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30 16:18:13| 人氣2,5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國外教育--從「窗口邊的小荳荳」看幼兒教育(資管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資管系 李佳芬、阮雅雯

小荳荳


作者簡介:
黑柳徹子,小學一年級時,因為發揮了自由奔放的個性,遭受退學,接著轉入巴氏學園接受了獨特的教育。
從東洋音樂學院畢業後,考進NHK廣播劇團。1954年演出廣播劇「胡鬧的兩弟兄」,使她光芒畢露,使她獨特個性受歡迎而活躍起來,除了演出廣播劇、電視劇,也主持電視節目。
她的中心事業事在電視台主持節目,到處都很活耀,同時亦以聯合國親善大使的身分,從事各種活動。


內容:

「窗邊的小荳荳」,是描述第二次大戰即將結束前, 一個小女孩在東京「巴氏學園」的故事,那個小女孩就是荳荳,故事中的荳荳,本來是個令人頭痛的小女孩,常常因為有著奇怪的想法、奇怪的行為,導致上課被受影響令老師感到困擾,後來被迫退學,退學之後,她來到了一間名叫「巴氏學園」的學校,展開了一連串驚奇的學習旅程。
荳荳來到「巴氏學園」的第一天,便跟校長先生聊了長達四小時之久,校長的用心和耐心,超乎一般人所可想像得,並且收荳荳為學生。「巴氏學園」是一間很特別的學校,教室可不是一般的建築,而是電車教室,這個「不一樣」已經另小荳荳著迷了,第二個「不一樣」就是教室的座位,座位可隨著自己心情的高興,喜歡做什麼位子而去座,第三個可真是「大大得不一樣」了,老師會把今天所要上的課,寫在黑板上,學生可以依照自己喜歡的科目先做起,而不喜歡的科目,在放學以前做好就可以了。到了讓小荳荳開心的便當時間,校長要求學生的便當要有「山的東西和海的東西」,山的東西是──青菜、牛肉、雞肉等住在陸地上的東西,而海的東西──就是魚、海帶之類的,這麼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快樂中養成不挑食和營食的均衡。印像最深刻的是有天小荳荳的錢包不小心掉到了毛坑裡面去了,小荳荳便哪了一支杓子往毛坑裡挖,週遭的「山」,也越來越高,這時校長走了過來,問荳荳說你在做什麼,荳荳把事情一五一時的告訴校長,然後校長發現他所做的事情後,並沒有生氣或責罵,只是輕描淡寫的說──「要放回原位」。


心得:

我覺得一位成功的教育學家,他所做的努力是比我們花上幾十萬倍的心血和付出,一個人頂著那份努力不懈的教育精神與勇氣,還要以身作則,再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給予學生們最正確的價值觀,不把學生們套牢在一些庸俗的教育學家身上,庸俗的教育學家他們給予的都是一些自以為是美好的計劃模式,而成功的教育學家是要讓學生們在自然的環境中成長,因為學生們的夢想遠比那些套牢式的計劃還要雄偉和壯觀,這就一位「成功教育學家」的角色,像是在故事中校長的例子,他給予學生的是稱讚與鼓勵,這種教育方式,帶給故事中的學生們極大的自信心,他投入的那份教育熱誠是和智商毫無關西的,他發自內心的疼愛小孩,讚美小孩,給予完完全全的愛,並且不要求學生一定得遵守那傳統刻板的觀念,和限制他們的思想發展,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教育風範,校長雖然已經不在這世界上了,但那顆教育的心沒有因此而消失,而是永遠的流傳著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教育制度

幼兒教育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

• 幼教制度是從西方引進而來。
• 一開始的幼稚園,只供給有權勢的兒女就讀。
• 隨著幼稚園普及化,幼教內容由政府主導轉向民間自主。
• 幼教內容出現所謂的「自由保育」、「生活保育」。


戰爭變質期

• 戰爭的動盪不安,影響了幼教內容,治創始期的幼兒教育目標在於補救家庭教育、發展幼兒健全的身心、涵養幼兒善良的性情,但到了這個時期又添加了,為天皇而戰的皇國主義色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日本戰敗,俯首接受以美國為中心的聯合國駐軍干涉內政,開始注意各種保育「服務」:厚生省的以乳兒及障礙兒(智障、聽障、視障兒童)為對象的「特別保育對策」。
隨著社會對於學歷、文憑的過度重視,導致父母強調孩子的知識性教育,今後的保育設施必須考慮這些因素,努力贏取家庭與社區的信賴,三者連結共同攜手幼兒教育。


台灣與日本的差異

• 升學競爭和台灣一樣慘烈的日本,同時在思考教育改革的問題,一樣的是,對課程縮減、教學彈性的要求,不一樣的是,日本強調從「心」出發。
他們日本人應該對日本民族文化和傳統、誠實勤奮的民族性、「和的精神」、敬畏大自然的心、宗教情操等引以為傲,但同時必須積極培育開拓未來的日本人。
而培養下一代應具備「生存的實力」,所謂「生存的實力」,包括自己能發掘問題、獨立思考、有正義感、倫理觀念等豐富的情感、還有健康的身體等實力。

生存的實力中,最重要的是豐富的情感,也就是「心的教育」,包括:
一、對美麗事物、大自然感動的豐富感性。
二、重視正義感和公正的心。
三、尊重生命、人權等基本的倫理觀念。
四、體諒他人和貢獻社會的心。
五、自立心、自我克制的能力和責任感。
六、能和他人協調共生,並包容接納不同人事物。


現今日本的教育方針,有下面兩點:

1. 重視「人間教育」。也就是希望培養不怕困難,能面對變化、挫折的21世紀新人類,而其基礎在於最基本的知識養成。

2. 和台灣最不一樣的地方,是其教育內容:重視「道德教育」。也就是教導學生身為一個人生存的道路,讓未來的下一代能具備「生存的實力」。


改革教育體制
日本的領袖們認為他們的教育體制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將著手用一種無法想像的方式來修改:他們要讓孩子們學更少的東西。
於2002四月起實施的全國教育改革大大地改變了日本的教育體系,長久以來被視為勤學標誌的星期六課程將要一筆勾銷,一些傳統學科如數學、自然科學及日語等課程分量也將減少。
雖然日本學生在考試上一向表現良好,但一些教育工作者認為考試高分底下隱藏著一個問題:學生缺乏創造力,學生對於學習也無樂趣,同時他們雖然學到很多知識,但卻不知如何應用。負責全國課程規劃的主任Satoshi Ashidate說:「如果你問日本學生學到多少,他們在全世界可能名列前矛。但是如果問他們有多喜歡學習,那可能就排在末尾,這就是我們打算要改革的地方。」
1999年數學與自然科學研究趨勢組織(Trends i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比較了三十八個國家的績效,日本在這二個領域均排名第五,相形之下美國的的數學排名十九,自然科學排名十八。然而數十年來,總有一些人士一直批評日本學校教育的齊一性,為了傳授大量知識而忽略了學生的個別需求;另一方面,日本的領導人長久以來一直都很羨慕美國學生所表現的創造力、獨立思考以及創新精神。
近年來這些異議的人士的看法漸漸形成氣候,部份是由於經濟長期不振乃使許多日本人積極尋求解決之道。雖然官方人士很快表示改革主要乃基於教育上的考量, 但不否認有經濟上的動機,一些日本人士想望著能造就出具創造力的下一代將是使國家由長期低迷不振解脫出來的關鍵所在,Ashidate主任表示:「多少年來,日本總是仰賴美國或歐洲所做的研究及新發明,但未來要想成功,我們得自行研發創新。」

面臨的挑戰

不過,一些家長已經開始憂心教育改革會使他們的孩子在激烈的升學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因為大多數私立學校並未做相同改革,升學考試不會因為公立學校少教一些就變得更容易。
家長反應說:「我恐怕教育的品質會降低,在孩子還小時,他應該努力記背知識,這是頭腦訓練的一部份,家長們都很憂慮。」而表示將在家裏補教課堂上所少學的,另一些則打算送孩子上補習班。
有些學校甚至計畫違抗通識教育的原則,把通識課程的時間用來上更多的數學或自然課。雖然這樣做違背改革者的本意,但Ashidate老師說學校有很大的空間自由分配上課時間,而一旦更多的家長及學校也起而效尤,則改革的主要目標─如減少考試壓力及矯正偏重記背等─將告失敗。

台長: 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人氣(2,52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