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02-05 15:09:44| 人氣2,50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絕地盟約》:患難與共的絕地求生,愛與勇氣的真實奇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西方的文化中,十三號星期五向來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倒楣日,或許是迷信,也許是巧合,許多災難都在這個日子,不約而同的接連發生,並且帶來嚴重的傷亡與財損,除了1939年澳洲森林大火的滿目瘡痍、1940年白金漢宮遭到德軍轟炸的慘烈重創、1970年波拉氣旋奪走孟加拉50萬人命的毀滅性災難,其中最具話題性,無疑就是1972年的空難事件,發生在安第斯山脈劫後歸來的求生故事~~

1972年10月13日星期五,從烏拉圭蒙特維多起飛的烏拉圭空軍571號航班,載著烏拉圭橄欖球隊「老基督徒俱樂部」,前往智利聖地牙哥迎戰「老男孩俱樂部」,機上共有40位乘客,以及5位機組人員,除了19名年輕的橄欖球員外,其餘都是球員的家人與朋友~~

事發當時因為雲層籠罩的天候不佳,飛行員無法目視雲層下方的位置確認,只能透過無線電導航的航位推測,由於負責駕駛的副機長經驗不足,又忽略強勁的逆風會減緩飛行的速度,導致他錯估飛行的距離,誤判航班降落的時機,在安第斯山脈上空就要求空管員允許降落,但現場雲層過厚的能見度不佳,加上飛行高度過低缺乏雷達訊號,讓雙方都沒有意識到飛機此時還在安第斯山脈的上空飛行~~

直到飛行員在下降過程中發現,飛機異常貼近山脈飛行的狀態危急,這才緊急拉升飛行的高度幾近垂直,但還是為時已晚的開始嚴重失速,最後依然無法飛越山脊的無力回天,接著飛機便多次擦撞山脈,先是右翼被切斷,造成機尾脫離機身,接著左翼也被撞斷,脫落的螺旋槳更順勢切穿了機體,僅存的機身掉落在雪地上,以時速350公里的速度滑行,劇烈的撞擊讓機身嚴重變形,引發機艙內嚴重的傷亡~~

在這一連串驚心動魄的墜機過程中,共有12人不幸當場死亡,副機長以及另外4名乘客,沒能撐過第一晚就傷重不治,此時所有機組人員已全數罹難,只剩下28位死裡逃生的倖存者,幸好這其中有兩名醫學生,迅速地為傷者進行急救治療,讓傷者得以保命等待救援到來,其他人利用飛機的殘骸以及行李,封閉機身破洞來隔絕冰天雪地的寒風低溫~~

事故發生後的一小時,智利、烏拉圭以及阿根廷就展開聯合搜救行動,儘管倖存者以口紅在飛機頂上寫下SOS的求救信號,並且用行李在雪地上排出十字架的符號,但由於天候不佳又地處偏遠,加上白色機身與地勢影響,讓救援人員始終無法在雪地中發現倖存者~~

經過8天共142小時的全面搜索後,惡劣的天候與環境因素,讓救援人員對於這起搜救行動,已逐漸開始不抱任何希望,認為不可能會有人在這場意外中生還,決定停止所有的搜救行動,並且計畫在12月雪融之後,恢復搜索工作來尋找罹難者的遺體~~

墜機倖存者在等待救援的第11天,透過在機上尋找到的小型收音機,得知搜索行動取消的晴天霹靂,現場陷入啜泣與祈禱的絕望情緒裡,他們知道已經無法坐困愁城來等待奇蹟,只能憑藉著自己的力量來逃離這個酷寒絕境~~

《絕地盟約》就是根據當時的倖存者巴勃羅維耶西(Pablo Vierci)的回憶錄所改編而成,由曾執導過《浩劫奇蹟》的J·A·巴亞納(J. A. Bayona)來導演,對於災難片的場景調度,都是水準之上的駕輕就熟,不過這起真人真事的空難意外,也並非第一次被改編成電影,相同的題材就曾在1993年被好萊塢翻拍成《我要活著回去》~~

《絕地盟約》不論在特效或是場景的真實呈現,都完整還原當時災難現場的觸目驚心,不過相較於舊版著重在求生過程的殘酷寫實,導演則是以生還者為了求生續命,不得不分食死去同伴遺體的悲痛無奈,同時違背道德良知所承受的煎熬掙扎,來做為絕地求生的敘事主軸~~

透過對於信仰的堅定力量,讓他們在面對死亡的恐懼陰影,有了不輕言放棄的無比勇氣,夥伴間出生入死的患難情誼,讓他們在不見希望的絕望時刻,成了逃出絕境的生死約定,就是這不惜為朋友捨命的無私大愛,進而造就出安第斯山脈裡,那不可思議的真實奇蹟~~

《絕地盟約》觀影重點:

1.真人真事所改編的絕境求生~~

2.為了生存所面臨的悲痛煎熬~~

3.72天不輕言放棄的生死約定~~

FaceBook粉絲專頁:No Movie No Life

instagram:Cheng_A_Shun

台長: 熱血阿舜
人氣(2,50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