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舒駿應該是我在國中時期出道的創作型歌手
那時我用送到賣錄音帶店自選精選集的Tape 帶
最後一首就是<馬不停蹄的憂傷>
然後又是自彈自唱讓我笑到流淚戀愛症候群
黃舒駿的創作才華讓我感到非常欽佩
不僅詞非常的生活化
就連在感情上細膩的描述也讓我嘖嘖稱奇
沒想到一個唸台大大氣系的也可以把詞曲寫成這樣動人
5/27我去聽了他的演講才知道
原來他在小時候就是作文演講的冠軍
寫作這回事原來就是要小時候培養
從寫<蔣公影響我最深的一件事>到<戀愛症候群>
從寫制式化的國小作文到感情上的抒發與專輯的大賣
從沒沒無聞的大學生到家喻戶曉的黃舒駿
他的創作抓住當時的閱聽人的心
聽他的演講知道他這一路創作的過程
我想對他來說
最美好的時光已經過了
創作的精靈已經離他遠去
現在的他開始為手機創作鈴聲
在歌唱節目中擔任評審
比起他過去的風華早已相去甚遠
我想這也與唱片市場漸趨沒落有關係
畢竟<錢>也是驅動創作力的重要因素
在我大學四年級,他來我們學校宣傳<兩岸>
我奮力舉手回答正確答案在他手中得到他的海報一張
可惜那時他已開始走下坡
海報也不知去向了
再次聽到黃舒駿的歌看到他搞笑的一面
想起國中高中大學青澀的年代
我想台灣歌壇應該很難再出現一個歌手所寫的歌
可以引起所有人對愛情快樂或悲傷的共鳴
以下是黃舒駿所寫的文章
沒有歌寫得好
將就著看吧~~
~~~~~~~~~~~~~~~~~~~~
黃舒駿
現在,未來更是,套句臺語老掉牙的說法,沒人有那個美國時間聽你的因為所以或是起承轉合。
是我十年前兩個未發表的短文,造成這個題目的誕生。
一、國父不用手機
國父不用手機,也能搞革命!/想想那些急著在飛機落地前,狂打電話大聲嚷嚷的人/到底在做些什麼大生意?我很好奇
國父不用手機,也能搞革命!/於是我偶而也關機/看看自己,能做些什麼大事情/或至少/縮短自己和國父的距離
二、李白
我不明白/李白為什麼這麼厲害!/從一個沒有報紙電視和網路的時代/也可以紅到現在!
他的宣傳策略/顯然勝過/他的創作天才
我們常說的人心不古,大致上是說古人比較純樸,但是我一直很納悶,這是哪門子道理與誰的觀察?是拿誰跟誰的比較?就拿國父與李白,雖然,很遺憾的,我來不及採訪到他們,無法解決我深深的疑問與佩服,但我認為,他們不只不純樸,還心機得很,至於他們的成就與影響力,才華之外,我看到的關鍵,是對市場的敏感和掌握流行傳播的主流技法,因為對市場的敏感,所以他們擅長發掘最容易引起共鳴的題目,因為掌握流行傳播的主流技法,所以他們都在當紅的舞臺上引人注目,當然,冒險的膽識,和創新的意志,是不可或缺的特質,但是,國父不一廂情願的猛考科舉,李白不鄙視當時流行的律詩絕句,是他們不浪費才華的聰明之舉。
你看國父,我常常百思不得其解,一個一生花了那麼多時間坐船到處遊走募款的人,是如何完成組織,並傳達理念的?如果不是善於使用傳播力量,說一達十,甚至達千達萬的,他怎麼有可能在不算長的一生,做了那麼驚人的事?以我的分類,他是屬於「選對題目」的例子,因為選對題目,就像選對地段買房子,在當時,穩居中國人言論思想市場的「黃金地段」,所以,一呼百諾,磁吸般的席捲了時代的主流能量,硬是把滿清給搞了下來!我相信他對時代氣味的嗅覺與敏感,是成就大事的關鍵。
再看李白,如此不世出的天才,想必他也有天才所遺傳特有的叛逆思維與傲骨,我無法想像他沒有思考過寫唐詩有多無聊! 為何那個盛世的唐朝要幫天才裹小腳,苦苦相逼,要大家在那幾個字的限制下比高低,比大小! 難道他沒想過掙脫束縛,自創一格,硬是來個十言絕句,十八言律詩的?我想,他一定比我們想像的更聰明,也更商業,他深深明白,另類可以滿足傲骨,但卻會失去影響力,也許他也寫得好漢賦,但他要共鳴,他要人們傳誦。
好,歷史不是要我們效法英雄聖賢的行為嗎?從國父和李白的例子,我得到的啟發是:1.題目要引起共鳴。2.創作格式要順應時勢。共鳴很容易懂,也沒有貴賤之分,只有大共鳴與小共鳴之別。創作者在把作品公諸於世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沒有故作清高,假裝不想大受歡迎的資格,唯一的目的就是爭取大共鳴,不然,藏諸名山即可。既然如此,猜測人心,把自己品味與創意的頻率,轉轉轉轉轉,轉到與普世大眾的頻率相同,是必要的過程,會大受歡迎的東西,也必定是人人心有戚戚焉的東西,也就是一個處於常識範圍,又能不落俗套的用出人意表的方式表達出來的創作,才能走紅!這就解釋了絕大部份的暢銷曲為什麼都是情歌的原因。
再來,創作格式要順應時勢,你也可以用駢文寫愛情,也可以偏偏不搞電影,故意用皮影戲表達你心中那部曠世鉅作,但過時或者是偏僻的格式,只會阻礙你引起關注的機會與速度,沒有別的好處。
這時就得說到手機簡訊與音樂了。坦白說,我也有千百個不願意,百千個不甘心,為何我原先做的好好的,榮華富貴就在其中的,以200字上下,四分鐘左右為範圍的流行音樂詞曲創作,硬要被一群天才但不懂創作的科技人士搞出的什麼手機簡訊,來電鈴聲的全新格式所改變?先是像一種騷擾,後來變成一種像狂潮一般的難以抵禦。我相信所有的流行音樂工作者都已面臨這樣的抉擇:歸隱山林,拒絕改變?還是順應潮流,再顯風華?坦白說,我認為這趨勢,是一去不回頭的,就跟唐詩變宋詞,是不會再變回唐詩一樣,過去一切都已成歷史。有趣吧!我們還活著,但很可能已經變成古人,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這個格式的改變所造成的根本問題,我們就會變成在明朝寫元曲的怪叔叔。
所以,以手機這個平台所造成的新文藝,新流行創作是確定的。你可以選擇不參加,但不可能改變這個事實。以前說紙短情長,並不足以形容手機文學的短,三十秒廣告歌曲在手機上可能還嫌長,四分鐘的流行歌曲必須再粹取到四小節就得吸引人,這個改變,令人焦慮,但也令人興奮。
我所成長的時代,是個意義與邏輯當道的時代,不管是科學精神或是文藝創作,這兩根門柱,是聳立在入門處,無法不仰望的景觀。但是,面對事實與現實,現在,未來更是,套句臺語老掉牙的說法,沒人有那個美國時間聽你的因為所以或是起承轉合。所以,越輕薄短小,越無遠弗界,過去聽到那句話,每人只能紅五分鐘,就夠你震撼的了,現在,五分鐘?五秒就要決定要不要了!
文章定位: