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窮忙族》封面(圖《聯經出版社提供》)
近日在國際上常被討論的一個現象是先進與富裕國家中窮忙族的興起。窮忙族一詞是來自英文的Working Poor(工作貧窮),原意是指一些每週工作40小時或以上,而所得的薪資尚不及最低薪資或貧窮線的員工。對這些員工一個更準確的名詞應該是「勤貧族」,亦即很勤奮但很貧窮的員工。
你會是其中的一員嗎?還是你已經是、卻還不自知?
年輕的單身男子即使成為「窮忙族」,或是陷入幾近「窮忙族」的窘境,只要埋頭努力一陣子,想要脫離這樣的狀況並非不可能,因為他們還握有一絲「希望」的光芒。
比較悲慘的是,正值壯年且家有妻小的中高年齡層(一般指45~59歲)男性,因為長期服務的公司倒閉或裁員而突然失去了工作,即使找到新的工作卻仍然成為「窮忙族」的案例。這麼一來,就會成為風中的蠟燭,「希望」的光芒隨時可能消失殆盡。
或許有讀者會認為「現在這個時代不可能有那麼多中高年齡層的窮忙族!」但事實上中高年齡層的「窮忙族」人數卻不在少數。他們為了不讓心愛的家人生活頓失所依,因此總是加倍拼命工作,但是年收入還是一樣低迷,根本不足以供養家人。
因公司倒閉或裁員 而成為「窮忙族」的中高年男性
任職的公司倒閉,或是因調整僱用條件後遭到裁員,不得已只好重新找工作,但是新工作的薪資卻被壓得極低。這就是正值壯年的中高年齡層成為「窮忙族」的典型狀況。
為什麼換了工作之後,薪資會降低呢?
多數的中高年齡層在公司體制內都被訓練為「通才」,而不具備新公司願意出高薪聘請的「專才」技能。所謂的「通才」,指的是廣泛而淺薄地執行業務的員工。
在日本獨特的僱用習慣中,「通才」可以處理的業務範圍較廣,對企業來說是很有幫助的,但近年來由於法規鬆綁,加上各企業間的國際競爭日益激烈,「通才」一旦脫離原本就職的企業,其所具備的才能幾乎無法適用於其他企業。
每4個轉職的中高年齡層,就有1個人的薪資大幅下降。和其他同樣轉職的其他年齡層相比,回答轉職後薪資減少的比例更是壓倒性的高。
在整體薪資曲線上,45~59歲的年齡層一直都是薪資水準最高的族群,因此轉職後薪資下降的風險也比其他人更高。
無法壓低的各項生活開銷
突然被公司裁員後,即使新公司的薪資大幅下降,但中高年齡層的「窮忙族」卻很難壓低各項生活上的消費支出。
一般來說,消費支出會產生所謂的「滯後效應」。因為就算所得降低,也無法立刻降低以往高水準的富裕生活,所以消費支出減低的現象,會比所得降低的速度更緩慢。
中高年齡層一旦淪為「窮忙族」,家庭內便會因為所得水準驟降的幅度過大,使消費支出的「滯後效應」表現得更為強烈。
而即使他們想要壓低消費支出,來因應薪資的下降,但相較於其他年齡層,中高年齡層的「窮忙族」家中卻有更多無法刪減的支出。具體來說,像是小孩的教育費和房貸等。
在無法刪減的各項支出中,負擔最大的應該就是房貸了。多數的上班族在結婚、成家後,會於30幾歲時申請房貸購買自己的房子,並持續繳納房貸到40、50歲。
如果家中還有房貸尚未繳清,又遭逢晴天霹靂變成了「窮忙族」,家計就會立刻陷入窘境。
這些人往往會因為生活陷入困頓,而向消費性金融借入高額貸款,成為多重債務人,被迫過著整天與負債為伍的悲慘生活。
也有許多家庭主婦因為只靠丈夫的收入無法生活,開始外出工作。
事實上,女性在婚後要不要繼續工作,除了妻子的個人意識之外,多半受到丈夫的收入多寡所影響。
從丈夫的所得來看妻子的就業率(工作人口的比例),可以發現丈夫的所得越低,妻子的就業率就越高。
這種丈夫所得與妻子就業率的關係,依其發現者的姓氏,被命名為「道格拉斯=有澤法則」。(譯註:193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P.H.Douglas)經實例分析所得到的法則,日本經濟學家有澤廣巳也證實該法則適用於日本經濟狀況。)
最近因為公司倒閉或裁員使丈夫收入銳減的案例相當多,這種現象會為妻子的就業行動帶來很大的影響。
像這樣,在男性勞動者「窮忙族」人數預估將持續增加的狀況之下,因為丈夫淪為「窮忙族」而使得打工的主婦勞動者大幅增加,就中長期來說,很有可能會造成兼職˙計時勞動者薪資下滑的壓力。
為「窮忙族」所苦而自殺的中高年齡層
在淪為「窮忙族」後,生活陷入困頓的中高年男性之中,有人甚至會為此所苦,而走上自殺一途。 背負著教育費、房貸等生活壓力的中高年齡層,如果有一天突然成為「窮忙族」,相信任何人都能想像他們在經濟和精神上所承受的痛苦吧。
若根據自殺者在生前所遺留的遺書,可以發現中高年齡自殺者的動機為「經濟˙生活問題」者,占了壓倒性的多數。
在我們探討「窮忙族」增加傾向的同時,可以推測今後因為生活困頓而自殺的中高年男性勢必會繼續向上攀升。
在公司單方面的考量下而成為犧牲品的中高年齡層因為苦惱而自殺時,社會大眾是否應該只把他們當作是資本主義的弱肉強食下不得已發生的必然現象,而不正視這個問題呢?
中高年齡層「窮忙族」的增加 也影響了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業績
1990年代之後,消費性金融業界迅速成長,每一家消費性金融公司的利息都設定為所謂的「灰色地帶利息」。
所謂的「灰色地帶利息」,就是介於出資法的利息上限和利息限制法的利息上限之間的利息。只要不超過出資法的利息上限,就不算違法,也不會受罰則。
或許有人會覺得既然利息這麼高,那麼應該不會有人向消費性金融借錢。不過由於銀行不願意把錢借給年收較低、信用能力差的人,所以這些人只能依賴非銀行金融機構了。
特別是1990年代後期~2000年代初期這段期間,由於銀行承受了許多不良債權,因此審核個人融資時變得更為嚴苛。使得急著需要周轉的人就只能找上不需要擔保的消費性金融了。
實際上向大型消費性金融借貸的,除大多年收入極少的人,也不乏有年收較多的中高年上班族,這些人因為房貸和子女教育費等支出而有短期資金的需求,因此向消費性金融借錢的人也不在少數。
把錢借給年收較低的人,乍看之下風險很大,因此各家消費性金融都有一套自己的審核標準,以期將倒債的風險降到最低。
不過,近年來大型消費性金融的業績卻面臨了嚴苛的挑戰。部份原因在於有越來越多原本的優良顧客,也就是倒債風險較低的中高年上班族因為公司倒閉或裁員而失業。
這也意味著會有許多在過去的審核標準下不可能有破產風險的客戶宣告破產,提升了倒債的風險。曾經獲得雇用保障的中高年上班族陸續成為「窮忙族」,以倒債的形式為消費性金融的業績帶來了影響。
將中高年上班族 壓得喘不過氣的子女教育費
40~59歲的中高年男性必須扶養生病的父母、負擔子女的教育費和房貸等費用,可說是一生中金錢支出最多的時期。 對上班族來說,雖然支出增加,但40~59歲的收入也是人生中最高的時期。
而中高年上班族所必須負擔的各項費用之中,金額最高的就是子女的教育費了。近年甚至有越來越多家庭因為不願意負擔高額的教育費用,而不願意生育子女。
根據「家計調查」,以戶長年齡別來看年度平均教育費用,可以發現40~49歲和50~59歲這兩個年齡層的金額最高。雖然子女教育費日漸增加,但通常戶長的年收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多,所以還是有辦法負擔。
不過,如果就職的公司突然宣布破產,或個人遭告公司裁員,使戶長的年收一口氣降到「窮忙族」的水準,就無法像從前一樣在子女身上投資這麼多教育費用了。
多數的中高年男性都會想盡辦法擠出每年持續增加的子女教育費用,即使成為「窮忙族」,也會竭盡所能地認真工作,但是低年收卻只是杯水車薪,完全不足以應付。 一旦陷入低年收的窘境,就只能含淚刪減子女教育費用了。
若以優先順序來看,首先會被刪減的應該就是補習費用,最後可能淪落到不得不要求子女放棄高中、大學的升學機會。 比較嚴重的問題在於,中高年齡層的父母若成為「窮忙族」,其子女成為「窮忙族」的可能性也會相對提高。
一旦父親因為成為「窮忙族」而無法提供子女足夠的教育經費,對子女的就職或往後其他人生規劃也都會帶來不好的影響,使得「窮忙族」成為世襲,在家族中不斷延續。
舉例來說,相較於富裕家庭(年收較高的家庭)中的子女,「窮忙族」家庭中的子女想要進入司法界的可能性就會較低。
其原因在於,想要成為法官、律師或檢察官,就必須參加並通過司法考試。而近來有許多學費較高的法學研究所紛紛成立,因此付得起法學研究所學費的家庭在參加司法考試時就會較為有利。也就是說,法學研究所的學生較容易通過司法考試,也因此必須投資更多金額在大學的學費上。
「窮忙族」的家庭在現實面上恐怕很難供應子女進入法學研究所。
學歷對於就職或晉升的影響雖然已經不像過去那麼大,但卻還是多少存在於這個社會之中。「窮忙族」的世襲,等於失去了「機會均等」,在這個層面上可說造成了相當嚴重的問題。
推薦序》全球化與窮忙族的興起
文/國立中央大學溫世仁講座教授 李誠
富裕國家中窮忙族的興起
近日在國際上常被討論的一個現象是先進與富裕國家中窮忙族的興起。窮忙族一詞是來自英文的Working Poor(工作貧窮),原意是指一些每週工作40小時或以上,而所得的薪資尚不及最低薪資或貧窮線的員工。對這些員工一個更準確的名詞應該是「勤貧族」,亦即很勤奮但很貧窮的員工。
為什麼各國政府近日來對窮忙族特別關心?其原因是二次大戰以後各國政府都在努力發展經濟,其目的便是想利用經濟發展的手段,提升人民的所得,消除國內貧窮的現象。
此種政策亦相當有效,使很多國家產生了大量的中產階級,過著安穩、富裕的生活。國內雖然有少數因為身體殘障或其他理由無法工作而陷於貧困的人士,但政府可以透過各種不同的社會救濟方案,使他們有一個安穩的生活。
然而,最近很多富裕的國家出現了一群為數不少努力工作,但所得卻無法維持生活的窮忙族,窮忙族與富人兩極的對比已是富裕國家中一個矛盾的現象。
更可怕的是,窮忙族在各富裕國家中快速的發展,比如在2000年美國勞工部公布當年美國境內有640萬人是窮忙族,2004年美國商業週刊估計美國在2003年可能有24%的勞動人口是窮忙族。德國在1998年有3.9%的勞動人口是窮忙族,到2007年上升到7.4%,《窮忙族:新貧階級時代的來臨》作者門倉貴史也估計日本的窮忙族是勞動人口的25%。
雖然大多數學者認為25歲以下,65歲以上與部分工時人口不該列為窮忙族,但是窮忙族占勞動人口一個相當大的比例,則是不爭的事實。這些窮忙族既非失業人口,亦非無工作能力而需要社會救助的人士,政府無從由現有的失業救助方案或社會福利救助方案去幫他們脫離貧窮。
他們成為社會福利制度中被遺漏的一群,如果社會任由他們繼續增長,必然會釀成富裕國家中一項嚴重的社會問題,造成社會的不安,因此各國政府對窮忙族的問題開始加以密切地注意。
窮忙族形成的原因
為什麼窮忙族會在一個富裕的國家中產生,並且快速地成長?其主要原因是在20世紀末期以來,全球開始進入貿易自由化、國際化、經濟全球化的階段,各國的企業為了因應全球化所帶來的激烈競爭環境,無不要求各種法令的鬆綁,產品與勞動市場的彈性化,以便僱主可以更自由地僱用不同僱用類型的員工、自由遣散員工、重組新公司,使企業更具競爭力。其他國營事業為了提升競爭力,也開始民營化,遣散部分員工,其他大型公司也不斷地進行併購、重組、組織扁平化以節省成本,提升競爭力。
在此一波勞動市場彈性化的過程中,不但高薪的藍領員工失去工作,不少管理階層、專業人士、白領職員也因產業外移、併購、外包等政策而失去他們高薪、穩定的工作,他們所能找到的新工作都是一些低薪又不穩定的派遣業與臨時性、部分工時等非典型的工作。雖然這些喪失工作的人士教育程度或技術程度都不差,但是他們所能找到的新工作都只是既不穩定又低薪的窮忙族工作。
如何協助窮忙族脫離貧困?
政府可以藉由哪些政策來協助窮忙族脫離貧困?在數年前有一本全球非常暢銷的書,書名是《誰搬走了我的乳酪?》其內容是敘述二隻小老鼠與二個小小人,他們共同依靠乳酪過活。
但是有一天他們的乳酪被人搬走了,二隻小老鼠很快地便到其他地方去找新乳酪,而二個小小人則在原地等人把乳酪還給他們,但怎麼等都沒有人歸還他們的乳酪,二人餓得半死。
後來,他們從老鼠的身上得到了學習,開始到其他地方去找新乳酪,他們不但找到了新乳酪,而且是更好的乳酪。全書要傳達的訊息是:全球化的時代,我們的工作一定會被人取代,這時,千萬不可停留在原地,等著原來的工作回來,應該要趕快到其他地方,學習新技術,尋找新工作。這是經濟全球化、勞動彈性化時代人民生存的唯一方法。
很多國家的政府都接受了此種理念,於是大量推行職業訓練制度,改善就業輔導機構的服務,希望透過這些服務,儘快協助遣散員工找到新的且更佳的乳酪。然而窮忙族的迅速興起,說明了此種政策的有限性。
換言之,政府不但要協助被遣散的員工去尋找新乳酪,政府也應該有些方案去創造一些新乳酪(穩定的、高薪的工作環境、良好的新工作)。
所謂優質的工作(decent work)也就是說,當新政府在高唱拚經濟的時候,千萬不可以只把降低失業率作為他們的終極目標,而是要以創造足夠的優質工作機會,防止窮忙族的產生,為他們拚經濟作為最終的目標。
在我們討論如何防止窮忙族在台灣產生與迅速發展時,門倉貴史的新書《窮忙族:新貧階級時代的來臨》是我國政府官員、學者、企業主與關心社會問題人士的一本最佳參考書。書中所介紹日本的企業是如何因應經濟全球化、國際化,政府是如何對勞動市場鬆綁、因應企業的要求、如何因此帶來二次大戰後日本所建立的終身僱用與年功序列薪資制的瓦解,代之而起的是大批低薪又不穩定的派遣與非典型工作。
這些發展不但產生了大批的窮忙族,這些惡劣的工作環境也使年輕人寧淪為尼特族,靠家庭、父母維生,也不願意接受這些工作。政府如不趕快擬訂解決窮忙族的辦法,下一波這些年輕人很快也會變成新貧階級。
日本窮忙族的發展,日本政府因應勞動市場彈性化所帶來的不良後果,日本政府處理窮忙族的失敗經驗,都是我國在擬訂防止窮忙族發生時一個很好的借鏡,因此特撰寫此文推薦本書給國內的讀書。
(更多內容,請詳閱本書《窮忙族:新貧階級時代的來臨》)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