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28 03:44:16| 人氣37,3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你不能總是作夢,如果你不是天才---「三個傻瓜」觀後感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三個傻瓜》(3 Idiots)是2009年一部寶萊塢喜劇影片,改編自印度暢銷書作家奇坦·巴哈的處女作小說《五點人》(Five Point Someone),由拉庫馬·希拉執導。本片側面的反映了印度目前的諸多社會問題如教育制度,貧富差距等,使得該片在同樣存在這類問題的中國大陸的網路上得到很高的評價。該片一上映就打破了印度電影的票房紀錄,創下了寶萊塢電影上映首周和上映第一天票房最高紀錄。 

 法漢(馬德哈飾)、拉朱(沙曼·飾)與藍秋(阿米爾·飾)是印度最好的大學之一-帝國理工學院(以印度理工學院為藍本)的學生,三人共居一室,結為好友。在這個成績決定一切的學校里,藍秋特立獨行,思維活躍,敢想敢做,他拒絕死記硬背,公然質疑學院院長「病毒」(波曼·伊拉飾)的教育方法。他鼓勵法漢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去做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師,鼓勵拉朱放下思想包袱,做真實的自己,還勸說院長的二女兒皮婭(卡琳娜·卡浦爾飾)離開滿眼銅臭的「標價條」未婚夫蘇哈斯。為了說服拉朱不要和以死背硬記法學習的模範學生查圖爾一樣偏執,藍秋和法漢趁機竄改了大會的演講稿,而查圖爾正是大會演講的推薦人,因被修改演講稿而得罪重要來賓、感覺被羞辱引起他的不滿,他跟藍秋打賭,十年後的95再來比較誰最成功,故事的開頭即是以此展開,開始倒敘過往。

(以上資料來源:維基百科「三個傻瓜」)

這部影片全長3小時,可是劇情緊湊有趣,全程笑聲不斷,是一部寓教於樂的好電影。

非常適合給升學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觀看。



榮獲2008年八項奧斯卡大獎的「貧民百萬富翁」,其實我也不是很喜歡。雖然本片亦屬勵志,但是仔細尋思本片的中心意旨,其實說的只有一件事「命運」。(命運,唉,這就不是勵志、努力能夠達成的,這是上帝決定的事情。)

媒體、電影的故事,通常選擇意外性十足,具有華麗的情節而已。一個從未接受教育的流浪少年,如何能夠參加電視益智節目還百發百中?不妨看看這部電影益智遊戲」,那才是現實、真相。「貧民百萬富翁」只是虛構,要說的只是,人生是你無法扭轉的命運&幸運。


                                                                                                                              
  

 

 印度寶萊塢電影2009年推出的賣座影片「三個傻瓜」,日前也在台灣的年輕學子間掀起話題,這類以詼諧逗趣又不失其背後具有嚴肅意識的探討教育的影片,總是特別容易獲得學子與教育工作者的共鳴,特別是當影片點出了關於時下教育的競爭意識、急功近利與盲點(學歷與賺錢、賺錢與幸福人生的等號關係),劇情讓人深感「台灣亦是如此」的相同痛點時,獲得的迴響便更大。

 

 但是,看完這類電影,回到現實,常會有種失落感……

 

因為,你雖然知道問題在哪裡,但是憑藉個人是無法改變大環境的。

 

劇情簡單的說……

 

「三個傻瓜」中的那個「天賦異稟」的男主角Rancho(藍丘),因為他所帶來的「不按常規」的學習與思考,讓他的兩個好友Farhaan(法拉漢,愛攝影的那個)與Raju(拉朱)深受震撼與啟發,兩人最後都能逃出傳統,逃出社會與家人規範下的束縛,掙脫了令人喘不過氣來的成功、責任、賺錢、幸福等四位一體的觀念,「三個傻瓜」作了「傻瓜」的決定,決定依循個人興趣來作為未來事業,而最後他們都得到了幸福理想的生活。

 

當兩個成功的朋友畢業後五年全無藍丘的消息,直到藍丘大學時期的死對頭「消音器」出現,帶來了可能的訊息,兩個好友拋下一切,全力想找到消失的男主角,電影便隨著尋人之路,一路穿插倒敘,開始敘述藍丘的聰明智慧、有情有義,當然故事結局以喜劇收場。

 

 不管是先前的「貧民百萬富翁」中那個未受教育的貧民窟棄兒(男主角),如何在十數年浪跡街頭的艱辛生涯中,學會了許多令人瞠目結舌的「智慧」與「知識」;或者如本片男主角藍丘,基本的設定是個敏慧無比、善於讀書與思考的的天才型人物(且他能受教育亦有他的一番「幸運的」、「傳奇的」奇遇),電影總是帶給人們希望、歡笑(的麻醉劑),並讓我們接受影片中欲闡揚的價值觀。

 

不過,我們是否想過,如果主角只是個平凡人,也並沒有特殊的奇遇,如果他不是那麼善於思考,也並未擁有一些幸運,他也能成功嗎?

 

電影中的「帝國理工學院」可是相當於台大(數萬人才錄取約兩百人,看來是比台大還要難上的學校)。

他們就讀的系也應該是第一志願(電機系)吧?

所以,影片中的三位好友能夠齊聚一堂,基本上電影已經設定了三個人在考試、成績等智能上的優勢了。

 

 

如果,一個資質平庸(或者至少不是天才,只是如你我一樣的一般人),身家平凡(小康、中下階級),人生際遇平平,沒有任何奇遇或幸運的一個「凡人」(就算浪跡街頭也不可能學到「三劍客」主角的名字之類的「知識」,並且幸運的參加電視答題還百發百中);

 

也不可能搞一套制服就能免費上學,或者頂替別人的名字就能去唸書……如果,「身為台灣學生」,他能嗎?他努力就會成功嗎?(當然,這不是電影,電影若是這樣就演不下去了。但是,這才是真實人生。)

 

 在印度,貧窮促使人們努力向上(這何嘗不是四、五、六年級生以前的人所必須經歷的),透過讀書、考試,取得未來入社會的門票,學校(大學)代表你是否能晉身中、上流階級的門檻。

 

當然,這是過去了……。

 

當我這樣說的時候,我並不怎麼開心,過去如果不好,現在應該要更好才是,但是並非如此。 九零年代推行的教改,經過十年,天下雜誌做的報導結果,大多數的人認為是失敗的。如今看待學生學子的競爭力,在全亞洲似乎敬陪末座,教師無權無力,江河日下,學生不管是德育或者智育也一樣--江河日下。

 

(十二年國教即將展開,大家都念到大學、研究所又如何?學歷推到最後不僅沒有改善學歷迷思,只有更增加鞏固階級差異,M形化的區隔、城鄉或者貧富差距帶來的彼此仇恨感,以及學子的競爭力不斷後退的事實。)

 

從個人的角度看,儘管教育逐漸鬆綁,朝向多元,「期許」學子能更快樂、自主的學習。

但是,請思考一個問題,「天才有資格可以說他要自由、快樂、無壓力的學習」。

但平庸之輩也能這樣嗎?

自由、快樂、無壓力、高興就好,是每個教育與被教育者的「理想」。目前的教育政策希望學歷是學歷,工作是工作,念帝國理工或台大的高材生,不一定要選擇會讓他功成名就賺大錢的「學位」或「相關事業」,而是作一份能坦然度過人生,真誠面對自己生命的事業。

多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恐怕很不能接受。

工商業界老闆們也很不樂見。

但是如果剛剛經歷過大考考上大學,或者剛從大學即將邁入社會的學子,會很認同這部電影的價值觀,「人生有夢,築夢最美」。

 

我鼓勵年輕人「趁年輕」多闖闖、多嘗試,不一定要唸書(特別是如果對唸書沒興趣也沒天分的話),如果有夢想,「相信自己有某方面的才華」,不妨可以給自己訂下目標,花個十年的時間去追夢,去努力、去嘗試看看,如果成功最好了,倘若失敗了,回頭重來,也還算年輕。

 

 

不過,當時間到了,如果人生最年輕輝煌的時間已經過去,千萬不要再好高騖遠,或者誤判了自己的「夢想」與「才華」,而執迷不悟。譬如說,熱愛音樂,會彈鋼琴的有多少人,但有幾個能成為周杰倫、王力宏?

我們多數人都是平庸之質。

 

從教師的立場,得英才而教之為生而大樂之事,但是大多數學生仍是平才,如何將平才教成英才?(一個老師要耗費多少心思與時間才能這樣?何況老師自己也要不斷進修以求進步)

或者以教英才的方式與態度去教平才,這樣行得通嗎?

伯樂要識得千里馬談何容易?如果好不容易出現了,要一個教師甩開一班的庸馬,專注教一匹千里馬,怕不要被其他庸馬的庸家長投訴吧。(如何有時間、有心力,可以不計一切,這樣單獨的付出?)這可能嗎?

 

再從整個社會的大環境來看,台灣朝向一個「專業領域為重」、「大企業」成型的M型社會,如非上述兩個條件滿足任一個,處於中間的都是被擠壓與傾軋的,灰色地帶代表高不成低不就,很快的會跌落出去。

 

台灣高學歷卻飽嚐失業之苦,或者薪資與學歷、工作內容與所學的專業深度不成比例的太多了,這年頭用牛刀殺雞,高等博士教一群連中文都不會寫,6/32+2)之類的四則運算都算錯的高等學歷生……這個社會不僅經濟、財力程度朝向M型化,連「命運」這件事也M型化了,人生起伏太大並非好事,那是很消耗生命,且頓挫心靈。

 

人當然一定要有「夢想」,有樂觀與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一切(好像從小學起我們的作文都會這樣寫,寫到大學、寫到出社會、寫到跌跌撞撞的出了社會,也還不斷這樣相信著……)。

台灣的教育都教到這裡為止。

 

但是有人問過:要怎麼實現夢想?

且,問過自己「真的」具備你要的夢想的「才華」嗎?

如果要創業,錢在哪裡?

遇到困難怎麼解決?

當鼓起勇氣再試一次,難保又是另一次要面臨失敗......當有家庭負累後,倘若創業失敗,負債或者一事無成,關係的是全家人呢。

冒險與追夢要趁早,倘若追夢不成,虛擲青春,若已到了中年,面臨的將是更大的「家庭重擔」,要奉養逐年老去與生病的父母,如果成家立業了,還有嗷嗷待哺的小孩,怎麼辦?……

 

我們的難題就是,有多少「夢想」、歲月與金錢可以揮霍?

時間與精力,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大人看這部片跟年輕人空有熱血的激情不同之處即在此——誰沒有夢想過?

 

甚至也去實現過,但是這夢想也會隨著潮流、隨現實被淘汰(除非你在很短的時間賺到足以過一輩子的錢)。

 

「夢想」如非長久之道,最後還是得放棄夢想,回歸社會這個令人恨得牙癢癢的「人競錢擇,適者生存」的大染缸,隨著它的遊戲規則作一個沒有自我的人,最後只求能安穩生活就好的,庸碌人生。

 

當我們年少時,沒有人願意自己的一生庸庸碌碌的。

 

但是要怎麼做才能擺脫這樣的人生?

 

難道如同「心想事成之秘密」中的吸引力法則,不斷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甚至,用念力就能改變嗎?

 

「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要知道,有時候,問題不是任何技術性或專業性的問題,問題是自己,是自己的想不開,自己的無法掙脫的現實困境,自己的逐漸變化的人格,被扭曲的觀念,和低迷的自信,以及這個社會存在的無所不用其極的殘酷競爭法則......

 

這也就是「三個傻瓜」其實要告訴我們的真意,認清自己!)

(如果你不是天才,就做好自己的資質能做好的事情,至少是讓自己腳踏實地、快樂、對得起自己的事情就好,不要好高騖遠、自以為是......)

 

(父母對子女的期望也一樣,如果不會唸書,沒興趣唸書,那麼讓他學一技之長,讓他學習可以自己釣魚(謀生)的方法,不要跟高標準的人做比較,讓他做自己,教他自己做選擇,做了選擇就要尊重自己的選擇。)

 

所以,仔細想想,這不就是「人文學科」要教給你、要糾正你、要療癒你的嗎?

「它」無法告訴你如何解決錢的困境,以及人生諸多難以言盡的一切矛盾、尷尬與難題,但至少可以告訴你,要如何更正直的、無愧無疚的做一個人。

 

但是,現在的教育,人文教育被歸到廢物一類,因為我們的社會告訴我們,選擇學習它,等於將自己的未來投進和錢過不去的境遇裡。

 

 

要作夢很簡單,幻想自己是天才也很容易;但是認清現實,解決與掙脫困境的能力卻很難。

 

但至少,瞭解知行合一,去做最重要。

自己的選擇、決定,就要有勇氣與責任心去承擔。

 

知道要腳踏實地去做,知道自己的才智並沒有比別人高,家境並沒有比別人好,長相普通也不討喜,就算想求得好人緣但是一說笑話就很尷尬,一輩子對發票中兩百元的機率五隻手指都數得出來,別人有貴人運而自己倒有踩到狗屎的運……這一切,知道自己必須靠付出努力才能有些許成果時,就乖乖的去做,人生啊~~

 

「病毒」教授(系主任)代表傳統、權力與高壓教育的擁戴與執行者。在社會上擁有顯赫地位有錢階級,在他眼中才叫做「成功」。他是一個刻板人物。


片中他對弱勢學生毫無尊重,蔑視人權、否定學生的創意、嘗試、成就,只在乎死板的規定、不准學生反抗他,進而進行的種種壓制與羞辱,動不動就讓學生不能畢業、開除學籍......
在男主角提醒他:「這不是自殺,是謀殺!」的警語,他說:「又不是我叫他自殺的!」

依舊執迷不悟。表露出他作為教育界「病毒」的根深蒂固,同時也說明了這樣的人,當他擁有權力,並能任意宰制人時,多可怕。


男主角出場,就拎著一只皮箱......



「永遠的第二名」,藍丘的死對頭「消音器」開學第一天就被學長捉弄。老外很愛玩這類的「捉弄新生變態遊戲」......


(老話一句,在台灣,要是搞這把戲就會上新聞頭條,畢竟記者與網友諸公個個都是自詡道德警察、大驚小怪無事忙法官,且寶愛孩子的家長也會跳出來,搞不好還會提告哩~

唉,在台灣,過度強調「自我的人權」、過度保護,反而沒有空間可以容納創意、自由和幽默,這才是讓教育變成死水吧。)



這三隻猴子......(有時候搞搞笑,KUSO一下,不僅讓人耳目一新,也刺激創意)。




這個在大學打雜的失學少年,會有你想不到的際遇(當然他有貴人幫他)...




男主角告訴小弟說:「要上學還不簡單?搞一套制服,然後混進學校就可以學習了。」(這應該是藍丘自己的經驗談吧?)

在台灣,應該會先被老師發現,然後通報社會局,然後上新聞,被安置,哪有那麼瀟灑?......)



(在台灣,擅長攝影的人多如恆河沙數,他們購入昂貴的照相設備,到處攝影,炫耀自己的技術,但是功成名就的其實還有很有限的,有沒有才華這件事情,不是自己說了算

大家客觀想想,藝術類技術人員,除了有過人的才華,一般人若沒有這樣的才華與熱情,要努力多久,更精進自己的技術,縱使花費了許多心力、精力,都不一定能讓自己的作品登上國際刊物,台灣有幾個攝影家的作品能登上有名的刊物,一舉成名呢?縱使一舉成名,又有多少人能以此賺錢,養活自己與家人呢?

電影中胖子Farhaan的作品被男主角寄出,還,幸運的獲得法拉漢的偶像的賞識,那時候!那時候!他的父親才支持他的攝影興趣,不強迫他得在毫無興趣的工程學中繼續掙扎下去。

所以,我們的情況是,要說服大人你要做有興趣的事,你往往得先得獎、爆紅、獲得有力人士的肯定......來證明自己,才有機會一試。

但得獎、做自己有興趣的工作,如果你是個藝術工作者,也不能保證日後能靠此賺錢養活自己,現實的情況是,有時候連餬口都很難 ......而就算得獎,有時候,那也只是上天唯一一次的眷顧,之後就忘了你了!(例如很多「爆紅」的人,你覺得,能走多久?演藝圈最常上演這類的戲碼。)

我的作家朋友都很愛惜羽毛,他們都得過獎,努力持續創作,也獲得同行的高度肯定,但是他們都很窮,窮到連交女朋友、娶老婆的機會都沒有,孤單並不是藝術家主動選擇的。

但是像年代38台XX當家女主持人,過去是商業性作家,累積了知名度後,邁入中年,幸運的成為主持人,然後幾年之間迅速累積財富、獲得了上流社會的人脈,以及一切人際網絡給她的光環與加乘效應。這就是命吧?或許可以說,是她以瞭解世俗之所需創造了自己的機會,並且幸運進入演藝圈,複製了這個圈子的成功模式,短短時間賺取她的上下三代家人們永無後顧之憂的財富......她的後半生可以優裕的「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這就是自由、幸福。而,這就是現實世界,的認知。



在印度,三貼不戴安全帽也行...?穿著真的是宅男的標準裝扮,難怪深受大學生喜歡。



如此熱愛歌舞的民族,是否因為壓力與痛苦越大,越需要娛樂?(個人認為:女主角長得有點......剪掉頭髮卸掉化妝,比較像男人...)

村上龍的「興趣無用論」(大田出版,2010)有幾句很一針見血的話,值得思考。

「過去從沒有一個時代像現在一樣,有強烈的動機和意志力,也就是熱情變成了個人成功的必要條件。但在那種狀況之下,熱情這兩個字本身是多餘的。因為訴說熱情,和把熱情這個概念變成自己能力的一部份,完全是兩回事。」( p.37)

「擁有夢想吧、持續擁有夢想吧、不忘記夢想、朝夢想前進,媒體充斥的那種口號,我認為,這證明日本失去了國家性的希望和目標。對於具體地以某種事物為目標的人而言,企圖實現的不是夢想,而是現實。......目標應該被達成,而不是成天掛在嘴上。」(p.32-33)

 「經濟上的弱者會遁入幻想。從前在演講時,有學生說:我寧可保有自我也不願為了五斗米折腰;我問他:『那你希望一年至少賺多少錢?』、『怎麼賺到那些錢?』、『你不結婚嗎?』、『你願意領生活救濟金嗎?』結果對方被我問得眼中噙淚,啞口無言。我重複一遍,工作必須拼了命也要完成,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把美學或品格帶進工作中的人,若不是擁有相當程度的特權,就是病得不輕的白癡。我認為,問題不在於品格或美學等等,而是社會及個人能否具體地發現除了Money之外的價值,但是到處都聽不到那種聲音。」(p.66)

 

                                                                         

好康分享!!

「三個傻瓜」 線上看(全片)

                                                                           

【聰明的印度人:印度人的十位數九九乘法】

當台灣媽媽因為小朋友會背99乘法高興的同時
 
印度小孩已經在背1919乘法了
 
 難怪近幾年印度進步得那麼快

印度的九九乘法表是從1 背到19(→19×19乘法? ), 不過您知道印度人是怎麼記 11到19 的數字嗎?

我是看了下面這本書之後才恍然大悟的。
「印度式計算訓練」
 (2007年 6月 10日第一版第 6 刷發行株式會社晉遊社發售) 介紹了加減乘除的各種快速計算方法

不過在這裡我只介紹印度的九九乘法。因為實在太神奇了!! 下面的數字跟說明都是引用該書P.44 的例子。 請試著用心算算出下面的答案:
13   X 12   = ?
( 被乘數) (乘數 ) 印度人是這樣算的。

第一步: 先把(13)跟乘數的個位數 (2)加起來
13 + 2 = 15

第二步: 然後把第一步的答案乘以10(→也就是說後面加個 0 )


第三步: 再把被乘數的個位數(3)乘以乘數的個位數 (2)
2 X 3 = 6

(13+2)x10 + 6 = 156

                                                                                                    

 同場加映,補教國文名師吳岳對「三個傻瓜」的看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O9OlstT554


 

台長: 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