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在這裡只住到明天,而且一早就要離開了,然對於皈依的事,還是一直在內心懸掛著,今天若不決定,可能就會錯過這大好機會,所以趁著一夥人去向莫札仁波切告辭的同時,順便請求仁波切能幫我皈依。
後來仁波切給的法名是「普巴」,有位由加拿大回來的天津女孩,她的皈依名叫「蓮花」,仁波切說她很可愛,又喜歡笑,所以給她這個很美的名字,而我這個法名,仁波切想了很久才解釋說:「因為每次我去見他時,都只有在一旁呆坐傻笑著,也不說話,所以很適合這個名字。」
在法會結束後,這兒的天氣是陽光普照、風也變大了,只是雨水不見了,因為沒事,所以不管任何時侯,總還是喜歡坐在床邊,面向對山的噶陀寺全景,心想在這段期間也觀察到上師們,在藏民的心中扮演了許多不同的角色,看著這因為宗教而逐漸形成的鄉鎮,千古來的轉換,一切皆如如,是因緣的生滅相。
尤其在一批批來訪人群裡,看著大家都將自己所面臨的一切,全部在上師面前傾吐,此時上師不僅是佛菩薩,其實也扮演了父親、母親、師長等的角色,不管在心靈上或者身體上,若是給的起的,上師都會二話不說,直接給予支持及實質上的幫助,這是這陣子每天見莫札上師的感想。
這種社會結構形態,與我們所生長及面對的社會不太一樣,有許多值得學習之處,尤以那種良善全然的心,和無貪無求的念,最值得推崇,也許在山腳下社會的我們,被教導及學習了更多,知道的更廣,可是反倒成了自己的罣礙及執著,少了那份灑脫及自在,這也是為什麼我平日深居簡出的原因,寧願少知道一些,讓自己日子簡單平淡點,不讓自己無形中沾染了許多色彩。
也許這樣的想法,在另一個層面的解讀上,相同的也會是失去許多,可是若是自己的取捨,又能承擔的同時,能讓生活舒適自在些,又何妨呢。
對山的燈光逐漸亮起,意味著今天即將終了,明天開始上師們皆到河坡耍霸子三天,所以今天大夥人,可是很努力的向各位上師道別一番,趁著天色還亮,趕緊記錄下這天的日記,否則等會兒也許沒有照明可用,這樣也算是完成來這裡的日常功課囉!
預知後續詳情且待下回分解~待續
※目前電腦又送修中,所以照片定當日後補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