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玩味初嘗
曾義雄
2006/08/17 10:42
易經序卦傳。上經。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
蠱臨觀兮噬嗑賁,剝復无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也。盈者屯也。
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則必蒙。蒙者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需也。
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所爭,爭訟也。訟必有眾起,眾者師也。
眾必有所比也。比者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後有禮,禮履也。
履而安,安而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否之。物不可以終否,
故受之以同人。與人同者物必歸焉,物歸則大有。有大者不可以自盈,
謙也。有大而能謙者必豫。豫,有機可趁者必有所隨也。以喜隨人者必有事,
事者蠱也。有事然後可臨也。臨者大也,物大然後可觀。可觀而後有所合,
故受之以噬嗑。物不可以茍合而已,故受之以賁。賁者飾也,致飾而後亨則盡也,
故受之以剝。剝者盡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返下,故受之以復。復者无妄矣。
有无妄然後可以大畜。物畜然後可以養頤。養頤則不可以不動,故受之以大過。
物過重則陷,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者必有所離,離則麗也。
離上而坎下也。離也者,火也,明也,萬物皆顯現,南方之卦也。
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此也。
坎也者,水也,暗也,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故曰:勞乎坎。
易經序卦傳。下經。
咸恆遯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然後有君臣,然後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藉。
咸者夫婦感覺也,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
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退,止之則大壯,物不可以終壯進之,晉者進也,進必有傷,
故受之以明夷,夷者傷也,傷於外者,必返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窮者必乖,
睽者乖也,乖必有難,蹇者難也,物不可以終難,解者緩也,緩必有所失,失則損也,
損而不已必益,益而不已必決,夬者決也,決必有所遇,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後聚,
萃者聚也,物聚而後上者,謂之升,升而不已必困,困乎上者必返下,故受之以井,
井道不可以不革,革物者莫若鼎,鼎烹物取新,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
震者動也,物不可以終動,止之,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終止,漸之進也,進必有所歸,
故受之以歸妹,『女歸侍男行也,女之終也』。得其所歸者必大,豐者大也,
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無所容則入,入者巽也,入而後悅之,兌者悅也,
悅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物不可以終離節之,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有其信者必行之,行有不足,故受之以小過,有過物必濟,故受之以既濟,
物不可以終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男之窮也』。天道循環,終而復始。
第三卦:水雷屯。玩味。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也。盈者屯也。
屯者物之始生也,
屯所以次乾坤,卦坎在上,震在下,是雲雷以作,將雨未雨,天地間充滿了鬱悶的氣象,
故名為屯。屯象形文字,是草穿地萌芽之象,震陽初動便遇坎險,故為屯。時屯者欲能亨
通成事,必需具有相當條件,約有三種。
第一自己的言語行為要端正,自己端正才能端正身邊的人。
第二須不求速,不躁進,循序漸進一步一腳印,才能濟大事。
第三須廣結善緣,營造良好人際關係,得到多方助緣,才能成大事。
回應(1)
胡大俠於2006/08/17 16:42回應
不錯再接再勵
回應(2)
mehong於2007/01/09 16:34回應
易經?!
這本書可以代表闡釋宇宙萬物的經書嗎?!
您在研究{易經}啊!
我認識一些{一貫道}的道親~大家都在研究易經
不知道您認不認識解經專家-李易儒先生
如果不認識~就很難談有關易經的深度囉!!
相信很多道親都認識這位先生~他去年獲得政府資助出國遊學囉
要研究易經~一定要知道作者及其寓意~否則會很恐怖滴
等您告知是否認識李易儒先生再說囉
至於故事~~日後說明原由囉!!
mehong
義雄於2007/01/10 11:38回覆
兩儀四象渾無邊,妙在二氣分陰陽,化生千億歸抱一,緣起性空太極鄉.
老師ㄚ!雖和李先生緣份未到,依法不依人,故事還是可以分享囉!
義雄
回應(3)
高雄市太極八卦掌協會於2007/01/11 11:48回應檢舉
不認識解經專家李易儒先生,就很難談有關易經的深度囉!是這樣嗎?未免太武
斷!如果易經是他發明創作那就不武斷的評論了,鄭曼青出一本易全,確是近代
大作,李某不知有無著作?
回應(4)
胡大俠於2007/01/12 21:01回應
談易經的深度:
言其深,過去從無始劫以來到未來無盡劫,都應知悉方能言深,否則僅能言淺,
以心經來論,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要達到五蘊皆空,無一切苦厄的程度才能謂深,否則只能說淺,不是嗎?
回應(5)
胡大俠於2007/01/15 06:57回應
易經有三:1變易,窮則變,變則通。2簡易,化繁為簡。3不易,始終不變,如真心佛性。
義雄於2007/01/15 13:23回覆
說得好!
易之為書,大函天地,細入無間,而要歸於持世,於修身寡過之道,三致意焉;聖人之微意可知矣!
而自古來箋註者,研幾極深,然索之愈深,說之愈繁,其去人事也愈轉愈遠;豈是聖人持世之原意哉?
故曰:兩儀四象渾無邊,妙在二氣分陰陽,化生千億歸抱一,緣起性空太極鄉;
2012/04/04登入pchome新聞台胡小俠的部落格
高雄市苓雅區漢昌街84巷23號 電話:(07)761-2979行動:0929-569449
胡清如(筆名胡大俠)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