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重來
「有土斯有財。」土地是孕育人類萬物的母親。「土」字最早見於甲骨文,圖形為。徐中舒評「土」字:「象土塊在地面之形,為土塊,,地也。」「土」的金文字形是;篆文字形則為,楷書與之相同。根據《說文解字》,「土」部收漢字144個,屬近代常用字為52個,即為:土、地、在、圭、圮、坊…… (詳見附註1)。近代常用漢字字典中,「土」部漢字則有92 個,除上述字外,新增的字為40個,計有:執、報、堅、堯、塵、圳…… (詳見附註2);該等字中,除「執」、「報」、「堅」、「堯」和「塵」是由《說文解字》的其他部首併歸而來,餘皆或屬成字期較後的漢字。
在近代漢字字典中,《說文解字》中的部首被取消而併入了「土」部的有兩個,分別為:
一. 「垚」部(音堯)。「垚」最早見諸篆文,字形是。「垚,土高也,重三土。」該部有兩個漢字,近代常用字只有一個,即:堯。該部首取消後,「堯」字併入了「土」部。
二.「𡈼」部(音挺)。「𡈼」最早見於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的字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金、篆文象人站在土上之形。楷書中「𡈼」與「壬」易於混淆;此二字,一字從土,一字從士,實際并不難區分。「𡈼」字現已無單獨使用,但它是漢字中一個重要的表音字。該部有4個漢字,就是:𡈼望、徵和㸒。該部首取消後,「𡈼」字併入「土」部,「望」字併入「月」部,「徵」字併入「彳」部,「㸒」字併入「爪」部。
三.「堇」部(原音勤) 。「堇」最早源自甲骨文,圖形是;其金文的圖形是,篆文的字形則是。該甲骨文字象一雙臂被綑綁而置於火上之人形,為獻祭之人牲,喻作艱苦義;金、篆文訛為從黃(省)、土,楷書更變從廿、中、土。「堇」部有兩個近代常用字,即:「艱」和「堇」。該部首取消後,「艱」字併入「艮」部,「堇」字併入「土」部。
「土」部首內有不少表音字,分述如下:
(1).「土」字。「土」出處如上述。「土」作為表音部件牽涉的字有:肚、杜、吐、徒和牡。
(2).「坴」字(音陸)。「坴」最早出自篆文,字形是。「坴,土塊坴坴也。从土圥聲。」楷書變從土、八、土。「坴」作為表音部件影響的字有:陸、睦和逵。
(3).「圣」字(音窟)。「圣」最早見諸甲骨文,圖形是;金文中未見記錄,其篆文字形是。該甲骨文象兩手持土之形,篆文變作从土从又。「圣,汝穎之間謂致力於地曰圣。」以「圣」作為表音部件的字只有:怪。
(4).「垔」字(音殷)。「垔」最早見自篆文,字形是。「垔,塞也,《尚書》曰:『鯀垔洪水。』从土西聲。」 以「垔」作為表音部件的字有:湮和煙。
(5).「圭」字。「圭」最早出現在金文,字形是;其篆文字形則為。該金、篆文均從二土。「圭,瑞玉也。上圜下方。公執桓圭,九寸;矦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子執穀璧,男執蒲璧,皆五寸。以封諸矦。从重土。楚爵有執圭。珪,古文圭从玉。」「圭」作為表音部件影響的字有:挂、卦、掛、袿、銈、鮭、閨、桂、佳、街、畦、鞋、蛙、窪、哇、硅和娃。
(6).「坐」字。「坐」最早見於篆文,字形是。該篆文從土從卯,應為兩人對坐土上之義。「坐,止也,从土,从留省。土,所止也,此與留同意。」「坐」作為表音部件牽涉的字有:座、挫和銼。
(7).「垂」字。「垂」最早見諸篆文,字形是。「垂,遠邊也,从土𠂹聲。」以「垂」作為表音部件的字有:捶、錘、睡、棰和陲。
(8).「堯」字。「堯」最早出現在甲骨文,字形是;金文中未見記錄,其篆文字形是。「堯,高也,从垚在兀上,高遠也。」「堯」作為表音部件影響的字有:嶢、僥、嬈、饒、橈、撓、澆、蹺、曉、翹、燒、嬈和蟯。
(9).「埶」字(音藝)。「埶」最早出現在甲骨文,字形是;其金文字形是,篆文字形則是。該甲骨文從丮從屮或木,金文或加從土,篆文加從坴;會人跪在地上雙手栽種植物之義。「埶,種也。从丮坴,丮持種之。」「埶」在《說文解字》中,屬「丮」部。以「埶」作為表音部件的字有:藝、勢、褻和熱。
(10).「執」字。「執」最早見諸在甲骨文,字形是;其金文字形是,篆文字形則是。該甲、金、篆文從丮從幸,象以梏械人之形。「執,捕罪人也。从丮从幸,幸亦聲(音聶)。」「執」在《說文解字》中,原屬「幸」部,後才撥歸「土」部。「執」作為表音部件牽涉的字有:摯和墊。
(11). 「𡈼」字。「𡈼」出處如上述,「𡈼」字作為表音部件影響的字有:廷、挺、庭、聽、艇、梃、蜓和霆。
(13).「堇」字,出處如上述。「堇」作為表音部件牽涉的字有:僅、謹、勤、瑾、饉、覲和槿。
「土」部首內也有個別獨體字。分列如下:
1).「圳」字。「圳」不見於《說文解字》,字成形期較晚。該字從土從川,會田內水溝之義。《字彙補》:「江楚閒田畔水溝謂之圳。」
2).「報」字。「報」最早出現在金文,字形是;其篆文字形則是。該金、篆文從幸從𠬝,會捕人判罪之義。「報,當罪人也。从幸从𠬝。𠬝,服罪也。」「報」在《說文解字》中,原屬「幸」部,後才撥歸「土」部。
3).「塩」字。「塩」為「鹽」之俗字。 有關解釋可參閱「鹵」部漢字。
4).「塵」字。「塵」最早出現在篆文,字形是。該篆文從麤從土,楷書才改作從鹿從土。「𪋻,鹿行揚土也。从麤从土。」「塵」在《說文解字》中,原屬「麤」部(音粗),後才撥歸「土」部。
5).「壑」字。「壑」古字同「㕡」,最早見於篆文,字形是。「㕡,溝也。从𣦼从谷。讀若郝。壑,㕡或从土。」「壑」在《說文解字》中,原屬「𣦼」部(音殘),後才撥歸「土」部。
6).「埋」字。「埋」最早出現在甲骨文,字形是 ;金文中未見記錄,其篆文字形是 。該甲骨文象貍、牛、羊等動物於坎中之形,篆文變從草從貍,會埋藏之義。「埋」本為俗字,後約定俗成,「薶」反倒不多見了。「薶」在《說文解字》中,原屬「艸」部,「埋」則於近代字典中屬「土」部。
與其他漢字大家庭相同,「土」部首內大多數漢字均為形聲字,在此不贅。
「Never give in」是英國著名政治家邱吉爾的名言。綜觀歷史,所有偉人都具有這永不言棄的特質。清未名臣曾國藩起兵抗撃太平軍之初,屢戰屢敗,但他屢敗屢戰,捲土重來,最終成功挽了既倒之狂瀾。
附註1.《說文解字》中「土」部己有之近代常用字:
土、地、在、圭、圮、坊、均、坎、坐、坷、坪、坡、坦、坤、坼、垂、型、垠、垣、垢、城、垓、埂、埃、堊、埤、基、堂、堵、培、堪、場、堤、塞、塘、塗、塔、塾、境、墓、塹、增、墳、墜、壁、壇、壓、壙、壘、壞、壟、壤。
附註2. 近代漢字字典中「土」部新增之近代常用字:
執、報、堅、堯、塵、圳、圬、坑、址、坍、垃、圾、坵、垛、垮、埔、埋、域、堆、埠、堰、堡、塑、填、塌、塚、塭、塊、塢、塩、墅、墟、墩、墮、墾、壅、壕、壑、壢、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