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在雅典的舊工場改建之Gallery,我們稱它little Tate Modern...)
和往常一樣我平常不太和朋友談政治,論立場.因為我知道在這個環境我們很難就事
論事,通常都是為自己特定的立場去談事情,我不喜歡這種訴諸情緒化的論述.但是
那天和老友們吃泰國菜時的一個小插曲,讓我有感而發,決定好好地在此表態…希望
從此獲得片刻的安寧.^^記得那天在L’Hotel吃著美味泰國菜,大家熱烈地向與社會
暫時脫節的Huiya解釋著最近轟動一時的LP事件,並共同撻伐陳唐山的批新加坡之說
後,由於有點受不了這種一面倒式的媒體官方說法,我才略為表態,說其實沒有那麼
嚴重,倒是報導的方向可議,媒體其實應該就該台語片語的意思去報導身為外長的陳
唐山何以對新加坡政府如此亢奮到了不惜失言的地步,是怎樣的國際關係造成這次
的事件?臺灣面對鄰國這樣的冷言冷語時又應該如何自處才算不卑不亢?而非就片語
中的單字LP去擴大渲染,還本末倒置的主張去跟新加坡政府道歉?
聽到這番說法,小咪不禁問道[妳是泛綠的嗎?不然怎麼會這麼說?論調跟泛綠的一樣耶]我還沒來得及否認,只見滿座的老友都點頭代為答覆[嗯,對啊,她是泛綠啦,妳才知道喔…]嗯?我本人怎麼不知道我原來是泛綠?我是全身上下是哪裡泛過綠啊?^^我倒還不曾指過任何人說他或她是’泛’藍,因為我不認為沒有加入任何特定政黨的我們,除了選個人之外,還能透過選舉表達出什麼政治立場?我的朋友家人不論支持誰,都不代表他們是’泛’什麼的.他們支持誰我都尊重,因為(我希望)那是他們思考過後的選擇,我們每個選民都在賭,賭的是我們共同的將來.誰可以拍胸脯為誰來背書這個共同的未來嗎?^^既然不行,那我們為何不選擇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哈哈,反正被亂貼標簽時你通常只能很無奈,其實我倒是無所謂也沒有在意過別人怎麼看怎麼說,當然我也知道被貼泛綠標簽只是因為當年總統大選投了陳水扁一票(我所有家人朋友牌友幾乎都是親民黨支持者,你們就可以想像當年我備受周圍冷言冷語的無辜樣,臺灣社會其實哪里有多民主,多開放,對於政治立場不同的人還不是難以微笑面對,大家談到政治都突然變的嚴肅又刻板了,頓時失去了幽默也沒有了寬容)我倒是認為,一張票可以代表一個人的政治立場,當然也可以代表它的’反政治立場’,這樣每個人的那一票才算是有意義的(倒不至于有多’神聖’啦,因為投誰都是一個賭注).
當年投陳水扁是因為我反對由國民黨再繼續執政,我的確覺得國民黨執政50年夠久了,它的黨政機器已經老舊很多功能已經不在(我還沒用’腐敗’2字喔).臺灣在新的階段應該要給新的政黨一個機會掌舵,它可以是新黨,親民黨與民進黨中的任何一個.但是當時的候選人裡幾乎都帶著強烈的舊國民黨[味道]-我既然支持政黨輪替,當然就會考慮3者中相對比較有歷史與規模的民進黨,而就單個候選人背景來看,比起有顯赫家世撐腰的,我一向欣賞靠自己努力成功的人,用消去法,當年候選人中最沒有家族性的政治包袱,又從農家子弟出身苦讀幹到律師立委臺北市長的陳水扁,當然是值得我青睞的人選,雖然知道自己的決定與周圍的理念都不同,但是我既然有自己清楚的選擇尺度與理由,為什麼要去附和別人的選擇,選一個我不能認同的人?
每一票都是代表一個民意,都需要被同等尊重,我的決定沒有比別人的好,別人選擇的也沒有比我的佳,這不是對與錯的選擇,這只是你我的民意透過這個叫做’選舉體制’的普遍表現.就是這麼簡單的邏輯,可是在臺灣就是有著不簡單的政治意涵.是否投了陳水扁,就等于擁抱林重謨?投了連戰就等于親吻游月霞的行為呢?雖然我們稱自己是民主國家,選完後倒也不見民主國家尊重多數民意的風範,反對者照罵,反對黨照樣不合作,泛藍泛綠的一個’泛’字了得,它一竿子的確可以打翻船上的許多人.不論你是打翻人的那個,還是被打翻的那個呢?不都很無奈,也很悲哀嗎?那表示我們的社會還沒有包容異己的胸襟.沒有可以平心靜氣討論不同政治理念的空間.
外長失言自然需要批評與反省,但是道歉的對象是誰,是要向受不了粗口的媒體觀眾道歉還是向新加坡政府道歉?如何道歉?都可以好好地討論.而怎樣的媒體會只把事情的重點搞在聳動的LP 2個字上(這種口水批評誰都會,不必政客也不必專業記者來大肆撻伐),而不去深入分析與醒思臺灣目前面對的外交困境?(這才是需要你們這些專業人士花篇幅花時間去跟你們的觀眾讀者解釋的,不是嗎?別本末倒置還理直氣壯了)我們有這樣的媒體只能自認倒楣,但是若連所有觀眾都跟著隨之起舞,那當然助長媒體論述偏向表面化的傾向了不是嗎?記者沒有時間去做深入報導,讀者觀眾也沒有精力去理解枯燥的國際情勢,大家一起罵一罵批一批倒是比較爽,也比較快.這點說實在,藍綠陣營與他們的支持者皆同.誰也沒有比較寬容大量.
話說在倫敦時我的隔壁室友就是新加坡人,她是當地著名的新聞台(據她說新加坡至今仍是國營電視台當道,佔9成以上)News Channel9的現場採訪記者,連愛國的她常常都不諱言地調侃自己政府有時簡直是’USA’s bitch’(意思是他們的政府很’媚美’,愛看人臉色說話).如今只能說他們政府還兼’媚中’,以客觀的立場來看這種情形實在也沒有什麼好驚訝的,西瓜選大邊的,誰去惹地大市場大的中國政府呢?今天不只是新加坡,在資本主義橫行or盛行的國際潮流之下有哪一國會去捍衛什麼民主正義,為我們主持什麼國際公道-當然民主本來就不見得就代表正義,看美國看臺灣就知道,正義與否有時只看合不合自己的理念-,當然要靠自己在國際間各方面展露頭角,表現實力,靠別人在國際場合為我們說話的天真想法可以趁早放棄,論現實,現在各國無不朝經濟發展努力,中國大陸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市場,很少有人會公然與之作對自斷發展機會,這點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近年來採取經濟開放的政策不但是不得不走的一步,也是他們可以收買與控制國際社會的一個高招.
臺灣在國際外交桌上擁有的籌碼的確少的可憐.這種情勢之下,就算你有優雅的談吐與高尚的外交禮儀,在國際上若沒有適時地主張自己政治正確的勇氣與膽識也是惘然,外人永遠無法了解你臺灣想要的是什麼,不滿的是什麼,害怕的是什麼,追求的是什麼.或許陳唐山的失言事件,倒值得我們趁機來反省一下,過去的外交部長與使節又為臺灣在國際舞臺上做過了什麼?除了花大錢去收買眾多蕞爾小國們無濟于事的友情發言之外?那些錢並非一句務實外交可以帶過,如果真的務實,應該多編列預算鼓勵與帶領臺灣民眾與專業人士在政治以外的國際舞臺多多展露實力(如經濟,文化,藝術,體育,科技,環保與國際人道支援等等不同領域)使我們的正面形象得以常曝光在國際社會的目光之下,久而久之別人自然會認識我們,尊重我們,根本不必去收買人心.
話說回來,LP聽在有教養的人耳裡當然顯得粗俗,但是語言沒有貴賤之分,國語沒有比台語高貴英語也沒有絕對比中文來的有教養,端看我們怎麼用它,在什麼樣的場景與文脈裡去使用它.我們對不熟悉的非母語文化常會不自覺地有民族或階級式優越or自卑感,喝過一點洋墨水的年輕人在中文裡夾雜英文的shit, fucking等就覺得反體制很酷,但是說類似的台語俚語可能就令人覺得俗不可耐,很台.^^why?因為它不是聽話人的母語,當然容易就聽話人的有限理解去詮釋它.我們的主流媒體常年用國語,而本來要翻譯陳唐山這句台語片語也沒有什麼難處,只是媒體帶著不同的政治立場硬是要雞蛋裡挑骨頭,那麼結果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把重點老擺在LP上面討論不停,弄的本來聽不懂的觀眾也隨著臉紅皺眉,大嘆我們的部長真低級…(平心而論,以他平時的為人與風範,我個人是滿欣賞的,所以剛聽到這條新聞時倒是很驚訝,為何他會如此失言?想看新聞如何解釋此事件,卻除了一再闡釋或捍衛LP的字義沒別的方向,藍綠皆同令人失望透頂)
我想如果今天陳是在國際場合做的嚴正聲明時使用這個字眼,可能值得我們花同樣篇幅與力氣來共同檢討,但是媒體要了解他發言的對象與詞意,當報導曝光時,如何做正確的報導不正是媒體的責任嗎?死咬著那兩個單字,正顯示我們的新聞媒體只有分析淺顯口語的能力而沒有深入去平衡探討整個事件始末的能力.不是嗎?這點臺灣的媒體報導還比不上美聯社的意譯(embrace China’s leg-抱中國大腿-),也比某外國媒體直譯(Embrace China’s Balls-抱中國的蛋蛋)感覺還來的差勁,我們是直接把該片語用國台語並列,這樣做也不過只是要保留那突兀的LP2字而已-不然怎麼繼續批評?-.這幾天電視頻道轉來轉去每一台call in節目無不針對那兩個字熱烈討論,並漫罵陳唐山的失言沒水準不夠格之類的,在這個熱門話題裡,我除了覺得媒體一面倒之外,觀眾也是被那2字弄的情緒太過高漲,這是主流媒體明顯失去全面性理解與深入分析的能力,只流於斷章取義式,挑撥情緒式的報導方式,難道這樣的觀點真的對了所有觀眾的胃口嗎.其中又有多少是因為我們對台語的固定成見作祟?
我很擔心.臺灣的多元文化只是嘴裡說說,並非真的有包容力的.我想強調的是,我也贊成他可以用別的詞彙代用,但是誰不會失言?當我們批評事件的時候,應該去批事件的本質而不是去批事件的表面,那會誤導整個檢討的方向.看看現在,整個事件給臺灣社會的印象只剩下外長出言不慎,卻沒有去反省臺灣在國際上的外交困境與面對困境我們應該如何解決的問題.再過幾個月,整個事件可能只剩鼻屎和LP還會被掛在媒體與民眾的嘴裡,我們與新加坡的關係,我們的外交現況與展望可能也引不起多少媒體多大興趣…這一切,其實與泛藍泛綠都沒有直接的關係.這是所有臺灣人應該共同反省的問題.
如果可能,我認為年輕人最好趕快甩開藍與綠的特定思維.那只會限制你我的未來. (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