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0-20 01:38:35| 人氣1,3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放映週報專訪-- 一些關於電影的命題(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騎單車上路的電影導演
李志薔專訪

報導 / 婷敬


《單車上路》號稱台灣第一部公路電影,兼具影評作家的李志薔導演,企圖開創新的形式和樣貌的台灣電影,特地選擇蘇花公路做為劇本的藍圖,讓三個角色在這條路途上遇見相知相遇,他們各自帶著自己的問題和疑惑,踏上這趟生命之旅,全片幾乎在該公路上拍攝,打破傳統台灣電影,擇以都會、沉悶、誨暗、髒亂的台灣電影景色和命題,《單車上路》帶觀眾一覽清新、壯闊、美麗的藍天白雲風景,環繞在山涯海景間,有「福爾摩莎」之稱的美麗台灣,在底片的印刻下,更顯親近舒服。 
 
李志薔提及了拍攝蘇花公路的意義,他想給大眾甚或外界(國際)一個新的台灣的樣貌,一種新的台灣電影的形式,公路電影是李導演鍾愛的類型電影,公路電影帶給人的驚奇和幻覺,讓人直接和成長和夢幻、邊陲與流離做聯想,這趟公路風景美麗的自然景色映在眼前,但在主角的心中,他們卻因各自有各自的難題,而騎上這條逃命之旅,三個角色三個情境卻有三種不同的心情,故事的癥結和情節的轉折,卻也與片中的公路風景互相呼應,決定其中的還有更深刻、省人的難題必須被處理和解決。 

本片剛曝光時,曾被影評人譽為「2006年最清新的台灣電影」,走進戲院看《單車上路》同電影一起騎單車看台灣的好山好水,新人李國毅自然樸實的演技,為本片添加更多的新奇有趣感,李志薔導演把它對台灣的情感、對台灣電影的感動,託付在這部電影中,空拍鏡頭的攝影,讓我們看見美麗的後山,在海與山的間隙間,蘇花公路發展並助育了東西交通血脈的路,也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往來互動,這趟三人單車上路的公路之旅,亦將觀眾帶往一趟驚艷回憶的之旅。緊接數個問答將帶觀眾一起單車上行,李志薔導演的《單車上路》。 
  

一、首先恭喜您的第一部導演作品《單車上路》入圍德國曼漢姆國際影展《新發現》單元。請您先介紹您自己和《單車上路》這部電影。

其實我不是科班出身的,台灣很多導演都不是這樣子,我本身是台大機械研究所畢業的,當然後來因為對電影和創作有興趣,所以在讀研究所那個階段其實有蠻大的轉折,後來我放棄了理工這個領域,跑去試探影像這條路的風景,一開始應該說,十年前我就開始接觸影像了,然後拍了一兩部短片,有得到金穗獎,之後開始拍紀錄片,流離島影系列的紀錄片創作是我跟周美玲導演一起去推的,那時候十二個導演拍十二個離島,我就是其中之一一個導演。比較特殊的是,我自己還在作文學創作,所以出了幾本書有小說和散文這類的創作,在發展過程中當然是兩邊都兼著做,然後我們幾個朋友一起組工作室,大家有劇情片、有比較大型的電影要拍的的話,就互相幫忙,《艷光四射歌舞團》這部片子就是我幫她做製片統籌,除此之外,之前拍片時跟其他導演也有蠻多的合作經驗,像之前就和黃明川、周美玲等幾個朋友一起合作,而《單車上路》等於算是第一部我自己的電影。就這部片子來說,其實是先有一筆資金進來,然後我再會跟電影公司那邊,尋求資金做製作,當初就覺得因為主題是蘇花公路,希望把那個美景呈現出來,所以我就比較堅持要尋求用35mm拍電影的機會,大致先這樣。

二、為何要選擇以「蘇花公路」作為故事發展的重點,讓整個故事沿著這條公路發展下去?另外,據說您自己特別鍾愛公路電影的型式?

其實我一直覺得說台灣電影的形式,就是太單一,所以沒有很多不同的類型,但是許多類型是需要被開發的,我也在設想當我看了一些影片之後,就會看到一些風格特殊的電影,此時,我就在想那它可能是開發台灣電影的一些新的可能性,第一個對我來說,就是所謂公路電影類型這個東西的開發;另外,我發現台灣很多電影都拍都會的街景、城市的意象,都是找一些陰暗的角落街景,呈現的東西和情趣也都很類似,發現沒有人嘗試去做一些新的突破跟可能性,譬如說就是,拍很壯麗的風景啊、拍很陽光很燦爛的自然風光、很優緩的節奏、碧海藍天的場景這些東西。然後還包括我選擇演員的角度,也較盡量去挖掘一些非常有潛力的,可是就是因該講說俊男美女吧,因為國片很多老演員老面孔,他們可能演技都蠻不錯的,可是看來看去就是那幾個人這樣子,這些角度的切入,其實想要做一些突破,然後說希望做出一部比較不同於典型的台灣電影型態的電影。

三、您本身是作家,而作家跟導演都是創作者,您此次執導《單車上路》在兩個身份之間轉換,感覺最大的差異之處在哪裡?您不會想要選擇自己寫的劇本或寫的小說來拍自己的電影嗎?為何想用別人的劇本來拍?

常常有人問我這些問題,但其實在影像的操作上,技術性是比較高的啦,就文學上面來說,你自己怎麼想、怎麼做那個東西是一個人就可以掌控的,可是在影像上面,就是一群人,要很多技術支援跟環境支援,那其實我自己的感受是,有很多根本核心本質上面的不一樣,也就是說,電影還是比較重視劇情啦,你要觀眾一個半小時、兩個小時坐在電影院裡面,如果沒有一個很吸引人的故事,其實是很難的,尤其是專注著在這裡面;那文學比較能夠存在較多抽象跟曖昧的東西,譬如說你可以發揮比較多的議論、理論,甚至是更抽象的概念。

在電影裡面你可能要透過故事,你要透過一些影像的美學或其他的東西去傳達,所以基本上這個媒介,本身還是有蠻大的不一樣,但是他創作本質當然是一樣的,就是也許是講故事、也許是透過這種型式去談些議題,但是我剛剛講說那個核心的部份,還是有不一樣,我自己其實兩個都很偏愛啦。我覺得在台灣的環境裡面,你不斷的有些創作慾望,但是有些東西不太能夠用影像表達,或是說用影像來拍的時候,當耗費的功夫太大的時候,也許就會用文字的方式,自由度也比較高一點,那影像的部分它勢必要面臨商業跟觀眾溝通,所以這裡就回到妳剛問的一個問題,為什麼不要用自己的劇本或自己創作的故事,我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很多朋友覺得說,你哪一篇小說非常好非常值得拿出來拍攝,但是那個東西我覺得一方面是我覺得要時機跟條件更成熟,我可以完全掌握跟發揮的時候,譬如說我可能沒有所謂的商業負擔,可以做我自己,另外一個是那樣子的類型啊,很可能還是一樣回到很典型的台灣電影,你有很深層的主題有非常高的理念或意念在裡面,也許觀眾接受度不那麼高,我現在的想法是這樣,等到我覺得我的掌握能力,包括所有的條件成熟的時候,我可以去拍自己最擅長最有把握的東西。

台長: 李志薔
人氣(1,33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偶像後援(藝人、後援會) | 個人分類: 電影--單車上路 |
此分類下一篇:出發吧!勇敢去追尋你的夢想
此分類上一篇:放映週報專訪-- 一些關於電影的命題(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