大打出手。

 

2飯桌上一個中國水手(順帶一提、【少年pi】的中國水手是台灣演員-王柏傑飾演的喔^_^)前來想要安慰這一家人,解釋到:我是信佛的,但是這個肉汁我也吃。因為在船上,肉汁不算肉,只是調味品。

 

Pi在最大餓極"時為了大魚跟老虎-理查帕克 進行了殊死搏鬥、全然顧不了自己是素食主義者。 其實這就是對素食主義者一種諷刺的暗示:萬物皆由造物主所創,動物與植物皆為生物,並無本質區別。而此素食主義(或宗教信仰)其實是建立在物質條件相對豐富的情況下,如果人在物質匱乏食不果腹境地就會放下束縛,正如在船上佛教徒會吃肉汁,Pi為了吃魚肉不惜與老虎搏命一樣。

 



無人島-人形島. 隱約像女性的身體?



關於那個食人島
/人型島的部份,Pi和理查派克奄奄一息後Pi對理查派克說,他們要死了,於是昏了過去,隨後到了食人島~ 這裡的隱喻是代表Pi的理性已經消滅(取而代之的是生存的本能),決定要吃人!草和盤根錯節的樹根代表著人的血肉與靜脈、夜晚會腐蝕動物的湖水代表人體內的胃酸、成千上萬的狐獴更代表著屍體上的蛆!最後Pi在樹上睡覺時摘了一顆果實、裡面藏了一顆人的牙齒,這裡代表著Pi吃飽了身心也感到滿足了開始回復到人類理性的一面~從虛幻轉為現實、那顆牙齒是轉捩點,也因為那顆牙齒他才驚覺這樣只會讓他完全地變成一頭野獸(理查派克)、所以pi才會離開食人島&繼續求生~ 

而食人島為什麼是婦女的圖形呢!?因為pi吃的正是他母親的屍體?(這就是當人頻臨崩潰邊緣的求生本能啊) 所以,真正的真相是,『沒有島嶼』、絕對沒有什麼食人島救了PI,這一切都是PI自己想像出來的"心理補償"。 真實的PI一直都存在於救生艇上,吃了屍體,為求生存、救生艇就是食人島>_<

 

感謝網友"老虎"提供了寶貴的資訊:李安大師說那島不是pi的母親,那是印度教的一尊神。李安大師說這是一部沒有正確的答案的電影,(別於一般電影)正確的解釋在每個觀眾的心中。 

 

 

無人島上的夜湖其實是「胃酸消化的過程」......

 

 

無人島上的狐蒙其實是...蛆!?

 

 

這螢光色的夜海,象徵派其實已經「最大餓極」了,後來出現巨大的藍鯨,也象徵自己的慾望(餓極,求生存)已經逐漸吞噬掉理性。

 

 

老虎代表人人都具有的獸性、求生本能,只想活下去!(那時,是罔顧道德倫理宗教的)。

 

 

就在Pi"逃離"食人島後、因為他不想繼續活在過去,吃著屍體生存下去、他跟隨著神的指引,乘著小船,向著脫離獸性的彼岸。但此時,他仍然無法完全脫離獸性的一面,載著老虎繼續出發。直到最後,那隻老虎走進了叢林裡,消失了。Pi哭很厲害,因為人類的獸性幫助人類生存了下來,在最危難的時刻生存了下來。而當人無限的追求並接近神性的時候,獸性會在不被察覺時離去了。他告訴作家,在老虎的眼裡看到了另一個靈魂。而父親告訴他,在老虎的眼睛裡,你只能看到自己。父親沒有錯,獸性沒有情感和憐憫,與神性是毫不相容的。起初Pi並不相信,但是在漂流的過程中他漸漸明白了,這兩者是不可能融匯調和的。如pi所說「我以為李察派克 會回頭,但它只是朝著森林深處望去,然後永遠消失了。也許父親說得對,它根本沒有把我當成朋友,但我非常確定,我在它眼中看到的,絕對不只是我自己目光投射的倒影。它就那麼頭也不回的走了,但在我內心深處,它永遠與我同在。」

  

「老虎-理察派克」在現實生活中是真有一件相當殘酷的事實:

 

這是十九世紀的英國案例,在法學院非常有名,經過反覆的辯論,讓我長話短說這個案例,然後我要聆聽你們如何判決,把自己想像成陪審團。

當時的新聞報導描述了背景,這個海上的悲劇發生在帆船Mignonette號的倖存者身上,這艘船在南大西洋上遇難,距離好望角1300英哩,船員四名,Dudley是船長,Stevens是大副,Brooks是水手,至少根據報紙報導,每個人人品都很高潔,第四名船員是船上打雜的少年,十七歲的 李察派克Richard Parker,他是個沒有親人的孤兒,這是 李察派克 第一次海上長途旅行,根據報上報導,李察派克天真的以為這趟旅程將可以讓他成為真正的男子漢,很遺憾的,並非如此...

 


一道巨浪將Mignonette擊沉,四名船員乘坐逃生艇逃了出來,唯一的食物就是兩罐蕪菁,沒有淡水。起初三天他們什麼都沒吃,第四天他們打開了一罐蕪菁並且把它吃光,第二天他們抓到了一隻烏龜,這烏龜和另外一罐蕪菁讓他們活過了接下來的幾天。

後來的八天他們又同樣什麼也沒吃,沒有食物,沒有飲水。假想一下,如果你身處其中,你會怎麼辦?他們則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打雜少年 李察派克 現在躺在船底,奄奄一息的縮在角落,因為 李察派克 不聽其他人的建議喝了海水,所以他看起來快要死了。因此,在第十九天,船長Dudley決定建議大家抽籤,他們必須要抽籤決定誰犧牲,好讓其他人活下來。Brooks 拒絕了,他不喜歡抽籤這個點子。我們並不確定這是因為他不想冒險,或者是因為他相信過程決定道德與否,但不論如何,最後並沒有抽籤。

第二天還是沒看到任何船隻,因此Dudley告訴Brooks別過頭,他對Stevens比出手勢,示意應該殺死少年-李察派克。Dudley祈禱之後,告訴那孩子時候到了,用一把小刀殺死了他,刺穿了他的頸靜脈。Brooks克服了自己良心上的抗拒,和他們分享了這次的戰果。

接下來的四天,倖存的三人靠著這少年的血肉存活。這是真實故事,然後他們獲救了,Dudley在日記裡面描述獲救過程時相當的委婉:在第二十四天我們用早餐時,終於有一艘船出現了。

這三名倖存者被一艘德國船隻救起,他們被送回英國的Falmouth,然後被捕,被起訴,Brooks成為控方的證人,DudleyStevens則是被起訴。 他們並不爭辯事實,他們主要的辯詞是,此乃必要之惡,他們認為寧可犧牲一人好讓三人存活,但檢察官並沒有被這論點說服。他說謀殺就是謀殺,所以本案照舊開庭~

據說是真實的理查帕克的墓碑。

(以下是維基百科中提到關於「理查帕克」被殺害的資訊)

案件起因發生在1884年7月,一艘遊船船在南大西洋離岸1300英里處失事,船上共有4名船員,杜德利是船長,史蒂芬是大副,布魯克是水手,而孤兒出身的17歲男孩理察·帕克是船艙服務員。在缺少淡水和食物的第20天時,杜德利在史蒂芬同意下,而布魯克斯反對後殺死男孩帕克,過了四天,三個倖存者獲救。

該案的判決認為緊急避難並不能作為謀殺的辯護,引起了有關食人在內的一系列倫理爭議。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小說(Life of Pi),簡稱《奇幻漂流》,是2001年一部描述一名印度男孩「Pi」(音譯「派」)在太平洋上與成年孟加拉虎同船而撐過二百二十七天的生存故事,作者為加拿大作家楊·馬泰爾2012年由李安所執導的同名電影上映。老虎的名字理察‧帕克是女王訴杜德利與史蒂芬案中,被同船船員殺害為食物的水手男孩的名字。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

成人的主角Pi回憶他的童年。為了紀念一個在法國名稱皮辛‧墨利多‧帕拓爾(Piscine Molitor Pator) 的游泳池,父母給他取名為皮辛‧帕帖爾(Piscine Patel)。由於Piscine發音聽起來接近英文發音的「尿尿(Pissing)」,同學們取笑他,給他取了一個「尿尿」Patel的綽號。由於他受不了同學取笑,在中學起改稱自己為Pi(即圓周率)。他的父親在 Pondicherry 擁有一間動物園,在童年期間,Pi了解一些動物行為,而他的父親也提供了Pi富裕、舒適的生活。 Pi從小在印度教中洗滌,但是在14歲時,因緣巧合之下,他接觸了基督教伊斯蘭教;他單純地只想要愛神,也因此開始了同時依附、追隨著三種宗教。他嘗試著從這三種不同的宗教信仰來瞭解神──也發覺了這三種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優點。

第二部分

後來,由於當時印度政治上的紛擾,Pi的家人決定賣掉他們的動物,然後搬到加拿大。在小說裡頭的第二部分,Pi的家人帶著一些他們動物園的動物,搭著一艘日本貨船,遠渡重洋──從印度到加拿大的旅程。但是出海才不到幾天,貨船遇到了暴風雨而沉船了,他的家人也在船難中死去。暴風雨過後,恢復意識後的Pi發現自己跟一條斑點鬣狗、一頭受傷的斑馬、跟一隻猩猩和一頭成年孟加拉虎在一艘小救生艇裡。

在與動物共存的環境裡,Pi親眼目睹了動物的原始野性。斑點鬣狗咬死了已經受傷的斑馬,後來鬣狗也咬死了猩猩。一頭藏在帆布下,名叫理察‧帕克(Richard Parker)的孟加拉虎跳出來咬死並吃了斑點鬣狗。驚慌的Pi利用了一些能夠漂浮的器具,製造了一個小的漂浮筏,用繩子把漂浮筏跟小救生艇繫在一起,然後逃到小漂浮筏上。在人與動物裡共存、想活下去、精神緊繃的壓力下,Pi給理察‧帕克他所捕捉到的魚跟收集到的淡水,他也同時試圖用一邊吹哨子、一邊搖晃船讓理察‧帕克暈船來制約牠。最後,理察‧帕克習慣了Pi的存在,他們也從此在船上共同生存。

有一次,Pi因為衛生不好又營養不良而失明。於是他認為他快要死了,甚至聽到理查帕克和他說話。原來,不是理查˙帕克在和他說話,是太平洋上另一艘救生艇上的法國人。那個人說他也瞎了,他還說他吃了和他同船的一男一女。最後Pi和法國人的救生艇相碰在一起,他和法國人互相擁抱。Pi遇到同伴很高興,於是Pi說他的心與他同在。但是法國人卻說Pi的肝和肉與他同在,結果法國人失足跌入船底,被理察‧帕克吃下肚。

Pi回憶起、述說著在海上漂流時所遇到的不同的場景,其中包括了發現一個島嶼,島嶼上住了許多狐獴,但是島上所覆蓋著的藻類其實是有肉食性的。227天後,救生艇被沖上了墨西哥海岸。理察‧帕克立即逃遁入附近的叢林。227天的涵義是圓周率的略估值, 22/7

第三部分

兩位從日本交通部來的官方人員來調查沉船的原因,當Pi告訴他們,他與動物共存的故事,他們覺得這個故事是不可能發生的,所以Pi告訴了他們另外一個版本──Pi跟著另外三個倖存者在救生艇上。另外三個倖存者包括輪船的廚師、斷了一隻腿的船員、和Pi的母親。貨船的廚師殺了船員跟Pi的母親,把他們倆切成一塊一塊來當做食物跟當餌。這時,從日本交通部來的兩位官方人員想要知道的是船難發生的原因,既無法找出船難發生的原因,無再追問。

斑點鬣狗是廚師、受傷的斑馬是船員、猩猩是Pi的母親、而那隻名叫理察‧帕克的孟加拉成虎則是Pi他本人。法國人說他殺了一男一女在人類故事版本是指Pi的母親和臺灣水手。最後,Pi問了那兩位日本官方人員,問他們會選擇哪一個版本。日本官方人員想要知道的是船難發生的原因,然而既無法找出船難發生的原因,Pi給的兩種故事版本也無人能證實,最後那兩位日本官方人員選擇了船上有老虎存在的版本。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0%91%E5%B9%B4Pi%E7%9A%84%E5%A5%87%E5%B9%BB%E6%BC%82%E6%B5%81  上文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以下是另一位網友對第二個故事的解讀)

 

回歸正題,電影的結局有兩種,第一種如同電影中所描述的,是人虎共存的奇蹟,而第二種結局真的讓人感覺到非常恐怖~ 到底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呢? 馬修上網找到了兩個有心網友的整理與歸納(1,2),相當有道理~ 再整理精簡版如下,給大家做參考: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第二種結局(恐怖結局)

 

船上沒有動物,而是船上最多時有四個生還者.

斑馬 > 貨輪上的水手

猩猩 > 少年PI的母親

鬣狗 > 在貨輪上曾與他們家人發生過爭吵的惡廚師

老虎 > 少年PI

 

a. 鬣狗咬死斑馬跟猩猩 > 廚師先後殺死水手與少年PI的母親並吃人肉

b. 突然竄出咬死鬣狗的老虎 > 少年PI基於先發制人跟悲痛難耐(親眼目睹母親被殺)於是動手突襲殺死廚師

c. 少年PI跟老虎共同漂流 > 代表之後獨自一人的PI就處於這種有點人格分裂的狀態, PI自己代表的就是理性的.信仰的一面,老虎代表的則是生物本能,獸性的一面.

d. PI跟老虎搶魚 > 少年PI的宗教信仰是吃素的,但最後只剩魚可以吃,這裡象徵受宗教束縛的自我(PI)跟求生存的本能(老虎)的互相掙扎,最終他還是解開了宗教的束縛而開始吃葷.

e. 無人島飽餐一頓 > 開始吃人肉(已經開始腐爛的死屍), 後來的遠鏡頭,那座島是個人形.

f. 草和盤根錯節的樹根 > 代表著人的血肉與靜脈

g. 夜晚會腐蝕動物的湖水  > 人體內的胃酸

h. PI吃類似番薯的植物 > 帶皮的人肉

i. 老虎吃滿滿整島的狐? >

j. 果實 > 屍體頭部(還有牙齒), 那顆牙齒是轉捩點,也因為那顆牙齒他才驚覺這樣只會讓他完全地變成一頭野獸(理查派克)

k. 食人島  > 就是舊生艇, PI一直在救生艇上

l. 最後老虎消失了 > PI獲救後,生存危機解除了,基於求生本能所創造出來的人格也隨之消失了, 或說回歸文明社會後,心中的獸性就收斂起來了.

http://www.sharecool.org/archives/1857   (上述網友文章來源)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文: catslave                   

  http://life.fhl.net/Literature/m3/01.htm (本文資料來源)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作者】YannMartel
【譯者】趙丕慧
【出版社】皇冠 2004中文版出版

 

【故事簡介】

作者在印度掙扎著尋找寫作靈感的時候,有人告訴他可以去多倫多找一個叫皮辛.墨利多. 帕帖爾的人,因為他有一個精彩的故事。皮辛(後來改名Pi)的父親是印度朋迪榭里動物園的 園長,所以皮辛有很多機會跟動物接觸,他對動物的習性深感興趣;而一家四口之中,沒有人對宗教感到興趣,除了皮辛之外。由於甘地夫人執政之後採取高壓統治政策,造成國家局 勢動蕩,於是皮辛一家人決定賣掉動物園,移民到加拿大。他們隨著轉賣到國外的動物搭乘油輪,沒想到發生船難,只有皮辛他一個人被拋在救生艇上,跟著鬣狗、紅毛猩猩、受傷的 斑馬和孟加拉虎---理查.帕克在海上漂流著。可是,在一望無際的海洋中,到底要怎麼樣才能讓一隻大老虎聽話呢?三個宗教的神會如何解決他的困境?

 

*遇見少年Pi

 

打開序言的部分,作者先自述這本書是怎麼寫出來的。就像是毛線球的線頭,它可以告 訴你這團毛線球是什麼顏色,材質是合成纖維或是純羊毛。序言帶出了幾個線索,故事的主人翁Pi原先生長在印度,跟動物園有關係,後來居留在加拿大的多倫多。而且故事會「讓你 相信上帝真的存在」---胡蘿蔔已經吊在眼前,就等著讀者用驢一般的專注往前走,看看最後 是否會吃到「遇見神」這根通往永生的胡蘿蔔。

 

序言生動地寫出志在從事文學創作的人,在創作時靈感便祕、作品乏人問津的無奈,「書 店裡的展示架上一排排的書籍整齊羅列,就像排隊準備參加棒球賽或足球賽的小孩,而我的書就是那種沒有運動細胞笨手笨腳的小孩,誰也不想選他當隊友。」這是我讀過關於作品滯 銷時最生動有趣的形容詞。

 

雖說是「自序」,但故事裡的敘事者是否就是Yann Martel本人,我們無法得知。Yann Martel 在此用了一個高明的技巧,序言中提到作者第一本出版的書籍銷量慘淡,二次跑去印度尋找 寫作靈感,這都是Yann Martel本人的親身經歷,因此讓書中後來傳奇故事顯得似真似假,Pi 到底是出於Yann Martel的想像,還是真有其人其事?

 

真實的故事有時比小說還要來得傳奇,而傳奇故事中也時常脫胎自真實生活中的荒謬 處,讀者願意相信哪一個呢?關於何謂真實的議論,在故事的第三部有極精彩的對照,成為這個故事貫串前後的重要主題之一。

 

進入故事本文之後,很快的主角Pi就以第一人稱成為主要的敘事者,作者則退居為紀錄 的人,偶爾出現插個話,為讀者形容他眼前的Pi是什麼樣子,會煮哪些菜,家庭生活如何等 等。

 

成年的Pi進入大學選修動物學與宗教研究,這樣的選擇與他少年時代的生活、那次海難 劫後餘生的經驗習習相關。沒有浪費多餘的口舌,作者讓我們雱皉a就進入Pi在印度的生活 當中,像是Pi的名字由來---涉及到他為什麼後來要改名為Pi,學習游泳---日後他在海上漂流 時必備的本領,在自家動物園觀察動物的心得---在救生艇上馴服理查.帕克的理論基礎,宗教經驗的啟蒙和天馬行空的探索---海難中生存下去的動力,還有,理查.帕克到底是誰?為 什麼Pi要想念他?

 

Yann Martel 對於人物設定和時空背景十分留意,所寫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為後面的故事仔 細舖路,力求不讓傳奇的海上求生全然變成天外飛來一筆。Yann MartelPi的武器都添足了 之後,才讓他上戰場。Pi的性格調性以及人生所關注的話題一直就是動物和宗教,此二者形 成了Pi的獨特宇宙,船難帶給他生命的逆轉,誠如他自己所言:「我是個相信形式、相信秩序 的人」Yann Martel沒有讓Pi最後成為研究船隻安全的科學家、或是始終無法撫平傷痛過正常 日子的生還者,因為他所塑造的Pi是個有信念的人(無論其信念是否獲得讀者的認同),他沒 有背叛筆下的人物,緊抓住前面所舖陳的脈絡,個人以為這是值得嘉許的地方。小說家的惡 夢之一就是人物逐漸變形,最後完全脫離掌控,變成完全的陌生人。

 

*從皮辛到Pi

 

Pi的原名是Piscine Molitor Partel,直接音譯為皮辛.墨利多.帕帖爾,Piscine是法文中游泳池的意思,不過由於發音近似於英文Pissing(Piss原意是「小便」),所以他常常被同學取笑,繁體中文版的譯者翻成「屁腥」,不但音近於原名,而且也翻譯出之所以會被取笑的那 種尷尬。後來,皮辛在一次自我介紹中,他決定替自己改名為Pi,原來名字的前兩個字母, 也是希臘字π的拼音。

 

π,有無法整除的小數點,宇宙中一個神祕而無盡的數字,無可避免的不完美。

 

Pi說:「我最討厭我的綽號的地方就是無法整除的小數點。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個妥當的了結,這是生命中的大事,唯有如此你才能鬆手,否則你就會永遠都有該說卻未說出口的話, 你的心會充滿懊悔。」

 

生命中不是每一次都有機會做個完美的了結,就像π這個數字一樣。Pi的生命不也是遺憾重重嗎?對於完美的期待或是幻想,是人類沉重的負擔,如同夸父追日的神話,以死亡做 為追逐的代價,之後,由夸父的血肉化育的山水生靈,頂多只能讓后羿射掉十一個多餘的太陽,頂多只能讓美國人到月球的廣寒宮插面國旗以示到此一遊。

 

因為除不盡,所以不完美;然而就是因為無盡,也象徵生命以不完美形式延續下去,一 如Pi的信仰讓他從船難中生存下來。奇蹟無法任人予取予求,所以顯得格外稀有,難以解釋, Pi不是用信仰去換取奇蹟,只是剛好奇蹟回應他的信仰。

 

*動物園---自由重要,還是生存重要?

 

Yann Martel花了不少篇幅在描寫Pi眼中的動物園,除了塑造Pi與動物之間的情感連結 之外,筆者以為他還意欲藉著動物園是否有存在價值的這個議題,來討論生態失衡、何謂自 由等等。

 

「有關動物園的胡扯,我聽過的差不多就跟人家講的關於上帝或宗教的胡扯一樣多。本意良善但資訊錯誤的人認為動物在野外更『快樂』,因為可以過『自由』的生活。……其實大謬不然。野生動物過的是一種不得不然的強制生活,社會階級分明,步步危機,經常挨餓,隨時需要保衛自己的領土,一輩子都有趕不走的寄生蟲。這種環境就算自由又如何?」

 

接著他以動物有固定活動的領域,不喜歡變動或意外的情形發生,動物住進動物園,就像人 類買個房子住進去一樣,動物園裡有人清潔環境,提供食物,因此如果動物有智慧,牠們會寧願住進動物園,更何況動物天性就是有什麼將就什麼……之類的理論來推斷,動物園其實 也不是那麼糟。然而這樣的立論基礎有許多值得被討論的空間。

 

首先,不是每個動物園都有佔地千頃的空間。Yann藉著Pi說出「動物在野外只走固定的路線,一季又一季,為了同樣迫切的理由」,在野外所謂「固定的路線」可能長達幾千公里(如 侯鳥),短則幾公里,絕對不是動物園裡幾百公尺的活動範圍可與之相比,特別是對大型的野 生動物,不管牠們是出於嬉戲或是生理結構,都需要廣大空間讓牠們活動,劃分範圍。如果 Pi(或是Yann)有機會來野柳,看看一間單人套房大小的籠子關上四、五隻孟加拉虎的情形,也許他的想法會有所改變。

 

再來是,人住進房子,是出於自己的決定,以及對遮風避雨的基本生存需求,因為人沒 有厚厚的毛皮,不能冬眠,五官不如野生動物敏銳等等,但是有多少野生動物是一開始自願闖進動物園讓人關著?蟒蛇需要遮風避雨嗎?北極熊需要吹冷氣嗎?野生動物不像已經馴化 的動物如貓狗等,後者歷經許多年代,調整其體型和其它生理結構,才終於能習慣人類豢養的生活,可以接受圈養,甚至會主動表現出希望被豢養的願望。

 

談到自由行動,對於家中寵物是否適合被放牠們自行出外活動,在國外有兩大派陣營持 相左的態度。贊成的人,主張即便是家庭寵物,也必須讓牠們保有一點動物想到戶外活動的需求;持反對意見的人則認為,尤其是在大都市,讓寵物自行外出,特別是只不過是滿足主 人自以為是的幻想,事實上,寵物出去可能會面臨幾個嚴重的問題:傳染病、跳蚤、其它動物的騷擾或攻擊、走失、車禍、造成更多貓狗的意外繁殖,攻擊他人飼養的寵物等等,既然 牠們已經是馴化了,就不要再把牠們視作野生動物。

 

許多救援野生動物的機構,其成立的最終的目的,不在於將瀕臨絕種的動物豢養在人造 空間裡,而是暫時提供牠們復育的時間和空間,並且幫助牠們重新學習野外謀生的本能。這是一種尊重大自然賦予野生動物的本能,儘可能還原到人類不妄加干涉的狀態,這些保育人 士知道,人類一旦完全插手介入野生動物的生命,無論出於何種考量,只不過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災難,就算人類是所謂的萬物之靈,人對自然的主權不能無限上綱。

 

如果說,以為動物喜歡在大自然裡風吹雨打挨餓受凍是一種誤讀動物的謬思,那麼,反 過來問,認為動物完全只受生物本能的趨使,而願意待在飯來張口茶來伸手的有限空間,這何嚐不是另一種謬思呢?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更何況,Pi自己也發現「動物園裡最危險的 動物就是人類」,動物就算關在動物園裡,還是會有人想盡辦法闖進去虐殺牠們。關於這方面的發現,Yann用一種滑稽中見荒涼的筆法為讀者緩緩道來。

 

不過,Pi有一點沒有說錯,在這個日漸惡化的星球上當隻野生動物是越來越困難了,如 果只著眼在動物的物種生命能存續下去的話,未來恐怕動物園是主要管道之一。

 

自由無法確保快樂,某些限制反而延續生命。 「說了那麼多我並不是在幫動物園說話,堅持動物園有多好。只要你們喜歡,儘管把動物園 都關閉。(只希望殘存的野生動物能在日益縮小的自然世界裡苟涎殘喘。)我知道現代人對動物園的好感是愈來愈少了。宗教也面臨相同的困境。某些對自由的幻想不僅損害了動物園, 也損害了宗教。」

 

不清楚作者他所謂「對自由的幻想」指的是什麼?每個人對於自由的定義不盡相同,因 此,當你的自由踏進我的界線時,到底是我的自由重要?還是你的自由重要?當何春蕤以學術研究自由為由在網站上放人獸性交的照片時(動物選擇在適當期間,與自己同類交媾的自 由在哪裡?),當日本人以「進出」二字取代侵略行徑時(有誰說你可以自由進出別人的領土?你家願意開放讓別人進出嗎?你家婦孺願意讓他人自由凌辱嗎?),當婦運團體以法律無法禁 絕婚外情、為婚外性去污名化、顛覆父權性政治等等為由請求通姦除罪化時(因為禁不了,所以就不禁嗎?那盜版要不要禁?原配要告配偶或是第三者,其間涉及的原因太多,如何能 以女人何苦為難女人,避免最後通姦罪都只有告第三者?那第三者何苦為難元配?原配 沒有決定要告哪一個人的自由嗎?)……他者的自由在哪裡?如果「對自由的幻想」指的是 「依憑個人意志標準來決定」的自由,那麼,損害的不止只有動物園和宗教了。

 

*誰的上帝才是上帝?

 

Pi隨著家人到穆拿的茶園度假時,看見外圍有三座山峰,山峰上各有一種宗教的敬拜場所,在分別是天主教的教堂、印度神廟、清真寺。Pi在山上認識了天主教的神父、信奉回教 蘇菲教派的麵包師傅和印度教師尊。這三個宗教雖然讓Pi時有困惑,特別是天主教:

「是個很好聽的故事。我的第一個反應是不相信。什麼?人類犯罪的結果卻由上帝之子 付出代價?我在心裡想像爸爸跟我說:『皮辛,今天有獅子溜進了駱馬欄,咬死了兩頭駱馬。昨天有頭獅子咬死了一隻黑羚羊。上禮拜又吃了一頭駱駝,上上禮拜是 彩鸛和灰鷺。誰敢說吃掉我們的金蹄鼠的不是這兩頭畜生?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依我看要讓那兩頭獅子悔過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把你拿去餵獅子。』

『好,爸爸,只有這麼做才合情合理。給我一分鐘去梳洗一下。』

『哈利路亞,兒子。』

『哈利路亞,爸爸。』

 

什麼跟什麼嘛,哪有這麼奇怪的心態?

但三個宗教同樣讓Pi深深感動,因此他每日五次向麥加的方向禱告,週四去印度廟堂,週五去清真寺學習可蘭經,週六去天主教堂聽講道。

有一次陰錯陽差,三名智者都跑來找他,因而意外發現Pi特殊的宗教信仰。Yann用近似 鬧劇的方式描寫了這三名智者見面時的尷尬以及護教時的種種爭論。

當三位智者要求Pi只能選擇一個宗教時,Pi以「所有的宗教都是真的,我只想要崇愛神」爭取他相信三個宗教的權利,後來三個智者都不讓Pi進入他們的會堂做宗教崇拜, Pi認為他們「心胸狹窄」。

「而我一輩子都是印教徒。心中懷有印度教,我才看清自己在宇宙中的定位。但我們不該執

著!……印度教徒的博愛精神確實和基督徒不相上下,兩者都認為上帝存在於萬事萬物之

中,正如回教徒也是蓄鬍的印度教徒,而基督徒,他們對上帝的虔敬也讓他們成了戴帽子的

回教徒。」

這就是Pi的宗教觀---眾多對神的指稱,最後都會歸依到同一個對象,那麼,不妨異中求同,無須拘泥在單一的宗教信仰?重點是信仰神、在萬事萬物中感受神的同在,與大化宇宙 合為一體,不是嗎?

談到宗教這種「大哉問」的議題,恐怕不是在這裡三言兩語就能代過,因而我做的只是 先標記出Pi 的宗教信仰。

身為船難之後唯一的生還者(如果理查.帕克不算在內的話),在海上漂流等於一種令人 絕望的隔離狀態---與人類社會隔離,缺乏文明物質,生命朝不保夕,除了一本求生求冊之外,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幫助排解精神上的無聊,漂蕩,失去方向,不知結局,人生中,偶然就會 有這般被棄絕的狀態。 Pi在船上保持著禱告的習慣,是的,向不同的神。

 

*老虎來了

 

全書充滿譬喻生動的哲學思考,以及故弄機巧和惡作劇式的幽默。

談到死亡,「死亡緊纏著生命不放,這在生物學上並不是必然的結果,真正原因不外是嫉 妒。生命太窈宨多嬌,讓死亡愛得無法自拔,嫉妒的佔有的愛,只要能抓到手的就決不放過。」,第二句的原文更為簡鍊:“Life is so beautiful that death has fallen in love with ita jealous possessive love that grabs at what it can

談到觀察自己的苦難:「我要活下去!我把自己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混淆在一起是身不由 己!生命是一個窺視孔,進入無限寬闊的一個小入口---我怎麼可能有辦法超越這種短暫褊狹 的視線?我有的就只這個窺視孔啊!」

有時候當新的動物要出場時,Yann都不以「牠」做為動物的指稱詞,而時常改用「他」 或「她」,因而當真相大白時,往往讓讀者哭笑不得。

例如理查.帕克第一次出現時(第23頁),作者是這麼寫的:

「理查.帕克一直在我心頭。我忘不了他。我能說想念他嗎??沒錯,我的確想念他。我仍在夢裡看見他,大部分雖然是惡夢,但驚駭中仍帶著愛意。」

看起來很想在懷念老友或是舊情人,不是嗎?

對照著第113頁,他在心裡為理查.帕克加油,甚至跟他談到

「老天爺你一句話也不說就讓我白白受苦嗎?」

「我們現在九死一生卻還在害怕不朽。」

之類的哲學宗教議題。

到了第114

「滾開。淹死你!淹死你!……我的老天爺啊!我的救生艇上來了一隻濕淋淋、全身顫抖、喝飽了海水、上氣不接下氣、咳嗽連連的三歲孟加拉虎。」

理查.帕克是何許人也,在此向讀者揭露。

還有第125頁,

「她站在一座香蕉島上漂來,頭上一圈光環,就像聖母瑪麗亞一樣可愛……

喔,偉大的聖母,朋迪榭里的生育女神,母奶和母愛的供應者,提供慰藉的神奇懷抱,壁蝨剋星,哭泣幼兒的擁抱者……我愛妳。哎喲,別連蜘蛛也上來了。」

這段有如詠嘆調的描寫,到底指什麼呢?且讓我暫時賣個關子,以免剝奪各位讀者閱讀此書時特別的樂趣。

談到理查.帕克這隻孟加拉虎,我個人以為牠的存在,應該不只是單純做為一個危機因 子,從書中的對白推敲,牠也許可以象徵生命中的各種恐懼、危險、痛苦、試煉。

原本Pi制定了6個策略,打算把理查.帕克弄死,以便消除這隻450磅的巨大威脅,但是仔細分析過後,好像每一項策略都是異想天開。緊接著Pi說要先來談談恐懼這件事。

「在你面對死亡時感受到的恐懼,就像個壞疽隱藏在你心底,伺機腐化你的一切……你必須盡一切力量把光明照耀到它身上,因為不然的話,你的恐懼就會變成你想逃避……如此一來你就等於放任恐懼隨時來攻擊你,因為你並沒有真正打敗那個擊潰過你的敵人。」

 

這段話說完後,Pi意識到「讓我平靜下來的竟然是理查.帕克……找回了目的,甚而找回了完整。」所以Pi制定出策略7---不能讓牠死!

 

Pi一邊想辦法捕魚給老虎吃,不去侵犯牠的活動區域(把光明照耀在他身上),另外也想辦法訓練牠聽懂警告的哨音,要不然Pi會搖晃救生艇讓牠嚴重暈船(打敗那個擊潰過你的敵 人)。

 

因為有恐懼的陪伴,因為找到了與恐懼共處的方法,所以Pi得以找到免除被老虎吞吃的危機, 同時在漫長的漂流生活中,讓老虎的陪伴他成為活下去的動力之一。

 

*不會發酵的實事求是---何謂真實?

 

在故事的一開始,我們就已經知道Pi已經在加拿大展開新生活,因此海上漂流記的結果 肯定是獲救。書中最後一部「墨西哥班尼多胡阿瑞茲醫院」講的是Pi獲救後,有兩名日本人 來找他,想要了解船難發生的真正原因。

Pi告訴日本人事情的始末,可是日本人不相信,他們不要鬼動物和吃人島的故事,於是Pi把故事裡的動物換成人,拿掉島嶼和狐?,然後問日本人第2個版本有沒有比較好?還有沒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方?日本人隱約知道這2個版本的故事幾乎是換湯不換藥,可是他們搞不定這個聰明的印度人。

 

日本人用「難以置信」回應第1個故事版本時,Pi心情非常激動。

「愛難以置信,你去問問戀愛中的人。生命難以置信,去問隨便哪個科學家。上帝難以置信,去問隨便哪個有信仰的人。你到底為什麼會那麼難以置信?」

「我們只是想理智一點。」

「我也是啊!我無時無刻不在運用自己的理智。理智在找食物、找衣服、找遮蔽的時候很管用,理智是最好的工具箱。要讓老虎不攻擊你,沒有什麼比理智更有用的了。可是理智過了頭你就可能會把宇宙跟洗澡水一起放掉……因為在你們狹窄有限的經驗裡,這三者從來沒有會合在一起過,所以你們怎麼也不相信。但事實真相很簡單,奇桑號把這三者聚集在一起,後沉沒了。」

所以,這兩個版本的故事,你選哪一個?是選擇皮辛試圖在一整本書中帶領去看的版本? 還是另一個比較合乎常態經驗的版本?

什麼是真實?是感官所感知到的嗎(即眼見為憑)?還是透過心靈(信念、理性、感性)所解釋、分析過的呢?每個人的標準不一,難道不會有認知上的錯誤嗎?

 

*結語

 

以文學創作的角度來看,這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如Pi所說的,7個月的海上漂流生 活,變化不外乎就是天氣、食物、生存危機,但是Yann Martel仔細挑選適當的素材與火候, 為讀者端上一盤盤妙菜。可是就故事提及的各個重大議題而言,例如「相信神」,多半迷失在他插科打諢的文字當中,只有點到而沒有深入發展,故事說服我的是,除非你有一些求生和 對於動物的基本知識,要不然光憑信仰是不可能熬過那7個月的。

不一定要把這本書當作隱喻十足、涵義深遠的小說來看待。盡量放鬆心情,讓自己潛進 Pi與理查.帕克的海洋裡,就算看到最後一頁你覺得這根本是一本荒謬搞笑版的《老人與海》,或是《魯賓遜漂流記》等等,那也無妨,故事情節本身已經帶給讀者純粹的探險趣味,隨時 隨地拿來抵抗無聊,熱熱地喝,效果快,不嗜睡喔~

 

*備註

 

(1) 相關網站 http://pi.canongate.net/

 (2) 在讀者開始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建議不妨先跳過楊照所寫的導讀部分。這個故事並 不難懂,沒有錯綜複雜的情節,沒有專業術語,沒有必須先行了解的歷史背景,因此就我個人所見,似乎沒有導讀的必要,只是出版社向來有此習慣,冀望請名人背書一下刺激口碑和 銷售量。像天下文化出版柯慈的一系列小說,只有放兩頁中外媒體的簡單評論,沒有導讀,直接故事上映,個人非常感激這樣的作法。相反的,像喬依斯和福克納的小說前面有提供深 度而且適題的導讀,我會拍手叫好。

不是我對楊照有成見,他的確是個博學認真的人。只不過因為《少年Pi的奇幻漂流日記》 這本小說中約有三分之二的部分在講海上漂流的經過,楊照就把焦點放在「海」,他介紹起航海時代的開始,衍生而來的歷史變遷,海上生活會遭遇到哪些問題,與這本小說對照之下, 故事裡的情節有多麼不合理,結論是即便如此,但是由於作家的生花妙筆,還是讓讀者能夠忘情地沉浸在故事當中。

楊照這篇導讀的標題是【海洋:人與神的曖昧交會處】,海洋的部分寫得不少,算是盡職, 但是「人與神的曖昧交會呢」?只有短短幾行提到小說主角Pi信仰三個宗教,因而引發故事 中的奇異宗教觀;還有最後一段說「讓完全不可信的故事從頭到尾閃現使人不得不信的靈光, 這不是小說家至高的當行本事,這同時不也正是神蹟宗教越千年之所以觸動人心的根本精神嗎?」

作家的寫作的靈光和高超技巧,和神蹟宗教觸動人心的根本精神有什麼相關嗎?難道是兩者都是能說擅道花言巧語,像Yann把綠色島嶼變成會吃人的肉食性惡魔島,少年Pi在海上流浪幾個月沒有死於壞血症,宗教把死人說成活人,把水變成酒等等,雖然兩者說法都令 人難以置信,但依舊使人不得不相信嗎?

 

【相關文章閱讀連結】

主題:少年Pi的奇幻漂流 vs 青原惟信禪師

http://bbs.atmovies.com.tw/bbs/bbs.cfm?action=view&c=102&s=106727&sa=fLen90454876   

 

http://zychee87.blogspot.tw/2012/12/blog-post_4.html   你雙眼所忽略過的影片

 

   

 

http://www.youmaker.com/video/sv?id=6ead6579291f45799b40cff217b7f4a7001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電影線上看

 

 

 

 

台長: 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悄悄話)
2015-08-18 10:49:27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