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3-20 09:24:17| 人氣8,09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Diving for fun走,我們一起跳海去

2011年的7月無意中從朋友口中得知他要去學潛水,我當下就託他幫我問是否還可以加我這個新生?於是7月初的週五傍晚我跟老闆告假要去上課,其實我是要去上潛水的學科。


水肺潛水(Scuba Diving)
一般人在學的潛水是屬於休閒潛水,英文名為Scuba Diving,又稱為「水肺潛水」。水肺,指的就是要背氣瓶加上呼吸調節器的潛水,亦為所有的休閒活動中少數需要證照的活動。其實所有的休閒活動都有風險,只要透過適當的訓練及管理就可以避免掉這些不可預期的困擾。

而證照也分為很多系統,在台灣的主流為SSI(Scuba School International)和PADI(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of Diving Instructor)。所有的系統都是由「初級潛水員認證」開始,通常簡稱Open Water或OWD。潛水學校其實很多,有興趣者不妨多爬文。筆者則是在「USPC海底玩家」學的,因為USPC是採用SSI的系統,故筆者就以SSI為主做簡介。

開放水域初級潛水員認證 (Open Water,OWD)
USPC海底玩家的OWD(Open Water Dive,初級潛水員認證)課程分為三個部份:學科、泳池實習及海洋實習。學科上的是潛水相關的知識,包括各種初學者應有的認知及技巧、及安全知識等,最後還有筆試,而且要80分才及格喔!術科第一階段為泳池訓練,通過後才能進行海洋實習。

有的潛水學校是全程在海洋實習的,若水性不是很好的人,還是先從泳池開始較佳。而我們的泳池訓練是在南港運動中心的潛水訓練池進行,它的淺池為1.6m、深池為5m。泳池與海洋實習各為一個週末兩個半天的時間。泳池的第一天先介紹輕重裝,並在淺池進行手勢練習(水下因無法交談故有特定的手勢)、浮潛技巧、水下呼吸、水下裝備穿脫及面鏡排水等訓練。

泳池實習
其實OWD的學員是不需要會游泳的,呼吸的方式與陸地上不同,吸吐都透過嘴,對從未用過呼吸器的我而言真是吃盡苦頭,因為一時改不過來,所以鼻子一直嗆水。我們三位學員雖然配了一位教練及一位助教,但對水的恐懼及呼吸上的問題還是讓我很害怕,第一天因為一直無法克服呼吸的問題,進度遠遠落後其他人,也讓我倍感壓力,還好教練很有耐心。(這時候就可以知道一個好教練的重要性囉~!)

第一次下水練習


第二天則是要下5m的深池,5m是人類最懼怕的高度,但是一旦有辦法克服,等到真正下海洋時就比較容易。在正式下5m池前,我們先在淺池把前一天的科目再溫習一次,我在下水不到一小時就因為一直無法克服呼吸的問題而提前回家。朋友勸我放棄,但個性好強的我決定要克服內心的恐懼,我把這當作是膽識訓練;回到潛店跟教練聊過後,由教練一對一的帶我下5m池,在克服水壓對耳朵造成的痛苦後,終於過了泳池這關。

深池有兩大訓練重點,一個是水壓排除的訓練,這跟坐飛機時的高空壓力的感覺很類似,在飛機上可以用打哈欠來解決;但水下不行,一般是捏住鼻子後大口的吐氣,讓壓力從耳朵釋放,多練習幾次後就會抓到訣竅。另一個訓練是中性浮力,就是透過對空氣的控制在水中保持浮力,做到既不會快速上升或下降的技巧,這是每個潛水員必學的。

前面提到的面鏡排水幾乎是術科必考的項目,面鏡進水的原因很多,因此如何排除就很重要。教練會要求我們讓面鏡先進水1/3、1/2及1/1,再一一排除;水下穿脫裝備則是以模擬裝備故障時如何處理的方式;訓練的方式是透過各種的遊戲來學習,我們每做對一次,教練就會以拍手來打氣。

海洋實習
一週後就是第一次的海洋實習。從台北市區開車約1.5小時就能抵達北部最好的潛點,同時也是最優的訓練場所,東北角的龍洞灣海洋公園。USPC海底玩家採三人小班制,也會配合學員的時間實習。我去海洋實習時原來在泳池一起學的同學都沒有現身,反而是跟大我一梯的小葉一起。海洋與泳池實習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洋流及海洋生物,一切都比泳池更加的真實,兩個半天的課程我們要把在泳池練習的項目搬到海底再做一次,再加上一些其他的練習。

龍洞灣的潛點是由礁岩構成的三條溝,OWD的第一天是在1號溝約8~9m深度的一塊白沙上進行。我們一邊練習,一邊看著不斷遊過身邊的潛水客及魚群,那是第一次感到海洋的壯麗!

第二天的第一支氣瓶就是術科考試啦!真是緊張啊~!我和小葉輪流做面鏡排水,當海水進到眼睛時有一種想要逃脫的感覺,不過由於租來的裝備不合臉,所以過去的幾天我不斷地在排水,很熟練的就完成了!第二個項目是緊急上浮,模擬裝備出狀況的緊急上浮程序,我們如火箭般的衝出水面再浮在水面上,接著教練很喜悅的告訴我們「你們考過了!」我們再度下潛,慢慢地游回去。第二支就是海洋觀光啦!教練不斷地找各種的生物給我們看,好開心喔~!

開心潛水前
潛水的資歷判定是以氣瓶數為單位,一支氣瓶為200 bra,平均可吸50分鐘,筆者約可吸70~90分鐘,但每個人因體重及耗氣量的不同可使用的時間也不同。每當有人問我如何選教練時,我都會建議他們去打聽該教練的氣瓶數,越多其經驗也相對越深;其次是教練的養成時間,每間學校都不同,USPC海底玩家的教練養成平均為兩年,也曾聽過別處有一年或半年就考到的教練,這都會關係學員的安全及教學品質。

下水前的組裝備訓練


潛水所有的裝備都可以在潛水學校或潛點附近租用,不過潛水店不會將裝備租給沒有證照的人,這就是潛水最特別之處!

建議一開始接觸潛水的人不要急著把裝備買齊,可以先買關係個人衛生的手套、套鞋、頭套、呼吸管及水母衣;其他諸如面鏡、防寒衣、BCD(浮力設備)、調節器組(1&2級頭、三用錶)、電腦錶、蛙鞋、氣瓶及鉛塊都可以先用租的,等確定自己喜愛這個活動時再慢慢投資。



這些裝備雖然不便宜但卻可使用十年以上。訓練時每次下水,教練都會讓我試不同的裝備,光是蛙鞋就有很多種,也不是每雙都適合,男女大不同,沒有試踢前不要衝動的亂買。有近視的人建議購買有度數的面鏡,筆者的面鏡就是拿驗光的資料再請生產面鏡的廠商配的,不建議戴隱形眼鏡下水。

背心式的BCD(Buoyancy Compensator or Buoyancy Control Device,浮力控制裝備),透過與氣瓶的連接來沖氣(上浮)及卸氣(下潛),從七千起跳到動輒上萬;有管子的那組就是調節器組(呼吸用的)。這兩個加起來俗稱為重裝,也是最貴的裝備。筆者有幸從朋友手中以七千五的友情價買到二手的重裝。



BCD的種類也很多,概分為整合式及非整合式,整合式的好處是將配重(鉛塊)與BCD整合,對初學者而言,都以體重的1/10做為標準配重,但會隨著潛水衣的厚度而增加,潛水衣越厚,配重就得增加才潛得下去。經過進階的訓練後,筆者從OWD時的8kg降至6kg,有些資深的教練甚至可做到無配重下潛。筆者的BCD之所以便宜是因為採用非整合式,需搭配「配重腰帶」用來放置鉛塊。鉛塊,筆者建議用租的就好,租金是1kg約十元,不要為了省小錢增加自己的負擔或讓航空公司罰超重費。




整合式BCD


另一個貴重的裝備是電腦錶,它的用途很多,一般用在深度的測量,Open Water的極限深度為39m,因為水中沒有可參考的陸標可目測深度,而電腦錶可以精確的量測出深度;另一個常用的時機是在安全上浮時,電腦錶會在潛水員升到5m時出現三分鐘倒數,也就是俗稱的「安全停留」,若不經過此程序而驟然從海底升上水面極易造成「潛水伕病」。



此外,潛得越深其耗氣量及失溫的速度也越快,所以我都會建議朋友們先買電腦錶,再買重裝;筆者用的電腦錶為下圖的Sunnto D4i,要價一萬六千五,是今年五月去帛琉前投資的,因為帛琉是大深度潛水,再加上能見度高,一不小心就會超過安全標準,筆者曾為了拍照不小心瞬間下潛到32m,當下就覺得這個投資是值得的!

走,我們一起跳海去
我目前的資歷約60支,已去過龍洞灣、綠島、墾丁及帛琉。龍洞灣的最大深度約15m,綠島及墾丁約在21 ~30m。帛琉則是大峭壁潛水,與台灣很不同,是在大海的中央,生態不同、能見度也大不同。台灣北部多在東北角龍洞灣及和美國小附近,潛季從六月至九月中,但颱風或浪況不好都不適合下水,其他知名潛點包括綠島、墾丁、蘭嶼及小琉球等。

我把潛水當作工作之餘的舒壓方式,當你下到海底會對大自然的造物讚不絕口,而且除了不時傳來的氣泡聲外,那種一片寂靜祥和的感覺會讓人真正有遠離塵囂的感覺!So Peaceful!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也有機會與各位成為潛伴!

帛琉德國水道17m深的海底, 準備拍攝Manta Ray




帛琉德國水道 ~ 大家都專心地在拍照, 此地約23m




Nemo 出現啦!


我在水中的醜態

來去學潛水

台長: FlyTurtlex
人氣(8,09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潛水不思異 |
此分類下一篇:潛水重裝到底要不要買?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