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一直很悲情,至少對這半年的我來說。
最近比較常看新聞,除了政治之外,大概就屬學生們的基測、考題,來聊點回憶好了。
還記得小時候的志願、夢想嗎?像是長大要做什麼。
很小時候的我受童話書影響,只想當仙女,分不清仙女算是種幻想、是種不可能有成真一天的虛幻,一如成為美麗的蝴蝶整日和花為伍。
上了小學後,因為老師要求的作文需要,不得不想出一個志願來,對於每天開心玩耍、不愛唸書而胸無大志的我來說,那實在有點痛苦,連什麼叫志願的定義都還不甚清楚,只好隨意編了個大人們總是在說的醫生、老師之類的,然後繼續苦惱地擠出些理由瞎掰。
這樣的痛苦至少每年要一次,因為幾乎每年都會換老師,然後同樣的題目就又會再出現一次。也因為懶得再想什麼新志願(其實是懶得去想新理由),所以大概每回寫的都一樣,除了文字隨著年歲不同。
還記得以前寫的內容嗎?當然不記得!都多少年前的事了,雖然年年都寫得差不多,可都是硬擠出來的假志願,自然記不住腦裡。
一直到初中,一來深受電視影響,醫生好像只要脖子上掛著聽診器、穿著白袍走來走去,好不輕鬆,老師都可以威風的打人(雖然會被怨恨);二來似乎開始接觸到現實世界的壓力,即便中間也曾變卦想成為別的夢想,但最後成為老師或醫生還真成了我的志願,那時的我,還未真正去想過夢想成真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達到。
直到後來隨著考不完的試、排行榜上的成績、責打斥罵、聯考、現實,漸漸看清了事實,原來,這兩種職業都離我太遠而不可能而作罷。於是志願,變成了夢想,而夢想,竟比志願更遙不可及。
之後,聯考成績加上家裡因素,進入了什麼都不懂、完全陌生的高商,在一堆會計、統計、商數等折磨之後,夢想也跟著現實壓縮,成了只要有張屬於自己辦公桌的專業OL(雖然也搞不清OL是在做些什麼,但電視上演的好像也很容易)。不過,也曾數度覺得這夢想可能成真不了,因為對商科的東西完全不拿手,成績實在是連自己都看不下去...
多年後的現在,也算圓了夢想吧!也的確有了張屬於我的辦公桌,每天在不同的會議室裡煎熬。差別在於夠不夠專業,以及還能持續多久。
那麼現在呢?「志願」這個名詞隨著年齡轉變,成了大家口裏所說的生涯規劃,雖然胸無大志、雖然不想細想那許多未來的事,但偶而夜深人靜時會忽然想到,我還能成為什麼?人生還有這麼長的路要走,那麼,未來的那個我,又會過著何種生活?還是,想成為眼下看來達不成的期許-更專業?(只是是否能成真?)
其實,是該好好想想了。
三十多歲之前,我全心全意在工作上,只為得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成就感,但經過多年之後才恍然發覺,原來成就感就存在自己心中,只是,還是會受到外界所影響,一如現在。
最菁華的十多年過去了,現在遇到的瓶頸讓我難以喘息(雖然自我反省後,那瓶頸的部份原因是在我個人),而深沈的疲累漸漸讓我開始覺得工作以外還有很多事更重要,不應把自己的情緒、自己的一生侷限在工作上,一如曾有人這麼對我說過,這不過就是個工作,不用看得太重。工作,就只是為了五斗米糊口用,不要把重心都放在工作上。
以曾經十多年的重心要去做轉換,還真是不容易,也不甘心,不甘心那些曾經的努力,竟和心底所期許的落差這麼大,而更不甘心的是,自己竟這麼多年後才看清。是該好好整理自己了,不論是思緒和看法,至少,要學會不要讓工作控制了生活。
離志願已太遠,說夢想也過於曖昧不明,那麼,就說說期許吧,如果真要像曾經上過生涯規劃課程的老師所說,短、中、長期的期許,那麼短期內的期望,該是想找回自己吧(雖然不知道需要花上多久的時間);中期?找到讓自己更快樂、更充實的方向,但卻不盲從吧;長期嘛,其實也沒想到什麼,這字眼只能讓我想到老年生活,不過眼下都難過了,長期,這種空洞的名詞,一時之間實在是難以想像,哈!此時,我的「得過且過」心態又會出現了,其實終歸一句:平凡,就是福。
平安,就是福。
你呢?還記得小時候的志願是什麼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