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2-08 00:45:31| 人氣37,7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Lolita 蘿麗塔--小說、電影、音樂和其他(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997電影「Lolita」又譯為「小情人」。

1997Adrian Lyne執導的版本,由傑若米艾朗(Jeremy Irons)飾演男主角韓伯特,Dominique Swain飾演少女羅麗塔。


你抗拒得了蘿麗塔女孩嗎?

1962年的「Lolita」電影海報,以一張少女的紅唇輕吮著棒棒糖,充滿暗示意味。

1962年飾演Lolita的女主角Sue Ly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bXLD81b0jQ&feature=related

點選上面連結,您就可以欣賞到1962年的電影(黑白老片)Lolit  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A46NB0pixw&feature=related  女主角Sue Lyon電影剪輯

*************************************************************

Lolita,蘿麗塔,許多網路上遊逛的鄉民都不陌生,cosplay蘿麗塔女孩造型也成為同人年輕人喜愛的造型。

今天來介紹這部電影。

1997Adrian Lyne執導的版本,由傑若米艾朗(Jeremy Irons)飾演男主角韓伯特,Dominique Swain飾演少女羅麗塔。

小說與電影都以男主角/男性視角為主要敘事觀點,女人是「被注視的」,這部電影中,對情節已經相當熟悉的前提之下,我關注的是演員如何演繹,尤其是少女羅麗塔這個角色。傑若米艾朗很適合演出這種畸戀的中年男人為愛癡狂的角色,我們不難想起他在「蝴蝶君」(Madame Butterfly)中的那位法國外交官,愛上一位反串的中國京劇演員(尊龍飾演),同時也是間諜,戰後他倆被捕後到發現原來他所深愛的竟是不折不扣的男人,他的心痛與幻滅終於使他選擇悲劇性的自殺一途。

而另外一部也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烈火情人」Damage (1992),傑若米艾朗飾演一位靠妻家的關係而位居高官的(英國政府)部長,卻愛上了兒子的未婚妻——一個有著複雜過去且具有危險性格的女人安娜(茱麗葉畢諾許Juluette Bunoche飾),並情不自禁與她發生不倫關係,導致了家庭悲劇,也毀了他的前途與家庭,最後變成一個失去靈魂與一切的流浪漢,即使一無所有,他對安娜仍具有一種悲劇深情的戀戀不忘。傑若米艾朗的紳士派頭,天生的憂鬱不安的外貌氣質,看來瘦挺的身材其實是相當精壯的身體,這樣一個老帥哥詮釋起陷於「畸戀」的男人,可真是不作第二人選。在這部Lolita片中也是一樣。

Lolita的原作者-納博科夫(VladimirVladimirovichNabokov18991977)寫下的小說中,男主角即是具有相當獨特性格的人,他癡狂地愛戀著未成年少女,甚至是介於9-14歲的女童之戀,在書中與片中他認為世界上最美的即是這個年紀的女孩,擁有苗條纖瘦的,介於發育中的身體,細緻完美的容貌,天真無邪的青春氣息,女孩的一切如夢幻般美麗。文學中歌頌這種「露西」女孩的篇章與詩歌相當多,大多是歌頌女孩的善良天真美好,沒有經過塵俗的污染,這一點珍惜女孩的心理,在咱們中國文學中無若紅樓夢的賈寶玉了,他認為女兒是水作的,男人是泥作的;未出嫁的女兒對他來說都是世間珍寶,並非物化女性,而是從性靈角度去欣賞大觀園中的諸女性。

至於這是否過於理想化女孩呢?

或者是一種意淫心理下的一廂情願呢?

在「Lolita」中的韓伯特,就將這樣的理想化與一廂情願視為理所當然,愛情如果沒有這種癡狂的成分,似乎都不足稱為「愛情」。老實說,Lolita和天使一般的純潔女孩根本完全不同,她和風騷的寡母生活,任性、叛逆、邋遢、輕浮、隨便、粗野、沒有家教,口香糖嚼個不停;但是在韓伯特的眼中,這些就是「小女孩」特有的,只有受寵的任性女孩能這樣率真無隱,這小妖精似的女孩的一舉一動對韓伯特來說都充滿「誘惑」,她的軀體、笑容、動作,都讓韓伯特為之瘋狂癡迷,不管是小說或電影,也總是用各種慢動作或靜止鏡頭來「觀看」Lolita這令男人瘋狂的肢體細節。其實不管是1962年或1997年的版本,飾演Lolita的少女都是由年滿16歲的女演員來出任,比書中的12歲的女孩,不管是身體的發育或容貌都成熟許多,因此如何把女孩那種天真無邪,明亮笑鬧又帶著邪惡誘惑的特質「演」得靈活生動,考驗著演員與導演的技巧。

    97年版的電影是相當成功的,額外一提的是,97年電影版多忠於原著,但也刪除一些小說中的人物或情節,以使整部影片的劇情更集中,甚至帶有懸疑色彩。而飾演靈魂人物—羅麗塔的多明妮克史旺Dominique Swain也相當稱職,她有一雙看似邪惡卻充滿清澈的藍眼睛,刻意讓她戴著牙套,使人有減低年齡的錯覺,而妖精與淫婦只有一線之差,其實身材高挑健美的多明妮克,造型上以髮辮或雙髻裝飾少女形象,但時而將雙唇塗上豔紅胭脂,迷濛眼神,似笑非笑的神情,顯得相當魅惑。這個女孩甚至在夏令營中已經不是處女,早已深諳男女之事,且懂得誘惑男人的技巧,沒有任何道德顧忌,因此對於「繼父」韓伯特流露對她的愛戀,她其實早已心知肚明,因為她的無所顧忌,因為她的青春年少,使得她的放蕩輕浮格外顯得「野」,充滿生命的活力與陽光,她給韓伯特各種難題與取鬧,快樂就大叫大嚷,隨意跳舞,爬上爬下;要哭就哭得驚天動地,嗚咽整夜,一氣之下就用最嚴厲的話語指責,不顧騎腳踏車大雨跑出去,旁若無人的唱歌嚼口香糖,連警察路人都要挑逗一番......這些種種,其實是讓韓伯特這老男人死水一般的生命予美麗漣漪或波濤,她的粗魯不雅卻是野性的散發,無疑都是一種陽光般外放的美麗/美力,韓伯特體會到了這種生命力,因此癡迷、因此不能沒有她,要絕對的佔有她!

他們的旅行是沒有目的地,也是注定最後會失敗的旅程,因為韓伯特背負著道德的陰影,他仍舊在乎外人的目光,因此顯得小心翼翼,過於保護,患得患失。

Lolita終於失蹤了,被另一個同樣有戀童癖的,長期跟蹤他們旅行的老男人奎迪Quilty帶走,韓伯特幾乎得了失心瘋,找了三年之後落空,看來已經放棄的韓伯特,卻意外的接到Lolita的來信,原來她已經嫁為人婦並且懷孕了,經濟出問題,希望繼父能資助她。韓伯特找到了Lolita,然而見到的已經不再是那個如花的少女,如夢的妖精,而是個臃腫凌亂庸俗的戴眼鏡的婦人……在這次的會面中他更難堪的得知,原來當年拐走心愛的Lolita的男人,不單是個戀童癖,還是個引誘少女少男做多P遊戲為樂的變態老頭,而Lolita說,與其回到韓伯特身邊,她寧願回到奎迪身邊,因為她愛他。

 韓伯特怒不可遏,找到奎迪,槍殺了他。最後被捕,在獄中因病死亡。(真是個大悲劇)

電影的結尾,身上充滿血跡,已經了無生意的韓伯特,逃到一個小山丘上向下望,那裡曾經傳來孩童的歡笑,畫外音說了韓伯特的心聲:

「我聽到一陣美妙的和諧樂音,那是來自山谷小鎮孩童的嬉戲。我傾聽那如音樂般的振動,然後我明白了那絕望的痛楚並不是Lolita不在我的身邊,而是她的聲音不在那和弦裡。」

    這樣的愛情,這樣的心碎,都是對青春一逝不返的永恆追戀……

    而在韓伯特因病死後的聖誕節,Lolit也因難產過世了……

1962年的蘿麗塔與韓伯特......(髮型的關係,這個蘿麗塔看來老氣,不像少女,因為飾演的女主角也已經17-18歲了)

******************************************************************

Lolita的知識--以下來自奇摩知識

Lolita1955)原為俄裔美籍小說家---納博科夫(VladimirVladimirovichNabokov18991977),在法國所完成的一部長篇作品。中文通常譯為羅麗泰,或是洛麗塔,抑或蘿莉塔。作者生於聖彼得堡(即列寧格勒)。此後住在歐洲,主要在柏林,並成為享有盛名的蘇聯流亡作家之一,被世界文學評論界定為20世紀最偉大的散文體大師。1940年舉家移居美國,在韋利斯里學院任教,同時享有哈佛大學的鱗翅目研究基金(Nabokov同時也採集蝴蝶標本)。還翻譯普希金長詩《葉普蓋尼﹒奧涅金》,使用直譯法,注解多於翻譯加原著的份量。

  在康乃爾大學教授俄羅斯文學,長達11年。為了生存,他改用英文寫小說,以教書經驗寫成的小說《微暗的火》,一邊研究著一位風格隱晦的作家,一邊在學院文人堆裡勾心鬥角。帶著家人一生住在旅館。而在不同的著名大學,到處教授文學。雖然後來改用英文寫小說,卻不願意進教室,他會寫講稿,讓他的太太,到教室去念給學生聽的事。他幾乎不和任何記者直接對話,總是人家寫了問題,他作書面回答。不是害羞,而是一種深刻的恥辱感-因為他不能準確發音,不能說。

  《Lolita》的創作動機蘊含極久,據Nabokov本人發表的記事,早在柏林時期,就已經開始孕育這個童女戀的故事,當時他正在巴黎養病(脊間神經痛)。其動機據他本人表示,始於報紙上一篇關於實驗人員引誘猴子畫出圖畫的報導。終於在1937年於巴黎出版俄文版的《魅人者》(The Enchanter),這三十頁的短篇故事便是Lolita的前身,也是Nabokov最後一本的俄文著作,翌年他就移居到美國去了,時年四十。《魅人者》後來由其子譯成英文版,在美國發行。(1986年)Lolita的出版過程十分曲折,Nabokov開始重新構思這個設定,並打算以英文進行創作。(1949年)寫作進行了很久,50歲的Nabokov想要賦予這個故事,更多真實性和地方色彩。

  《Lolita》於1954年春天脫稿,原本想要以匿名發表,後來為了對自己的寫作事業忠實,Nabokov決定署名。他找了四家出版公司,都對該書大為吃驚,由於道德因素四家出版商全部拒絕出版。最後由法國巴黎奧林匹亞出版公司出版。(1955年)造成不小的風潮,讀者反應毀譽參半,但此書的確造成搶購。當時保守的美國著名作家格林,在泰晤士郵報上刊登書評,將此書喻為1955年三大佳作之一。很快的成為國際暢銷書,陸續在英國、加拿大出版,1958年終於在美國發行。英國政府曾經召開會議討論,是否禁止該書出售,最後並未達成禁書決議,使Lolita不至遭到《 查泰萊 夫人的情人》一樣的厄運。

  故事內容是敘述有一個中年男人,對小女孩特別情有獨鍾,最後遇到一個十二歲少女---羅麗泰發展出一段戀情。結果Lolita遂成了戀童癖(幼女)的代名詞。電影的設定,則是把女主角的年紀變大了三歲,以免過於聳動。曾有兩度改編成電影,第一次是1962年由已故導演史丹利.庫柏立克(Stanley Kubrick)執導的黑白片,由老牌演員詹姆斯梅遜(James Mason)演男主角,蘇麗文(Sue Lyon)飾演Lolita。中文片名翻譯成富有詩意的「一樹梨花壓海棠」。當時因為民風較保守,處理床戲多是點到為止。第二次拍成電影是在1997年,由Adrian Lyne執導,傑洛米艾朗斯(Jeremy Irons)演男主角,Dominique Swain飾演Lolita

  第二次改編的電影較忠於原著,因大膽處理床戲,加上主題有爭議,並未能在戲院公開上映,只在錄影帶和DVD租售市場流通,中文片名翻譯成「小情人」。除此之外,這個設定,也在許多作品中被引用。Lolita已經成為一個通用的字彙,指年輕而挑逗的女孩,或是戀童癖的少女對象。然而,這樣爭議的、有著淫穢代稱的角色,卻出自一位 文學 教授優美流暢的文筆,並曾獲選紐約公共圖書館1995年「世紀之書」(books of the century)中「當代文學的里程碑」(landmarks of modern literature)類,以及美國藍燈書屋1998年二十世紀百大英文小說的第四名。然這個故事廣為人知,還是得歸功於史丹利.庫柏立克。

  書中Lolita的原名是DoloresLolita是男主角對女主角的親蜜暱稱;LolitaLola的暱稱。作者選擇LolitaDolores都在隱喻某種悲劇。【註一】「儘管所有這些帶來的可怕絕望,我們生活在自我建造的天堂中,祇是這個天堂的天空是地獄之火的顏色,但它畢竟仍是天堂。」《Lolita》是部地獄式異色文學的典範,納博可夫在紙上建造出了一個美學地獄。Lolita所代表的性感少女,來自於書中的【註二】這個字,韓伯特心目中,九到十四歲,就快要成熟,有著致命吸引力的優雅、難以捉摸的蹤跡、狡猾迷人的孩子氣的性感少女。並非我們所想像的純真無邪,她們不僅狡猾,本質上來說是邪惡。當韓伯特和他的繼女,第一次發生關係的翌日早晨,韓伯特發現到其實他是被Lolita誘姦的。當韓伯特知道她,要去夏令營兩個月的時候大驚失色,居然要失去她,在nymphets時期中寶貴的兩個月美好的時光!這是韓伯特想出與她的母親結婚的原因。這是這本書的最弔詭之處-男主角和時間的賽跑。nymphets的壽命很短,過了十三歲,她們就將慢慢失去那致命的魅力,變得平凡無奇。

  作者自己都在前言這樣說道:「整本書裡連一個猥褻的詞語都沒有,那些被現代慣例制約,而能面不改色地接受那些陳腐小說裡,大量污穢詞句的粗鄙之人,將會震驚於這本書裡,竟然會完全沒有這些用語。然而,若是為取悅所謂的衛道之士,企圖稀釋或刪去某些人會稱之為「催情」的場景,那麼《Lolita》就根本不必出版了。」在少年時期,與一個十多歲的少女,發生了刻骨銘心的初戀。這段短暫的戀情,因為少女的早夭而告中斷。但是,對少女身體特有的迷戀,卻伴隨韓伯特的一生。韓伯特-這位侃侃訴說自己犯罪過程的男主角,是位法國人,他把自己描述成一個英俊的中年人,對十來歲左右的性感少女有著無法自拔的迷戀。他繼承了一大筆遺產之後,移居美國新英格蘭的一個小鎮, 房東 太太Charlotte是個寡婦,有個十二歲的女兒,令韓伯特簡直是神魂顛倒。他遇到了他心目中的Lolita,一個充滿熱情與少女特有的狡猾的女孩,年僅十二,天真、挑逗、明亮、邪惡、成熟集於一身。

  韓伯特對未臻發育成熟的青少女,有著依賴與癖好的心理,納博可夫有十分精彩的描繪,韓伯特為了接近這個小女孩,假意與她的母親Charlotte結婚。本以為能夠與Lolita長相廝守,但是寡婦發現了他卑鄙的目的。對韓伯特崇拜愛慕不已的寡婦,一天看了韓伯特的日記,知道韓伯特對女兒有變態的感情不說,自己在其眼中又醜又胖、愚笨、遲鈍,是隻令人噁心的老母狗之外,根本是塊絆腳石!她傷心且氣急敗壞地奔出屋子,被一輛疾馳而過的汽車撞死。

  韓伯特欺騙Lolita與他一起旅行。在鄉村旅店,韓伯特如願以償地占有了Lolita的身體,但他也陷入了與這個詭計多端、喜怒無常的女孩的戰鬥中,不肯順從韓伯特心願的Lolita,時常給他出各種難題。留戀在布滿地獄火焰的天堂中,韓伯特每天都躲避警察與世人的追捕。終於有一天,一覺醒來,發現Lolita離開了他,永遠地離開了!他一廂情願地,認定的所謂愛情,在另一個成年男子的引誘下,被輕易地打碎了。之後面對重新開始生活,已為人婦的Lolita,韓伯特卻無法得到解脫。他找到了之前誘惑Lolita的男人,開槍將他擊斃,自己也坦然地面對追捕而來的警察。韓伯特對她有著情感上,和肉體上控制的慾望。不過,納博可夫本人的態度,卻會令許多評論家啞然:道不道德或情色的與否,都不是他想關注的重點。

  《Lolita》的特別就在於,它用誠懇的(還有譏諷的)語調講述,但卻不為其行為辯駁:別忘了,是韓伯特自己述說,他是如何毀了一個少女的童年的;表面上,他控制了Lolita,靠著糖果、零用金的賄賂加以威脅利誘,使她跟他一起做這趟汽車旅行。但也不止一次,韓伯特流下絕望的淚水:當他覺得就快要失去她時,他的世界就會快要崩塌。在溫柔與粗暴的情緒、無助地依賴和滿佈的疑心中,這又是個令人心傷的慾望之旅。隨著韓伯特的真情告白,而陷落與清醒的同時,又不禁為作者的敘述安排感到佩服。納博科夫豐富多樣的詞藻和描寫方式,確立了《Lolita》的價值,他在慌亂與亢奮的情態中,表達了社會中一些真實的現象和心理層面,又在真實中,寫下了所有事件的模糊性和可疑性(包括主角的懺悔)。 Lolita那是一個印記,烙在浪漫與掙扎、靈與欲、道德與敗壞的男人身上。攸關淫慾、占有、嫉妒等赤裸裸的愛慾,而這個難以見容的不倫之愛。以前是眾人三緘其口的禁忌,文字與影像的幽冥界,現在則總是難逃聳動誇張的濫情處理,要不是浪漫得太唯美,就是反抗得太矯情。

 

待續......(請看第二篇)

********************************************************************

在Youtube上您可看到1997版的Lolita喔~~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D_Bo0UFxq4  男主角以倒敘法回憶他年少時的初戀情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xWRmQBdqP8  男主角初次見到少女Lolita和她的媽媽

 

 

台長: 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人氣(37,73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影評與感想 |
此分類下一篇:Lolita 蘿麗塔(2)--相關電影、知識
此分類上一篇:李小龍的傳奇人生(轉貼文)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